||蓮池潭百年景觀的破壞史,就像溫水煮青蛙||
#原文:https://reurl.cc/Yj7bVn
蓮池潭是清朝(1686年)就名列為鳳山八景之一(古名鳳山即高雄)。
而這近50來,蓮池潭的景觀透過無數次的小破壞,一點一滴的往景觀劣化的方向前進,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猛然回頭,才發現,那個絕代風華的蓮潭景致,早已千瘡百孔。
#半屏山的消失
蓮池潭在百年前,龍虎塔尚未興建,而當時的地標景觀是半屏山。
半屏山自古即是著名景點,並以「屏山塔影」聞名。因為原本的珊瑚礁岩在地殼隆起後,露出的泥岩相對容易受雨水侵蝕,而逐漸形成半邊山的奇特景象。
但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在山腳下設立水泥廠,導致整座山的珊瑚礁岩被挖空,後來半屏山就變成現在這樣,平平的,特色盡失。
#大樓林立遮蔽半屏山景
雖然半屏山的山形特色不復存在,但在2007年以前,至少,我們還看的到完整的山景,而在2007年之後,洲仔聚落因為高雄市政府都發局沒有針對風景區的都市計畫做建築高度限制,這邊興起了三棟巨塔豪宅,一棟12層,另兩棟約16層,將原本完整的山景遮蔽。
而這些土地的土地使用分區也不過是住二,建蔽率50%,容積率240%,看似低密度的規畫,因為沒有限制樓高6層樓以下,透過容積獎勵、容積轉移,已經能上看16層。
#洲仔聚落的都更開發進行式
而一旁的洲仔聚落都更案,高市府也正在積極運作,一樣沒有樓高限制,如果沒有人出來喊停、修正,可以預期,未來一半的山景都會被大樓群遮蔽。
如果都發局在新的都市計畫能限制樓高在不凸出湖岸樹冠,規範建築色彩及材質融入環境景觀,並保留退縮空地面向湖景,並運用允許容積轉移出去,作為限制樓高與保護百年三合院的配套,將可避免山景繼續被大樓興建給遮蔽。
洲仔聚落將重劃的相關資訊:https://bit.ly/3fRtONh
#蓮池潭水域運動中心的建築形式與色彩學敗筆
在110年剛剛落成的蓮池潭水域運動中心,花了1億1200萬元,結果顏色選擇了和景觀不協調的白色。其建築量體非常巨大,而且毀了不少湖岸的大樹,建築形式非常的現代,完全沒有融入地景設計,把原本自然的綠色水岸景觀破壞殆盡。
作為補救,建築可以重新漆上大地色,多種點植物把突兀的建築遮起來吧。
#舊左營國中與兒童之家的都更
回過頭來我們看舊左營國中的公有綠地都案,如果不幸依照草案通過,一樣沒有限建六層樓以下,綠地被賣給私人蓋豪宅後,對柴山、龜山的景觀會造成遮蔽與破壞,甚至會遮蔽龍虎塔背後的乾淨藍天。
➡專題報導:https://tinyurl.com/jn5mvp9f
#被架空的觀光局與失落的千億觀光產業
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水岸邊的新運動建設,屬於運動發展局管轄,周邊的大樓的都市計劃、樓高限制必須尊重都發局,而每年有540萬遊客到訪的蓮池潭,作為高雄市第二大風景區,觀光局卻對風景區的整體景觀維護無能為力。
我們的觀光局淪為宣傳和活動舉辦的公關單位,對景點維護,這攸關光觀產業永續發產的大事,卻不被考量,也未被授予足夠權限。
當風景區越來越醜,你是否也會擔心:「遊客不來怎麼辦?」
#我們需要蓮池潭景觀保護法
從建築色彩的控制、建築型式的統一、周邊樓高的限制,本質上都發局都能在都市計畫中給予指引,但如果都發局這條路走不通,透過議會直接立法,也能發揮具體作用。
➡連署搶救蓮池潭綠地景觀:https://tinyurl.com/38uhntp4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50的網紅NINI L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INI LI ❣️ IG▸ https://goo.gl/1cTBjX FB▸ https://goo.gl/WQtEx7 blog👉🏻https://goo.gl/tnQ68K 女主人 起床睜開眼睛就在渡假 懂生活的我們 是不是也愛” 很喜歡這次 房屋案件初體驗 希望你們會喜...
私人 土地 種 樹 在 黃明太-路竹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議員週報 20210830✨
本週議員服務報告
湖內分局舉辦「非聚群式」主題比賽 市議員黃明太親臨現場為學子頒獎
https://www.allnews.tw/news/23661
路平預算問題,9月2日接受TVBS電話採訪畫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YkOSIYltY4
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說明會 市議員黃明太盼儘早動工延伸到湖內
https://www.allnews.tw/news/23924
📍【路竹區】
🔺路竹區鴨母寮埠塘改善建設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鴨寮里的埤塘目前正在施做步道,工程由水保局補助300萬元經費,並由高雄農業局發包施工,今年9月步道就能完工。由於地方民眾希望步道能夠串連形成環埤塘步道,讓休閒效益倍增,里長蘇清吉也強調用地取得沒問題,因此邱立委將請水保局明年繼續補助經費,分年分期建成,早日完成環埤塘步道,方便地方民眾休閒遊憩。
🔺路竹區中華路1332地號排水改善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水溝因為溝渠狹窄,排洪效益不佳,與水保局會勘後,水保局將編列經費興建150公尺的排水溝,工程經費130萬元,預計今年底就能完工,徹底改善當地易積淹水的問題。
🔺路竹區華正段509地號排水改善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地方反應竹滬里華正段的排水溝土堤需要改善,並將護岸持續延長,邱立委請水保局儘速編列預算執行,水保局表示護岸預計將延伸130公尺,經費約需250萬元,將會儘速發包施工,目標在今年底完工。
🔺路竹區鴨察里新民路203巷平交道東側排水溝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經台鐵高雄工務段、高雄市水利局到現場會勘,台鐵已規劃將原本的土溝改建為排水溝,改善長度為120公尺,工程經費約384萬元,工程將在年底發包,預計能在(111)明年汛期前完工。
🔺路竹區鴨母寮排水估用私人土地。【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陳情人所有土地,比鄰鴨母寮排水,該區段為自然邊坡,因該區段已多年未疏濬,河道堵塞嚴重,遇雨經常溢淹造成農作損失嚴重,故建議能盡速辦理清疏渠道並建議施作護岸。
👉結論:
本案建議區段渠道內淤積嚴重,請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水利養護科先進行辦理河道清疏作業,另陳情人建議施設護岸部分長度約150公尺、高度約4.5公尺,請路竹區公所協助取得土地使用同意書,由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錄案並循年度預算執行情形研議辦理。
🔺長興路後續使用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1.路竹區延平路與順安路之間的長興路段,地方民眾通行已久,但土地所有權屬於台糖公司所有,台糖同意以出租方式提供高雄市政府使用,請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參酌長興路附近租用台糖土地為道路使用的案例,向台糖申請租用長興路使用。
2.請市議員黃明太協助協調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交通局、水利局等單位,針對長興路後續租用、交通建設及排水改善等,協調各單位分工。
3.針對長興路下方埋設電纜問題,請台電高屏供電區營運處提供電纜定位及圖資,以利高雄市水利局後續興建排水設施開挖需求。
🔺復興路平交道至萊爾富路段,路樹阻擋路燈照明。✅已於8月25日完成修剪。
🔺路竹區鴨寮里排水溝希構築擋土牆會勘。
👉結論:
1、陳情人建議施設護岸位置屬鴨母寮排水中上游段現況溝渠雜草叢生淤積嚴重,請水利局水養科儘速辦理清疏作業。
2、另本案建議設施護岸位置屬私人土地,請路竹區公所協助先行取得土地同意書後,再報水利局籌備經費辦理。
🔺路竹區新生路/新生路2巷新設號誌桿位協調會勘。
👉結論:
因原設計之立桿位置鄰近土地所有人反映希移設他處,經與會單位共同協調,已確認號誌桿柱位置,請交通局號誌承商及設計監造單位依據現場確認結果及修正設計圖說施作,並於施作時通知地土及里長到場確認。
📍【湖內區】
🔺湖內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目前湖茄萣仍未有公共托育機構,現已選定茄萣區茄萣國中的校園閒置空間,獨立裝修成公共托育機構,經費的部分邱立委也已經爭取到衛福部的前瞻經費補助,裝修工程預計在明年底完成。
📍【阿蓮區】
🔺8/30中路橋改善說明會【阿蓮區公所2F】
👉政府新工處會研擬 中路橋減墩改建工程,減少橋墩數可減少雜物阻塞問題。
而在經濟部水利署這邊目前已經有編列中路橋改建的經費,立委 邱議瑩也要求水利署中央配合地方雙軌同時進行,加快工程進度
🔺阿蓮區土庫段1200,1201號因原側溝高度不足造成農地流失,沖落之泥沙又會阻塞水溝排水功能,盼構築壋土牆會勘。
👉結論:
請地政局土地開發處研議。
📍【茄萣區】
🔺茄萣區金鑾路一帶排水改善計劃:
👉結論:
預計將在金鑾路上再做一段箱涵,新設箱涵寬1.2米、深1.2米、長度70米,自金鑾路89巷口開始接入原有箱涵,所需經費約470萬,盡量趕在在明年四月前完工。
🔺茄萣區茄萣路一段與成功路口增設交通號誌建議案會勘。
👉結論:
交通局同意此案地將特種閃光改為三色號誌運作,並於10月底前完工。
🔺茄萣公共托育家園會勘。【邱志偉立委共同會勘】
👉結論:
目前茄萣仍未有公共托育機構,現已選定茄萣區茄萣國中的校園閒置空間,獨立裝修成公共托育機構,經費的部分邱立委也已經爭取到衛福部的前瞻經費補助,裝修工程預計在明年底完成。
🔺茄萣區莒光路一段人行道上鑄鐵蓋失竊造成用路人之危險。
✅經建課已於8月24日補上。
🔺興達養殖生產專區內農路及排水改善建議案現勘。
👉結論:
請海洋局先納入興達養殖區規劃案評估,預計110年底前彙整全區需求提報漁業署爭取後續經費。
🔺茄萣區大發路排水系統改善研議案會勘。
👉結論:
1請環境保護局持續加強側溝淤泥清疏,提升排水溝通暢度。
2請水利局提案爭取前瞻建設經費,邱志偉立委亦會盡力協助地方政府,支持爭取本提案經費。
3為了改善當地水患情形,水利局除了爭取前瞻計畫,必要時得自行編列市府經費辦理改善並於111年5月汛期前完成大發路側溝改善工程。
茄萣區茄萣國小南側8米道路開闢工程 。
👉工程範圍:自茄萣路二段往西至台17線濱海路三段止,屬都市計畫道路,長約380公尺、寬8公尺【現況未開闢】
👉經費約3729萬元,預計向營建署爭取111年 ~116年生活圈建設計畫補助。
👉工程範圍:自福德路往東至文化路止,屬都市計畫道路,長約235公尺、寬8 公尺【現況未開闢】
經費約2345萬元,預計向營建署爭取111年 ~116年生活圈建設計畫補助。
地方要進步需要您一同來關心,歡迎加入社團一起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tai520/
議會質詢影音頻道
https://youtube.com/c/高雄市議員黃明太
路竹/湖內服務處
地址:路竹區中山路805號
電話:07-6968128
法律諮詢時間 每週六下午2點到5點
google map 導航聯結:
https://goo.gl/maps/RPaSwotHRsF8B3v7A
阿蓮/田寮服務處
地址:阿蓮區忠孝路269-6號
電話:07-6317566
法律諮詢時間 每週一下午5點到7點
google map 導航聯結:
https://goo.gl/maps/wWAifzYRM96ZjZ8KA
茄萣服務處
地址:茄萣區仁愛路二段151號
電話:07-6902679
google map 導航聯結:
https://goo.gl/maps/4L23bf7ZrThzxWV8A
讚
留言
私人 土地 種 樹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近日林鄭一反過往「香港缺地論」,指「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以「程序繁複」的理由,開始將土地問題的矛頭轉戰「壓縮城規發展程序」。有大量近年已開始/即將落實就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及綠化上蓋面積、樓宇間距及樓宇後移等精簡審批的措施,亦有各種地產界、建制政黨及智庫提出更激進建議,包括修改城規條例、《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條例》,甚至揚言「簡化」公眾參與程序、「改革」補地價制度等,近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提議大規模放寬濕地緩衝區周邊的高度限制,向既有城規制度進行大手術,以期加快土地發展。
以上精簡流程的討論,流於實際的技術操作討論,艱澀難明,所以目前民間缺乏面向公眾的說明,使大家無法掌握相關技術改動,究竟正將香港城市規劃帶往何方。是次 #肢解城市規劃 專題特意邀請了幾位富有參與規劃程序的前線專業人士,透過深入小組探討各項精簡措施的關鍵課題,深入淺出解讀以上精簡城規措施對土地發展的成效、含義與潛在影響。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要掌握精簡措施的關鍵,需要先知道現時一個土地發展項目,由白紙一張到取得新地契,直至完成樓宇興建整個發展流程,究竟需要經過多少部門、法規及程序。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8月專研系列 #肢解城市規劃 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私人 土地 種 樹 在 NINI L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NINI LI ❣️
IG▸ https://goo.gl/1cTBjX
FB▸ https://goo.gl/WQtEx7
blog👉🏻https://goo.gl/tnQ68K
女主人
起床睜開眼睛就在渡假
懂生活的我們
是不是也愛”
很喜歡這次 房屋案件初體驗
希望你們會喜歡拉!!
導演 @amy muah_style
製作 @NINI LI
聯合出品 @若田林口墅 林口房仲達人 @林口土地達人 蘇郁翔 summer
特別出演 @HALO ERIKA
┃建築┃#MyLifestyle┃#HouseTour#買房 #hometour#房屋開箱
┃開箱林口THE HOUSE┃
在吵雜的都會環境中採取內向性的封閉設計,
將外部的自然元素藉天井引進室內,
讓人與自然產生互動、豐富了居家生活的可能性。
將建築做了內向性的規劃。
外觀以大片白牆為主體,臨街面不設窗,
形式簡約並製造出亮體感,留給樹影在牆上表演的空間,
也將隱私留給屋主。
以內向性的設計出發,關注建築內部擁有的元素,
盡量為居住者提供好的自然物理條件。
設計上以大面積的中庭花園為核心,客廳、餐廳等
生活空間圍繞著種了大樹的中庭,
只要打開落地窗,馬上能親近戶外的自然景觀。
每棟建築間設有2.5米的棟距,
我把這段空間直接開到地下室,
作為18米長的半戶外游泳池。
隨著陽光灑落,我想像屋主打開臥房門就是泳池,
在池畔曬太陽、讀書或聽音樂,
享受內向性設計帶來的自在感受。
Wording from 設計師 陳瑞憲
➡️ 知名設計大師 陳瑞憲設計師作品
➡️ 白色派外觀,乾淨利落,條理清晰
➡️ 內向性建築設計,寧靜,隱密
➡️ 中庭天井植栽,陽光無價
➡️ 迎賓客餐廳,三套臥房,SPA Room
➡️ 18米私人泳池,天天在家運動
➡️ 一樓平面雙車位,方便名車進出
➡️ 步行3分鐘,到馬禮遜美國學校
➡️ 步行4分鐘,到康橋國際雙語學校
➡️ 生活機能完整,交通便利
➡️ 建物:138坪,地上三層,地下一層
➡️ 留給用心體會的新主人,歡迎電話洽詢
感動賞屋專線
0982 998 999 李若田
LINE:@613eeuwy
若田專營林口別墅區,專賣別墅產品,歡迎指定尋屋,委託買屋賣屋。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相關別墅產品、別墅建地問題,歡迎洽詢。
若田林口墅 http://bit.ly/2VTK8Aa
#林口唯一專營別墅區
#林口房仲達人
#李若田
廖文瑜(99)桃縣字第001121號
永誠不動產有限公司
#林口別墅
#泳池別墅
#林口TheHouse
#villa
私人 土地 種 樹 在 草屯囝仔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草屯囝仔 #少年家 #分享按讚開啟小鈴鐺
《少年家》是專輯裡最代表草屯風格的一首歌曲!
草屯囝仔的作品總可以唱出濃厚的鄉土氛圍,朗朗上口的旋律及具有深度的台語歌詞反映了現代社會現象,歌詞裡提及「越在地越國際」,呼籲現代人需專注自己、忠於自己,生長環境會深深影響「人性」和「個性」,這樣的影響不全然是一種不好的現象,而是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土性」也可以讓自己活得更獨樹一幟。
各大數位平台正式上架♫
馬上聽👉🏼http://umg.lnk.to/PxJD9d4c
🎵 KKBOX → https://kkbox.fm/Sa5jFI
🎵 Spotify → https://reurl.cc/Kkg54q
🎵 Apple Music → https://reurl.cc/Kkg50M
🎵 iTunes → https://reurl.cc/Kkg50M
🎵 MyMusic → https://reurl.cc/Njeg09
🎵 friDay音樂 → https://reurl.cc/exYgDK
-
詞 Lyrics|陳樞育、李明倉
曲 Composing|陳樞育、李明倉
製作人 Producer|陳皓宇
編曲 Arranger|陳皓宇
錄音/混音 Recording Engineer/Mixing|陳皓宇
母帶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s|Wayson Hsu 奇洱文創
母帶工作室 Mastering Studio|Wayson Hsu
Recording Studio|陳皓宇的錄音室
-
聽著這條做伙搖 聽著這條做伙oh
少年家氣味少年的酷
想欲證明別人有的咱嘛無輸
聽著這條做伙搖 咱是少年家唷
聽著這條做伙oh 咱是少年家唷
少年家氣味少年的酷 咱是少年家唷
想欲證明別人有的咱嘛無輸 咱是少年家唷
嘿唷 少年家頷頸袚鍊七兩濟
嘿唷 少年家烏衫烏褲白布鞋
咱攏俗佮俗佮俗佮俗佮欲倚盡碰
咱的家鄉家鄉家鄉培養咱的力量
少年家 飄撇 團結 咱攏在地的
土命格 一劃 一撇 local gang gang
正港愈在地 人講 煞是愈國際
歹勢咱風格 帶點 野性才四配
咱攏脱赤跤無驚恁穿鞋(穿鞋穿鞋)
恁有我嘛有免遐咧假共一塊(一塊一塊)
身軀的版霧烏烏烏
恁爸咬薰拍四支刀
讀遐濟冊不如行踏萬里路
環境 像搖笱 搖咧搖
檳榔 接地氣 哺咧哺
想欲比咱嘛袂輸
ハンドル踅落咱是少年酷
地基拍在徛家咱的厝
成群結黨少年家向檯面浮
聽著這條做伙搖 咱是少年家唷
聽著這條做伙oh 咱是少年家唷
少年家氣味少年的酷 咱是少年家唷
想欲證明別人有的咱嘛無輸 咱是少年家唷
嘿唷 少年家頷頸袚鍊七兩濟
嘿唷 少年家烏衫烏褲白布鞋
我是放蕩不羈少年家 阮名聲直直拚
我是庄跤來的少年家 兄弟攏結做伙
你插潲我走跳庄跤也是市區
我是愈在地愈國際挈出真功夫
Oh gang gang 你看全部攏咧看我
Oh gang gang 人會使飄撇袂使偏差
Oh 行甲佗位大家攏會借過
因為我著是上愛這片土地
局勢攏予我來掌控
街仔路攏看著我的行蹤
凊彩出手欲予你袂擋
若欲出來走跳著要創予盡碰
為著生活出來撋
大家欲做兄弟攏莫泉
毋管時間偌爾晏 門窗攏莫閂
做伙放著這條歌
嘿唷 少年家
聽著這條做伙搖 咱是少年家唷
聽著這條做伙oh 咱是少年家唷
少年家氣味少年的酷 咱是少年家唷
想欲證明別人有的咱嘛無輸 咱是少年家唷
嘿唷 少年家頷頸袚鍊七兩濟
嘿唷 少年家烏衫烏褲白布鞋
-
草屯囝仔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oTunBoyz/
草屯囝仔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taiwan/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su/
https://www.instagram.com/leechang06/
-
VIDEO CREDIT
導演 Director|沈皇名 GREEN
攝影師 D.O.P|左治 Jorch Ma
攝大助 1st AC|鍾庭勛 Vettel Chung
攝二助 2nd AC|馬崇智 Ma Chung Chih
攝三助 3rd AC|蔡秉軒 Tsai Ping-Hsuan
燈光師 Gaffer|蘇志博 Anthony So
燈大助 Best Boy|鄭嘉 Cheng Chu
燈二助 Best Boy|賴俊羽 Lai chunYu & 熊浩澤 Alex Hsiung
調色師 Colorist|沈皇名 GREEN
後期 Editor&Colorist|沈皇名 GREEN
執行製片 Producers|黃怡萱 Stacey Huang 沈皇名 GREEN
平面攝影 Graphic Camerawork|劉冠汶 Guanwen Liu
-
場地租借|速邑國際私人飄移學院 Racing Track
攝影器材|鏡頭銀行 LensBank
燈光器材|秋山宅 AKIYAMA HOUSE
甩尾車手 Drift Racecar Drivers|戴曉祥
特別感謝:
丹迪手工訂製西服Bespoke suit
168煙火-李英群
喵屋刺青 Neko House Tattoo
蔡維軒、黃紹瑜
十三相關企業-王立偉
潘俊憲、潘博文、梁化溱
何聖傑、吳秉諺、何名章、廖顯豪
私人 土地 種 樹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inkart #龜山島
在三張金色畫仙板所組構的畫面上,描寫的對象正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這個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世界,在海島文化中尋找個人水墨創作的靈感,是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流露。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