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要來分享科學類的童書啦!只是這次分享的新書比較特別,除了內容傳遞的科學知識點之外,還具有文字故事的可看性,讓孩子可以吸收科學知識時,同時也有文字閱讀的樂趣。
(這次分享的幾本書會涵蓋低年級跟中高年級的孩子喔)
🎈 低年級:
《快閃貓生活謎語童話1:神祕山有鬼?》
「
森林村與快樂小學裡的每一個獨創角色,都將在故事裡一一亮相,
動作飛快、「閃」功超群的快閃貓,
一身軟綿綿羊毛、吃東西就會變色的變色羊,
不見廬山真面目的雲校長、
外表兇狠內心少女的班導師臭臉獅、
聽到笑聲就會全身發癢的不准笑巫婆……
所有角色性格都令你耳目一新,各種好玩有趣的生活故事正在發生……
」
看完這個簡介,你應該會很納悶:這內容不就是一般的橋樑書嗎?怎麼會說是科學童書?
或許是因為考量到一二年級的孩子對於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一般的文字橋樑書比較少有偏向科學類的主題,而是多以生活或者童話的故事內容為主,不過顏志豪老師(顏志豪的童書好棒塞)卻巧妙融合趣味故事以及科學知識點,創作出了最新作品《快閃貓生活謎語童話》,
除了有著爆笑有趣的創作故事之外,每個篇幅不長故事的內容最後都引導到一個知識謎題,而這些知識謎題的解答,正好能對應上孩子在學校課程中的自然領域會學習到的知識,例如「光與影、磁性....」
每篇故事的篇幅都不長,再加上故事內容是以貼近孩子的校園與家庭生活來發想,搭配上插畫家水腦。所繪製的超有趣插圖,所以低年級孩子讀起來應該會非常容易上手(很挑書的小女兒一口氣就看完)
所以很推薦給「擔心孩子閱讀偏食,不肯接觸科學類文本」的爸媽們
更多內容可以看看博客來上的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567
🎈 中高年級:
《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夏日篇消失的藍莓》
《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秋日篇葉子為什麼會變色》
「
小艾是個充滿好奇心的捲髮女孩,她有一個愛講冷笑話的爸爸和超有耐心的媽媽,兩個人都是科學教師。
每當生活中有謎團出現,爸媽的提示總是為小艾帶來靈感,設計出屬於她的獨特實驗、尋找解答。
有時候問題需要想像力,實驗過程有點狂(例如一邊用力跳舞一邊搖瓶子);
有時候並沒有完美的找到答案,甚至還帶來更多問題──但不用擔心,世界上偉大的發現都是從許多問題而來,
加入小艾的塗鴉實驗筆記團隊,一起來當最開心的生活科學家!
」
新課綱上路後,高中社會領域與自然領域都新設立「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但是「探究與實作」到底是什麼呢?
不明所以的家長以為是要做些很難的實驗啦、研究啦、科展啦,所以最後只得花大錢讓孩子參加各種科學課程或者營隊。
其實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起,藉由「觀察->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針對假設做驗證->形成結論」
之前我曾經介紹過的《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也是一樣的出發點,而兩者的差異點是NHK小學生是以照片為主的圖文書,而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是以故事文本為主
《小艾的四季科學筆記》以很貼近生活的季節觀察為主題,從主角小艾在生活中的疑問出發,藉由小艾與父母之間有趣的對話,引導了小艾實際進行科學探究與紀錄。
因為是以親子的對話來呈現故事,所以就算是父母讀起來也很有收穫(我覺得爸媽們會比較知道可以怎麼引導孩子)
在每一個故事結束後,都會附上小艾自己的實驗記錄,這也是我覺得非常棒的一個部分,因為這可以讓孩子可以知道,其實科學實驗記錄不困難也不高深(不用先知道很多科學名詞,也不用做出多複雜的圖表),只要你願意嘗試「觀察->提問->假設->驗證->結論」這個流程,就可以做出一個具有科學脈絡的紀錄。
我很推薦中高年級孩子可以找來讀讀,趁小學時開始了解如何「探究與實作」
更多內容可以看看博客來上的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975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976
科展流程 在 楊智捷 Ginger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世界最大的高中生科展競賽,在美國時間12號登場,台灣也派出了13位代表,可別小看這些高中生,他們年紀輕輕,但是都到大學甚至中研院去做研究,成熟度可比研究生,但題目就相當的kuso,有人從味增湯,聯想到雲的對流條件,還有女生超愛蟑螂,研究蟑螂的免疫反應,而我們從世界各國的參賽者當中,也發現了不少帥哥美女,請看特派記者楊智捷,蘇韋銘,來自美國鳳凰城的第一手報導.
非凡鳳凰城特派記者 楊智捷
<1700多位
來自全球75個國家的
優秀高中生
帶著他們千奇百怪的
科學新發現來到這裡
馬上帶您直擊
英特爾國際科展>
努力講 用力秀
三張屏風的小天地
就像園遊會一樣
一攤連著一攤
全世界熱愛科學的高中生
按22種不同學科分區競賽
力拼研究心血能獲得
評審青睞
這位穿著和服的
可愛的日本女孩
拿出iPad可是嚇死人
他研究的是果蠅的幼蟲
身上的細菌抗體
日本代表 岡部七子
<我覺得它們很漂亮啊
你不覺得嗎
不覺得
噢 我聽了好傷心>
美國代表 Carlie Taylor
<你為什麼喜歡科學
科學讓我有機會去研究
發現新資訊
更加瞭解這個世界
給我理由把腳丫子弄髒>
有著模特兒身材
空靈氣質的
美國女孩
不嚮往伸展台
反而喜歡往森林裡跑
研究樹種狀態
而這位帶著傳統花冠
身穿民族風碎花的
烏克蘭陽光美少女
最大興趣竟然是數學
烏克蘭代表
<數學不只是我們
應該在學校裡學習的東西
它還有更多有趣的部分>
不管是穿戴裝置
還是機器人
熱門的科學趨勢
讓高中生也瘋狂投入
俄羅斯代表 Ilya Tuzhilin
<這個裝置可以幫助盲人
避開障礙物
你可以看到棒球帽裡頭
這些感測器
可以偵測周遭的障礙物>
還有參賽者
研究當地特有生物物種
或是解決當地農夫的
生產製造流程
別再以為他們只是高中生了
現場評審表示
許多研究成果已經達到
研究所程度
日本代表 矢口太一vs.國中生
<我努力了四次才來到這裡
所以我的夢想成真了
真的嗎
把手給我>
搞定評審還不夠
還得充當小老師
吸引這些
拿著小本子破關的國中生
非凡鳳凰城特派記者 楊智捷
<上千位年輕科學家
齊聚一堂
他們要怎麼破冰呢
其實他們用的方法
就像這樣子
交換別針
像是台灣的隊伍
就印了好多的國旗
來和大家交換
不只是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
還可以宣揚台灣的文化>
台灣代表隊在現場呼聲很高
重點題目保證超有創意
從味增湯發想
連結到大氣研究的現象
還有人把蟑螂當做寶貝
師大附中學生 陳昱宏 陳世豪
<(食堂)味增湯只剩下
薄薄的一層
結果呢
我們就發現它的圖形
居然跟我們以前看到
衛星雲圖上面的圖形
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中山女高學生 吳季昀
<我是把蟑螂的觸角
就是剪下來
然後插到蟑螂的身體裡面>
台灣這回派出13位代表
一共9隊參賽
他們從科教館
台灣國際科學展會中
脫穎而出
飛到到美國站上國際舞臺
從研究到表達
都經過嚴格特訓
北一女中學生 黃郁婷 林佳蘭
<我們的計劃主要是
做一個訊息平台
檢測帕金森氏症>
年輕學子 犧牲假日
超齡的跑到
大學實驗室做研究
現在就盼能拿下
決賽好成績
台灣代表團
<台灣第一名>
記者楊智捷 蘇韋銘
美國鳳凰城採訪報導
科展流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entor Forum領先系統設計 擁抱物聯網世代
2015/09/15-吳冠儀
為了協助客戶掌握最新趨勢與應用,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日前在新竹舉行年度Mentor Forum技術論壇,除了展現其創新產品與完整設計方案如何協助工程師克服晶片設計的複雜挑戰外,還特別邀請ARM、高通、展訊和台積電等領先業者擔任與會講師,分享最新的IC與系統設計技術。
明導國際台灣區總經理林棨璇在開幕致詞時表示,2014年明導在EDA軟/硬體市場營收創下新高,位居市場第二名。其中,實體驗證、DFT、PCB均保持業界領先。尤其是DFT成長最多,市佔率達60%。
此外,2015年硬體模擬(emulation)也將贏得市場第一的地位,同時在混合訊號模擬、模組驗證方面也表現優異。面對快速成長的物聯網應用,明導將持續提供領先的系統設計解決方案,透過把不同技術整合在一起,以更先進技術協助客戶克服設計挑戰。
加速中的產業整併行動
面對近來半導體產業頻頻出現的大規模購併行動,明導國際董事長暨執行長Walden C.Rhines(Wally)特別以「Merger Mania」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探討業界整併對產業帶來的影響。
半導體產業的整併多年來持續進行,但今年更佳的劇烈。根據統計,截至2015年8月,大型半導體業者合併的數量比過去5年來增加了三分之一。特別的是,合併公司的平均規模是過去5年來的5倍之多。像是NXP/Freescale、Intel/Altera、Avago/Broadcom這三個合併案的金額均超過百億美元,更是創下了業界紀錄。
回顧從1965年代起,半導體產業便開始「解構」(deconsolidating)。在1965到1972年間,就有29家新公司進入市場。不過即使產業分分合合,從1972年到2014年,第一名半導體業者的市佔率卻幾乎維持相同,而且,前五大業者市佔率總計也保持一定水準,只有近兩年稍有增加。這都意味著,即使領先的業者時有更替,但市場本身卻會維持一定的平衡。
不過,由於2015年出現的大規模整併,從長期趨勢來看,2015年是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2015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業者的市佔率總計較之前1984年的最高點增加了3%。
經濟規模、財務槓桿以及政府法規通常是推動購併行動加速進展的三大因素。但由於晶圓代工廠已為晶圓製造提供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因此購併帶來的經濟規模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同時,從營收規模和獲利能力的歷史資料來看,這兩者之間也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
產業合併是否會對研發支出帶來影響?
從歷史來看,半導體業者的研發支出幾乎是每年成長,2015年預估為608億美元,到2017年將成長到692億美元。研發支出的增加,也使設計專案數量也隨之成長。
或許有人會覺得,至少公司整併後,會減少對EDA軟體工具的支出。但同樣地,根據過去的資料,從1996年開始,整體EDA營收與半導體產業營收大概都維持在2%左右的比例。
此外,隨著晶片設計複雜度的攀升,對於驗證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加。以設計工程師與驗證工程師人數的成長趨勢來看,過去四年來,前者的複合年成長率為2.75%,而後者為12%。因此,從去年起,驗證工程師的總人數已經超越了設計工程師。如果此趨勢持續下去,未來絕大部分的設計時間都將是用在驗證。
另一方面,更大規模的公司會形成更大規模的設計團隊嗎?就設計效率來看,一個10的人的設計團隊,成員間的互動次數總計會有210次,然而若增加到20人,則互動次數將增加到220次,呈指數性的暴增。所以,擴大設計團隊對軟體開發來說,並不會帶來效率的提升或縮短開發時程。
在產業購併行動中,即使合併後公司的研發支出減少,但離職的工程師不管是自行創業或是另謀高就,都仍會有研發支出。因此,儘管產業變動劇烈,但過去32年來,研發支出佔半導體整體產業營收約維持在14%左右。
所以,不管產業如何整併,設計專案數量仍將穩定成長。而且縮減的研發支出反而會為其他業者帶來機會,例如,TI、NXP等公司退出基頻市場,變讓聯發科、展訊、高通等公司大展身手。
與此同時,整併帶來的效益終究是有限的。例如,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獲利能力會有風險、太多合併行動將推升收購金額、以及過去大型購併案並不一定能確保成功等等。也因此,雖然購併趨勢可能會繼續發展,但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它畢竟不是解決業界面臨困難的最好方式。
新興應用將帶動更多設計活動
不管產業購併如何劇烈,隨著技術與市場的進展,過去多年來半導體業的領導業者卻時有更替。從資料來看,過去30年來,能夠一直保持在前十名位置的公司可說是寥寥可數。
面對行動通訊技術推動下,通訊和汽車市場將快速成長。同時,智慧型嵌入式裝置、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將進一步推升半導體的研發支出,也將會有新的市場領導者出現。特別是,物聯網將會為半導體業者帶來絕佳的成長商機。
Wally指出,在物聯網時代,更多系統業者將自行設計晶片,這對晶圓代工業者來說會是個好消息,因為會有更多業者從事晶片設計的工作。這些人並不是傳統的晶片設計工程師,他們試圖整合MEMS、類比、數位電路,低功耗晶片組,來解決系統應用的問題。
因此,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專精於整合感測器、MEMS、晶片等不同元件的設計公司。而它們不像傳統的IC設計公司,不強調複雜的數位電路設計以及先進製程節點,但以系統整合的角度來看,卻是非常先進的。
這對明導來說也是非常正面的發展,因為明導能為這些不熟悉IC設計的開發人員提供所需的軟體工具。明導已於今年初收購Tanner EDA公司,就是著眼於提供低成本、以類比為主的完整IC設計流程。
即使製程技術面臨更加嚴苛的微縮挑戰,但Wally仍樂觀地表示,現在業界已朝5奈米製程邁進,技術的進展將持續下去。同時,新應用也將帶來新的設計需求與新的使用模式,這都有利於EDA業者的長期發展。
同時,明導已建立了涵蓋EDA、嵌入式系統、PCB、汽車設計、機械分析等各類方案,並擁有廣泛的系統業者客戶群基礎,將能夠以更完備的系統設計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事各種新興應用設計的需求。
附圖:明導董事長兼CEO Wally,以「Merger Mania」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探討業界整併對產業帶來的影響。
資料來源: http://www.digitimes.com.tw/tw/iot/shwnw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