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零廢棄最強外掛!這群人為未來而設計,加速循環經濟發展
#賦能循環工作者 從源頭設計友善環境的產品,或重新思考不造成浪費的商業模式,將能擴大循環經濟規模,加速產業轉型。
推動網購循環包裝袋的 PackAge+ 配客嘉 創辦人葉德偉,分享如何設計滿足電商、消費者與通路 3 方需求的商業模式。
把寶特瓶再製成太陽眼鏡的 大愛感恩科技 DA.AI 產品設計師王鳳汝,則分享如何透過 #回收再回收 的技術製造產品,更一舉榮獲環保界的奧斯卡。
👉https://bit.ly/3EoTuvd
共同策動:社企流、佛教慈濟基金會
#循環工作 #零廢棄 #綠職涯 #撐永續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科技與社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beat l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beat l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心得] 陽明科技與社會所口試題目- 精華區graduate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Taiwan STS Society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問#許藝騰老師的科技與社會 - 高雄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科技與社會議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科技與社會 在 科技與社會議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科技與社會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2日電)國家教育研究院新任院長林崇熙今天上任,教育部長潘文忠期許國教院往教育政策智庫的方向發展;林崇熙兼具科學與社會人文的情懷,面對教育衝擊與發展,還要借重其經驗。
國家教育研究院代理院長,也是教育部次長蔡清華,今天下午將印信交接給新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長林崇熙,由教育部長潘文忠監交。
潘文忠致詞表示,國教院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智庫與課程研發基地,教育領導人才的重鎮;在國教院發展歷程中已有重點規劃,他自己也是國教院草創成員之一,非常瞭解發展過程相當不易。
潘文忠表示,在教育部服務的經驗,更深切感觸到國教院成為教育智庫的重要,且這項使命更可以對教育超前部署,引領台灣教育的發展;團隊已打好基礎,期許新任院長林崇熙承接新的任務,承擔下一棒的關鍵發展重任。
潘文忠說,林崇熙為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博士,其學習歷程特別,學術與應用發展豐富,有動力機械與力學的學習經驗,並聯結科技與人文社會。
潘文忠說,國民教育發展已經奠基發展下,對數位教育的影響、未來趨勢的影響,須借重林崇熙的經驗。林崇熙在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內,令人印象深刻,未來也有前瞻性的想法,盼望引領思考與提供教育部制訂教育政策時的建言。
潘文忠說,深刻感受國教院歷經10年階段後,要展現教育可行的規劃,有利於台灣的適切發展。108課綱後,沒有單位可取代國教院的角色,將來會以統整應用數據與資料庫,讓科學展現國家教育發展應有的方向。
潘文忠說,國教院人力不多,但很大的機會聯結國內領域專家,這是國教院的資產;期許林崇熙接任國教院長後,面對教育的衝擊,以其長期對社會脈動的理解與對教育的關心,有前瞻性的規劃,朝國家教育智庫發展方向承傳。
林崇熙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他致詞時表示,國民的素質來自於教育,社會發展快速下,新興產業的樣態蓬勃發展,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讓產業與國際局勢變化,也快速轉型。
他說,第一線的老師要體察掌握社會脈動,並調整方向會有困難。國教院發展教育資源與培訓人力是重要任務,需要人類學的眼光去挖掘教育的議題,協助各級學校教師體認108課綱精神與實踐,這是國教院的責任。
林崇熙表示,將以解決問題、激發活力與熱情的方向,一起努力使命必達,協助院內同仁解決國教院以及各級老師遇到的問題。
蔡清華致詞時表示,林崇熙在通識教育有創意的意見,是非典型的範例;感謝7月中旬後代理院長職務,感謝行政同仁的付出。(編輯:陳仁華)1100902
科技與社會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Q博展知識
【記者節快樂】
今天是九一記者節,祝各位為了新聞而努力奔走的記者們,記者節快樂
在這個日子裡
我們也來看一些科普X新聞X記者的科學吧!
【科技與社會的研究與教學:我們都是科學記者】
現代社會的公眾對於科技議題的理解,事實上有著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高的門檻。由於透過科學傳播的媒介吸收新知,因此公眾除了需要面對高聳的科學認識屏障外,更需要解析媒介背後的錯綜特質。在這雙重的條件下,一般民眾並不容易直接切進議題的核心,常常需要倚賴超越內容的知識來間接習得。
這個過程就像一般民眾在認識科技議題時,其核心往往牽涉龐大的知識基礎,直接逼近常是不可得的一種理解方式。因此就像天文學家追尋黑洞的存在一樣,民眾也需要透過相關的「背景輻射」才能間接習得核心議題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的需求可能不是一些與議題直接相關的「內容知識」(例如相關科學理論、數據等),反而超越內容之外的「背景知識」才是一般民眾可以具體掌握並有助於形成論點的知識。
而超越內容的知識可以包含哪些不同的層次呢?在現代社會中,每一個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背後,事實上都同時被科學和媒體這兩層不同的論述包覆著。例如就一個科學事件而言,科學家先用科學理論的詞語對它進行說明,之後大眾傳媒又會基於自己的需求用傳播的論述包裹一次。因此一個公民如果要認識一件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核心,要像剝洋蔥般,耐心地把這一層層的包覆拆解開來。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heZ
【當人工智慧進入新聞編輯台】
機器寫作顧名思義就是─讓機器人幫你寫作,即為運用演算法對於所輸入的文章資料自行作處理,然後即可自行拼湊出一篇文章。而使用機器人「拼湊」新聞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快速的收集到大量且相關連性的資料,並且迅速地做到彙整、統計、分析資料等功能。目前機器人新聞寫作主要被運用在體育和財經新聞報導上較多,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領域的資料訊息瞬息萬變,需要耗費的時間相對上較多,因此利用電腦來幫忙作分析、統計、整理可以減少人力體力上及時間的過多耗費。
機器人新聞寫作的出現,優點在於可以讓更多的員工去從事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工作。美聯社期望機器人寫作的加入,能夠讓記者回到本職的工作內容,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在於資料的彙整、統計、分析上。機器人寫作有三大優點:(1)即時運算(即為資料的彙整、統計、分析)非常快,可以省掉很多處理上的時間、(2)可減少人力資源開銷、(3)產出的報導客觀公正。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d2C
【科學媒體化】
傳播媒體技術與電腦網絡的快速發展,使電子傳播媒體成為社會大眾資訊的主要提供者。雖然,一般大眾對於媒體有著種種的批評,但是媒體還是公眾資訊的主要來源,在某個程度上也是民意的塑造者。就像學生的報告,主要的資料來源就是網路。在這種新的權力結構下,科技社群與媒體間也產生了新的互動關係。在新的關係中,科技專家漸漸擺脫與媒體保持距離的習慣。為了爭取有限的科研經費,科技專家有時反而需要媒體的「背書」。媒體,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它似乎也逐漸與「大學—國家—產業」這三螺旋鏈,形成檯面上的四螺旋鏈。
科技社群與媒體大概有底下的新關係:一、知識優先權透過媒體取得;二、媒體可能塑造科技界的明星,進而形塑大眾科技的「共識」;三、科技界為爭取媒體曝光度,可能提供未成熟的資料。無論這些問題是否發生,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媒體是否已逐漸影響傳統的科技社群自律機制?是否科技界對媒體需求的比重已經凌駕對「真理」的追求?
不過無論如何,大眾或科技專家,都已經無法避免透過媒體接觸科技知識。在這些例子中,我們反而看到科學事業人性化的一面。因此,需要改變的也許不是科技知識產生或傳播的方式,而是所有人心目中「科學」的形象。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gS4
科技與社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科技與社會 在 beat l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2年17位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
透過紀錄片《大學記》說出他們對於大學的想法和觀察,以及他們的夢想、生活和疑惑。
兩年後,這些同學們大多屆臨畢業,或是已經離開校園,
原《大學記》的拍攝小組再次與其中4位同學取得聯繫,
想知道在這兩年的時間裡,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
----------
2014年/21min/彩色/紀錄片
導演:劉嘉圭(Beat Liu) 江映青(Dana Chiang)
發行: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經費補助: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
----------
《大學記》預告
http://youtu.be/zN1hQUY5CRw
科技與社會 在 beat l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2年,17位來自各地的大學生,透過紀錄片的拍攝,
用自己的話說出他們對於大學教育的想法和觀察,
以及他們的夢想、生活和疑惑。
兩年之後,這些同學們大多屆臨畢業,或是已經離開校園,
原《大學記》的拍攝小組再次與其中4位同學取得聯繫,
想知道在這兩年的時間裡,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
2014年/21min/彩色/紀錄片
導演:劉嘉圭(Beat Liu) 江映青(Dana Chiang)
發行: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大學記》預告
http://youtu.be/zN1hQUY5CRw
---
團體播映洽詢:
Email: meeiren@mail.ncku.edu.tw
06-2353535*6662
王小姐
科技與社會 在 Taiwan STS Society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aiwan STS Society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 About this group · Members · 2.9K · Activity ... ... <看更多>
科技與社會 在 #問#許藝騰老師的科技與社會 - 高雄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作業都有交的情況下分數是多少起跳呢?因為我有平均的壓力,希望可以提供我你們的例子讓我參考!,謝謝- 高雄大學,課程,選課,課程評價,科技與社會. ... <看更多>
科技與社會 在 [心得] 陽明科技與社會所口試題目- 精華區graduate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很開心的過了初試~(3/7考試,我3/8生日)
三月十九放榜,二十八號面試
這其中非常快樂的爬板看面試文
跟同學去逛街買套裝襯衫跟鞋
28當天冒著微微的小雨騎了一個小時的車到陽明
到的時候已經一點嚕~沿路非常驚慌失措的問路
(在致和樓考試)
當天一點二十開始面試~
在我超級趕的爬上4F之後
面試人員跟我說~有排時間的喔
(我真的是超粗心,居然前幾天忘記看)
看一看~我到四點四十才面試
只好去校門口的咖啡廳打發時間
一進去咖啡廳的職員很好心的跟我說
小姐你可以先不要點喔~因為兩點下午茶時間比較划算
咖啡加一小塊鬆餅100
在等待兩點的過程當中,我開始觀察周圍的顧客
發現有個女生也在看STS的書~忍不住多看她兩眼
嗯~等一下我的對手....
兩點點完餐喝完咖啡之後,我開始睡午覺
(別說我沒神經,當天很早起,而且我壓力大的時候就是....很想睡覺)
一路睡到四點恍恍惚惚的去廁所整理頭髮跟臉
擦擦暈開的睫毛膏
結果我出廁所的時候
我滑倒了......
沒錯~我滑倒了,好在沒人看到
但是一雙新的絲襪就這樣破了,而且我根本沒有時間買第二雙
只好硬著頭皮裸腿去面試
去陽明面試的人請小心天雨路滑,慘痛經驗
又循著原路爬上致和樓四樓,面試人員會叫你進去考生休息室
裡面氣氛不算凝重
但是裡面很熱
在等待的過程中....因為那暖暖的環境,我又睡著了
不知道我睡了多久,面試人員來敲門
"換你了喔,請在外面稍等一下"
上一個人出來之後~我迫不及待的開門進去(是在等不及啥)
結果裡面的教授跟我說"等我們三十秒喔同學"(態度還挺和善的)
在那冒失的一開當中我瞥到裡面的狀況
一張大會議長桌,坐四個教授,對面是考生的椅子
你面試的時候會跟教授距離1.5m大眼瞪小眼
一走進去~還好會議桌會擋住我的下半身
我剛看到所有面試的女生都很乖的素顏穿長褲
只有我穿裙子..........冏
複試通知單上面有打請帶四份成績單和口試資料表
所以我猜~應該是教授四學生一
(但是我同學跟我說去年多對多,但是會輪流講,沒有叫妳們真人PK)
結果真的一進去我猜的是對的,四對一
分別是STS所每個領域其一專長教授來面試你
宗教社會學(楊弘任教授)
性別與醫療(傅大為教授,他是所長)
精神醫學史(王文基教授)
衛生政策-這個領域的我沒碰到
醫藥政策、科學知識與東亞研究(郭文華教授,他的學歷很驚人。MIT STS所)
====================開始面試=====================
其實我有點忘記他們問題的先後順序,我只能大概歸類出來哪一題是誰問的
以下是他們的問題,可能有遺漏。實在是問的挺密集的
面試時間15分鐘,我被問了12題以上
還有其中一個教授在問我的時候被他的同事打斷搶白另外一個問題.....=.=
(什麼情況?!)
1. 請妳用三分鐘的時間簡述一下你對STS領域的認識
我對STS領域的認識是由社會學開始,社會學面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大致可分
為三: 一派強調兩者方法相同但對象不同(實證);另一派強調兩者方對象不同且方法也不同
(詮釋);最後一派強調對象不同方法不同連實踐方式也不同(批判)
由以上這三大典範可知,科學與技術,一直都是社會學的"剩餘範疇"
並沒有得到足夠認真的對待--尤其是忽略它們與社會結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講到這邊的時候,我停頓了一下,吞了吞口水)
(所長微微的點了頭)
因此,STS更多是希望發掘社會結構中的科技無意識
,另一方面,則是剖析自然科學中的社會無意識,
可說是兩面作戰,STS不只是一種被動的對象領域, 而是一種主動的認知觀點
(一口氣講到這邊停下來,我大大的喘了一口氣外加深呼吸)
2. 為什麼選讀本所
(當下真想回答他,爽阿~。但是我實在沒有那個勇氣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
剛剛有提到過我從社會學入門STS,我所受的教育都會告訴我
歷史的演進完全就是唯心論,和器物的演變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我總會懷疑真的是這樣嗎?那馬克思跟信奉馬克思的人的理論從何而來?
我的疑問在閱讀一本STS領域的書之後得到了初步的解答
之後我就對這塊領域產生了一種好奇
因為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這樣的理論
選考這個所可能是因為要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我希望這個在台灣尚屬陌生的領域當一個拓樸者
這時候有個教授插話,你看的是哪一本,我回"科技渴望社會"
所有人微微的點了頭,我直覺~任務達成XD
3. 以你的資歷要念這個所對你本身有什麼幫助
前情提要:我本身念中文系
對文字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很好,如果所上想要發展中國科技史的流變,我可以提供
自己以前淺薄的所學。另外一方面,我覺得資歷對於念研究所可能不構成一個非常
重要的決定因素,我相信大學只是個通識教育,研究所是給那些選錯的人再一次
選擇的機會,既然大學是個通識教育,那麼你想要獲得額外的知識和學養就得靠自己
去學習。
4. 依照你在學校修過的課程對於就讀本所最有幫助的一科是哪一科,為什麼?
報導文學。(這一門課上學期83下學期43)
這一門課提供我對社會學初步的了解和訓練,但是我後來不能滿足於報導文學的製作
方式,既然他是文學,他可以接受為了文學的美感而扭曲事實符合美感,一開始我對
這一點非常不解,到後來越來越無法接受。我想要走向更純粹的社會科學,而不是為了
創作而從社會事件中尋找靈感。
我覺得我在這門課當中得到很多東西,雖然到最後成績還是不理想。
(講到這邊的時候四個教授都笑了,讓我很毛)
傅大為:那請問你下學期不理想的原因
因為我跟我的組員起了理念上的衝突,當時的題目是作愛滋病患和愛滋兒童blabla....
最後我覺得那個研究變質的非常嚴重,幾乎把人當成手段
我不能接受這種消費別人的不幸來達成自己的成就的行為
雖然我受的社科訓練不足,不懂得研究倫理的界線在哪裡
但是我覺得不能夠把個案當成一個會吐發票的機器來滿足自己的研究計畫
以上是傅大為問的問題
(他問完之後就一直沉默到最後)
1. 為什麼你繳交的資料都沒有比較長篇的報告?這樣我如何知道你有研究的能力?
(我繳交了兩份西洋哲學史的期中報告,這是我唯一想到比較相關的領域)
我有作過比較長篇的研究,但是都屬於中文領域的,我想如果放上來可能跟今天需要
的領域比較不相干,所以我挑了西洋哲學史的作業,用最平常的水準來顯示我的能力
(講到最後自己都心虛)
2. 為什麼沒有報考清華歷史所的sts所?
因為所受的史學訓練不足,大學沒有修過歷史學方法,更何況我覺得念sts所比較能滿足
我的研究方向
(講到這邊的時候,我想我大概冒青筋了,但是還是帶著微笑面對教授)
3. 你的備審資料提到你對中國歷史演進的問題,請問你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為什
麼15-16th的中國沒有發展工業革命?
(備審資料千萬不要亂作,不然你會直接受害)
因為當時中國人口數量相對於當時的歐洲來的多很多,不需要發展機器替代人力
如果發展了,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請歷史神人不要戰我,這是我臨時想出來的)
還有中國傳統觀念學而優則仕,考科舉和發展科技的社經地位相差很大
讀書人會選擇一條阻力最小的路
國家對於科技發展的經費資助很少....blabla
4. 你是我今天看過最誠實的考生,備審資料上面寫你念完碩士要直接就業,去NGO
組織上班,請問你想先就業的原因,還有你覺得念STS所對你未來職業生涯有什麼幫助。
(對阿簡直就像吃了誠實棒棒糖再進去考試一樣,下一個面試我要吃謊言豆沙包)
為了拓展更多元的視野........(我忘記我唬爛啥了)
以上是郭文華的問題
1. 你的備審資料當中提到你將來想要作的研究主題是女性精神病患藥物濫用和
重返社會生活的社會網絡問題,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你想到這個主題。
因為我的生命歷程.......blabla
我用了滾雪球的方式來認識行動者
藉由深度訪談.......blabla
2. 既然你的未來研究主題是這個,請你聊聊你對這個領域的認識。
這一題瞎掰傅柯跟認知心還有變態心,講了最常見的三種精神疾病
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的區別和用藥
再講藉由生理上的檢驗可以知道病人的多巴胺分泌平衡
但是距離重回社會生活仍有距離
3. 你的備審資料當中提到你對《亞細亞的新身體》這本書有很大的興趣
,請你說說你對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部分,
那你有沒有任何跟這本書意見相佐的地方,請你提出,
我對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使用民間歌本中的歌詞當作資料,以質性研究的資料收集
方法來說,這個方法很高明,因為可以直接取材當時的社會,資料的真實性高
意見相佐的部分.......目前沒有,可能是因為我的所學不夠深刻
p.s.那本書是所長的著作,當時所長坐在我對面阿。不過我還真的對那本書沒啥
質疑之處,可能真的沒看得很仔細所以無法提出什麼問題。
弔詭的點在於,他是想要我跟所長真人PK一下嗎
4. 解釋一下為什麼你大學成績這麼差。
之前看面試文有看到在陽明面的的時候成績不好會被噹
(成績單也是少見的醜
有過通識0分,體育0分,通識7分的計錄
外加必修一路重修= ="我到大四還修大二的必修
還有一年休學的記錄Q_Q)
因為大學前幾年都沉迷於社團和戀愛.......(誠實棒棒糖發威?!)
而且前幾年沒有退選制度......(越講越心虛)
所長:喔~是這樣阿
(聽到這句話我超驚嚇的)
以上是王文基問的問題。
1. 為什麼你要挑西洋哲學史作業當做你的備審資料呢?你覺得你在這份作業裡面有
珷 完美的回答嗎?
因為領域比較相關。(上面已經回答過所以這邊就不贅述)
至於回答,肯定是不完美的,因為我當時的思考仍然很幼稚,念的書沒有現在
領域那麼多。
2. 你對裡面的第二題,關於宗教的問題你覺得你回答的如何?
(這題還沒回答完就被郭文華搶白了,他打斷楊的談話問我中國為何不會產生工業革命
那題)
所以這題沒有回答到,不過讓我鬆了一口氣,因為楊是宗教社會學領域強者,我不敢跟
他直接對答這題
3. 對於筆試題目,你有沒有當場沒有發揮到的地方,現在想要補足的?
這題回答的爛透了= ="我一直跟老師扯研究設計
楊:那你會從哪幾個面切入研究?(算給我臺階下,不然我當下真的臉色慘白)
我會從使用者、當地居民、建造者、政府機關切入研究........
以上是楊弘仁的問題。
我出來的時候發現我剛好整整面試15分鐘
不多也不少~不過我倒數第三個面試
15分鐘問了12題以上.....超扎實
最後他們留下一份被審資料和一份成績單作參考
(唉,傷心成績單)
我是下午場,碰到四個男教授,請問板上有人面試早上碰到別人的嗎?
請跟我分享一下你的問題~我超好奇的
P.S. 之前我在板上碰到一個跟我考同一所的同學
在面試之前很大方的跟我分享他的筆試經驗~
我忘記你的ID了~在這邊感謝你一下,你真的很open-minded
希望我們有機會可以當同學囉~
如果你有看到請寫站內信給我阿
我就是那個筆試那天在考場外面吃甜筒的那個....XD
不知不覺寫了兩小時,大家幫我推一下吧~
P.S.2
有考陽明的人要注意保暖....還有天雨路滑~
學校蓋在山坡地上,體力不好的人早點到比較不會挑戰自己的心肺功能
--
https://www.wretch.cc/blog/dj222307246
你確定你看到的是真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6.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