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美國威斯康辛州 #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The 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新落成的「#藝術保存館」(Art Preserve)盛大開幕,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專門展示「藝術環境」(art environments)的美術館。「#藝術環境 」是一種源自生活的藝術形式,通常由未經傳統學院訓練的素人藝術家進行創作,他們單純因個人喜好,以自己的家園或庭院作為基地,創作材料多為生活中易取得的現成物件。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自1967年成立以來,即開始關注當地的社區藝術,進而擴展至藝術環境作品的蒐藏與展示,至今蒐藏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萬5千件藝術環境作品。
藝術環境作品雖在某一地點完成,卻非當代藝術中的場域特定藝術(site-specific art),而是在生活中無限期地創作,猶如藝術中心副館長羅拉・比克福德(Laura Bickford)所解釋:「它們是針對生活,而不是針對特定地點。」
以藝術家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為例,從1948年到1976年,史密斯在威斯康辛州菲利普斯鎮的農場和小酒館周圍,創作了約230件由啤酒瓶和其他物件所製成的混凝土雕塑,當地居民稱之為「混凝土雕塑公園」。史密斯於2020年去世後,藝術中心便將其作品納入館藏,目前正有十件雕塑於新館中展出。藝術家埃默里・布萊頓(Emery Blagdon)的作品〈療癒機器〉(Healing Machine)同樣以現成材料製作而成,包括彎曲的電線、美紋紙膠帶、金屬板、鋁箔和礦物、燈光和機械零碎物件,交織成色彩斑斕、饒富慶典氛圍的多彩裝置。
全文見「博物之島」: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御風 博士 內容簡介: 它是熱帶地區最廣為人知的水果,金黃色澤、酸甜滋味更是讓人難忘的南國風情。經過加工的鳳梨罐頭,更曾是臺灣出口貿易的重要貨物。打開金屬罐,從一顆水果的產業變化,看到臺灣經濟的一段歷史。 日...
科 博 館 副館長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館的副館長來介紹《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恐龍!
【辛普森裡的荷馬做過哪些工作?】►https://smarturl.it/hrxad9
#經典電影大解密 #科普 #侏羅紀公園
科 博 館 副館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暖化造成物種滅絕 #長尾南蜥 #蘭嶼演化🦎
🌀看著烟花越漲越大,開始有點緊張…
這幾天,歐洲和中國大陸不約而同有著超級強降雨..很明顯,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異常,正加速進行中..🥺
也許還是有些人不願把氣溫和災難聯想在一起,但我想告訴你一個演化+滅絕的故事。
發生在蘭嶼。
這裡有一個很受到科學家重視的物種:長尾南蜥。
一般人看牠,覺得是隻普通蜥蜴,但如果遇到蜥蜴媽媽,你會向牠敬禮,因為牠雖然小隻,但卻會為了保護幼蛋,勇猛的向想要偷吃蛋的蛇類發動攻擊…就是一隻「神力女超蜥」! 🦎💫🐍
☝🏻而且只有在蘭嶼喔!
這個偉大的研究是我們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黃文山博士在蘭嶼觀察數十年的卓越發現,也因為蜥蜴演化出的親代護蛋行為研究論文,讓「台灣」和「蘭嶼」登上了國際最重量級科學期刊Nature「自然」的子期刊「科學報導」網站。#nature
但近幾年,黃文山博士卻也發現了一個驚人卻又悲傷的事實..
長尾南蜥的媽媽最喜歡把蛋下在公路旁的水泥牆的塑膠水管裡,但是,氣溫不斷升高,近幾年,他發現蜥蜴蛋,還沒孵化成小蜥蜴,就已經在水泥洞口裡曬熟了…😭
勇敢的長尾南蜥,很可能要在蘭嶼絕跡...
🥺更多資訊與勇敢退蛇🐍精采畫面點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e7qTIYyB8&t=2394s
#聚焦全世界 #福爾摩沙守護者 #海洋
感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科 博 館 副館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御風 博士
內容簡介:
它是熱帶地區最廣為人知的水果,金黃色澤、酸甜滋味更是讓人難忘的南國風情。經過加工的鳳梨罐頭,更曾是臺灣出口貿易的重要貨物。打開金屬罐,從一顆水果的產業變化,看到臺灣經濟的一段歷史。
日治時期,由於罐頭製造技術的引進,原本保鮮期不長,只能用來鮮食、佐菜的鳳梨果實,能夠被做成罐頭飄洋過海送到海外消費者的手上,而有了更高的經濟價值。本書作者從技術、政策、臺日商業文化的差異這三個主題進行分析,講述了臺灣鳳梨罐頭產業的起源、興盛,與產地的轉移。這段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當時臺灣經濟的縮影。重新認識這段歷史,認識這片土地的發展,喚醒心中對於鄉土的記憶與情感。
作者簡介:王御風
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助理教授。著有《舊港新灣:打狗港濱戲獅甲》(2018)、《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2017)、《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2016)、《高雄社會領導階層的變遷(1920-1960)》(2013)、《鳳山雙城記》(2012)、《圖解臺灣史》(2010)等書。
作者簡介:黃于津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曾參與《高雄港都首部曲:哈瑪星》、《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等書之寫作。
科 博 館 副館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8個你不可不知的多元文化議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世暉 教授
內容簡介:
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文化,就是生活;生活百百種,文化當然也充滿各種可能。本書邀請你參加一場多元文化博覽會,以臺灣原住民族、漢人移民、新移民的故事揭開序幕,再將焦點放在中港澳、歐美、東亞、紐澳地區。你將會發現,各種不同的文化讓世界增添繽紛的色彩,而這些文化的保存與尊重,是所有人類的使命。現在就請帶著開放的心,參與這場文化盛會吧!
【立足臺灣】
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各族群的歷史文化!
‧原住民族在多久以前就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
‧過去臺灣漢人族群間曾多次發生械鬥?
‧為何在臺灣社會東南亞新移民的地位不如白皮膚的老外?
【放眼世界】
身為地球人,不可不知全世界的文化萬象!
‧在歷史長河下,中國文化內涵如何變得豐厚?
‧恐攻、難民恐威脅西方國家對多元文化的保障?
‧單一民族國家日本與韓國也有多元文化?
‧東南亞的「異國風情」原來與西方國家的殖民有關?
‧庫克船長發現紐西蘭和澳洲後,帶給紐澳什麼影響?
作者簡介:
林志興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洪泉湖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
李淑菁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吳秀玲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俐容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李世暉
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
利亮時
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教授
闕河嘉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
主編者簡介
劉阿榮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
科 博 館 副館長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讓台東成為實現夢想的地方」台東夢的推手 劉櫂豪
立法委員劉櫂豪今(7/26)日在台東市傳廣路服務處,舉行「讓台東成為實現夢想的好地方」影片發佈會。劉櫂豪從2015年開始舉辦「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已辦理第四屆,該計畫宗旨希望能夠協助16-45歲的台東青年在這塊土地上實現夢想。劉櫂豪表示,這個計畫所代表的是台東的各種可能性,不是只能放在腦海裡,而是可以被實現在台東這塊土地上。「讓台東成為實現夢想的好地方」影片以2017年「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得主,卡大地布青年攝影師高信宗為主角,記者會並邀請計畫連四屆評審委員,同時也是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林志興,歷屆得主蔡念儒、陳俊良、陳栩奕、黃馨平、林婉珍憶一同與會共襄盛舉。
劉櫂豪提醒自己,應該要善用目前擁有的資歷與資源來鼓舞台東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人實現夢想,2015年發起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目標非常簡單,只要對台東、台灣這塊土地有正向幫助,無論是一個人或一萬人、無論計畫大小,劉櫂豪都很樂意協助去完成夢想。
劉櫂豪介紹歷屆的計畫得主,高信宗紀錄部落族人的影像保留部落文化,去年透過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第一次舉辦個展;黃馨平與林婉珍則透過影像紀錄台東多元創意的文創工作者;另外還有陳俊良以數位科技連結老建築,以VR重現洞洞館(舊稅捐處)的面貌、蔡念儒的論文爬梳以台東市鯉魚山為軸心的城市發展、陳栩奕追尋兒時回憶的尋根之旅等。劉櫂豪強調,希望能夠透過這個計畫,鼓舞更多人能夠在台東這塊土地上實現夢想。
連續四屆獲邀擔任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評審的林志興表示,評審過程中看到很多年輕人想要再一次了解與擁抱自己的故鄉,而且充分體認劉櫂豪為台東所注入的愛、關懷與創意。林志興表示,這個計畫雖然資源不多,但卻是支柱,扮演的是火星塞,作為點燃夢想的最大動能。所以劉櫂豪也可以說是夢的啟動者、組織者、幫助者,給予這些人實踐夢想的機會,幫助他們回到台東,形成正向循環,讓他看見許多美好與感動。
2017年計畫得主高信宗表示,感謝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協助他去年在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完成人生第一個個展,計畫讓他得以聽到更多部落族人的故事與經歷,但他也遺憾表示,紀錄過程中,有三個很重要的耆老先離開了,他們都是部落活歷史,卻沒有機會接觸。但他仍會持續紀錄部落的任務。最後他也感謝劉櫂豪立委創辦該計畫,並且感謝部落卡大地布,給他文化的養分,也是影像創作核心跟支持的力量。
劉櫂豪最後表示,雖然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想要能夠陪伴很多人在台東這塊土地上實現夢想,一步一步走來到如今已經舉辦四屆,未來更希望能夠成為台東的計畫標竿。這個計畫已逐漸加深、加廣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希望在這個世代當中,有一群人對這個社會總是能夠發出正面的聲音,哪怕只是一個人都是彌足珍貴,這個計畫一定會繼續陪伴更多人,讓台東成為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好家庭、好地方。
最後現場的歷屆得主共同合影,並且呼喊口號「讓台東成為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夢想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