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香港Patreon】港府戰後安置春園街貧民 造就健康村誕生
全文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6395813
香港重光初期百廢待興、被破壞的城市仍未妥善修復,有居民甚至被迫窩居於戰爭廢墟之中,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灣仔春園街便是一例,港府官員當年更用幾近「不是人住」之類的字眼,形容情況糟糕之極。
在此背景下,港府一九四七年著手把部份春園街的居民遷到七姊妹採石場舊址,讓他們自行搭建簡單房屋暫住;就是這個安排,造就了北角「健康村」平房區誕生。
而平房區隨後又清拆重建成房協「健康村」廉租屋。如欲了解完整經過,可登入:https://www.patreon.com/posts/56395813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704TVBS 禁帶看+屋主惜售 房仲喊苦「成交剩1成」 TVBS影片→https://youtu.be/uTswQyVInJ8 TVBS原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539626 疫情衝擊房仲業,有業者坦言三級警戒後,因為大多社區都不能帶看房,讓成交量...
租 屋 平房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月初南部的超大豪雨,讓高雄六龜不少民宅積淹水甚至被土石流入侵,毀損了房屋、家具,但由於淹水及土石流救助申請,必須達到土石流入樓地板起算達30公分,或面積達二分之一受才可以,讓未達標準的居民覺得很灰心。對此公所表示,將轉介民間慈善團體,協助受災戶。
租 屋 平房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百年老店南港林得勝商店
入手超可愛包包❤️
——————————
「林得勝商號」位於南港路一段115號,是南港路上少有僅存老字號的商店。 店中高懸一塊木匾,上書「林得勝」三個大字,是民國15年由林先生的老朋友所贈,是南港區最有古意、歷史最久的商號招牌。
已故 林九王先生本住在後山埤,以種田為生。民國11年舉家遷租今南港路一段52號,以「林得勝商店」為商號,銷售斗笠及草鞋等農家用品,並以手工製造麻油,經營榨麻油的行業維生,被人稱為「麻油甘」。
民國15年,火甘公在今南港路一段115號以泥土磚自建房屋,繼續經營該店,並增售飼料及五金。早期以土埆厝為主的建築,後改為紅瓦頂,之後又改建為平房,雖經改建,但仍從店內陳設看出保留濃厚的鄉土風味。
民國72年,『林得勝商號』創立60週年,為回饋社會並宏揚孝道,當年的林九王先生成立「林德勝孝親基金會」,於每年母親節前後,舉行孝親楷模表揚大會,表揚由南港區、內湖區、汐止及深坑各級學校推荐的孝親楷模。
現在『林得勝商號』仍是南港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商店。
租 屋 平房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10704TVBS 禁帶看+屋主惜售 房仲喊苦「成交剩1成」
TVBS影片→https://youtu.be/uTswQyVInJ8
TVBS原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539626
疫情衝擊房仲業,有業者坦言三級警戒後,因為大多社區都不能帶看房,讓成交量降到只剩一成,業績大受影響,一般住宅房價也沒降價,除非有資金需求的屋主,才可能降價求售,店面和辦公室,則因為需求降低價格下調,而各大房仲業者6月成交量和上月相比,也大跌35%至39%。
記者 張蕙纖 / 攝影 華紹平 報導……↓
記者vs.房仲業者陳泰源:「像這棟社區,它就明白規定,仲介是不能進去看屋的。」
這間房不能帶看那間房也被禁止,三級警戒後內政部規定,公寓大廈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讓房仲帶看房,就怕成為防疫破口,很多社區都禁止帶看,讓房仲人員業績受到嚴重衝擊。
房仲業者陳泰源:「以過去平常沒有解封,和現在來相比,可以說是大減9成,就是現在實際成交量,大概只有1成左右而已。」
房仲業者陳泰源坦言,三級後幾乎沒有成交半件CASE,只能靠續約或是租房來度小月,但先前SARS流感來襲,重創房市讓房價降低,這次Covid-19情況更嚴重,房價有降嗎。
房仲業者陳泰源:「大家有SARS的經驗,會預期說是不是,房價又會往上漲。」
與SARS狀況不同,房仲說這次除非是店面或是辦公室,因為居家辦公後需求降低,辦公室價打8折,至於住宅,除非有資金需求,目前大部分屋主仍惜售,沒有降價意願。
房仲業者陳泰源:「住宅類型不動產,其實房價不太會降,除非是屋主,他本身是做生意,他可能資金周轉他虧錢,他必須要賠錢賣房子。」
疫情讓房市交易受嚴重影響,根據各房仲業統計6月最新交易量,比上個月大跌35%至39%,永慶房屋北北桃減4成,而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統計,旗下加盟店和5月相比量縮35.1%,北市減41.8%、新北37.4%,中信房屋和上月相比,全台成交量減39.6%。
交易量大幅衰退也有房仲業者坦言,第三季房市表現可能不如預期,但還是得看7/12後疫情是否降級,是影響交易量的關鍵因素。
陳泰源YT→https://youtu.be/5fyEdNTTnoo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705tvbs-1.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fyEdNTTnoo/hqdefault.jpg)
租 屋 平房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時的香港,「警察」和「追求民主自由」,似乎是兩個完全沒可能有關係的字詞,更可說是處於完全對立面,但偏偏現已移居台灣台中的阿朗,就曾經集兩個矛盾字詞於一身,唯一的出路當然就只有離開。
阿朗在2007年考入警隊,以「儆惡懲奸,服務市民」為理想,但經歷不同部門工作,發現跟理想相距甚遠;更重要的是價值觀不同,不過,他坦言工作感覺還是不錯的。「其實在警察部入面的工作,我覺得大部份的時間都不會覺得有甚麼問題,因為那是一個很安全的環境,大家都有一種團隊甚至兄弟情。只不過,有時在社會事件上的想法和價值觀上,我就和大部份同事很不一樣,我認為在法例所容許下,大家應有自由和民主,但很多同事卻會覺得這些都是一種政治手段又或只是純粹的搗亂。」大學修讀新聞的阿朗自言喜歡追求自由民主,或許從一開始就注定跟香港警隊格格不入,只是在未有大事發生時,好的一面總會把壞的一面掩蓋,但到「雨傘」後,鴻溝便開始曝露。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移民 #台灣 #台中 #文具 #香港警察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oIksilTt_M/hqdefault.jpg)
租 屋 平房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深水埗區風物誌》記載,石硤尾原名夾石尾(甲石尾)。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人逃難往香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超級大火發生,逾50,000人無家可歸。期後香港政府在該區興建徙置區以安置災民,石硤尾邨成爲香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下首座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應,市政局成立「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徒置專員一職,「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1955年,政府決定有系統地推行徒置計劃重點為興建多層徙置大廈,安置災民的石硤尾的兩層高平房相繼被拆卸,興建21座第1型徙置大廈取代,連同1954年興建的8座,成為全香港首批共29座的六至七層高的H型徙置大廈,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在兩翼相連的中央走廊處設有公用的廁所和淋浴設施,該等大廈於80年代初改建為有獨立廚廁的單位。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7至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2型徙置大廈。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當中第3座是首座採用單塔式設計的廉租大廈。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7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一級文物的建築物。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構思改建成青年旅舍。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The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JCCAC)是一個致力推動香港創意藝術發展的嶄新藝術項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主導,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民政事務局作為政府支援機構。藝術中心於2008年9月末對外開放。香港政府以期限七年託管協議(Entrustment Agreement)形式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經營權交予香港浸會大學,中心以自負營虧模式運作並對外開放,除藝術創作外,駐中心的藝術工作者及團體會合作為公眾提供藝術教育和訓練,以至與藝術有關的商業活動。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樓高9層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可供租用面積約11萬平方呎。石硤尾工廠大廈於1977年建成,自2000年起開始空置,總實用面積8,640平方米。中心的設計盡力保留原石硤尾工廠大廈的特色,在翻新物料上也會盡量保持七十年代工廈的粗樸風格,地面也是「石屎」質地,底層樓底高度14呎9吋,上層每層為8呎3吋,負重限制為每平方呎150磅。其中約5萬平方呎提供約100個中、小型單位租予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另外約3萬平方呎提供約6至7個大型單位租予藝術機構,小單位面積由291至385平方呎;中型單位面積由483至804平方呎;大單位面積由874至1,040平方呎;最大的單位面積則由1,298至1,326平方呎,中心附設3個藝廊及1個實驗劇場、食肆、金及其他商店。中央庭園提供1個表演場地,用作舉辦小型藝術及文化活動之用。大廈每層亦設有一個共用空間,擺設雕塑及舉辦活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PATreeZ-L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