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數典忘祖(李怡)
冬至,是華人「冬大過年」的家人團聚日子,明天的平安夜是西方人的家人團聚日子。從古到今,東方西方,都重視家庭,儘管破碎家庭、不幸家庭常令人嘆息,但嘆息中正含有對家庭價值的珍視。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
家,不是房屋,而是父母子女所形成的聯結。抗戰後期我從淪陷區逃難到後方,難民群儘管都流離「失所」,但家人還扶老攜幼、拖家帶小地維繫在一起。那時候沿途有住家願意收留難民暫住。有一副對聯:「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國是破了,但家仍然在,而且處處有家。
《孟子.離婁》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民為本、家為本,有家才有國。當然,有「身」才有家,因此《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長順序與邏輯。
中國專制主義長達二千多年。專制帝王雖然世襲和享有絕對權力,但有兩樣傳統一直維持着對帝王的制約,一是敬天,一是敬祖。
從公元前1100多年的周朝以來,就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儀式。秦建立專制王朝的壽命很短,秦以後的西漢,由董仲舒提出「尊君」以鞏固王朝統治,他雖主張「抑民而尊君」,卻也提出「抑君而尊天」,也就是說,在君主的絕對權力之上,還有「天」在監察着「君」。所以皇帝稱「天子」,要定期祭天,若遇天災要視為「天譴」,皇帝往往要下「罪己詔」以改善施政。
帝王時代的尊天,一直延續到清末,北京仍然保有祭天的天壇舊址。
尊天,實際上也是基於要善待人民。唐代醫神孫思邈說:「善言天者,必驗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意思是:善於講天道的,必須應驗於人,善於講人的,必須本着天道。
中國的另一傳統是敬祖。祭天是帝王的事,但祭祖就是平常百姓的事。自周朝宗法制以來,「孝」就是宗法制的重要部份,「以孝治天下」是古代帝王治國的基本思想。
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是孝大於忠。戰國郭店楚墓的竹簡《六德》上說:「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為了父親,可以拒絕君主,但是不能夠為了君主去拒絕父親。孔子認為父親兒子觸犯國法 ,必須子為父隱,父為子隱。不能舉報。
楚國的伍子胥因父親和兄長遭讒害,被楚平王所殺,他逃往吳國,被重用,其後率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都城,為報父兄之仇,他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這樁復仇故事,先秦史籍如《左傳》、《國語》等都加以讚美,《史記》的司馬遷稱他做「烈丈夫」。 有這種孝大於忠的民眾精神氣質,在司法不公的社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惡政。
在無神論的專權政治橫掃中華大地後,敬天、敬祖的傳統已不復存在。在人定勝天和國家主義的思想治下,中國不斷戰天鬥地,為實現「高峽出平湖」而破壞水土,包括建三峽工程。近十多年不斷出現地震,不知是否與改變地貌的「與天鬥」有關。
由家庭觀念而延伸的敬親敬祖傳統,也被「沒有國,哪有家」,和「不愛爸爸,不愛媽媽,只愛國家」的統治思想消滅了。只要看每年春運的人次有十幾二十億,就知道「有了國,沒有家」已經是普遍現象。
敬天、敬祖這兩個傳統的消失意味着甚麼?意味着絕對權力沒有了最起碼的制衡。沒有對天的畏懼就無法無天;沒有對父母對祖先的敬重,社會就只有赤裸裸的權力崇拜,即使父母過去被鬥死,即使為了權力要舉報父母,在黨大於國、國大於家的觀念指導下,就甚麼都做得出來。敬天、敬祖是中國的典與祖,拋棄了就是數典忘祖。
「秦朝皇帝順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幾年、秦歷代君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幾年、秦歷代君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2022中國皇帝順序表-酒店飯店,精選在PTT上的開箱討論及 ... 的評價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中國歷史264代皇帝全記錄,18分鐘看完中國所有皇帝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有幾個皇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有幾個皇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有幾個皇帝 :: 經理人PLUS 的評價
秦朝皇帝順序 在 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設定目標→思考方法→執行】
.
10月中時, 作品在Garytu's Fashion Illustration和V&E Art的協助下, 於巴黎商業藝術展中展出, 展場地點位於傳說中的巴黎左岸🇫🇷🇫🇷。開幕茶會結束後, 自然是要到塞納河畔假裝一下自己是一位文藝青年lo~🤣
.
正當忙著裝文青眺望遠方時, 橋下渡輪傳來的歡呼聲劃破了靜謐的星空, 吶喊中充滿著青春的氣息, 我猜想可能是早上在羅浮宮裡看到一團又一團邊看畫邊寫著答題卷的高中生們(多麼想自己高中時也有機會寫到這樣的考卷呢🎨🎨)
.
思緒回到了2003年的夏天, 當時剛考完大學指考的我, 看著新聞報導介紹了當年法國大學聯考的內容。 其中一個題目是「將來你想從事什麼職業, 這個職業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我非常的震驚, 這樣的題目是不可能出現在台灣大學聯考中的, 而上一次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 還得回到小學3.4年級時了。
.
這個小學時老師和家長都很喜歡問的問題, 到了國高中階段, 似乎突然變得不再重要, 取而代之的問題是
「這次月考考幾分?」
「怎麼又退步了呢, 是不是該給你報一個補習班?請家教?」
.
而我相信大部份被升學主義壓得喘不過氣的國高中生都問過自己的父母
「為什麼我要念書?」
.
父母會回答「考個好大學阿!」
孩子通常會再問「那為什麼要念大學?」
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
「現在大家都念大學, 你不念不行阿」
「問那麼多幹什麼, 爸爸媽媽會害你嗎?」
.
大部份的家長確實是出於好意, 但很可能也因此害了自己的小孩, 害他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能力 - 思考。
.
從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期, 有整整6年的時間來形塑一個人的個性, 而在這個關鍵的6年中, 這些在升學主義下「乖巧聽話」的學生們不再去思考做一件事情的意義, 而是把全部的精神投入在完成老師和家長設定的目標, 這形成了一種使命必達、但不思考的慣性😥
.
進入大學後, 便受同儕團體中意見領袖的主導, 出了社會時, 再按步就班的照主管的指令辦事,成為別人達成目標的棋子, 甚至在赴湯蹈火完成這個目標後, 自己的利益會蒙受巨大損失卻也不自知。這樣的人, 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有人戲稱他們為「僵屍」🧟♂🧟♂。
.
這些所謂的僵屍, 部份在30多歲才發現原來人生不是一條線, 而是充滿各種不同的可能, 但往往因為已經組成家庭, 有了嗷嗷待哺的小孩, 各種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只能按著原本熟悉的方式繼續生活。此時此刻的他們, 看到了15.6歲的青少年跳脫升學主義的框架, 想勇敢追求自己設定的目標時, 甚至會感到憤怒, 心裡想著「憑什麼你們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被約束、不用吃我過去吃過升學主義的苦頭呢?」
.
有些人則到了中年, 5.60歲才逐漸重建了孩童時間曾經有過的思考能力, 性格也開始變得較具有包容性、能容得下不同於自己熟悉的想法, 因為人生不是一條線, 他本該有無限種可能;當然也有人終其一生再也沒有清醒過🧟♂🧟♂。
.
日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曾經很嚴肅的說過「東亞的教育制度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浪費時間這麼簡單, 而是在催毀一個人的人生。
.
大英圖書館裡有1億5千萬本書, 如果一天念一本, 全部念完大概需要4萬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只能看很小一部份的的書籍, 而要看那一部份書籍則是由我們要達成的目標來決定。那些漫無目的進入到我們腦海中的知識, 在不久的一段時間後, 都會徹底的從大腦中被抺去🧠
.
站在35歲的年紀回頭看看高中時算過的數學題, 現在一題也解不出來;歷史課上背過的歷朝皇帝順序, 現在連秦朝有幾位都搞不清楚了;更不用說生物課教的草履蟲有什麼結構;但這些教科書的內容明明曾經都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怎麼說當年可是以全台南市前100名的成績考進了台南一中, 又以班上第4名的成績畢業的阿(驕傲狀😝😝)
.
其實大部份我們花時間讀過的書都會被遺忘, 只有那些為了達成人生理想去學習、並在工作生活中反覆實踐的知識會被保留在大腦之中, 形成我們完整身體的一個部份🌞
.
所以當你打開任何一本書前, 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更接近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是什麼?」如果答不出來, 那你不要打開這本書, 她可能會浪費你寶貴的時間、摧毀你的思考能力、讓你變成僵屍。
.
這時侯呢, 先買一杯50嵐椰果奶茶半糖少冰, 然後找一條安靜的小河, 在河堤上一個人好好的發個呆。當發呆的時間夠長時, 你會開始懷疑一切, 而懷疑是哲學的起點、思考的開始。這時侯你認真的想想, 人生的理想是什麼, 現在又擁有什麼資源能幫助你達成這個理想。喝完手上的椰果奶茶、丟進垃圾桶後, 開始執行你的計畫。成功了再設定一個新的目標、失敗了重新思考、設定新的方法, 喝一杯50嵐椰果奶茶半糖少冰再次出發🥤🥤
.
在沒有目標前, 不要讓讀書考試、打電動或害怕落單的無謂社交填滿你的生活, 這些行為都只有在能讓你更接近理想時, 才會對你產生意義;在那之前你需要的是獨處, 叔本華說:「要麻獨處、要麻庸俗。」
.
此文獻給此時此刻正在升學主義中迷惘著的國高中生🐣
秦朝皇帝順序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荀彧:末世凋零的王佐之才】有德之士的悲劇
前情提要:
為曹操效力的荀彧,先是在初期為曹操穩固根據地,並且在團隊發展期招攬眾多人才,後來更堅定的擁護「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使得曹操變成天下間最強大的勢力。官渡之戰尤其是兩人相互信任並創造事業巔峰的光輝時刻,然而,巔峰過後往往就是下坡,合作無間的兩人互許都沒料到他們未來對彼此的結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ㄕ自己看書有個沒意義的習慣,我會先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然後再按順序繼續讀下去,這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但有時候卻會有「我已經看到結尾,那我現在的內容將要如何接上結尾」的一種神祕感(按電影學來說,這或許可稱為非線性敘事手法吧)。
如果拿老ㄕ的看書方法去翻閱紀錄荀彧事蹟的《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以及《後漢書·荀彧傳》,會發現荀彧的結局分別是:「以憂薨,時年五十。」甚至是更驚人的:「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時年五十。」
憂鬱而死?
飲藥自殺而亡?甚至跟曹操有關?
身為曹操頂級謀士的荀彧在憂鬱什麼?曾經合作無間並深受器重的荀彧又為何與曹操惹上冤仇?為了解開這極為錯愕的結局,一切我們還是要回到史料去找出端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渡戰後,《三國志》紀載曹操將女兒嫁給荀彧長子為妻,可見兩人關係很鐵。至於公務上,當曹操決定南征荊州劉表時,有向荀彧徵詢意見。荀彧回答:「我們平定中原的事蹟已經讓南方人感受到壓力,所以如果我們大張旗鼓地從宛城出發可以麻痺劉表的注意力,明公挑選精銳部隊急行軍突襲,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震撼效果。」而曹操後來南征,的確採納荀彧建議並且立刻見效。可見此時雙方對彼此的信任度非常的高且契合。
再往下翻,荀彧下一次在史冊登場已經是五年後,那時董昭等人問荀彧:「您覺得讓主公(曹操)進爵為魏公,然後加九錫以彰顯身份的尊貴,這個建議如何?」荀彧則回答:「主公本來的用意是興義兵以匡復朝廷還有安邦定國,君子應該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你們不該這樣建議主公呀。」
這個發言傳到耳中,史書敘述曹操的反應是:「心不能平。(講粗俗一點……心中很淦)」
然後再下一個場景,則是同年曹操征討孫權時,派荀彧到前線慰勞軍隊,之後留下荀彧並任命他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按現代可以理解的職位就是:皇帝身旁的掌管機要的政務官+監察委員長官,持節則是代表當事人擁有皇帝代理人的身分,最後的參丞相軍事應該是最簡單好懂的:協助曹操進行軍事決策)。
如果光看官職,不知大家有何感覺?我自己認為從官職來看,除了參與闊別18年的前線任務顯得特別,荀彧依舊顯赫。
可再沒多久,荀彧因為生病而留在了譙縣,沒能繼續隨軍推進,又沒多久,他就過世了,並且連接上我們先提前洩漏的結局:憂鬱而死,或是服毒自殺。
究竟荀彧遇到了什麼情況使他的命運急轉直下?這時我們就要參照不同史料來進行推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統一北方的西元208年,曹操的官職從「司空」變成了「丞相」。
這其實是當時東漢朝廷的一件大事,因為漢朝早在西漢哀帝時期就將丞相改稱大司徒。那當初漢朝為何要廢除丞相之名?主要原因就是藉廢除丞相之名,趁機消除政務官的部分權力好擴增皇權。但現在曹操恢復丞相之名,這其實代表政務官在恢復以往地位的同時反向削弱皇權。
(順帶一提,在曹操之前,其實已經有人幹過一樣的事,那人就是董卓,他讓皇帝任命自己為「相國」,而相國之名,只有西漢初年的蕭何、曹參兩人用過。而相國與丞相最大的不同,就是丞相可以分給兩人擔任,相國卻是一人掌握大權。說到此處,如果大家熟悉董卓後來的所作所為,就不難想像曹操就任丞相,其實很像是沒有那麼囂張的董卓罷了。)
丞相除了比司空的權位更高,尤其關鍵的一點:就是丞相擁有開府的權利。
所謂開府,指的就是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團隊。在此之前,曹操的屬下雖然實際是聽從曹操,但名義上的老闆還是漢朝皇帝,所以荀彧的官職是漢朝的尚書令,曹操的鐵桿─夏侯惇則是漢朝的伏波將軍,他倆在法制上都是為漢獻帝效命;可曹操擔任丞相後,有些人的頂頭上司就是曹操而非皇帝,像是崔琰,他的官職是丞相府的東曹掾,也就是丞相的人力資源部長,跟漢獻帝可就沒直屬關係了。
舉個現代的觀念,曹操開丞相府,就好像成立了自己的子公司,來丞相府工作的成員,雖然原則上也是為漢朝這個母公司效力,但真正給薪水以及需要負責的對象,是曹操這個子公司老闆。
對於曹操來說,開府的好處眾多,除了能夠更有效的延攬所需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區別人才的目的。
以前他是司空,來投靠他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效忠對象是漢獻帝,但現在來投靠人才如果表示:「我想在丞相府工作。」其實就是在拋送一個訊息:「我真正效忠的對象是曹丞相您哪!」
然後讓荀彧與曹操開始出現裂痕的原因,正是出現在「開府」這件事上。
對於丞相府的人才來說,他們怎麼會甘心只做子公司的員工?尤其又是在子公司(曹操集團)明顯比母企業(東漢朝廷)還要更強大的時候。
所以絕大多數的人,一定會找機會不斷鼓動老闆(曹操)開始逆襲併購母企業,因為只有老闆地位提升,他們的地位才會跟著提升,甚至就算曹老闆自己不想提升,底下人也會逼著他提升。而老闆在這種前提下,若想要底下人持續效力,也只能往更高層的目標前進,不然在沒前途的情況下,又怎麼會有人才願意為曹丞相效力呢?如此丞相府就成為一個企圖心不斷膨脹的利益共同體。
而我們觀看荀彧,從他的一些經歷可以看出荀彧對漢室尊崇的態度。
首先荀彧當初主張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我想有些看官或許當初會叫:「曹操陣營的口號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嗎?」其實「挾天子」的口號是由袁紹集團提出,之所以大家對這個口號比較有印象,其實也不難理解:這個口號比較霸氣。但也從口號可看出,荀彧是主張尊崇漢室的「奉」,而非威脅的「挾」。
如果各位有注意到史書的敘述,當「奉天子」成功後,荀彧就不再隨曹操奔赴前線,他的職位是中央朝廷的機要官員,從他後來坐鎮許都來看,荀彧相是曹操與漢室間的連接管道,一方面他在曹操外出時為其監護漢室及疏通朝廷事宜,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漢朝的守望者,時時刻刻在提醒曹操要注意對漢室的尊崇。
為了證明我所言非需,一切還是從史料來佐證。各位還記得我有說荀彧後來隨曹操親征孫權,然後他有一個身分─持節。這個皇帝代理人的身分,根據《後漢書》紀錄,是曹操對獻帝說:「我現在要討伐逆臣,需要文武並用。如果讓荀彧這國之望臣持節並隨我出征,就可以向外宣示國家的命令。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請求,是因為軍隊是講求速度及時機的,無法像平常一樣照程序來,所以才需要荀彧擔此重任。」從曹操專門點名荀彧,而皇帝也同意荀彧當代理人,都可以看出雙方對荀彧的信任。而荀彧能獲得皇帝的認可,也可以證明他對漢室的立場是比較親切的。
既然荀彧的立場貼近漢室,自然就與不斷竄起的曹操集團有立場衝突,這一切都在212年的時候開始浮上檯面。
這年1月,曹操被授予「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漢初第一代相國─蕭何一樣的殊榮(這裡解釋一下,以前人叫自己名字是表示自己地位的低下,所以曹操以前見皇帝要講「臣曹操」,現在只要說「臣」即可;然後以前見皇帝要小跑步,現在曹操可以晃悠悠地漫步;最後,以前的人是坐在榻墊上的,所以要赤腳,但曹操則是穿鞋上殿,甚至還可以帶著儀式性配劍),這時地荀彧並沒有講話,因為蕭何當年是忠心耿耿的漢臣,把自己搞得跟蕭何一樣,荀彧可以接受。
但等到董昭等人要擁立曹操成為「魏公」並授予九錫,荀彧可就徹底坐不住了,因為漢朝歷史上也有一個人進爵為公並且加九錫,那個人叫王莽……熟悉漢朝歷史的就會知道,王莽後來滅了漢朝,那如今地曹操不就是昔日的王莽嗎?
所以荀彧用了一種「捧殺」式的反對,就是不斷強調:「君子是不會強求地位的。」隱隱然地在嗆曹操:「你要是還要臉面就別妄想以及做出格的事!」
這下曹操不爽了,而荀彧應該是知道曹操不爽地,這也代表……曹操真的有出格的企圖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設想一下荀彧面對形勢:長期為其效力的主公打算摧毀自己重視的漢朝,請問該如何是好?(大家不妨也想想自己的答案)
挺身對抗?如今的曹操實力之強大,光憑荀彧的一己之力是根本對抗不了的。
那放棄曹操,轉投其他尊崇漢室的主君?
我們姑且不論曹操此時是天下間最強大的軍閥,請問當時還有其他有實力的人物尊崇漢室嗎?孫權早就在奉行魯肅的「漢室不可興」的戰略,那難道荀彧要去投奔乍看之下還在力挺漢室的劉備嗎?答案是……基本不可能,尤其對講求操守的荀彧更加不可能!
我舉個例子來代換一下狀況。
麥當勞是速食界的龍頭老大,而他的最大對手是肯德基。假設麥當勞中有一個超強總經理,憑著他優越的商業能力讓麥當勞蓬勃發展,甚至過程中還因此削減了肯德基好幾個百分點的市佔率。結果這位總經理在服務20多年後,突然說要跳槽到肯德基去,各位覺得輿論會怎麼說他?只怕什麼內線交易、晚節不保、忘恩負義……之類的批評絕少不了。
這時我相信會有人說:「诶老ㄕ,這種老將跳槽的案例也不少見呀(像美國職籃NBA,就有不少長期待在同一隊的名將,為了獲得一枚冠軍戒指,跳槽到另一隊去也),荀彧怎麼就沒這麼做呢?」
那我就要回答:「以前人跟現代人想的不一樣。」
這裡要岔出去講一個春秋時代的故事─二桃殺三士。簡單來說齊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將恃功自傲,晏嬰為了避免可能的禍患於是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賜給三名大將兩顆桃子,在無法平分的狀況下,就讓三人自比功勞,功勞大者就可獲得一顆桃。兩名大將立刻自報功勞然後拿走桃子,第三名大將眼見自己沒桃,氣得也自報功勞並拔劍指責前二人不如自己,結果前兩人一聽:「對呀,我功勞不及你呀。」然後就自殺。第三名大將眼看別人因自己自殺而備感羞恥,也立刻自殺了。
這故事要現代人看下來,應該是覺得:「挖靠,這三人也太玻璃心了吧?一點指責都受不了?」
但這恰恰顯示古人非常看重名聲,看中到名聲就跟命一樣,受損了就跟死了沒啥區別。如果你跟我說你還是不懂,我只能說:「我也不懂。」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可我知道這的確是他們當時人的邏輯。
所以回到荀彧身上,縱使他發現曹操已經不是他能扶保的對象了,他能跑到其他陣營(例如最愛講興復漢室的劉備)重啟事業嗎?這其中可能遇到批評或白眼,以及違背自己信念的精神折磨,都使得荀彧絕無可能選擇這個方案。
那退隱呢?荀彧不是被稱為曹操的張良,那何妨效法真正的張良,在協助漢高祖劉邦打下天下後就歸隱山林躲避危難呢?
先說以荀氏大家族的影響力及財力,荀彧要享受退休生活是不難辦到的。那為何他沒選擇退隱?原因在於:他跟張良的狀況不一樣。
張良的人生目標,一是滅秦、二是振興韓國(因為張良的祖先是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人),在韓國無法復興後,他選擇投靠劉邦,協助他打天下。所以等到大漢建立,他的人生目標都滿足了,接下來就是做到完美收官並且避免接下來劉邦對功臣的逼迫,所以他可以選擇歸隱山林(甚至對外的理由,還說是要學習如何成仙,這理由也真是挺ㄎㄧㄤ的)。
但荀彧的人生目標是興復漢室,他完成人生目標了嗎?恰恰相反,漢室此時已到存亡危急之秋,也就是說荀彧並沒有完成他的人生目標。如果是老ㄕ遇到這情形,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反正難救或沒得救,那我一走了之也行。可荀彧卻是一個有追求甚至是有責任感的人,所以他不願意丟下漢室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支持曹操、不投靠其他陣營、不退隱自保,又無法阻止天下大勢的發展,所以為何《三國志》描述荀彧:「以憂薨(憂鬱而死)」,因為荀彧的晚年就是生活在一個不由己意卻又無路可走的困境之中。而如果荀彧是如《後漢書》所說,在接到曹操空便當的暗示後選擇服藥自殺,我個人揣測荀彧當時的心態可能是:
「我無法改變天下大勢,但我無法接受這個潮流!我情願用我的生命證明對自我理念的堅持,也是對天下大勢的抗議!」
荀彧死了,荀彧是因他的對理念堅持而走上了末路。亂世證明荀彧的才幹、亂世成就了荀彧的地位、亂世終結了有志的道德之士的生命。這是時代下的悲劇……
但,這也只是從荀彧的角度來看而已。
(明日,荀彧篇大結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smB6HelV8
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幾年、秦歷代君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秦朝皇帝顺序 秦朝皇帝列表秦朝历代皇帝简介秦朝有多少位皇帝· 1、南越武帝:赵佗. 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 ... ... <看更多>
秦朝皇帝順序 在 2022中國皇帝順序表-酒店飯店,精選在PTT上的開箱討論及 ... 的推薦與評價
秦朝 西汉新朝东汉三国魏三国蜀三国吴西晋东晋十六国1十六国2十六国3南朝宋南朝齐梁南朝陈北朝北魏北朝东西魏北齐北朝北周隋朝唐朝1唐朝2武则天用了17 ... ... <看更多>
秦朝皇帝順序 在 秦朝幾年、秦歷代君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秦朝皇帝顺序 秦朝皇帝列表秦朝历代皇帝简介秦朝有多少位皇帝· 1、南越武帝:赵佗. 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