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親,家中有兒童,青少年必看的16點交通】
1.孩子悶不吭聲不回應時是他遇到問題,正在想要怎麼解決,要給他時間,開心面對他,經過那段時間就會恢復。
2.花時間和孩子聊,站在孩子的立場,和孩子有愉快的互動。
3.孩子進入國中,靈的操練很重要,每天晚上和孩子一同享受主,聖經之旅很好用,晚禱15分鐘,按鈴,只講主的話,不講廢話,守住時間,不要超過。
4.小六到國中是關鍵期,把握機會和同伴相調 家長也要調,就能易子而教。
5.常常對孩子說媽媽非常愛你,要懂他們的心,他們在意的事情你也在意,這樣就能摸著他們的心。你摸著他們的心,叫他們做什麼都容易。不要看孩子外面的行為,也不要被孩子惹怒,相信神在他們裡面會有約束力。
6.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十字架,但死了就會復活。
7.當孩子對父母態度不好,甚至用吼的,有情緒反應時,父母要想到底發生什麼事,孩子有時會挑戰你,不要掉到他們的坑裡。
8.神造人在地上,不是給人沒有污染的環境,而是給人生命 父母要讓孩子有跌倒的機會,不要把孩子放在無菌室,對孩子要放下,要放手,起不來不用一直叫起床,遲到就讓他遲到,讓他自己負擔後果,以後他就知道不能遲到。
9.父母不要像法利賽人一樣一直盯著孩子,主耶穌接納稅吏和罪人,我們也要有寬大的心接納孩子的軟弱,但不是阿門他的軟弱。
10.一個好的父母或服事者要能傾聽陪伴,徬徨時指引孩子,懂他們的心,不是只看成績。
11.給孩子有範圍的選擇,不是替他做決定,不是逼孩子照我們的方式過生活,不然,他會在我們不知道時做我們不知道的事,有時會難以收拾。
12.用神的話餵養孩子,用主的話潔淨孩子的行為。
13.父母對基督與召會的目標要定住,幫助孩子過召會生活,學習哈拿為孩子禱告,主為孩子預備的都是好的,有時跌倒是好的,撒母耳不是活在無菌室裡,雖然有消極的情形,但哈拿有很多的禱告,才能使撒母耳成為轉移時代的人。
14.問:小孩說謊怎麼辦?
答: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而不是注意說謊的行為,要思考是不是父母太嚴厲了?要建立和孩子的關係,在家中營造愛的氣氛,不要跟孩子對立。
15.在生活把主自然地活出來,不要讓孩子在家裡覺得爸爸媽媽太屬靈有壓力,甚至喘不過氣來。並且接納孩子的朋友,接納孩子的朋友就是接納孩子,孩子的朋友來家裡要和氣對待他們,讓他們喜歡來,再觀察注意孩子的朋友。
16.對孩子不要有太多天然的想法,不要讓孩子成為我們和神的遮蔽,他必須自己面對問題,要牧養 禱告,引導孩子。
(江弟兄夫婦關於青少年的交通摘錄)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有仇必記- 何志光頻道 Ho C K Jonath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太福音6:3-4「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必在明處報答你)。」 路加福音18:9-14「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
稅吏罪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文帝雖未開疆拓土,卻是行仁政,養民生的好皇帝|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漢文帝劉恆,西漢第三代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雖然在宮中地位不高,但處事淡泊,為人謹慎;劉恆七歲被封為代王,就國於偏遠的代地(今山西境),薄氏也隨子就國,從此遠離宮幃是非之地。劉邦去世,呂后專權,劉邦諸子多為呂后所害。至呂后去世,劉邦諸子只剩下了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這也算是劉恆的避禍得福吧!
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后駕崩。九月,諸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諸臣誅除。因惠帝劉盈無子,而呂后所立少帝非惠帝之子,故被廢黜,經諸臣權衡,遂擁立代王劉恆繼承皇帝位,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基本國策就是:休養生息。他在位其間,勵精圖治,從諫如流,把國家帶入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時期。司馬遷在《史記.孝文本紀》中,是這樣評論漢文帝的:「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就是說,漢朝立國至文帝己有四十餘年了,文帝治國,德行最好。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除了有符合實際的治國方略和用人之道外,必定還會有精闢的言論流傳於世。現從《史記.孝文本紀》中,選出部分可以古為今用劉恆語錄來,以資借鑑。
劉恆說法制: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十二月,文帝在與大臣們討論司法問題時說:「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其議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被治罪,卻還要讓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兒和兄弟連坐並罰款,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請討論。」他還說:「朕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判罪得當,百姓就服。而管理百姓,並引導百姓向善的是官吏。如果官吏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不能以法令為準繩公正地判罪,那就是在殆害百姓,並使之犯罪呀。還怎麼能談得上禁止犯罪?」
在討論時,對劉恆的這兩段語錄,司法大臣們也提出了不同看法,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廢除了民怨極大的連坐罪以及向罪人收繳罰款的條文。遺憾的是,這只限於劉恆時代,以後仍連坐如初。到了明、清,連坐罪更是令人髮指了,朱棣在處死方孝孺時,還創造出一個株連十族的罪名。由此可知,在專制時代,百姓的命運完全繫於皇帝個人德行的好壞。
劉恆說自己:漢文帝前元二年十二月,在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後,文帝即詔告各地官員:「…。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直譯就是:「…。接到詔令後,你們都要認真想想我的過失,包括你們知道的、見到的、想到的,所有我做得不夠的地方,懇請你們告訴我。還要推舉賢良公正,能直言敢諫的人,來補正我的疏漏。因此,官員要履行各自的職責,減輕百姓的繇役,節省官府的費用,做利於民眾的事。」
古人認為: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的異常天象,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警告天子必需糾正過失。此時的漢文帝並沒有把責任推諉到別人身上,而是自責自糾並下詔讓官員幫助自己糾錯。這與後世那種文過飾非,把人禍歸罪於天災的作法相比較,簡直判若雲泥。
劉恆說批評:漢文帝前元三年三月,文帝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用今天的話說是:「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在宮庭外設有進善言的旗幟和批評朝政的木牌,用來打通建言治國方略的途徑和招徠進諫的人。可是,現在的法令中,有誹謗領袖罪、妖言惑眾罪和顛覆政權罪,這就使得大臣們不敢完全說真話了,而做皇上的也就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了。這樣下去,又怎能招攬到天下賢良之士呢?政府應廢除這些阻礙言論自由的法律條文。……從今以後,都不能以任何言論來治罪。」
終文帝一朝,不以言論獲罪,始終堅持了下來。一個皇帝能倡導言論自由,並懂得言論自由對天子,對政府的好處,懂得「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則氾濫,疏,則通暢。」的道理。這在封建王朝殊為可貴。可惜的是,這種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的存在都是短暫的。好的政策會因一人的存在而興盛,也會因一人的故去而廢止,即「人亡政息」。所以,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從來都是曇花一現的(後重現於唐太宗朝)。沒有民主的社會制度作保證,哪裡會有言論的自由。
劉恆說農業:在漢文帝前元三年元月和前元十三年五月,文帝分別說過:「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米。」「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前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我要開闢籍田(皇家的耕田),親自帶頭耕種,生產供應宗廟祭祀用的穀物。」後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現在農民辛勤地從事農業生產卻還要交納租稅,這就使務農和從商沒有區別了,這樣是不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的。我們應當免除農田稅賦。」
在農耕文明時代,一個皇帝如果不重視農業,無異於動搖國家的根本。漢文帝能親自耕種籍田,瞭解農民之需求,提出減免農田之稅賦,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實屬不易。難怪文帝一朝能夠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劉恆說生死:漢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文帝崩於未央宮,終年四十六歲。其遺詔曰:「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歸夫人以下至少使。」將以上遺詔合併解釋為:「我知道天下萬物的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天地間的常理,是萬物間的自然規律,沒有必要過分悲哀。當今之時,社會上都是喜生而怕死,為了厚葬死者而不惜損家破業,為了服重孝而不惜傷及身體,這是我最不讚成的。我死之後,詔令天下官吏和百姓,從令到之日算起,服喪三日就可以除去喪服。三日後,恢復人們的正常生活,婚慶娛樂,飲酒吃肉,概不禁止。我的喪禮從簡,不要組織男女群眾到宮殿前來哭靈哀悼,以免影響他們的生活。下葬以後,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一律遣散回各自的娘家。」多好的臨終囑咐啊!漢文帝至死都在提倡節儉,施行仁政。可惜他的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沒有聽得進去。劉恆死後,劉啟徵調了京城附近各縣的士卒一萬六千人,內史所統轄的京城士卒一萬五千人,去做安葬棺槨的挖土,填土等活計,辜負了他老子節儉辦喪事的一片苦心。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雖未開疆拓土,卻能倡節儉,薄徭賦,行仁政,養民生。漢初的社會經濟之所以能夠得以迅速恢復,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漢文帝功莫大焉。劉恆確實是個好皇帝,尤其是兩千多年前那些充滿了仁愛和智慧的語錄,就是放在時下,也是值得執政者們認真研究研究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稅吏罪人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水深晨興時光
第十八週 週四
約壹四10
『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爲我們的罪作了平息的祭物,在此就是愛了。』
在路加十八章十三節,我們看見那被藐視、受控告、被定罪的稅吏,降卑自己到極點的禱告:『那稅吏卻遠遠的站着,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說,神阿,寬恕我這個罪人!』這話含示他需要救贖主,也需要平息。稅吏曉得自己犯罪,何等得罪神,因此向神求平息,藉着遮罪的祭物得神寬恕,使神能憐憫並恩待他。
在希伯來二章十七節保羅用hilaskomai,希拉斯哥邁這字,意思是成就平息,滿足一方的要求,而使雙方和息相安,因此是指平息的事。按照十七節,主耶穌爲我們的罪成就平息,滿足神對我們公義的要求,而使我們與神和好。
平息的意思是使我們與神成爲一,因爲我們與神之間有了間隔。使我們離開神,使我們不可能與神有直接交通的問題,乃是我們的罪。我們的罪使我們離開神的同在,並攔阻神臨到我們。所以,我們需要平息,滿足神的要求。基督爲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平息,滿足了神對我們公義的要求,爲使我們與神和好。祂在十字架上爲我們獻上自己作平息的祭物,解決我們與神之間的難處。基督在祂的死裏爲我們成就了平息,並帶我們歸向神,使我們與神成爲一。
稅吏罪人 在 有仇必記- 何志光頻道 Ho C K Jonath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馬太福音6:3-4「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必在明處報答你)。」
路加福音18:9-14「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