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 NPO 創新成長加速器,六個月強化組織財務責信!
六個月計畫期間,將由專業顧問以短期專案方式與團隊協作,並與團隊成員一同基於組織現況進行健檢,加強並完善落實財務責信。
會議預計共 4 – 6 次(平均每 3 – 5 週一次),輔導面向預計包含:
◼ 建立預算與管理會計制度
◼ 建立內控及稽核制度
◼ 訂定理事會或董事會召開、報告、監督機制
◼ 財務透明化、NPO 年報的揭露
◼ 財務會計、稅務相關議題的處理
💭 了解更多 >> https://npo.seinsights.asia/
--------
申請即日起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止!
👉 參加徵件說明會 >> https://fb.me/e/dywYCZJbM
✏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即申請 >> https://pse.is/NPOAccelApply
稽核計畫董事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恩智慧呀💜
分享于:#王尚智 文
「民間採購疫苗」終於無法擋,倘若繼續還在程序上小動作卡關,整個民進黨政權差不多就準備徹底陪葬了。
在郭台銘、佛光山、慈濟、科學園區、工商團體等幾方「已申請、將申請」的出力者當中,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佛光山」!
在諸多難免疫苗猶有「政治角力」的身段與痕跡中,佛光山代表了民間純粹的抗疫意志,以及與病患和醫護同體同悲的心態。
.
外界大多不知道,佛光山並不只是南部高雄的那個佛光山。
除了有非常廣大的「國際功德主人脈」之外,佛光山甚至在「國際藥廠領域」當中也有特殊角色,甚至這是一個長達30年以上的緊密關係。
佛光山體系其實是包括多家國際藥廠長達數十年的「持股股東」呢!
這些國際人脈與金脈的特殊關係,使得佛光山以民間團體的疫苗採購身份,擁有其他難以比肩的特殊性與方便性。
.
.
整個「佛光山」與「國際藥業」的歷史淵源,是一個大時代下的必然卻又巧妙的因緣際會,關鍵者是「猶太人」。
在80、90年代台灣經濟飛速發展,佛教寺院道場也同步從台灣島內發展到國際擴張的時代,佛光山在星雲大師的「慧眼」下,也展開了美國為主要的國際發展。
除了以「國際佛光會」擔任最關鍵的核心主體之外,包括美國各大城市的佛光山分院、佛光山後來也進一步建立「西來寺、西來大學」等大型的法人機構。
都知道佛光山擁有最久遠且有系統的「信眾組織」,而在美國方面的發展,從最初由台灣本地的信眾捐款,慢慢也演變成國際上或美國在地倍數於台灣本地的捐款規模了。
配合著90年代全球經濟榮景與功德主們的慷慨回饋,這使得以美國為主的「佛光山/國際佛光會」在90年代就累積出擁有億級美金「驚人資產」。
而為了處理這些法人資金資產,早年除了分別透過「國際佛光會、西來寺、西來大學」幾個體系分散持有之外,最大的關鍵是:「佛光山開始進行非常正確且高端的國際投資」!
.
.
80年代末期,經由美國方面的信眾功德主,介紹了「猶太人」的資產管理公司給星雲大師。
據說星雲大師當時的想法也十分簡單:「全世界最會賺錢、管錢的就是猶太人,把錢交給他們應該不會錯」!
而這個在90年代當時,堪稱非常「開放、前衛且睿智」的這一念決定,佛光山不再是多數宗教團體只是「收了捐款、存著死放」的銀行存戶而已了。
佛光山主要的「國際資產」都陸續交給猶太人協助打理之後,在歷經國際金融時代變遷的這30年當中,佛光山直接或間接投資與持股的國際資產獲得「時間的紅利」,最終來到難以想像的「身家底厚」,國際江湖上傳聞都說不會輸給日本的「創價學會」!
.
.
佛光山的國際宗教資產,經營相對成功,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佛光山對於猶太人操盤給予長期充分的合作信任!
猶太人早年為佛光山的投資佈局,即是以包括美國上市公司「藥廠」在內符合佛法戒律的產業性質為對象,而國際製藥業本身眾所皆知就是猶太人的勢力範圍。
據說星雲大師早年雖然沒有接受多方建議「開醫院」(佛光山唯一欠缺),大師主張佛光山體系應該還是比較著重「教育」屬性,但對於猶太人操盤投資醫藥領域,據說大師是相當贊同的:「若能研究出新藥造福人類,也是來自三寶的福澤」。
佛光山與許多美國教會的資本/基金一樣,同樣都是「穩定長期持有」的法人股東,完全不會干涉公司董事會及運營,也是非常受到被投資上市公司的歡迎對象。
也因此,佛光山與眾多美國上市公司除了透過功德主的「人脈友好」,資本的投資佈局也帶來非常長期合作支持的緊密友誼。
.
其次,佛光山的僧眾人才乃至管理人才達國際水平。
星雲大師對於佛光山僧眾們若想要進修碩士、博士一向非常慷慨也珍惜,佛光山僧眾人才的教育水平與國際能力,在我看來應該堪稱是「華人第一」的遙遙領先!
在這30多年的國際資產管理方面,雖說名義上由主要的幾位最資深的長老比丘尼掛名負責,但在自行的運營上,也早已經具體發展出佛光山內部的「管控監督體系」。
僧眾出家人當中,無論語言、財務、管理都有國際能力,乃至長期合作的猶太人進行掌握溝通,而不會只是傻傻任人擺佈。
事實上,早年佛光山也曾經發生過,管理財務的比丘尼因為「好意想幫山上多賺利息」,不幸遇到詐騙份子被騙走數千萬元的社會事件。
但這些後來都成為內部完善平衡監督管理制度的養分,財務機制如今非常嚴謹。
.
再來,佛光山始終沒有讓「在家人/親屬」掌管財務大權,全都由僧尼擔任關鍵的「印章地位」。
主要這是基於星雲大師本身對於道場的「金錢」有非常特殊的管理界定,與慈濟的不同在於,佛光山的核心財務決策「並沒有在家人或親屬擔綱」!|
財務方面,一定是由僧團指派,或者特定幾位最資深的大長老尼們橫跨擔綱且相互監督!關於預算規劃及財務稽核,也在30年前就完全引入專業財會機制,而不是「幾個人自己蓋了章、說了算」。
也因此佛光山雖說也有不同的權力派系,也會難免相互較勁,但幾十年來幾乎都能共同「嚴守財務份際」,沒有誰在財務上能隻手遮天或是任意花錢。
對於一個數十年規模龐大的老道場來說,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這些年唯一引起過的爭議,大概只有西來寺在美國曾經因為對「柯林頓」捐贈「政治獻金」被判不當,而遭遇過美國司法部門裁處(當然,這倒也凸顯佛光山在美國多方長期的「人脈深耕」到達何種程度~)。
.
最終,不得不說也正因為上述這些「歷史發展淵源」,使得佛光山體系確實因緣際會,擁有非常低調卻又強大的「國際實力」!
特別是「國際佛光會」以NPO角色耕耘多年,一般人並不明白,佛光會在包括「聯合國」民間組織活動方面的積極涉足,與美國許多參眾議員關係友好,嚴格來說,佛光山的「國際影響力」確實遠遠在慈濟、法鼓山之上甚多。
星雲大師習慣授權,不會處處下指導棋,但從早年最初關於許多「核心原則」的掌握與智慧、授權與信任,特別是在「僧、俗」角色間的界線有鮮明的拿捏。
這些都始終讓佛光山儘管財務上有「學校、媒體」幾大錢坑的每年大量消耗,依然可以穩穩屹立,持續推動著全球佛光山各地短中長期的計畫和預算。
如今回頭看這30多年來的因緣演變,許多洞燭機先的決定著實無可比擬,也令人欽佩萬分!
.
.
眼下蔡英文、陳時中依然還在窮極政府荷包之力,一味護航高端、聯亞等「國產疫苗」。
包括2期沒做完直接簽約下訂單,也包括指示公股行庫基金大舉以高價買入持股護盤;這些舉措,都無法阻擋或掩蓋中央政府對「疫苗政策」的荒唐、利益與私心。
我幾乎可以想像,包括目前負責國際佛光會的覺培法師、擔任會長的媒體前輩趙怡先生,乃至佛光會早年操盤的長老尼慈容法師,尤其星雲大師,應該老老早早就對「買不到疫苗」這事兒難以坐視!
只是去年早先,台灣疫情狀似沒事,佛光山即使擁有著「想買多少,都可以有管道開口」的特殊身份,也不便有太多動作。
.
直到眼下全台灣疫情噴發,死亡人數暴增,尤其此刻甚至有800多位確診老人進入「重症」,一旦不幸輾轉來到千條人命,佛光山的主要決策層「終於受不了」了!
但願佛光山從美國直接採購的50萬劑,能早早不被蔡英文、陳時中「卡關」,涓滴進入台灣的疫情中成為菩薩的甘露。
之所以稍微忍不住披露這一些,畢竟佛光山從來不會那麼「自吹自擂、大內宣」,關於這些「國際江湖傳說」,媒體圈也沒有人知道這一些「時代背景的淵源」。
主要還是對於星雲大師與佛光山,這次的率先增援民間疫苗,寫幾句聊做一分敬意與紀念;尤其覺培法師早前媒體投書中提到佛光山多次詢問但CDC是多麼的「已讀不回」,讓人讀來不免感慨萬千。
而且至今還有一大堆蟑螂網軍,搞不清楚佛光山人家「僧袍下的肌肉」是何等程度,竟然還在多方圍剿著佛光山,這些人準備下輩子投胎去做蟑螂吧!
稽核計畫董事會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名人堂
換張身分證就叫組織改造嗎?
朱宗慶
追求願景,除以夢想驅動熱情外,更須以理性承擔,不斷思考精進方法,若只高喊理想的號角,卻未見諸於相關環節的各個行動,恐只淪為光說不練、喊喊口號。
近來,組織改造或改革議題,備受熱議。相較公部門,民間組織變革成功與否相對容易衡量,也更直接快速反應於組織存續上。或許政府常有「包袱」問題,推動變革不易,但我也觀察到許多政府改造,常僅止於組織法制化,或用「換張身分證」處理,以完成立法計畫來交卷,更以為完成組織改制就達成組改目的!
如果推動組改、實踐新體制只能如此,我認為,這就和所謂的「喊口號」沒有太大差別!推動組改並非易事,須要一個持續性、高度整合和推動共識的「工程」。
我觀察到,從一、二十年前至今,政府推動組改,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波或某個階段的計畫。以行政法人制度為例,二00四年,它在當時政府推動組改浪潮推波下誕生,希望打造一個全新、充滿理想和前瞻性的創新體制,讓不適合公務體制、委外或民營化的組織,藉由人事、會計和採購制度鬆綁,使其跳脫政府公務行政機關僵化作為,藉以追求專業發展、提高競爭力。
行政法人制度設立十七年來,這一段長路上,我從推動、參與,到密切關注與觀察,再回到參與的角色,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制度對藝文場館的經營幫助實在很大,它讓國家劇場走上專業治理之路,也因體制所賦予的彈性,讓它有別於公務行政單位,得以專心聚焦於表演藝術經營、劇場精進上。
然而,政府主事的各行政機關真正深入瞭解這個制度的創設理想、想透過這個體制來為台灣追求更好發展機會、體察專業發展所需彈性鬆綁的原因和做法者,真的太少太少!此情景,讓我難以釋懷!不禁感嘆政府當初的理想、熱情何在?雖然政府人事會因升遷離退而變動,但制度仍應續存、公文亦有跡可循!
對行政法人做「鬆綁」不等於沒有監督!在體制下,有其監督機制、強度和密度;法人本身的機制訂定和執行,均受各監督機關、董事會、監事會、專業稽核的嚴謹監督,絕不下於傳統公務體制。從永續、落實專業治理來看,更應著重的是各項治理機制有無失靈、有效發揮功能、確切達成設立宗旨,而非以保守、防弊思維來要求、框限、解釋法規,更做出與當時制度設立初衷背道而馳的說明,令人深感遺憾!
常有人以「工程」來形容組改,是因為牽連甚廣、環環相扣,尤其若牽涉到跨組織事務和權責,更須凝聚共識,避免相關部門或成員跑錯方向、定錯錨。願景與理念是各項配套設計的最重要牽引,只有回歸初衷,才不致於脫離核心精神之脈絡,淪為各自解讀、擅為專奪,妨礙發展。
從最近政府相關單位所思所為中,行政法人已無異於口號,因為喊了一二十年,實現的只有外表,掀開表層,只有骨架,裡面卻沒有靈魂,有誰在意如何做才能幫助專業發展、達成實質內涵?如果做不到,到底是無心—沒有企圖、缺乏理念、不願用心;還是無力—欠執行力、缺能力,還是不願使出全力?
行政法人已瀕臨「核心理念被束之高閣」的莫大困境,政府若再不改變心態和作為,實則等同宣告行政法人立法精神蕩然無存!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