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世衛組織 #新冠全球溯源研究 中國部分公布:“有證據表明,在向中國提供冷鏈產品的其他國家存在早期病例群”】
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6月8日發布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研究報告。
2020年7月,世衛組織和中國著手開展病毒溯源研究的基礎工作。世衛組織秘書處和中國政府共同成立了一個國際多學科團隊,設計、支持和開展一系列研究,以協助追蹤SARS-CoV-2的來源及其傳播給人類的途徑。聯合國際團隊的工作將為其他地區的溯源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全球溯源工作將不受任何地點的限制,隨著證據不斷積累和科學假說的不斷發展,全球溯源工作可能會在地域上發生變化。研究總體結果和發現將有利於加強全球對SARS-CoV-2及有類似來源的新發人畜共患病的防範和應對。
聯合國際研究團隊由17名中方專家和17名來自於其他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情預警和反應網絡(GOARN)以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國際專家組成。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作為觀察員參與本次溯源工作。在舉辦幾次線上視頻會議後,聯合研究於2021年1月14日至2月10日在中國武漢進行,為期28天。
研究團隊通過三個工作小組對中國專家第一階段在以下三個領域的工作進展進行了回顧:流行病學,動物與環境,分子流行病學和生物信息學。
聯合研究的結果:
丨流行病學
通過發病監測數據的早期溯源工作
流感樣疾病(ILI)和嚴重急性呼吸道疾病(SARI)監測並結合適當的實驗室確認,是衡量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對人群影響的標準措施。為了確定COVID-19致病原在COVID-19暴發前幾個月對以上兩種疾病發病率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對武漢某醫院ILI的成人哨點監測數據和湖北省某省級醫院SARI監測數據進行了回顧。
根據武漢以及湖北和周邊六省的國家ILI哨點監測數據和相關實驗室確認的流感活動情況,2019年底,武漢以及湖北其他城市和周邊六省的兒童和成人ILI均明顯增加。雖然這可能是由於實驗室確認的流感活動同時增加所致,但聯合小組建議利用時間序列分析進一步探索2019年與往年相比較的每周ILI趨勢。
對零售藥店購買的退熱藥、感冒藥和咳嗽藥的分析並不能提示早期在社區內有SARS-CoV-2活動。聯合小組建議對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9月至12月期間的每周藥房采購進行回顧,以尋找2019年9月至12月期間有無與往年同期相比采購增加的信號。如果識別出任何信號,則建議繼續對時空簇進行分析。
通過保存的實驗室樣本和其他資源的早期溯源工作
在對武漢市、湖北省其他地區及其他省份各醫院保存的2019年下半年的4500余份的研究項目樣本進行回顧性檢測時,未發現SARS-CoV-2。
此項工作可以擴大到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其他血液中心,時間集中在當地發現首例病例前6個月內,最好使用系統設計好的隨機選擇樣本及相同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可用2020年最初幾個月之前未發現COVID-19病例的中國其他地區的同期獻血人群的樣本作為對照組。
通過死亡率研究的早期溯源工作
2019年7-12月期間,武漢市和湖北省除武漢外的全死因和肺炎死亡監測數據未見死亡趨勢出現意外波動的證據,不能提示2019年12月前發生了SARS-CoV-2在人群中的傳播。盡管如此,並不能排除SARS-CoV-2在人群中低水平地傳播,因為人口水平的死亡率變化不太可能足夠敏感地檢測到這一點。
鑒於從感染開始到COVID-19相關死亡的時間差,2020年第3周全因死亡率和第3周肺炎特異性死亡的快速增加表明,2020年第一周病毒已在武漢人群中傳播廣泛。在武漢以外的湖北省人群中,死亡率的急劇上升發生在1-2周之後,這表明武漢的流行早於湖北省其他地區和其他省份。
聯合小組建議擴大死亡率回顧的範圍,將系統發育分析發現早期流行集群的其他省份包括在內,並與中國其他省市進行比較。
對2019年10月及11月武漢潛在病例進行臨床回顧
武漢市共有233家醫療機構搜索到了2019年10月1日至12月10日因四種疾病(發熱、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樣疾病和“不明原因肺炎)之一到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共計76,253份病歷。2019年12月初,60歲以上年齡組的ARI(以及ILI和發熱)較前上升。經各醫療機構的臨床小組回顧後,在76,253人中有92人被認為在臨床上符合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在2021年1月對92例中的67例病例(不包括死亡病例、拒絕或無法獲得的病例)采集了血液,並采用膠體金方法進行了SARS COV-2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隨後經外部多學科臨床專家復查,判定92例均不符合SARS-CoV-2感染。
基於2019年12月疫情暴發前兩個月內武漢市潛在病例無SARS-CoV-2感染的證據,國際聯合專家團隊認為在這個階段內並不能排除部分傳播的可能性。另外,在疫情發生12個月後,調查2019年底幾個月發生傳播可能性的血清學檢測方法亦存在局限性。
聯合小組建議進一步審核用於確定和描述回顧性臨床研究中病例特征的方法,包括92例最初確定可能與COVID-19診斷相符的病例,以及其他可能病情較輕的病例,以尋找在之前未被確認病例的可能診斷為COVID-19的特征(如聚集性發病)。鑒於2019年12月初老年人ARI增加,應進一步聯合回顧ARI數據。
應對臨床回顧中獲得的67個標本進行進一步檢測,並與2019年12月以來確診的174例病例樣本和任何其他相關樣本復檢後進行比較。這應該與通過血庫收集的歷史樣本進行血清學檢測的新方法聯系起來。
對經國家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上報的病例進行回顧分析
2019年12月初,武漢出現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爆發性疫情。共發現174例在2019年12月起病的COVID-19病例(100例實驗室確診病例,74例臨床確診病例)。只有去醫療系統就診的更嚴重的病例被確認。其他較輕(和無癥狀)病例與已確認病例同時存在,但目前沒有關於這些較輕病例的信息,這可能是早期疫情的流行病學的補充。
許多早期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也有相似數量的病例與其他市場有關,有些病例與任何市場均無關。12月在更廣泛社區內的傳播可以解釋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的病例,另外存在與該市場無關的早期病例,這可以表明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疫情的發源地。然而,其他尚未確認的較輕的病例可能提供華南海鮮市場與早期病例之間的聯系,而這些早期病例之前認為與市場沒有明顯的聯系。因此,關於華南海鮮市場在疫情起源中的作用或者感染是如何傳入市場的,目前尚無法得出確切結論。
鑒於2021年1月和2月訪問武漢期間的時間有限,應對174例確診病例進行進一步聯合回顧,包括分析病例的臨床和人口特征以及危險因素。是否重新對這些患者進行當面詢問取決於聯合回顧的結果。聯合小組還建議回顧2019年12月報告為COVID-19潛在病例的其他患者的信息,以了解這些病例是否屬於先前未被確認的COVID-19病例,以及是否對SARS–CoV-2在首次確認疫情期間在當地人群的感染情況提供任何額外的信息
丨分子流行病學
因為大多數新型病毒都來源於動物,所以要了解導致病毒溢出和全球傳播的過程就需要深入了解動物貯主所攜帶病毒的多樣性和演變,動物、環境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有效人傳人的因素。能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必定高度適應了人類環境。這種適應可能是突然獲得的,也可能是經過多個步驟逐漸獲得的,而且每個步驟都是自然選擇所推動的。因此,SARS-CoV-2的溯源工作應將重點放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涉及病毒在發生人畜共患轉移前在動物宿主(如蝙蝠、穿山甲或其他野生或家畜)中的循環。在這一進化過程中,各種動物物種都可能成為貯主。SARS-CoV-2的祖先株可能在其循環過程中獲得了感染人類的能力。與SARS-CoV-2病毒高度同源序列病毒的發現表明SARS-CoV-2可能源於人畜共患的傳播,但其貯主仍有待查明。第二階段涉及發生人畜共患轉移後SARS-CoV-2在人群傳播過程中的演變。這種動物到人的溢出的可能性隨著動物和人接觸的頻率以及強度增加而增加。溢出可能會反復發生,但如果貯主中的病毒基因組需要進一步適應以實現有效的持續傳播,那這種早期的溢出可能不會被發現。一旦具有大流行潛力的病毒發生演化或溢出,那麽它們就會獲得擴散的能力,導致大量具有適應性突變的病毒株在不同地域的人群中出現,從而引發COVID-19大流行。
丨動物的基因組數據
迄今為止的調查和針對性研究的證據表明,在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了與SARS-CoV-2關系最密切的冠狀病毒。樣本病毒與SARS-CoV-2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提示上述哺乳動物可能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貯主。然而,到目前為止,從99個物種中發現的病毒與SARS-CoV-2的相似度都不足以使其成為SARS-CoV-2的直接祖先。除了這些發現,水貂和貓對SARS-CoV-2的高度易感性表明,可能還有其他動物物種(鼬科或貓科動物,以及其他物種)是潛在的貯主。將序列數據庫中的數據與潛在貯主物種調查中的數據進行比較後發現,這些可能的貯主物種的標本采集嚴重不足。
對病毒基因組和大流行早期流行病學數據的分析
聯合團隊回顧了通過中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其包含所有可用冠狀病毒序列和元數據的綜合數據庫中收集的數據。選擇了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收集的樣本的所有序列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回顧了病毒在大流行第一階段的多樣性。對於在中國武漢發現的病例,將其數據與流行病學背景相聯系後選擇12月31日前發病的病例。最終分析結果顯示,在暴露於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例中,有幾例病例的病毒基因組是相同的,說明這些病例可能是某個聚集病例群的一部分。但序列數據也顯示,武漢市大流行初期就已經存在一定的病毒多樣性,說明在華南海鮮市場群之外還有未采樣的傳播鏈。從生肉暴露或毛皮動物暴露的流行病學參數來看,沒有明顯的病例聚集現象。
根據早期序列數據估計到最近共同祖先的時間
此外,通過分析來估計終末數據集中SARS-CoV-2序列到最近的共同祖先的時間(tMRCA),並與之前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這樣的tMRCA分析可以被認為是估計的,並不能提供起源時間的確切證明。分子序列數據分析表明大流行的開始時間可能在12月中旬之前的某個月。估計的時間點從9月下旬到12月上旬不等,但大多數估計點在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之間。
丨SAES-CoV-2的文獻綜述:早期發現
最後,對已發表的文獻中表明SARS-CoV-2早期循環的數據進行了回顧。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表明,SARS-CoV-2的循環比最初發現病例的時間早了幾周。部分疑似陽性樣本的檢測時間甚至早於武漢首例病例,提示其他地區可能存在漏診的情況。但到目前為止,研究的質量還很有限。盡管如此,調查這些潛在的早期事件還是很重要的。
動物及環境研究人們在不同動物中發現了在系統進化上與SARS-CoV-2相關的冠狀病毒,包括菊頭蝠和穿山甲。然而,在湖北省采取的蝙蝠樣本並未發現SARS-CoV-2病毒存在的證據,中國各地野生動物的采樣至今也未發現SARS-CoV-2的存在。我國31個省共采集野生動物、畜禽標本8萬余份,在SARS-CoV-2爆發前後均未發現SARS-CoV-2抗體和核酸陽性結果。通過對華南海鮮市場動物產品的廣泛檢測,未發現動物感染的證據。
在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後的環境取樣顯示923例環境樣品中有73例樣本呈陽性,表明其表面普遍有SARS-CoV-2汙染,符合通過感染者、感染動物、被汙染的產品引入病毒的情況。
華南海鮮市場的供應鏈包括來自於20個國家的冷鏈產品和動物制品,這其中有些國家在2019年年底前報告有SARS-CoV-2陽性樣本,或發現有與SARS-CoV-2關系密切的病毒。有證據表明,市場內銷售的一些養殖野生動物物種制品對SARS-CoV-2易感,然而在本研究中,市場上采集的動物樣本均未檢出陽性結果。冷鏈產品未進行檢測。然而,這些研究結果確實提出了可能存在不同引入途徑的可能性,強調了有必要對這些供應鏈進行仔細的追溯和對樣本進行檢測。
SARS-CoV-2可在冷凍食品、包裝和冷鏈產品的條件下存活。中國最近暴發的疫情中的指示病例與冷鏈有關。研究表明,病毒在低溫下可以長期存活,因而可以在冷凍產品上被長距離攜帶。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病毒在不同溫度下的存活能力。
華南海鮮市場有大量攤位出售冷鏈產品。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有冷鏈貨物的攤位出現病例的相對風險高於無冷鏈貨物的攤位。需要進一步分析來確定時空對應關系和糾正抽樣中存在的潛在偏倚。其他應開展的研究包括追溯從2019年底前有SARS-CoV-2陽性樣本報告的地區進口的冷鏈貨物,以及通過訪談供應商追溯冷凍野生動物制品動從供貨養殖場到華南海鮮市場的過程。
在向中國供應冷鏈產品的其他國家,已經發現包裝和產品上有SARS-CoV-2的證據。有證據表明,在向中國提供冷鏈產品的其他國家存在早期病例群。另一個問題是調查2019年底前有SARS-CoV-2陽性樣本報告地區或是動物中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國家(如東南亞國家)的冷鏈或冷藏供應鏈。與此同時,一定要區分冷鏈在國外輸入病毒和市場本身發生疫情中的作用,後者可能是感染者汙染了產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台灣的精靈》系列,參與台灣保育界最艱辛的動物救援任務,以及最權威的科學調查計畫,...
穿山甲數量變化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窩動保時事追蹤 #幫你掌握動物大小事 【賀!全臺第一個中大型哺乳動物監測系統上線啦!】
#水獺 #石虎 #臺灣黑熊 #臺灣野山羊 #麝香貓 #穿山甲 等保育類野生動物,還有 #山羌 #鼬獾 #野豬 #黃鼠狼 #黃喉貂 #台灣獼猴 等野生動物直播上線了!
終於有了野生動物們的好消息!8/18林務局公告,目前已逐步完備臺灣中大型哺乳動物族群監測網,歷經六年,在全臺淺山、中高海拔山區,甚至遠至離島及保護區域已架設約500臺紅外線自動相機,24小時動物生活不漏接,可謂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一大進展!
【除了動物萌照,自動相機還告訴我們哪些事?】
石虎大便美姿、水獺媽媽帶小孩跨越攔水堰,自動相機除了捕捉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生活面貌,更可提供官方珍貴訊息如:野生動物分佈、族群豐度變化、動物行為觀察與族群量估算等。此外也包含野生動物生存可能面臨的風險,如疾病、狩獵壓力、流浪犬貓威脅等。
目前林務局監測網累計共拍攝到29種哺乳動物,而在同一相機位置最多曾拍到11種哺乳動物。其中發現分布最廣的為山羌,其次為鼬獾。
【拍下犬獸衝突證據,官方正視流浪犬貓威脅!】
林務局表示,流浪貓捕捉鳥類、搶食水獺捕捉的魚,以及犬隻攻擊水鳥都是監測相機曾記錄到的衝突影像,更值得注意的是,從監測資料中可明顯發現穿山甲與流浪動物的相對關係——
當流浪犬數量上升,穿山甲數量就下降,間接解釋了近年穿山甲受犬隻攻擊案件持續上升,流浪犬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必須正視。
野兔、山羌、山羊、穿山甲遭犬隻追咬的證據影片:https://pse.is/V97D2
【學者提醒,拍到動物變多,不代表物種數量穩定增加!】
根據大型哺乳動物族群動態近年來逐建立各物種系統性、標準化的族群動態監測網,臺灣黑熊研究學者黃美秀於臉書表示這是一個正確方向,樂觀其成。
卻也嚴正提醒,林務局新聞稿中所言「廣受矚目的臺灣黑熊,拍攝到的相機點位也持續增加。」並非代表台灣黑熊變多了!
黃美秀認為不同研究技術的應用皆有其限制,自動照相機使用也不例外。相機擺放的位置與涵蓋的範圍、拍攝到的動物個體是否為同一隻、周遭環境條件變動如森林中食物的豐富度、人為干擾等等皆可能影響「所拍攝到的黑熊照片變多」,而誤導人們以為熊變多了。
若無法個體辨識,臺灣黑熊有幾隻這個問題並非僅自動照相機可以回答。透過有系統的設置和達十年以上的長期監測,同時了解重要環境因素的變化,才能了解族群變化的可能趨勢。
訂閱窩窩,替動物發聲:https://wuo-wuo.com/subscribe
穿山甲數量變化 在 小賴 Laiyit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野生動物急救站】藝術駐站 Last Day
帶著滿溢的感動,離開野生動物急救站,在集集火車站拍下這張照片,不知道下一次踏入這塊土地,會是什麼原因,內心一陣激動,很想記住這樣的自己。用心跟眼前的動物、人們連結,然後用盡力氣的唱著,即使感冒迫使喉嚨狀況差,還是唱著,還是與眼淚同在、深深的碰觸失落與生命的不容易,然後情緒好好釋放以後,看著大家帶著輕盈的步伐離開。
六天,看到、聽到許多的故事,不停思考,人和動物的關係。小時候養狗,只是因為喜歡,然後在乎的好簡單:我的玩伴可以陪伴我多久。接觸流浪狗議題之後,知道台灣的流浪狗數量這麼多,是因為大量的棄養、不當繁殖後丟棄、任由牠們大量繁殖以後造成的社會問題,所以看見路上的狗,除了可愛與否,也多了一些思考。搬到台東開始養貓、養雞以後,也從牠們身上學到新的事情,動物的天性、每隻動物的個性,都在教導我關於生命,關於離別、關於野性。而踏進野生動物急救站這幾天,密集的透過第一線救傷人員、野生動物,用他們的生命向我展示,世界是如此廣闊,不是只有家中的動物要被關懷,也不是只要養好自己的動物就好了。放養的動物對野生動物可能造成傷害,加上生態快速的變化,進而造成物種的減少,往往等到特定的動物快要滅絕的時候,人類才開始補救,人工孵化、禁止捕捉飼養、有人進行高價非法販賣、獲取利潤,聽著這些話題,像個層層疊疊的牢籠,令人來不及換氣。好幾次我在心裡偷偷的問:動物的世界不是很簡單嗎?為什麼人類要把事情搞成這樣複雜?如果救傷的目的是野放,大自然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我們什麼都不做,會不會更符合宇宙的運行?反正有滅亡也有崛起,還是很豐富啊!
當我快要淹沒在這些思考裡的時候,是動物和急救站的人救了我。動物被送進來,有八成的原因跟人為因素有關,如果沒有人去幫助這些動物,牠們要怎麼靠自己存活?我看見受傷的穿山甲、台灣巴戈、鴒角鴞、大冠鷲、白鼻心,牠們都不是自然因素而要被環境淘汰的個體,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巨大到氣候變遷那麼嚴重,許多野生動物都沒有棲息地了,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我們要什麼樣地球最終變成什麼樣子?世界是因為有如此豐富的物種而精彩,試想一個只有人類物種的地球,該有多可怕?
完全沒有相關背景,要想通這些問題坦白來說蠻吃力的,但也因為知道自己是個初踏入這個領域的人,或許這些文字,對一般人而言,不算太難懂。我知道寫這些長篇文章,實在不符合市場潮流,也知道會看這個粉專的人,不是因為野生動物,我更不會從此以後變成一個野保專家,我只是想要好好紀錄這些歷程,紀念急救站帶給我的學習和感悟,逼自己不要太快忘記,也知道有時候一扇門開啟了,或許改變已然發生,而我終將再也回不去那個什麼都不懂的自己。
急救站的工作人員,薪水不比外面的獸醫院高,比起狗和貓,野生動物受到的關注和資源的投入是相對少,而且經常要面對困難處理的傷病動物,以及無法野放而要面臨安樂死的個體,要能長久待下來實在很不容易。貼身靠近他們對待動物的樣子,有愛的程度(包含耐心、細緻的照護手法、專業又有溫度的樣子)我幾乎覺得,他們是我所遇過,最溫柔的一個群體。(有時候跟人互動還可以客套,可是跟動物相處特別赤裸,如果牠不信任你,才不可能被摸被碰身體)
今天中午前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分享在這裡的感知、我寫的歌,也做『一個故事一首歌』(客廳音樂會),看到台上台下真情流露的淚水滴答滴答,像下雨一般,我好像知道我感覺到的溫柔是什麼。動物是好純粹的存在,這些願意為了牠們風風雨雨也要撐下去的人,肯定是心中也有尚未崩解的那份純粹啊!(眼睛閃閃發亮)
而我知道,會看我的文章的你,也有心中尚未崩解的溫柔。謝謝你看完。
一起來追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粉專吧!
謝謝野生動物急救站急救站,謝謝挺挺動物應援團,謝謝一起駐村的夥伴,
謝謝動物們,謝謝宇宙,謝謝我自己。
創作期,開始&繼續。
=============================
【困獸與牠們的產生】 藝起挺動物
2020 Q3-Q4 駐站與創作期
2021 Q1-Q2 策展與首展期
Joint efforts by
野生動物急救站 x 阿鏘的動物日常 x 玉子日記 x 梁阿水 x 小賴 Laiyiting x 挺挺動物應援團
#跟著野生動物急救站藝起挺動物
穿山甲數量變化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台灣的精靈》系列,參與台灣保育界最艱辛的動物救援任務,以及最權威的科學調查計畫,並呈現台灣最多樣的地景環境以及特有生物,從不同的視角和觀點,從空中救援、海上調查到地底挖骨,全方位記錄台灣陸、海、空特有種的保育與復育。
台灣西南部的惡地丘陵住著一種最神秘的地棲型貓頭鷹,科學家至今無法破解牠的行蹤和行為。製作團隊經過兩年的密集追蹤拍攝,突破萬難,完整記錄草鴞的鳥網救援、追蹤研究、夜間調查,棲地的變化與破壞,帶觀眾走入台灣的精靈最驚心動魄的生命歷程。
標題設計: 黃一峯 李維娜
音樂提供:音韶文化
影像提供:曾翌碩 洪孝宇
特別感謝:
屏東林區管理處
嘉大棲地生態研究室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的精靈 #地球的孤兒 #台灣草鴞 #白心儀 #台灣1001個故事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嘉大棲地生態研究室 #台灣雪景 #野生梅花鹿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
穿山甲數量變化 在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 【遇見穿山甲怎麼辦!】裝熟?裝不認識 ...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全台灣最近十年來野生動物救傷單位的穿山甲收容數量以及各地淺山環境的穿山甲洞穴出現紀錄,穿山甲的數量正穩定成長中 ♀↗️↗️。目前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唯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