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對於政府願意持續修正三接方案的態度,綠盟表示肯定,期許這將是各界開始尋找公投僵局出路的開始。本篇聲明之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表態藻礁公投「贊成」或「反對」,綠盟的立場始終都是盡可能詳盡地呈現藻礁與三接議題所牽涉的複雜能源轉型面向,希望大眾在投票日做出選擇時,都可以充分理解每一個方案背後的成本與影響。
🔸 有助減緩藻礁衝擊與能源轉型影響的方案都值得討論
綠盟在過去的聲明( https://pse.is/3eym9l )中也曾強調「能源議題不該被公投簡化、更不該變成政治對決」,雖然公投無法解決能源議題的多元與複雜性,然而這不代表公投一旦成案就注定得以零和對立的結局收場,反而雙方應該更為積極地溝通,充分地討論爭點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即使公投已然成案,綠盟仍積極呼籲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以期可以將各種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細節都再往前推進。雖然公投日當天的選票只有「贊成」與「反對」的選項,但在直到那天之前的政策討論、社會溝通並不應該僅局限於此,任何有助於減少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減碳期程衝擊的方案,都值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及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人好好討論,而這當然也包括了行政院所提出的外推方案。
綠盟肯定政府願意朝著對藻礁影響更小的方向修改、調整自己的政策。在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議題上,綠盟向來主張天然氣是能源過渡時期必要的選項,但觀塘藻礁生態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保育價值,2018年時我們也曾在環保署外抗議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強調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妥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與民間團體有更多的溝通對話,這些立場與主張,綠盟從未有所改變。
🔸 三接緩建不缺電,更與核電存續無關
台灣目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除了2025年非核家園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減少燃煤發電,尤其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都有燃煤機組除役或是停機備用的規劃,這不只有助於改善空氣污染、重金屬危害,對於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任務。在能源轉型、加速減碳的雙重挑戰下,短期內台灣需要透過提升天然氣占比來加速減煤,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絕對有其必要性。
許多人擔心,藻礁公投一旦通過,三接需要擇地重建,台灣恐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綠盟必須強調,三接緩建確實會對電力供應造成ㄧ定程度的壓力,但並不等於缺電。根據未來的電力供需預估,裝置容量224萬瓩的大潭電廠8、9號機如果因為無氣可用而無法如期供電,對於電力備用容量率的影響約為6%,會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落在11%到8%之間,低於法定的15%,但這並不等於缺電,過去綠盟曾經強調,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除了2017年因為人為操作疏失所導致的815大停電之外,過去二十年來並未出現限電危機。簡言之,雖然三接緩建確實可能造成未來供電壓力提高,但這並非缺電,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
因此,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談到「三接必要性是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讓民眾誤以為天然氣與核電是可以互相取代的,似乎「核電不除役就可以不蓋三接」,但這絕對並非事實!過去民間團體早已不斷強調,2025年非核家園是老舊核電屆齡除役、核四未完工不發電的自然結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否跟核電存續議題完全無關,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加速減煤,而非彌補核電缺口。
🔸 三接緩建恐影響減煤進度,中火、興達首當其衝
我們認為「缺電」其實是整個三接爭議中相對沒有疑慮的議題,三接緩建最大的衝擊在於對於減煤期程的影響。換句話說,重點不在於「缺電」,而是「缺少用來減煤的電」。
根據評估2025年需要2620萬公噸的天然氣供應,而第三接收站的預計供應量為300萬公噸天然氣,假如第三接收站未能如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供氣,估計在該年將會有140萬噸的天然氣缺口,約等於100億度的電力。根據經濟部的說法,則是直接扣掉大潭電廠8號機9號機的137億度電,不過也有專家認為8號機9號機既然建好,應仍可利用有限的氣源進行調度發電,不至於完全無發電貢獻。
不論是100億度電或是137億度電缺口,最大的影響都不是「缺電」,而是短缺了原本要用來取代燃煤發電的電力。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是將燃煤發電占比從現在的45%降至27%,假設到2025年的年用電成長都如去年ㄧ般為2%,則2025年時燃煤發電需較2020年減少440億度。主要的減煤貢獻將來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四座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以及高雄興達電廠的兩座機組除役、兩座轉備用,2020年時興達1-4號機毛發電量約114億度,中火1-4號機毛發電量約83億度電,這總共約197億度的燃煤發電量,將近是2025年減煤任務的一半。倘若2025年前三接無法順利供氣,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台中、高雄的煤轉氣時程。
🔸 台灣社會對展綠、節能的決心有多少?怎麼做?
很多人會問:三接緩建對減煤期程的影響是無法克服的嗎?是否能用綠能、節能取代?專家學者指出,因大潭8、9號機組無法發電或發電貢獻降低而帶來的100億度燃氣電力缺口,可以藉由例如提高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以及加強節電來作為彌補。若臺灣2025年時太陽光電可由原定20GW目標,更全力衝刺至25GW,則可補上約50億度的缺口,此外,2017年至2020年間的「新節電運動」的節電成效達到46億度,若可將社會大眾對藻礁保育的關注,進一步引導到對電力消費外部成本的意識上,再輔以充足的節能預算資源時,進一步壓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有機會藉由節能面補上另外50億度的缺口。
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各界期待,終於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也是台灣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面對未來幾年內可預期的電子業用電需求增加,不能僅強調「供電穩定」,而更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抑制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措施、加強高耗能產業的能效規範與氣候責任,以提高產業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本文提到的2025年光電目標、尖峰用電抑制、節電政策、產業低碳轉型等,包括「電價正常化」、「碳費」等管制工具也應該被整體性地納入台灣的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的政策討論中。這些是不論三接爭議如何發展,原本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向上提升、用最大的力道去落實的無悔能源政策。假如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各方—包括國民黨與支持核電派—都能對此有所認識與決心,不分朝野全民一起致力於落實這些作為,除了有利於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較有餘裕可以去彌補、調度因為藻礁公投而帶來的各種影響。
🔸 直面能源轉型實際困境,召喚更強的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
當然我們也需要誠實面對當下的眾多挑戰,以及瞭解這些無悔政策本身所需要的巨大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並非一蹴可及,甚至並非當前社會大眾理解與支持的方向。
例如2020年所預計達成的6.5GW光電裝置容量最終並未達標,僅完成約5.8GW的光電容量,這意味著要在2025年時將光電目標再往上提升5GW將是個更為艱鉅—但絕對必要—的挑戰。在地面型光電案場屢屢發生爭議與反對聲浪的情況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中的屋頂光電先由原本的3GW提高至6GW,再於2020年提高至8GW,地面型光電目標則由17GW調降至12GW。換句話說,要追求更為積極的光電目標,包括政府與社會在內都必須願意支持光電發展,且在屋頂型光電目標已三度提升、但地面型光電進度目前仍停滯在2GW的情況下,政府也應盡速建立地面型光電完善而有效的開發機制,才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達到甚至超過20GW的目標。
在抑制電力消費成長上,過去三年間中央挹注了高達70億經費來推動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然而今年之後這筆經費將暫時沒有著落,倘若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源,地方的節能節電動能恐怕會遭遇巨大斷層,要延續、強化過去幾年的46億度節電成效也將十分困難。
另外,佔整體用電50%以上的製造部門用電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過去十年間的電力消費成長更是有75%來自製造業部門,在現在政府與整體社會氛圍皆高度期待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藉由節電50億度來彌補三接緩建衝擊的任務也同樣需要高度的共識與政策力道。
在這此情況下,大家必須瞭解讓台灣邁向永續的能源轉型原本就荊棘滿路,在政策資源、社會動能與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三接緩建的選項確實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成本。例如上述「光電創能50億度、節電50億度」的政策假若能落實,原本可以讓台灣從2025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進一步挑戰2050淨零碳排,如今則有可能僅能勉強幫助我們確保2025年的減煤目標不至於延宕。
因此,在守護藻礁的目的之下,任何能夠為台灣能源轉型盡量爭取到多一點時間的作法,我們認為都是值得嘗試、值得討論的。
🔸 外推方案是政府、社會正面溝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守護藻礁」、「減煤減污」、「淨零碳排」的多重目標與多元價值之下,綠盟認為政府願意研擬與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是較過去更為進步的作為,除了試圖進一步減緩工程的生態影響,也將對減煤時程的影響控制在2年半之內,這部分必須給予肯定。
當然針對外推方案,各界也還存在相當多的爭論,包括離岸1.5公里之外是否確實沒有藻礁生態、外推方案是否依然會有漂砂影響、突堤效應、觀塘風象狀況是否如何影響外推方案等,這都需要後續更為全面的資料釋出,包括政府目前掌握的鑽探資料,以及持續性的政策溝通對話。
同樣地,綠盟也呼籲政府仍需積極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任何「減少藻礁生態衝擊」、「減少能源轉型衝擊」的方案都應該被更細緻的討論,並且以「維持加速減煤目標」為前提,提早規劃因應假如「公投通過,三接緩建」後對能源轉型的衝擊,這些因應作為除了提高再生能源目標之外,也包括經濟部記者會上所提出的過渡時期因應對策,例如提升燃氣機組調度、強化節能與需量反應等等。
如此,不論8月底藻礁公投最終結果如何,才能確保可以將公投對於藻礁生態、能源轉型的影響降到最低。三接與藻礁爭議是「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價值折衝」,雖然公投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但藉由公投前的政策對話,我們依然有機會產出更好的替代方案、配套措施與因應對策,將上述兩種結果的影響都控制在最輕微的程度。
🔸 能源轉型是跨越世代的持久戰,爭執過後仍需重建共識,共同努力
最後綠盟要強調,經過這段時間的對焦與討論,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府與民間都極爲辛苦地思考各種方案,努力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將正面的環境價值向前推進,因為藻礁公投而來的壓力,推動政府研擬出減輕影響的方案不該被簡單地批為「摸頭」,這是議題推動的結果,也許不能讓所有人願意接受,但肯定政府外推方案不代表遺忘初衷,堅持不接受方案的團體也不應被標籤為頑冥不靈。今年8月底的公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核四重啟公投更是攸關我們能否阻止台灣走上過時、危險又昂貴的核能老路,但能源轉型是放眼2025年、2050年的持久戰,這一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與時間,更需要夥伴與朋友。
符合永續價值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台灣社會所有行動者的協力,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同的價值之間勢必有所摩擦與扞格,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爭執、衝突與撕裂之後,努力重建信任與合作基礎,尋找新的共識與行動方案,再繼續一起努力。
「突堤效應解決」的推薦目錄:
突堤效應解決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常感謝幾位環境工程的訪問學者,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Ming-Snan Ng、利物浦大學教授Jürgen Hackl 以及台大BIM的Tracey Chang分享智慧工程應用在對政策決定的輔助。
其中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Hackl教授提到,應用大數據跟科技的方式,我們大概可以預估一些災害,比方說洪災,會影響到哪些區域。
在哪些區域增高堤防的高度,可以多少程度的減少災害的損傷。
然而在總體部分,或許可以解決河堤西邊的80%的災害,對於整個城市的影響或許是可以達到最大減災效應,但是河岸東部的20%的區域怎麼辦?
這其中的倫理問題,是需要政策制定者跟決策者去做衡量,事先溝通並討論補助、賠償的。
關係於社會,人類事務的部分,從來並不只是只有科技去運送解決,如果只做加法減法,擁有極大的權柄,誰都能做決策。
而在我們國家的機制下,任何受到影響的居民,都有極大的聲音能夠在媒體上發聲影響決策;這正是我們國家可貴之處,誰都不希望成為那20%受影響的區域;也因為我們的民主機制,盡量可以將利害均化、風險分擔。
權衡各方衝突所需要的時間精力,是所有面臨公共事務最大的挑戰。
不僅僅在於災難的預防,比方說在水資源的應用方面,工程學也能夠扮演重要角色;那這個部分更入模型研究跟學術探討,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突堤效應解決 在 懶貓太太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懶太太]
帶小孩到處玩,去大自然或古蹟,深深了解珍貴的環境或是建築,若我們不珍惜,就再也無法復原的!
藻礁也是如此,很希望讓孩子仍擁有這樣美的海洋環境,因此想拜託大家一起參與這次連署!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
別讓美麗的粉紅海岸變成歷史!
#珍愛藻礁公投 #連署書與填表說明
連結:https://pse.is/3akxvp
#珍愛藻礁公投 #連署點 連結:https://reurl.cc/Y6ZYO
(也可以直接去連署點簽名!
媽媽網友來信拜託,希望我們一起支持!
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寫!幸好呂秋遠律師寫出來!
大家快點列印連署書或是去連署點唷!
#2月底#,公投連署即將截止,需要35萬份的連署書。為了台灣海洋的多樣性,以及台灣罕見的藻礁區,大潭、白玉、觀新的美麗藻礁,就拜託各位了。
😁😁😁😁😁😁😁😁😁😁😁😁😁😁😁😁
呂秋遠:雖然我的生日還有8個月才到,但是我有一個生日願望。如果你經常來看我的文章,或者我曾經回答過你的人生或法律諮詢,看在我還算認真寫作與回答問題的份上,希望可以提前送我這件生日禮物,因為有時效性:
「請參與公民投票連署,反對中油公司在桃園大潭藻礁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台灣有1600多公里的海岸線,有藻礁分佈的海岸不到50公里,只有桃園擁有連續27公里的藻礁海岸,足以登上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但是,早在1999年通過環評以後,藻礁就開始大規模崩壞,當然是因為人為開發。
1999年,東鼎公司在觀塘工業區填海造陸了五公頃,一部分藻礁被殺死。後來,東鼎公司沒有取得大潭電廠的天然氣供應權,開發停擺。但在2016年,中油公司以22.6億取得東鼎,決定在這裡興建第三天然氣接受站,就近供氣給大潭電廠,藻礁保衛戰就此開打。
桃園的殼狀珊瑚藻礁,累積了7600年。以大潭藻礁(G1區)其中的77公頃為例(中油公司準備要來填港),平均厚度大概有四公尺,就像一個千層派一樣,充滿了生態多樣性,例如兇猛酋婦蟹,會在藻礁上鑿洞,魚也會去啃食藻礁的石灰質,還有許多保育類動物也在藻礁裡,例如柴山多杯孔珊瑚,甚至有12公分大。而G2區的藻礁生態更是優於其他地區。白海豚,也會在這裡優游生活。
中油的說法是這樣,他們採用了一份5月與9月採樣的調查報告,主張大潭藻礁區因為過去的人為開發,早就已經有突堤效應,G1與G3區有嚴重的泥砂淤積,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很低,認為活性的藻礁相當有限。他們也主張異地補償,讓「狀況不好」的藻礁區可以移植到其他地方。
就經濟層面來說,為了改善空氣污染與保持供電穩定,天然氣發電有必要性,觀塘工業區的電廠就勢在必行。此外,中油還會提供地方居民4億元的回饋金,以及5年分期提供1億元的藻礁保育基金。中油已經投資20幾億,如果為了這點藻礁而不能興建港口,資金恐怕無法回收。
最後,不蓋會更好嗎?不會。因為國家沒有預算做藻礁保育工作,中油公司願意撥出1億來做保育,協助白玉保育區、觀新保育區做清理淤沙,善盡社會責任,不該苛責中油賠錢做環保。
話不是這麼說的。
觀塘工業區的開發、大潭電廠取水口與出水口的長堤切割、中油埋設天然氣管線的嚴重干擾,不就是讓現在藻礁出現危機、生命多樣性遭受威脅的原因嗎?你們把藻礁摧毀,再來說既然摧毀了,保存價值也不高,乾脆讓他們爛掉算了,這是什麼邏輯?
就報告來說,藻礁的生長時間是1月,那時候去採樣,當然生長狀況不夠好。拿一份採樣不精準的報告來作為環評依據,這樣好嗎?再來,抽砂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藻礁是多孔隙的生態區,抽砂只能抽表面,孔隙還是會塞滿砂子。至於中油強調的異地復育,事實上也不可行,這種生態補償明顯不足。畢竟藻類不是養在實驗室裡就好,而是要能在野生環境當中生存,而且要可以造礁才行。難道我們就不能讓藻礁區好好休養生息嗎?大潭藻礁區,一旦被填海造陸,南北兩側的藻礁區就會因為突堤效應而毀滅。
最後,觀塘本身在10月到2月都風大,船隻甚至可能無法進出,台中或台北港就可以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原本的台中港也可以擴增二期工程。2030年後,為了減碳,天然氣比重還會下降,到時候設備還不是要閒置,為何一定要為了原來投資的成本,而毀了全世界都罕見的藻礁區?
2月底,公投連署即將截止,需要35萬份的連署書。為了台灣海洋的多樣性,以及台灣罕見的藻礁區,大潭、白玉、觀新的美麗藻礁,就拜託各位了。
別讓美麗的粉紅海岸變成歷史!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
繼續加油,我們要達標!
#珍愛藻礁公投 #連署書與填表說明
連結:https://pse.is/3akxvp
#珍愛藻礁公投 #連署點 連結:https://reurl.cc/Y6ZYOL
突堤效應解決 在 福隆居民指突堤效應導致沙灘退縮籲拆除核四重件碼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核四雖然已封存,去年底商轉公投也未通過,但廠房、器械及當初配合商轉的「重件碼頭」仍在。多位福隆、鹽寮在地居民與反核團體,今(25)上午舉行記者 ... ... <看更多>
突堤效應解決 在 漂浪島嶼--munch - 消失的黃金海岸台南黃金海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十年來,歷經補沙養灘,以及建造長堤攔沙,但是效用不彰,如果不解決凸堤 ... 成為高雄港的輔助港硬把小漁港開發成商港行成了突堤效應現在的安平港變 ... ... <看更多>
突堤效應解決 在 高中地理突堤效應與海岸後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 • 4 · 高中地理水循環與水平衡 · 高一上L.11 海岸地形part.8 西南沿海個案與補充 · 突堤效應 沙灘不見了搶救海岸大作戰 · 國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