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灣確診突然新增180例,是世界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從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隔天之後,我們就自己封在美國的家不出門一整年,看著生活的地方疫情一天一天越來越嚴重、一發不可收拾,我們從一開始的焦慮、害怕、恐慌、囤糧與防疫物資,到後來漸漸放棄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不隨意接受那些會讓我更加焦慮恐慌的新聞,到最後開始冥想、練習活在當下、加強自己的同理心;最後進入到這個狀態 — 既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害怕恐慌也是過日子,快樂專注於我可控制的事也是過日子,我開始認知到心態與意識、思維,其實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疫情爆發的最初,我們全家都過的很壓抑,像壓力鍋一樣隨時都要炸的感覺… 小孩關在家不能出門很炸、我跟老公無法專心工作很炸、我家事做不完、三餐煮到崩潰也超炸,炸到我每天都想灌整瓶紅酒昏昏的度日😌關了大概兩個月左右吧,才意識到這疫情看起來沒有盡頭了,才開始慢慢接受現實… 開始重新振作想辦法讓關在家的生活也能享受又有趣,其實現在回頭看去年一整年,雖然不自由,但是心靈上的成長卻富足許多,翻著去年在家找樂子拍的照片們,意外的完全沒有焦慮與痛苦,只剩下美好幸福的回憶❤️
我想這幾天令人焦慮的資訊量已經太大了,很多公共場所也關閉、大家開始囤物資準備關在家裡,也做好了停班停課的準備,身為一個層在重災區經歷這些心態轉折的過來人,我想分享一些過去一年我們一家四口關在家都在做什麼?
🎨畫畫 - 避疫這段期間,意外發現我跟老公都很會畫!畫畫的當下真的非常舒壓也很平靜,很推關在家沒事幹的人可以試試看畫畫😊
🎮打電動 - 有小孩的人,這時候就不要再逼自己要遵守什麼教養規則了,大家放鬆舒壓開心比較重要,一開始我也是堅守一天不讓小孩看電視打電動超過30分鐘的原則,到後面整個算了,實在不想再徒增過多壓力給自己😌
🍸玩調酒 - 一開始我們每天都喝紅酒白酒,後來有一天老公突然把果汁加到香檳裡面變成Mimosa,我覺得超好喝!那之後就開啟了老公調酒的興趣😆 我超捧場啊他亂調的我每杯都乾!(相信我,避疫期間偶爾放鬆一下微醺的心情會很好、時間過很快)
💪居家運動 - 因為日子每天都長一樣,到後面我發現既然每天都長的一樣,不如安排每天不一樣的運動課表,讓每天都有點變化也不錯,所以我開始禮拜一練彈力繩上半身、禮拜二練徒手核心、禮拜三練翹臀圈、禮拜四跑跑步機、禮拜五用彈力繩練下半身,週六做瑜珈等等,一天一天這樣安排,每天酸痛部位都不同,然後身材一天一天變好真的蠻不錯的!
🧘🏻♀️冥想 - 這一年讓我養成了冥想的習慣,冥想就像大腦的運動一樣,可以讓自己保持冷靜、活在當下,訓練自己不要過度的活在大腦創作的世界裡,多多與周遭人事物連結、認識自己的心靈,我覺得是我居家避疫這一年最最最大的收穫。
👩🏻🍳開始享受下廚 - 避疫這段期間我還出了一本食譜呢😆 因為無期限關在家整天抱怨一直煮飯好煩好累,後來轉念想把煮飯這件事變好玩,就研發了一大堆食譜,每天還做麵包、點心、減脂餐、增肌餐等等,可以享受自己做的健康美食,又能殺時間樂在其中,讓本來很厭煩的事變得很有意義✌️
👶🏻用孩子角度看世界 - 這件事我是到很後面才開始體會的,我以前其實蠻沒有耐心陪孩子玩,大概玩個一小時我就極限了,除非是可以帶他們出門去景點或遊樂設施等才有辦法撐一天,但避疫以來根本不能出門,從早要陪玩到晚上真的太崩潰,後來我也是轉了念,用孩子的角度看書、畫畫、跳舞、玩玩具,還找了家裡不要的寶特瓶與襪子做成吹氣球道具等等陪他們玩,才開始樂在其中、享受和孩子共處的時光❤️
關在家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轉個念會發現,這是一段可以和自己對話、和家人好好連結與相處的機會。希望我的經驗可以讓大家在心境上少走一點負面焦慮的辛苦路,在台灣不像當時我們在美國連口罩、衛生紙都買不到,路上不在意病毒、不戴口罩的人很多,還有越來越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更有選舉議題等全國混亂,對比起來,我現在在台灣還是覺得很安心!
我依然非常有信心的相信台灣一定能挺住💪,大家好好待在家找樂子、享受在家的生活,外出時切記戴好口罩、與人保持距離、勤洗手、勤用酒精消毒,不要恐慌也不要大意,用平常心穩穩的團結一心度過這次危機❤️
突然下半身酸痛 在 Sherry周能萱-主持人能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穿着睡覺就能養成美腿,根本就是懶人保養的救星🥰
平時姿勢不正會讓骨盆擴張,竟然還會導致下半身肥胖!
👉👉 https://hlolo.net/能萱推薦美腿神器_婭薇恩正盤襪
-
尤其身為一個高跟鞋久站族,
每次脫下鞋子會明顯感覺到拇指有點微微外翻
無法擺脫的命運就是腿永遠都腫腫的😅
對於白天工作已累到癱的我實在無法好好保養腿部!
睡覺都來不及了誰還有力氣按摩抬腿30分鐘!
-
長期姿勢不良,容易造成下盆不正,
時間長了又開始各種全身酸痛
不喜歡去外面按摩,整骨又有點貴🙈
突然想到以前穿過美腿襪,趕快查了一下現在有什麼最新的黑科技
居然找到這雙正盤襪😍👉🏻全名「LUNABUTIY夜寢纖腿鑽型正盤襪」
-
獨特的專利体趾束環還是幫助補正重心的功臣💪
正盤襪的兩個指環可以在睡眠時穩定腳趾的角度,
矯正外翻的下肢,連帶將歪掉的骨盆導正,
久而久之身形就會變得更直挺,下半身也就更苗條了!
-
襪子本身是一體成形,利用3D鑽型編織技術,增加透氣面積,
腳底、腳踝、小腿肚、襪口,四段加壓超有感!
邊睡邊加強辛苦一天的緊繃小腿,促進血液循環,
穿著就像有人在幫你按摩一樣,超放鬆舒服🥰🥰🥰
循環UP+代謝UP+美腿UP!
-
添加三種黃金機能配方鍺元素+覆盆莓+咖啡因在纖維中,
舒緩腿部腫脹不適的同時還能美腿,
不愧是經過多國認證的專業產品,一點也不馬虎👍
-
長得很特別對不對😆快來馬上教你們穿
太厲害了不得不分享!!
👉👉 https://hlolo.net/能萱推薦美腿神器_婭薇恩正盤襪
#aLOVIN #婭薇恩 #正盤襪
突然下半身酸痛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在關注粉專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半年來,我出沒的場所似乎從操場轉到健身房,目標也從全馬🏇變成健力三項(深蹲、硬舉、臥推)。
身邊也因此開始出現有點有趣又有點傻眼的對話。
友:「練健力?你這麼黑剛好誒,不用上色。」
烏:「恩,不是喔!那是健美。」
友:「那是奧運我們很多女生有得獎的那個?」
烏:「那是奧林匹克舉重🏋️♂️啦!」
友:「好啦! 我知道,不過女生練那個要幹嘛?啊你為什麼不跑了?跑步不好嗎?」
我才赫然發現,大家對這項運動真的非常陌生,因此借著地方來分享一下這半年的訓練心得,以及練健力到底在做什麼!
從我練馬拉松以來,肌力💪訓練一直就是我預防運動傷害的良伴。跑了三、四年,雖始終無法達成四小時完賽的目標,但幾乎每次都能平安下莊、無傷、無痛完賽。
這兩種運動帶給我的感受大相徑庭,但對我來說都很迷人:
長時間耐力運動是在「有點痛苦、又有點嗨」的狀態下強迫與自我對話;力量型的運動則是把肌肉張力撐到最大,再瞬間釋放。
**疫情與一段影片,開啟我的健力之路
緣分就是這麼奇妙,開始練健力始於一次我粉專蓋的一則「孕婦重訓」的大樓。我的目光被一個六塊肌極明顯的女生吸引,她整個孕期都持續練習健力三項,,且由於國內關於孕婦重訓的資料很少,除了看我一系列支持孕婦運動的文章😘🥰,還查找了國外女選手的經驗分享。產後四個月,她更去參加了成吉思汗舉辦的六角槓硬舉的比賽,即使面對餵奶、睡不飽、核心無力、雌激素低落等女性們常見的困擾,也阻擋不了她再次突破自己的決心。
「女生😎硬舉真的太酷了!」不得不承認,看再多女性練肌力可防骨鬆、抗老的研究,也比不上她一張張帥氣逼人的照片、影片讓我熱血奔騰。
這項運動到底為何如此迷人?為何比我瘦小的她能舉起超越我一倍的重量?這其中到底有何奧秘與訣竅?不服輸的鬥志被燃起,我開始想親身體會箇中道理。碰巧疫情開始,許多馬拉松賽事紛紛取消,我也就「無痛地」把訓練重心轉移到以健力三項的訓練。
我請丸子推薦她的教練,逛了一下他的Ig,除了健美、健力得獎無數外,也在學習舉重。我覺得教練的首要條件就是自己也要不斷練習精進而非空講道理,才能身體力行帶學生一起進步。且
如果我練習時重量起不來,以他的肌力救我起來一定很安全,日後想學舉重也不用再找新教練。 恩。就是他了。
**「教練,為什麼要我從頭來過啊?!」
認真開始請教練指導,我才發現自己彷彿踏入了全新的旅程。
第一堂課,教練叫我用空槓練習:「來,蹲蹲看」,當下我心裡有一絲不耐:「明明我都可以蹲到五十公斤了,為何現在要從頭來過?」但愛面子的我怕被認為醫師怎麼那麼難搞、自以為是,只好不動聲色。🙃
「ㄟ,不要看鏡子,用身體去感覺左右對不對稱、蹲得夠不夠深,」這下我原形畢露,別說蹲的不夠深了,不看鏡子後,我起槓身體就歪了,雙腳站姿也沒對稱,只好一樣樣慢慢調整。
我這才發現原來過去我太過依賴視覺,忽略運用自己本體感覺。這次練習,重新扎實基本功,更體會到重訓絕非靠莽夫蠻力硬幹,而是純粹回歸意念去控制身體的每一組肌肉、關節,從腳掌、手指、核心......都得細膩、適切地調控呼吸與力量。
每一個動作細微的差異,骨盆前、後傾或歪斜,教練也會不厭其煩地提醒。
其實有時候我心裡也會不耐的覺得『真的有差那麼多嗎?』🤨不過幾次上課過去,我終於領悟,原來力量的訓練和做任何情一樣,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
畢竟輕重量時動作的小瑕疵在換成大重量時都可能被放大百倍、千倍讓你產生運動傷害,而好的動作模式才能讓你的肌力更有效率的發揮,無傷痛的無限提升重量。
所以說,好的教練跟好的醫師一樣,都會認真地對學生「望、聞、問、切」,針對你的呼吸、表情反應去調整重量,矯正姿勢,這跟先前我看線上教學影片、或自己去健身訓練的感覺截然不同。
**找教練帶,我的課表卻愈來愈單調?!
以往,我的訓練方式跟大多數人一樣,將上半身與下半身訓練安排不同天,也一度認為找教練後,會有更特殊的訓練菜單,甚至可學一些新奇的訓練動作。
想不到每次上課,教練都是規律地把「深蹲、硬舉、臥推」這三大比賽項目帶過一次,接著再針對較差的部分,輔以幾個補強動作,也沒有所謂「今天練背、明天練腿」的安排。
後來我才發現這是因為「深蹲、硬舉、臥推」中,沒有一項動作能只靠單一肌群就完成🤓。
好比揹槓深蹲,雖然好像只有下半身在發力,但其實上半身也需要穩定收縮來hold住槓鈴,下蹲時,也得同時穩定整個軀幹。又像是臥推,雖然推起來時像是在用胸肌和三頭肌,但其實力量是從腳一路傳導到臀部延伸到上半身,背後肌群也需要穩定的力量固定。
我常覺得練習時得「瞻前顧後」、「手忙腳亂」,因大腦神經需同時調控、整合很多地方的肌群一起發力。講起來不誇張,前幾堂課,我真覺得自己像在上幼兒肢體潛能開發課。😞
練一陣子後,也不免會倦怠。尤其每次練完都皮膚發燙、肌肉不斷抽動,軀幹像被卡車碾過一樣痠痛、疲勞。我常躺在床上反問自己:「這麼累有必要嗎?」😰
也許是葡萄糖耗盡,開始產生幻覺,腦中浮現自己可在健力比賽上凸台得名次。又看到社群上許多即使懷孕、產後仍在深蹲、硬舉的女生、或在門診許多孕力媽和我熱切分享深蹲讓她這胎都不會下背痛、不需用托腹帶。都會讓我再度燃起一股鬥志,隔天起床又認命的繼續練。何況練著練著,我發現徹夜接生的隔天也不再肩膀酸痛到舉不起來、腰痠背痛......
大約三個月後,我逐漸打好基本功,雖仍不能每次都把動作做到一百分
,但一次也比一次能推起更重的重量。看到鏡中的自己圓肩、駝背一天天改善,也會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硬舉突破百斤,超有成就感
或許是槓片能打破的不僅是體能的極限還有心房,組間休息時,我也開始會跟健友們互相吐槽、聊工作壓力或網路上乖怪陸離的資訊,覺得自己個性上也變得比較平易近人。
就像最近一次,3組90公斤的箱上蹲也是很爽快😏。即使已經練到翻白眼,扣上腰帶,繃緊神經,炸出吃奶的力氣還是要華麗完成最後一組。結果旁邊的大哥俏皮地說了一句:「醫師,你很厲害喔!」
我也突然一反過去不太理人的個性,很自信的開玩笑說:「對啊!我也覺得我很厲害」😁😁
要得意地說,我的最高紀錄已經是100公斤。面對三位數重量,挑戰前的屏氣凝神,小劇場其實不斷自我懷疑,「這個重量我等下拉得起來嗎?核心會不會鬆掉?雙手會不會太早出力?拉不起來會不會閃到腰啊!」有點害怕又不甘自我設限的心情相互拔河.......
「拉起來會很重嗎?」教練很謹慎地問。
「嗯!能拉起來的都不算重!」就算剛剛自我懷疑,還是要故作輕鬆。😇
成功拉起來的吶喊不僅是舒壓,更是相信自己的過程。
現在文青一點🤓說,我會說健力三項的練習就像是「全身肌肉與大腦混合交織成的交響曲」。我希望有一天我三項總和可突破三百公斤,引體向上至少拉得起一下,哪天要是摔下懸崖,還可以像007電影特務🙌那樣把自己拉起來。
然後阿!我想和所有女生說,雖然受限於男女賀爾蒙差異,我們練健力要變壯真的很難,但是藉由規律的練習,你會發現身體和心態真的一點一滴的改變!要變強真的就只差在勇敢開始而已🤜🤜!
#烏的健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