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慶忠只是為了一個協議的階段性通過,運用取巧的方式迴避在野黨的質疑,就引爆了一場為時半個多月,讓國會徹底癱瘓的 #太陽花運動,那 #蘇貞昌 如此毫 #不將人民放在眼裡 的舉措,豈不應讓百萬人上街,讓他嚐嚐什麼是民意的力量?這一目中無人,已然無法無天的閣揆,如果再予縱容、慣養,不僅民主徹底遭殃,人民只能等來更淒苦的日子。台灣的民主淪落為慣總統與慣閣揆我行我素的獨裁寵物,毋寧是一種悲哀!>
中華民國立法院不輸奧運賽場,也是一個創記錄的地方,蘇貞昌可能剛剛創下了一個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他的一份內閣施政報告只有52個字,共花費了22秒鐘,比當年引發太陽花運動的張慶忠的30秒記錄還快了8秒。
原紀錄保持人是國民黨前立委張慶忠,他在2014年3月17日於內政委員會排審「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時,因為民進黨團搶攻主席台,試圖杯葛議事,作為召委與該次會議主席的張慶忠,因一度被推倒在地而宣布休息後,再次回到議場時身上即帶著數支麥克風,最後在綠委搶奪麥克風激烈衝突中,瑟縮於會議室角落以宣告:「出席人數52人,已達法定人數,開會,進行討論事項,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已逾3個月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送院會存查,散會。」
張慶忠共花了30秒,因此他的新名號不脛而走,被戲稱「#半分忠」,現在蘇貞昌一舉縮短了8秒鐘,只需22秒,完勝 #張慶忠,或許應該贏得「#閃電昌」的新稱號。
張慶忠之後其實有兩位挑戰者,都被稱為「#一分瑩」,一位是 #陳瑩 於2016年10月為了一例一休等新制的勞基法修法,花了很短時間快速宣布條文審竣,送交院會審查;另一位是 #邱議瑩,2017年4月為了前瞻建設特別條例,也是在亂軍中快節奏唸法條文,宣布完成審查。但前者說她其實花了16分鐘,絕不是「一分瑩」;後者則花了1分半鐘,「一分瑩」倒是恰如其分。不過,這兩者都沒有打破「半分忠」的紀錄。
現在蘇貞昌果然不同凡響,高手一出招立刻就破了高懸了7年多的紀錄,讓人嘆為觀止。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立法院 出席 紀錄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很榮幸受 #台灣創新產業策進協會 邀請,就虹安的老本行演講「 #從大數據談產業數位轉型 」,現場眾星雲集,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產業界各位先進都出席參與。
👉🏼在演講中,虹安除了跟各位產業界先進們分享在立法院的質詢趣事之外,更分享了許多關於大數據背景知識:大數據究竟是什麼呢?大數據從哪裡來?使用大數據的動機又是什麼?如何將大數據妥善用於工業、產業、甚至國家政策中?
👉🏼大家知道嗎?當你使用如博客來等網路商店購物時,經常會出現「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 #猜您喜歡 」、「 #瀏覽紀錄 」等字眼,這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AI唷!
👉🏼有許多人會問我,大數據到底要用在何處?又或是,到底什麼時候大數據才可以派上用場?很多人經常會沒有目的地撈數據,撈了之後為了無法分析、亦無法派上用場而煩惱。其實虹安認為,使用大數據的最佳動機就是 #知道為何而做 ,妥善用數據分析,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喔!
👉🏼虹安也跟各位產業界先進分享了許多偏向實務面的工業大數據(Industrial AI),包括典型 AI 模型建立及應用過程、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以及當人工智慧落地工業場景等相關理論與實務操作。
👉🏼最後,除了工業大數據之外,不免俗的還是要回歸到現職立法委員的本業中, #如何將AI妥善使用在國家和城市治理? 虹安在去年剛就任立法委員時,就發現當時口罩政策 #不患寡患不均 ,當時產量節節攀升,藥局天天鋪貨,為何還是有人買不到?有些地方卻賣不完? 去年3月5日時,虹安向陳時中部長質詢時談到,應使用大數據製作 #口罩地圖 ,而後同年3月9日政府推出口罩實名制2.0就開始分析大數據,讓全民都買得到口罩!
👉🏼虹安未來也會在立法院持續關注相關產業的發展,包含數位發展部、5G政策、個資法、人工智慧法等台灣智慧國家政策走向。
#數據is the key
#找到關鍵數據,用對的方式收集,才有分析的價值
立法院 出席 紀錄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9/10)是世界自殺防治日,而台灣和國際間青年自殺率逐年攀升,顯示青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對此,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邱顯智委員、立法委員 陳椒華及王婉諭委員於今日召開「校園專輔待改善 心理健康不漏接」記者會,同時,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出席,共同指出校園自殺防治既有問題,並呼籲主管機關積極補強相關資源,健全青年心理健康。
根據 2020 年死因統計報告指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已連續第 4 年成為國人主要死因第 11 名。雖然2020年自殺死亡人數相較2019年減少 5.3%,但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還是比去年同期多了3000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自殺已成為 15-24 歲、25-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2大主要死因。
從這個現象也可以得知,兒少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求助門檻,絕不小於成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因此,防治工作是需要跨領域與跨團隊共同合作的巨大工程。然而,目前自殺防治策略與教育部三級輔導機制,實務執行面仍存有諸多困境,包含:
#學生自殺通報系統 #亟待跨部會介接
根據醫院端的第一線人員反映,現行的衛政自殺通報系統與教育端的校安通報系統,長期以來橫向聯繫狀況不佳。先前,王婉諭委員於今年3月針對此情況進行質詢,促使兩部會決議將衛福部的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但目前仍未落實。
此外,由於各級學校之輔導紀錄表單格式不一,各級學校之輔導系統也尚未整合,因此仍無法介接受通報學生是否接受過輔導諮商的紀錄。
#通盤檢視學生輔導需求 #補足各級學校輔導人力
根據教育部 2018 年至 2019 年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相關報告,自殺身亡個案當中,高達 67% 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
而目前負責三級預防的各縣市輔諮中心,組織型態為隨時可能被裁撤的「任務編組」性質,且礙於地方財政,專輔人員採一年一聘約聘制、調薪幅度低、專業人力薪資與自費市場落差過大。
此外,專輔人員行政工作負擔重,導致流動率高等情況時有所聞。而負責二級預防的專業輔導老師及相關人員,同樣存在人力不足及行政工作負擔過重,以致影響輔導效能及學生接受輔導的成效。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大專校園中。根據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數 1200 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 1 人,但實際上大專院校的諮商輔導體制同樣存在人力缺口,也難以專業久任的嚴重問題。
#積極研擬措施 #守護雙失青年心理健康
根據統計,每年休學的高中職生有近 2 萬人,大學生更是高達 8 萬人。而在疫情期間,這些離開學校的學生,也可能同時的失業,而變成「雙失」的年輕世代。
然而,「雙失」的年輕世代因離開校園,將無法獲得學校系統的心理諮商資源。另一方面,其經濟狀況也難以負擔自費心理諮商所需的費用。
因此整個社會或是家庭與醫療系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承接相關心理輔導需求,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問題。時代力量認為,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能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協助。
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是時代力量持續努力的目標。針對目前校園中的心輔資源不足的問題,請教育部盡速盤點相關需求,並制定因應計畫,以幫助每一個需要協助的未來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