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為了孩子奔波的父母,是無止境的犧牲和忍耐.....
而您是否曾經遇過家人住了院,住過加護病房或開了刀,原本的疾病都治療好了,明明就沒有傷到腳,#但出了院卻坐上輪椅?
——————————————————
#門診來了一位媽媽推著輪椅緩緩進來,輪椅上坐著一位18歲年輕男性,整整一個多月,男孩生活起居都靠他鬢角已花白的母親。他媽媽說:「1月10日,我兒子騎摩托車被一輛大貨車追撞,他當下意識昏迷,直送往沙鹿某醫院,因重擊胸部,#導致主動脈破裂,緊急開刀。當時我接到電話時,他正在手術房被搶救,在加護病房躺了兩個多禮拜,意識才慢慢恢復,之後普通病房又再住了一個月。在醫院一直很虛弱,雙手雙腳都沒力,我原本以為只是躺太久了,但是出院到現在已經兩個禮拜,他還站不起來,無法自己吃飯、穿衣服、洗臉。醫生,為什麼沒有傷到腳,卻不能走呢?我看他這樣,我吃不好睡不好,他是為了去幫我買禮物才去台中的......」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那時候沒阻止他去......他會不會一輩子都這樣?現在一步都走不了,醫生妳救救他,我兒子如果一輩子都殘廢我該怎麼辦?」
媽媽帶著哭腔的語氣沉長,訴說著自責和無助,看著那雙紅腫雙眼,眼底下掛著跟熊貓一樣重的黑眼圈,我知道她已經很久沒有睡好覺......
我說:「不用擔心,我們先安排檢查,兒子他的命已經救回來了,剩下的交給我們,媽媽辛苦了,妳也先好好睡一覺吧。」
輪椅上原本的帥氣陽光大男孩,現在無時不需要人幫忙,穿著微笑彩色米老鼠毛衣卻蓋不住心裡憂傷,稚嫩臉龐下滿是對未來的無知懼怕。
他的雙腿和肩膀幾乎沒有動作,腳踝跟手還有些微的力量,男孩帶著短促顫抖的聲音說:「加護病房的醫生說,他們多次要拔我嘴巴裡幫助呼吸的管子,好幾次都失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我好容易喘?」
我安排檢查後確診為:#重症多發性神經病變!身體多條神經受損。
「這是發生於重症病人的疾病,您兒子主動脈破裂、開過心臟血管刀、住加護病房超過一週,當時他就是重症病人,得到重症多發性神經病變比例約20-60%,症狀就是四肢無力,可能會造成呼吸肌肉沒力,當時拔呼吸管不順利,也是因為這個疾病。越早開始復健,就越快恢復越好,三個月後約有八成的人會恢復,一年後約有九成的恢復率。所以不用擔心,我們開始密集治療吧!」
「醫生妳確定會好嗎?要是沒辦法恢復怎麼辦?」媽媽總是焦慮地問同一個問題。
我也總是握起媽媽雙手,回答同樣的答案:「不用擔心,會好的,我們一起努力.....」
一個月的密集運動訓練後,男孩已經可以自己站起來,而且可以自己走家裡附近的超市買東西。今年過年初五看到他,可以小跑步,生活上可以完全自己照顧自己。
而三月要開學了,高雄的大學校區和宿舍中間有很長一段山路,男孩振奮的說:「#要爬山路,#我沒有問題啦!」
媽媽說:「李醫師,我原本不相信妳講的,但是看到他每天的進步,我真的好高興!我這兩個月辭職陪著他,#他練習做什麼我就一起做什麼,他騎腳踏車我就騎腳踏車,他爬樓梯我就跟著在旁邊一起陪著他爬,我要讓他知道他不是孤單的,他練習刷牙我就陪他一起刷牙,他練習穿衣服我也在旁邊跟著做,他上廁所練習坐和站,我也在旁邊拿著小板凳陪他一起,他不是只有一個人練習,除了他進步,我的失眠和我的膝蓋痛也都改善了呢!」
說著說著,他們也找回了那久違的笑容,那笑容裡帶著動容偉大的母愛。
我很欣慰跟感謝男孩和媽媽這些日子來的努力,他的進步速度超過我們臨床病例所見,如此進步神速,是強大的信念.......
而更多時候我在門診遇到的父母是正照顧可能永遠不會好的孩子,漫漫長夜沒有盡頭似的犧牲付出,那背後的故事甚是讓人揪心.....
生了病之後就不會走了?可能得到的是「重症多發性神經病變」,無論年紀,越早積極治療恢復越快....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陪你一起戰勝疾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門診當中,疼痛程度最高的就是下背痛。病患常常一坐下來就會說:醫師,我一定是坐骨神經痛,或是我一定是椎間盤突出。 但是當我問起: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一坐一兩個小時動也不動,或是喜歡翹腳,多數都不是骨頭的問題,而是臀部的梨狀肌使用過度,壓迫到坐骨神經了。 不要小看梨狀肌症候群,非常刺痛喔,可以一直從下背...
站起來腳踝痛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次的醫者不是我,而是俠醫會的會員, 郭炫成中醫師。
受傷沒這麼簡單,正因為 #痛處不等於傷處,所以許多人的陳年舊傷都不容易醫好,我也因此很忙😆
於是我在俠醫會分享我的治療概念與技術,希望能有助於更多醫者治療,擴大這份力量。
很欽佩俠醫會一群中醫師與治療師們願意投注時間心力來奉獻,他們將這套技藝操練的很好,幫這位年久失修的女子「把 #腿 給接上了」。
2021年 #俠醫會 會繼續為廣大民眾提供結構治療的服務,貢獻一己之力。
----------------------------
【關於健康|過去的傷在身體裡持續發酵】
有時候一直以為好起來的舊傷,其實隱隱約約影響著生活,最近下雨天騎樓地板也濕濕滑滑的,滑了一跤,幸好身體有撐著沒有造成更大的傷,右膝著地要站起來的瞬間,右腳完全使不上力。
突然想起右腳高中的時候從台上摔下來扭傷,那時候腫超嚴重,還去看各種喬身體的地方,之後好像好了,不影響生活就沒多想。
剛開始醫師用旋轉測試法,來檢查我真正的傷處在哪裡,才發現是右腰的問題,原來右腰在以前扭傷的時候,筋膜就歪掉了,所以之後也經常右腳扭傷。
我想起來以前在出版社工作搬書,也是那個位置會痠痛,還看過醫師吃一堆止痛消炎。只要什麼狀況一出力,腰就很容易酸痛。
經過醫師還有醫師的學弟調整,好神奇喔,腰不痛了,今天調完後,時隔好久有一種「腰鬆開」的體驗。
接著,我的腳踝也被調整,我才深深意識到,過去的傷,沒去處理就是留在身體裡,影響著我。
只要去對根治療,才會真正的解決問題!
很感謝醫師還有醫師學弟,還有來到這個幸福公司~
站起來腳踝痛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龍姑娘話健康】學會技巧長者落樓不再困惑
家中長者如果出現下肢能力量不足時,經常會出現出行不易,如果長者住在唐樓沒有電梯,更加會大大影響長者出行意慾,減低長者的社會參與性。但其實如果長者下肢仍有一定程度的力氣,用拐杖能夠站立,即使是中風偏癱仍然可以上落自如。今天就說一說因下肢疾病引起關節疼痛及力量不足,或因為中風肌肉張力改變後,自己如何安全上落樓梯及照顧者應該學會的一些輔助方式。
首先是練習「從坐到站」
上下樓梯都需要一定的肌力,所以在家中建議長者多鍛鍊「從坐到站」動作,可以練習重心的轉移及下肢肌力。鍛練這個動作的正確姿勢是:
1) 先讓長者坐在椅子上,腳踝在膝關節的下方
2) 把拐杖放在長輩腳尖前方約15公分
3) 引導長者先低頭,身體往前扶拐杖用力(或雙手扶膝蓋用力)
4) 讓長者的重心先向前,後向上,然後站起
協助站立常見錯誤----從腋下往上拉
一般人在帶長者站起來時,會直接站在長者背後,從腋下往上拉,這個動作是無法帶動長者站起來的,因為缺乏引導重心轉移,反而容易令長者更難站起。當照顧者錯誤將長者往上提起時,反而阻擋長者把重量分散到腿上,亦讓照顧者容易受傷。長者低頭並身體往前的過程中,會誘發長者的身體及下肢出力而完成動作。照顧者可以一手扶胸口,一手扶肩胛背中間,引導長者將重心向前並向上移動,協助用力。
長者出門若碰到要落樓梯時,可以遵照以下原則:壞腳先落,好腳先上。身體靠近扶手一側。長者在落樓梯時,扶著扶手幫助平衡,讓力量較弱的壞腳先落台階,有力的腳在上層樓梯支撐重量,接著再落下一級樓梯。上樓梯時,應先讓長者較有力的腳(好腳)先上台階,壞腳隨後跟上。若扶手不在好手好腳一側,此時應將身體面向扶手,用螃蟹式側走法上落樓梯。
若使用一支拐杖時,好腳的一側手拿拐杖,上樓梯時好腳先上台階,拐杖和壞腳一起上台階。落樓梯時,拐杖先在下層樓梯支撐,壞腳先落,然後到好腳。照顧者在幫忙時,應站在長者背後,長者腰間可配帶「移位腰帶」,照顧者採一個腳在上層樓梯,另一個腳在下層樓梯的站姿,手執移位腰帶(或褲頭)防止長者趺倒。而中風長者,腳踝可能有垂足,落樓梯時容易踩空,此時應該先使用垂足支架,改善垂足情況,並於下樓梯時先往後踢,碰到樓梯級後才把腳放下,以防踩空。
學會技巧,能夠讓照顧者更輕鬆的輔助長者上落樓梯,在仍有許多長者居住在唐樓的大環境下,盡量提升長者的獨立性,有助於提升長者的社會參與的意慾,有助維持他們正面積極的心態。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政策架構,主張除了身體健康,心理正向積極外,更強調長者要有「社會參與」。老化不應該只是被動退化的過程,積極的社會參與能讓長者過上有品質、有尊嚴及有意義的生活。
部份圖片來自網路
站起來腳踝痛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的門診當中,疼痛程度最高的就是下背痛。病患常常一坐下來就會說:醫師,我一定是坐骨神經痛,或是我一定是椎間盤突出。
但是當我問起: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一坐一兩個小時動也不動,或是喜歡翹腳,多數都不是骨頭的問題,而是臀部的梨狀肌使用過度,壓迫到坐骨神經了。
不要小看梨狀肌症候群,非常刺痛喔,可以一直從下背痛到腳底,腳沒力、跛腳。我們趕快來放鬆它們
1.坐正,左腳踝放在右膝上,雙手壓住左膝,身體盡量往前壓,支持五秒。
2.交換,右腳放在左膝上,雙手壓右膝,身體前壓,支持五秒。
3.左右交換10次是一回,每天兩回
梨狀肌伸展開來,疼痛可以舒緩非常非常多,而且還可以改善下半身的血液循環。但最好的方法還是記得常常站起來走一走,還有,不要再翹腳了,翹腳帶來的問題可不止這一項喔,下次的復健小教室再來和大家分享。
相關文章:
上腰疼或下背痛?每天這樣躺1分鐘對症解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104
日本腰痛權威最新療法!3秒就能改善腰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225
30秒盤腿伸展,骨盆正了、腰痛自然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11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N49P3PCga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