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完整宴飲收禮名單,徹底追查不明來源財產」
昨晚閱讀石木欽、翁茂鍾案判決書,感到氣憤又難過。跟大家分享之前,再說一次今早時力記者會的具體訴求:
1.#公布完整宴飲收禮名單,莫再包庇 #司法襯衫宴飲團
2.#實質查核財產申報,徹底追查 #不明來源財產
故事開始。
翁茂鍾的公司簽發給法國巴黎銀行一張一千萬美金的本票,用以擔保公司操作的選擇權交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後來,法國巴黎銀行的諸姓經理向翁的公司催債,翁的公司不還,於是銀行向法院聲請本票裁定,強制執行。
這時候,翁的公司提起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到這裡都是一般處理本票的程序,並沒有甚麼特殊之處。
問題來了,到了台北地院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的最後一次的言詞辯論庭,翁公司的財務經理,跳出來主張,本票都是他盜蓋公司的章、選擇權交易的帳戶是他自己開的,跟公司無關。
這樣的主張,誰信?巴黎銀行主張,這選擇權交易長達八年,而且就算都是盜蓋的,也有表見代理的問題。
結果,法院信了。判決翁的公司勝訴,三億不用還。
巴黎銀行繼續上訴,這時候翁的財務經理,到台南地檢「自首」,主張是自己偽造了這張本票,應該成立偽造有價證卷罪,檢察官也買單,將他起訴。
現在我們才知道,這樣的伎倆檢察官會買單,不是因為翁跟他的財務經理特別聰明,而是 #承辦檢察官曲鴻裕 跟時任的 #台南地檢檢察長方萬富,都是 #襯衫宴飲團 的成員。
起訴之後案件來到台南地院,承辦的 #蘇義洲法官 很快就認定這張本票是假的,財務經理就如同他自己主張的,違反偽造有價證卷罪,該本票當庭被法院沒收。
現在我們才知道,這樣的伎倆法官會買單,是因為蘇姓法官,也是 #襯衫宴飲團 的成員。
一審之後來到二審,不對,等等,這案件沒有二審,為什麼?因為判了之後,公訴檢察官非常奧妙的,不上訴,本票是假的,財務經理偽造有價證券定讞。
案件再回到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翁的公司一審勝訴後,巴黎公司上訴。上訴後二審還是判翁勝訴。案件來到三審,不用說,還是勝訴。為什麼?
因為 #最高法院承審法官叫林奇福,也是 #襯衫宴飲團 的成員,翁確定不用還巴黎三億。而該案法官裡面,還有一位是現任高等法院院長,李彥文。
巴黎銀行討債討到債務人都不用還之後,令人難過的是,翁開始追殺巴黎銀行的諸姓經理。
這時候, #襯衫宴飲團 的 #調查局處長秦台生,居然開始調查諸姓經理,主張巴黎銀行提供的可轉讓定存單違法。
諸姓經理與翁無冤無仇,只是一個奉公守法,三十多歲、育有兩位女兒的銀行經理,只因為對翁討債,從此成為百官行述團霸凌追殺的對象。
檢察官很快就起訴了銀行經理,還好,台北地院一審判決無罪,還他清白。
到二審,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改判諸姓經理有罪,翁並且附帶民事求償五億多元。
諸姓經理上訴到三審,這時候等在他前面的承審的法官是誰?
答案是: #石木欽、#池啟明、#吳雄銘。三位都是 #襯衫宴飲團 的成員。
看到這裡,你是否有不寒而慄的感覺?
想想一個年輕人,一個銀行員,認真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在這樣官商勾結的結構下,除了錢討不到,反而要被判刑,追償五億多元,蒙受這樣的不白之冤。背後竟然有一個龐大的集團,在顛倒黑白操縱司法。
還沒等到三審的判決的那一天,諸姓經理就死了。
死了之後應該問題就解決了吧?
不,翁繼續告諸姓經理的九歲、八歲的女兒,以及他的太太。所幸該民事訴訟遭到法院駁回。
有錢人透過官商勾結,可以這樣操作司法,陷人於罪,顛倒是非,讓人含恨而終。
從調查員、檢察官、法官、甚至是最高法院法官一條鞭,當司法院、法務部,提出533、55標準,希望網開一面、避免司法高官 #血流成河時,這些司法高官們,可能要想想諸姓經理、他的小孩、太太,在翁跟石木欽們追殺他們時,有沒有想到要對他們網開一面、避免血流成河?
#有錢宴請法官欠債免還
#沒錢百口莫辯含冤而歸
#司法信任血流成河
#冤屈者的血淚早已流乾
章啟明太太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摸魚手札】被借來的23年時光(渾水)
過往家庭聚會,家父家母已不停催我移民離開香港。「仔,現在香港很危險,你快點走。」通常我都會安慰他們,解釋黎智英、黃之鋒和李柱銘的才是名單上面最危險的人,而我只是一個小小專欄作家,更不是蘋果員工;也好在英文國語也不好,連勾結外國勢力的資格都冇,前面死10萬人都未到我。
國安法通過之後,家父家母的情緒勒索升級,開始我也招架不住了。「你快點走,我們走不到,只能死在香港。你走了之後也不要再回來,我兩老已經決定吧骨灰葬在姨媽旁邊,表哥表姐拜山掃墓的時候,也會給我鞠躬添香,好讓我兩不解寂寞。遺產你也不必回來香港搞,香港有逆按揭,我們靠住這筆錢和退休金,也足夠了。」年紀略大,淚腺已經退化,但每次聽我的心還是揪得有點痛。
國安法通過之後,啲人用第二次回歸嚟形容,我幾鍾意呢個概念。正能量膠最鍾意講「半杯水可以睇成一半滿或者一半空」之類嘅理論,本來今時今日要發生嘅嘢, 23年前,即係1997年主權移交嘅時候就已經要發生。正面啲看待,我哋已經賺咗23年相對自由嘅空間同生活方式。這樣的想法犬儒,但無疑是不錯的自我安慰,尤其是現在社會充斥着悲觀和無力感。
決定是否移民是一個鬥慘遊戲。我30未到,對比上幾代嗰啲老屁股,咁我當然係慘過佢哋;但係當我再望一啲後生過幾年又或者10幾歲嘅朋友仔時,佢哋又慘過我。他們這一代有人要坐監,有人要流亡,甚至乎有啲人死得不明不白。仲有得揀嘅,都只係無病呻吟。
趙立堅說香港人去英國都是搬磚摘生果。先不論藍領好搵,難道在香港苟且偷生,又能夠擔保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會改變嗎?現在只是23年,已經大軍壓境,我們喪失自由,大陸人取代香港人,不論工作機會、教育還是現在大家重視嘅醫療。現在諗住走嘅人,就是怕連搬磚摘生果都活得好過而家
這幾年我傻下傻下都讀咗一個專業資格,間接都叫裝備了自己。即使移民去英國讀博士進修,我也找到門路。最近也有想過讀多一個實業工作技能去裝備自己,孤陋寡聞的我赫然發現原來地球有一項工種叫做「催乳師」,而且男性也可以入行,真是大開眼界。副局長何啟明最令人難忘的言論就是他太太在大陸解決了乳腺產奶的問題,可見需求甚殷。
哲學家維根斯坦也做過園丁和鄉下教師,史賓諾沙也是磨玻璃,無阻他們成為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毛澤東和愛因斯坦闖大事業之前也做過圖書管理員。移民重過新生活一定有適應期,每個人對佢生活都有一啲基本追求,能夠滿足到簡單物質需要,喺自由的空間讀點書和思考人生問題,順便發展我的催乳事業,我於願足矣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711/YC6CDF5Z64BY4QYI7O4QVHRPF4/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章啟明太太 在 良醫生 Dr A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戰中的他和她● 終章】傳承:老鬼當前鋒 後輩做教練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科部門主管周啟明醫生(KM)最初組成Dirty Team時,考慮的不止是同事的年資和專長。家中兒子在4月生日的同事,KM會勸他不用急於落場應戰,應先好好和孩子慶生;有剛為人父的醫生主動舉手加入,KM又會提醒他應留在家中幫助太太照顧寶寶,勸他繼續在Clean Team服務。幾經思量,行醫25年的KM決定由自己充當隊中前鋒,分擔前線工作, 比他年資淺的醫生反成為教練。結果,他們彼此扶持,互相偷師。
專門接收和治理懷疑或確診感染新型肺炎個案的威院Dirty Team,現時由傳染病科、腦科、血液科和腎科等專科醫生組成,成員還包括駐院醫生、實習醫生、護士和各專職人員。領軍的KM要編配隊員住宿和當值時間之餘,也負責巡房和收症,再向他的「教練」匯報,「雖然佢哋嘅年資唔夠我深,但識嘅可能多過我…… 我都要學好多,尤其是傳染病、抗生素點用法,呢啲不嬲都唔係我做開嘅野。」
2003年沙士疫情站在前線的KM,說當年經驗教他明白如何擔當團隊中的「大佬」,其中,領軍者最重要是懂得謙卑。Dirty Team設有一個Buddy System,不同職級的隊員可以互相提點。有一次KM只戴了個口罩便準備進入病房,一位年輕護士走到他身邊,著他要把眼罩也戴好,「佢仲提我,做唔齊萬一個病人確診,仲畀唔畀我返工好呢?」乖乖戴上眼罩的KM,感謝後輩的提醒,這亦再一次讓他明白同伴間互相支持的重要。
剛考獲專科的張嘉雯醫生認同, Dirty Team的隊友都願意謙卑服侍。本已不需通宵當值的她,現在也分擔on call工作,更由衷佩服各位醫生前輩,落手落腳跟進每位病人,「覺得係大家一齊去打仗,一齊做好件事」。她期望大眾焦點不應集中在Dirty Team,相反,在急症室把關、在深切治療部為病人插喉、甚至乎是在門診和普通病房工作的醫護,以至在實驗室忙於進行快速測試的微生物科同事,同樣重要,「場仗唔係得我哋打,每一個人都好努力。」
看到前輩們親力親為,年資較淺的駐院醫生陸詠琳,以及還是實習醫生的王美婷和江嘉愉,心態上也起了變化。陸醫生說這六星期的經驗讓她懂得在團隊中彼此扶持,亦矢志要向傳染病科發展;兩位實習醫生也珍惜這個經歷,學會更全面地治理病人,令她倆的「功力」突飛猛進。
擔當Dirty Team工作期間,有部分成員選擇搬到醫院宿舍或在酒店暫住。忙於在前方衝鋒陷陣的KM,想到隊友們「有家歸不得」的困境,又會把前鋒的球衣換回領隊的制服,希望為同事做多一點。所以,在組合Dirty Team每隊成員時,KM也會考慮隊員間如何合作得開心又安心,「如果彼此之間唔熟絡但一齊做會冇咁凝聚,(同事)已經冇咗屋企人Social Support,你一齊返工都希望可以係熟啲嘅,可以呻吓、講吓心事。」
無論前鋒,抑或教練,只要各個崗位所作的每個決定都出於為求成就他人,團隊自然可以在場上勇往直前。什麼是「專業精神」、「薪火相傳」,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明白,但透過這幾位醫生的分享,你會看得到。
疫情雖然未知何時終結,但做好自己本份、彼此守望相助,難關一定會過去。謹此再向每位正守護著我們的醫護及工作人員致敬。
-----------------------------------
全部「疫」戰故事:bit.ly/2ygQyD2
#疫戰中的他和她 #CUMedAlu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