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726)
文化搖籃時期
1955年2月,我開始了第一份工作,在香港上海書局,開始是在發行部做銷售統計和包紮書籍,兩個月後,調到位於灣仔的編輯部,做資料收集和校對。
編輯部那時人很少,總編輯趙克,編輯吳藹凡,和校對兼聯繫印刷業務的鄧耀星。我以後,又增添了兩個青年畫家:魏翀和歐陽乃霑,因為準備出版大量兒童讀物供應新馬市場,需要插圖。
我在中學時頗為自傲的廣泛閱讀和寫作能力,到了編輯部才發現自己無論知識、寫作還是閱讀層面,在這些編輯人面前,都淺薄到接近無知。趙克在香港文化圈人脈廣闊,他的學歷不知,但對中國的四書五經卻相當稔熟,人也寬容大體。吳藹凡的來歷卻真是不凡。他是畫家和小說家。抗戰前在林風眠當校長的杭州國立藝術院學繪畫。與他同在杭州藝專就讀、其後成為大畫家的有李可染、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人,都是拜林風眠從法國帶回來的後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和開放思維的影響所致。1937年抗戰爆發,杭州藝專向西南轉移,林風眠離開美術教育主流,專事繪畫。吳藹凡大概在那時候奔赴延安紅色政權參加「革命」。何以後來會離開延安來香港,他諱莫如深,但據聞他不是中共「逃兵」,而是得到中共高層批准,與同在延安的妻子一起來港的。在香港也仍與中共有聯繫並獲照顧,太太被安排在中資銀行做閒職,他被安排在上海書局上半天班,其他時間就寫作。他出版過一本小說《伶仃洋恩仇記》,寫香港水上人的愛恨情仇,1956年李翰祥進邵氏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根據這小說改編的《海茫茫》。在我那時看來,趙克和吳藹凡都知識豐厚,尤其是吳,不僅素描基礎了得,美術和美學理論也說得頭頭是道。從他那裡我獲得了許多追尋知識的入門指引,可算啟蒙老師。1964年香港舉行過一次「林風眠畫展」,吳藹凡邀我去看,一邊解釋林風眠的畫風,使我認識現代藝術。我跟他一直有聯繫,在主編《七十年代》之初,他以「伍繁」的筆名在我們雜誌上連載過兩個長篇小說,分別是1974年刊出的《水綠山青》和1975年的《鹽》,他為小說畫插圖,兩連載後來都出了單行本。
吳藹凡晚年移居加拿大的卡加利,幾年前我在那裡同他女兒見過面,說她父親1997年去世,生前畫了很多加拿大的風景畫。我一直在想,他當年放棄美術專業投奔革命是有點可惜了,否則他得到林風眠的傳承,也許會在藝術上有更大成就。後來他轉為寫作,頗有點為了生計。他在延安期間的遭遇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為人是相當膽小,對政治權力有畏懼感和保持距離,有些事比如延安生活,延安的搶救運動,他應該知道很清楚,卻從沒有說過更不用說寫出來了。
他的老師林風眠在大陸歷盡滄桑於1977年獲批准出國,兩年後在香港定居。那時我與林老也略有來往。1989年六四後,從來畫風不涉政治的林老,給了我兩幅他那時創作的題為《噩夢》的畫,當然不是原作而是幻燈片。我在1989年《七十年代》八月號刊登。這兩幅畫極為震撼。尤其想到這是出自一輩子從事現代藝術、遠離政治的90歲老畫家之手。不過,後來所有林風眠畫冊都沒有收這兩幅畫,對他的論述也沒有人提到這兩幅畫。這兩幅可能是林風眠生平僅有的政治畫作,有點像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但就從來沒有展出過。
我進上海書局編輯部,正趕上書局為了供應新馬的需求而在香港擴大出版的時機。通過趙克的組稿,我也在編輯部接觸了許多香港作家,包括葉靈鳳、柳木下、何達、陳凡等人。後來因為投稿《文匯報·文藝版》而認識羅孚,並由他帶進左派文壇,就認識更多富才學之士了。
1955年前後,正是中國大陸出版業最旺盛的時候。儘管土改、三反五反、反胡適反胡風、肅反等政治運動已陸續展開,但書籍出版卻似乎不受影響。而且因為內戰停顿了好幾年,許多作家的作品和種種譯著都如雨後春筍般蓬勃湧現。此外,各種文學、歷史、哲學的刊物,所介紹的思潮和論及的問題也都新鮮和及時,文章富文采與可讀性,不似大陸後來的文章大都被政治掛帥搞到套話連篇。我因為負責收集資料,訂閱了許多大陸刊物,也不斷為資料室買大陸書籍,每天閱讀的刊物和自己想看的書,多到可說是目不暇給。
白天是為了工作而不停收集資料與閱讀,晚上就按自己的興趣繼續閱讀,然後就會給麗儀寫信,講我的閱讀心得和思想的發現與啟蒙。那幾年,是我文化知識和寫作的搖籃時期。(41)
圖1,吳藹凡在《七十年代》的連載小說《鹽》及其插圖;
圖2,林風眠在1989年畫的《噩夢》。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陶瓷創作個展 專訪: 林文萱 林文萱以陶土創作 紀錄每個當下的感觸 創作者林文萱生長於新竹的鄉村,在土地上玩耍的童年帶給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物質誘惑,於是她自童年就喜歡觀察自然,特別是觀察不同天氣時的土或是天空光線的變化,將這些觀察當作每天的消遣。到台北生...
「童儀展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新聞] 飲食基本原則不能忘!從食育培養正確食安 的評價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天地人學堂- 童儀展(George):食力(food NEXT)/總編輯 ... 的評價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童儀展學歷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童儀展學歷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童儀展學歷 在 食力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童儀展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戒急與耐煩之後:我看5.1 和 5.5 》
我沒有這個閘門,而先生有。我們相處這麼多年,他對於某些習慣的堅持,仍舊令我抓狂。好比說,中飯過後必得午睡,時間大約落在一點半到兩點之間。這也代表了中飯不能有太多delay,否則沒得午睡,他可以叨念一整天。
剛交往時,我不免還有些小姐脾氣,有次吵架,剛好湊上這個時間,正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冷靜發話,「好了,吃飯的時間到了,先吃飯。」看他氣定神閒嗑完一整份定食,抹抹嘴巴,繼續又來一句人神共憤的話,「我看我們晚點再說好了,我要趴著瞇一下,不然等等沒精神。」
午睡的習慣,就算是天皇老子來,也不能打破。除了我們結婚當天。那天晚上他很早就開始打呼,原因是,沒睡午覺感覺整天都不對勁。彷彿快點以睡覺結束這一天,就能早一點迎來可以睡午覺的明天。
躺在黑暗裡,覺得真是搞笑,我這麼一個生活得亂七八糟的人,工作起來可以幾天不睡,索性休假就蒙頭昏迷一整天,居然嫁給一個斤斤計較午睡的人。
嫁給他之後的十年,我雖骨子裡仍然是個偏激的異類,說風就是雨,日常生活真是比過去都要規律太多。正中午吃飯,最晚十點上床。(謎之音 : 我這麼鬼馬的2/4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偶爾等他睡熟了爬起來,過過自己時區的小日子,被活逮過幾次,他學著寬解我的極端,我學著遵循他的步律,一人各往彼此那端挪去一步,這就是婚姻。)
先生許多事情都比我強,才智、體能、性情穩定程度,我們職場起步原本是差不多的位置,這幾年,他竄升得快速,外人可能以為他使了許多小聰明、或少不了賣乖逢迎的功夫,只有我知道,他用的仍然是穩紮穩打的老路子。我們最大的差異,從學生時代就看得出來,我是那種臨到大考前,能狠狠熬幾個夜,靠考猜勉強過關的投機客,他卻是靠一天唸一天的進度,慢慢積累最後考出實力的乖學生。臨時抱佛腳,對他毫不管用。
在他的產業,充滿了天賦異稟、學歷和閱歷同等出眾的金童,他常形容自己是黑馬王子,看著步調駑鈍緩慢,抱著他的資料庫每天鑽研差不多的事情。然而事情在某一時刻出現了變化,從他的數據模型,開出了黃金一般的園地,之後,一切就像一個齒輪揭動下一個齒輪,滴滴答答運轉起來,不太快也不太慢,剛好是他可以怡然自得的節奏。
先生的5.1和5.5,坐落在遙遠的海王星,隱藏在堅持午睡的薄紗之下的,是來自生命的功課與禮物,包括身處任何境遇,能否持續堅守鐵杵磨成繡花針的毅力,當略有所成之後,還能保有自知之明,不囿於虛榮,安然等待屬於自己出手的時刻來臨。
也因為自己沒有,所以反反覆覆讀了好多遍,還不惜甘冒大不諱,先生午睡也在旁邊觀察動靜,簡直走火入魔。讀懂了一點點自己對於「力量」的誤解,不是有力就用,跟買新鍋必須先養鍋一樣,5號閘門力量的啟封,得先戒急、也要耐煩。
順著自己身上固有的韻律,不隨機起舞,不自毀節拍,快慢、上下、強弱、悲喜,有更幅員遼闊的生命樂章等著透過你去反應,所以,千萬不要急,沉住氣,等真正與你合拍的人與事出現,一切都會順理成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毅力]
5號閘門位於薦骨中心,是一股固定、規律的能量,能量的完美展現,端繫於耐心等候的智慧,對應易經「需卦」字形拆解,雲氣在天頂聚集,等待正確時機而降下甘霖,即為「天水需」。
5號閘門往往有其遵循的模式與習慣,舉凡幾點吃飯,吃完就要午睡的日常作息、必須來杯咖啡才能開機工作的生活儀式、下床一定左腳著地的莫名堅持,這些被外人視之為怪癖的固著,維持了5號閘門健康與恆常的運作。也因此常給人彈性不足、主觀執拗的既定印象。
此股能量顯示在一爻,呈現的是鐵杵磨成繡花針的堅毅,無法取巧一蹴可及,更別癡想一步登天。必須投入固定而持久的努力,才能達成目標,特別處於逆境時,5.1總是格外沉著,以不變應萬變,維持既定的步伐與模式,直到正確時機到來,自身的能量頻率便能與整體社會的脈動頻次,趨於一致、甚至達成共振,這股「破斧沉舟」的精神意念,不僅締造個人的成功,也將引領他人信服、遵從自身的頻率。
然而,困境很容易挑戰5.1的固著信念,認為關鍵時刻,可能需要採取非常作法,不能一昧固守,也恐懼等待之後的未知。一旦隨危機起舞或盲從他人節奏,將陷入困惑與混亂之中。
位處社會人迴路,5號閘門的力量,就像鋼琴節拍器,看似枯燥單一,卻是掌控節拍與速度的關鍵,若運作得宜,便能引導創作者彈奏出和諧樂章,重點是節拍器與彈奏者之間的和諧共鳴,如同5號閘門反應的是一個更大的整體節奏,由此更凸顯了等待的必須。
因此,在逆境或困境中,5.1彰顯的是堅守自身節奏的價值,保持敏銳察覺,利用「習慣」或「儀式」,將身心維持在舒服與平衡的狀態,等待時機到來,內在能量與外在頻率將琴瑟和鳴,而你是悠揚頓挫的指揮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5.5 喜悅]
五爻在卦象中負責向外擴展,對於陌生群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又因其擅長解決問題,並提供跳脫框架的解決方案,被奉為救世主或大將軍。長期背負外界的諸多投射,許多五爻都有「捨我其誰」的凜凜風骨,然若五爻的作為與成果不如預期,跌落神壇的速度與力道,則使五爻屍骨無存。
5.5的「喜悅」,說穿了是「人貴在自知」,維持內在平靜,有所為、有所不為,清楚覺察到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不因外界的投射而迷失,才有可能由內展現真正的能量。
5.5的弔詭,一樣來自於「處變不驚」的寧靜樣貌,投射於外,5.5顯得胸有成竹,並且絕不會失手,沒有人知道5.5可能還在摸索、也對這樣的自己充滿懷疑,如果在屈服於外界的投射而貿然出手,過程可能讓五爻遍體鱗傷,「看啊,五爻不過也只是打腫臉充胖子而已」。
保持心境澄澈,切忌虛浮躁動,屬於自己最好時機,會在明鏡一般的心中,如同滿月般升起。
童儀展學歷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蔓延迅速且變異飛快,令全球人類如臨大敵,因措手不及而損失慘重!雖施打疫苗被視為當前對抗病毒的主要利器,但其仍存有潛在的排斥及再次染疫風險,亦離全體免疫目標甚遠的此刻,實倍感威脅,特別是突逢離別的消息頻傳,再再都讓人感到無助、絕望與惶恐!
諮商心理師卓君柔就曾在文章中提到「悲傷與死亡,是華人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話題。然而悲傷不會因不去看而消失;死亡也不會因為不談論而不存在」。當人們面對生離死別時 ,應先好好關注自己的悲傷情緒。「快點好起來」真的能有安慰作用嗎?這樣的安慰方式是否讓人壓力倍增?這句話是用來滿足安慰者的內心需求?還是被安慰者的真正需要呢?並表示「在處理個案傷痛的過程中,往往就像是進行了一場清創手術」
雖然我們擁有悲傷的權利,但若長時間允許或不知不覺讓低迷的情緒及負面思考在心中任由滋長,便容易使人偏離生活正常軌道,身心都將出現嚴重的危害與偏差。因此,當在人生的路途中,步入崎嶇路況導致遍體鱗傷時,記得先緩下步伐靜靜療傷,待傷口痊癒後,更別忘了再給自己重新向前邁開步伐的機會,勇敢讓悲傷止步!
自己的人生獨一無二,只有自己最能體會箇中滋味。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遇困難而感到無可自拔時,越要意識到為自己敞開心房,用良知善念充盈腦海,讓旺盛意志灌溉心田。社會中仍有許多生命鬥士,為難得且坎坷的生命路,持續奮力譜出一段段動人篇章。以下「六句人生勇士的至理名言」,我們一起借鏡學習,盼在充滿挑戰的途中相互扶持,把握珍貴時光,繼續勇敢前行!
❶謝坤山先生:努力過踏實人生……
「唯有看重自己,及持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踏實的人生。」
謝坤山在16歲時因誤觸高壓電而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後來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邊眼睛。無法生活自理的他,便開始發明儀器來幫助自己能完成刷牙、洗澡、吃飯,甚至還想學習繪畫培養專長,不辭辛勞拜師學習,最終學成參賽,他創作的《金池塘》以八萬元新台幣賣出,他的作品先後六次入選大型畫展,1997年榮獲國際特殊才藝協會視覺藝術獎。謝坤山說:「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就算戰到剩下一兵一卒,我都還要堅持下去!」
❷陳景維先生:用生命照亮他人……
「我不知道可以活多久,但我希望用生命照亮更多人!」
陳景維在出生後即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從小父母離異,行動不便的他,生活都靠爺爺奶奶一手照料。他樂觀且上進,積極向學,考取多張證照,雖生命快速流逝,但他珍惜活著的分分秒秒,每天都到校學習,目標要讀完大學、出書、登上TED演說,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世人「希望可以影響更多人,並幫助他人完成夢想」、「雖然我的大學夢很艱苦,但是如果我做到了,大家應該也會有這股力量去完成他自己最大的目標!」
❸楊玉欣女士:把握好好表達愛……
「我們要把握自己意識清醒的時候,好好表達我們的愛!」
很多人稱楊玉欣是罕病天使,她罹患了「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全身肌肉持續退化,且無藥可醫,曾擁有音樂才華的她被迫放棄夢想,但她沒有放棄人生,不只致力於幫助弱勢,更替病患發聲。在經歷許多身體病痛與事情後,她對人生的體悟是「我們要把握自己意識清醒的時候,好好表達我們的愛,我會希望我的家人快樂地送我,因為我這一生已經精彩痛快地活過了,可以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並且希望離別時能和全家人在一起,好好道謝、道歉、道別、道愛!」
❹呂立偉先生:要懂得學會放下……
「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有的人這一分鐘還在頂峰,下一分鐘跌到谷底,想要擺脫不愉快,就得學會放下。」
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的生命鬥士呂立偉,因小時候的一場重病,讓他的免疫力下降而導致重病。因此,小學時便在家自學,直到國中抵抗力較好後,才進入班級和同學們一起上課。自高中起,因想尋得自我價值,也期許自己能服務社會、將希望與歡笑帶給他人,認為不該被「身心障礙者」的身分而低估、限制自身的能力,最終克服了行動阻礙、雙手肌肉無力等困難,以「一般生」身分考取靜宜大學的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朝著助人的願景邁進。他覺得「要學會接受與放下,更要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
❺林子期先生:活著就是種幸福……
「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就是努力活在當下。畢竟,現在對我而言,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啊!」
林子期先生的生長過程備受艱辛,從小一路由阿公靠資源回收辛苦撫養長大。服完憲兵役後,靠著半工半讀,取得二專學歷,正以為自己可以打拚工作,努力賺錢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時,身體卻陸續出現狀況。經檢驗後確診罹患小腦萎縮症。雖身體日益虛弱,仍勇敢著手進行環島圓夢計畫,每年踴躍參與環島或各項賽事,從中建立自信心,也找到了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對他而言,「我想要的不是金錢上的資助,而是獲得大家對我的支持。透過我的生命故事,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人勇於面對人生路上的難關!」
❻陳燕麟醫師:讓生命創造價值……
「生命的可貴,在於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時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未有治癒的方法。因自身的經歷,讓陳醫師面對患者的疑問時,更能感同身受。且因自身疾患,而萌生主動探詢該疾病之解決方案的動力,希望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遂在醫界支持下順利讓「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以期更多患者與家屬能受幫助。在執行過程中,充滿包括資金、技術和資源的重重難關,但陳醫師仍然努力堅持前行,勇敢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價值!
#凱鈞話重點
#六句人生勇士的至理名言
童儀展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陶瓷創作個展
專訪: 林文萱
林文萱以陶土創作 紀錄每個當下的感觸
創作者林文萱生長於新竹的鄉村,在土地上玩耍的童年帶給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物質誘惑,於是她自童年就喜歡觀察自然,特別是觀察不同天氣時的土或是天空光線的變化,將這些觀察當作每天的消遣。到台北生活之後,發現城市的生活真的不一樣,很方便卻也有些不真實。
與陶土的相遇
林文萱使用的創作媒材與她的童年經驗有些關聯,「土」讓她可以有很多對時間的想像,加上對於潛意識的興趣,因此創作主軸一直圍繞著記憶的主題打轉著,透過創作觸及更多的潛意識層面。一個物件可以很容易去影響一個空間給人的感受,甚至在描述一個空間的時候,我們通常以各種物件來形容,對林文萱而言,空間就像是可以利用物件所構築的一個抽象名詞。
關注記憶和心靈
在林文萱的創作中,記憶和心理空間是她特別關注的。實際上開始創作的主因是在於自我治療,像是透過送給自己的禮物這個系列,白話一點說就是把過去較負面的記憶感受,轉化成一個禮物送給過去的自己,像是一個對昨日之死的道別儀式。林文萱認為或許是自己在鄉下成長,對於快速的世界並不是很習慣,於是她給自己在創作裡多一點時間和手續,像是對著自己叮嚀著好好照顧自己的一個儀式。實際上這個創作的過程是漫長的,在各種時間的消磨之下,她對於過去的糾結也減少許多。而到了近期的新作,則是漸漸轉移到觀察物件進入心理空間的變化,更多的是考慮觀者的感受和與空間關係的創作。
從求學時期至今,對林文萱心境上的改變實在太大了。一開始她很痛苦,尤其半工半讀時間永遠不夠,時常讓她覺得很不安,但是在她因為創作的需求,而接觸各種領域的知識以後,她發現自己在心態上調適得更好,整個人也都轉變得很多,她想這是好好創作最好的回報,在這之後也比較有心力完成創作以外的事情。其實她本身的個性比較衝突,有點內向卻在想法上又很開放,她喜歡躲在工作室裡創作,也喜歡認識新朋友,只是創作真的很費時,比較少有時間在社交或其他的娛樂上面,希望未來能多花一點時間在旅行上。
對林文萱而言,創作能帶給她很多好的能量,她像是用創作來說話的人,平時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甚至也不太照相,但是面對形狀和質感她卻可以比較準確地去說她要說的感受。加上她是那種喜歡躲起來的個性,可能讓作品成為被觀看的對象,會讓她比較自在一些。
圖像思惟推動創作
創作時的靈感來自於生活,林文萱是隨時用圖像思考的人,通常是她得到一些感受時,記憶和潛意識裡儲存的各種觀察資料會自己組合出一個影像,她就把這些影像用立體造型的方式做出來。未來她也期許自己能繼續創作和學習,好好活著,如果有機會,帶著作品到世界各地走走,她喜歡體驗不同生活,從中學習。
調整自己清理心靈空間
這次展覽會同時展出兩種類型的創作,從相當寫實的創作轉變到形象逐漸模糊的形式,她希望能呈現一個轉折點,是透過創作照顧自己之後,心理上產生了一些改變。有很多事情的癥結點其實都不在於事見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態,所以如果自己能夠做到照顧自己,好好整理心理空間,那有很多小事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像是體制裡的認同等等。
林文萱的故事平淡,卻很真實,希望能帶給觀者一些重新面對自己的勇氣,她覺得做到好好照顧自己,是所有夢想的第一步,所以她沒辦法等老一點,或是生活變得優渥一些再來做創作,畢竟她的創作時常來自於一種匱乏,如果過了這些時期,就真的過去了,時間一直都是人生最大的成本,畢竟人生無法比較,也無法重來,沒有任何人能夠為你做決定,如果能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有後悔也將會是自己心甘情願去承擔的。
林文萱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研究所
展覽記錄:
2017 アジア現代陶芸展,愛知縣陶磁美術館,日本。
2017 黑陶接線生計畫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駐村聯展,台中,台灣。
2017 第三屆故宮青年陶藝雙年展 台北,台灣。
2017 台灣陶藝創作獎,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7 類似種子類似彈藥,林文萱創作個展,台北,台灣。
童儀展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年2/7第一次在羅浮群長年會認識,他受邀在開幕餐會時表演,在表演前的空檔才彼此認識,然後敲定要專訪。從專訪前才開始認識他,國小二年級時遇見一位老師對她非常的有愛心、耐心,讓他很感動,所以選社團時也特地跟著這位老師開的社團參加,結果對錯位置,他以為老師是開童軍社,於是誤打誤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童軍運動,一直延續到國中,國中畢業後考淡水商工也是因為打聽了淡水商工的童軍團很有名,才選擇念淡水商工餐飲科。
從念高職開始她就開始半工半讀,除了付自己的高職學費外,也存了一筆錢準備念大學用。可惜當初家中經濟出狀況,存的錢拿去幫助家裡而放棄念大學,開始進入社會職場。
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利用她高職餐飲科所學,去擺攤賣早餐,可惜用料太好,不會精準控制成本,才一個月下來生意很好但還是虧收場。後面又曾在疑似詐騙集團的公司上班、只有高職的學歷,又不是音樂本科系,想教音樂必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代價,一路跌跌撞撞,在2000年開始教陶笛,然後到今日…
也因為過去的種種,讓他對學生特別有耐心,也一直默默在醫院義演和偏鄉部落的音樂教學,慢慢也結合一群熱愛服務的年輕人、一起組成一個樂團,利用他們自己的力量,到處去表演,每年也固定會在全國高中職童軍大露營活動組及 SET 服務。陳若儀夥伴,真的不簡單,值得童軍夥伴學習,這集有很多她的努力過程和行善的故事,大家一定要鎖定收聽。
自介:
巧克力老師,本名陳若儀。2000年開始從事陶笛教學,2001 年起著手設計不同年齡層的課程,教學以成人為主,課程於 2010年榮獲「台北市社區大學優良課程」及「全國社區大學藝能類優質課程」。 2006年成立「Rubato 陶笛音樂藝術樂團」,曾擔任華視教育台陶笛節目主持人,多次接受廣播電台專訪。
2013年12月發行教材「陶笛完全入門24課」現在擔任台北陶笛藝術發展協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陶笛音樂比賽評審,領有台北市街頭藝人個人及團體證照,也是台大兒童醫院定期演出的音樂志工。
童儀展學歷 在 天地人學堂- 童儀展(George):食力(food NEXT)/總編輯 ... 的推薦與評價
童儀展 ,食力總編輯暨創辦人,出身網路媒體的世代,爾後踏進平面媒體世界,專研科技、財經和管理報導,曾一對一專訪過全球與兩岸超過上百家企業CEO。童儀展在媒體圈深耕 ... ... <看更多>
童儀展學歷 在 童儀展學歷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童儀展學歷 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 · 2017-12-1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陶瓷創作個展、林文萱專訪(金車 ... ... <看更多>
童儀展學歷 在 [新聞] 飲食基本原則不能忘!從食育培養正確食安 的推薦與評價
飲食基本原則不能忘!從食育培養正確食安觀念
2021/06/16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安與衛生」應為飲食的最基本原則,人人都需將此觀念內化,大到食品工廠、餐飲從
業人員,小到家庭烹飪都和個人行為,先將飲食前的食安衛生做好,才可能談營養美味,
而縣市政府的把關更為重要。
採訪=林玉婷、李若威
撰文=李若威
食育中涵蓋了飲食、營養、教育、農業等等,而食安與衛生的把關應該是食物製備最基本
的原則,大到食品工廠、餐飲從業人員,小到家庭烹飪都和個人行為,都需要將食安衛生
的觀念內化,否則若連吃都不安全,更不用談吃下去後的營養健康。
在2021《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食安與衛生」構面共由6項指標組成,評比出的
分項冠軍為嘉義縣。在此飲食基本原則下,尤其是供餐人數眾多的校園午餐,是學童每日
重要的飲食來源之一,從烹飪前的食材來源把關、農藥殘留與否到吃下肚後的飲食安全、
避免校園食物中毒的發生都極為重要,更顯現一個縣市政府作為地方父母官,是否有做到
為縣市民把關的責任。
校園食安頻頻亮紅燈!問題到底出在哪?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提到,「食安的把關是本來就需要也是最基本的事情。」但根
據《食力》2021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發現,校園午餐中家長最關注的即是「衛生安全」。但
單看2021年,食安事件就層出不窮,截止2021年5月,光是校園食物中毒案件就有8起,3
月份更是短短10天內爆發3起校園食物中毒案件。究竟為何校園中食安中毒問題還是不曾
解決?問題到底出在哪?
經費有限又要求變化,食材難控管
校園午餐經費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希望學童在校吃得好、吃得營養,政府對於3章1Q
、有機食材等也均有補助。但中華民國餐盒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提到,各縣市的餐
費其實普遍不合理,加上學校、家長對於午餐菜色各有要求,希望在有限的經費裡還要提
供雙主菜、炸物甚至4菜一湯。各式各樣的要求,不但造就了成本提高,原先營養師開立
的菜單也需一同變動。
當要求變多,營養師需要設計更多的不同菜色;成本提高,團膳業者製備越來越大量的餐
食數量加上複雜的食材管理,難免可能為了薄利多銷,讓食安把關更難控管。
當學校、家長對於營養午餐的菜色要求變多,團膳業者需製備越來越大量的餐食數量,加
上複雜的食材管理,食安控管需更小心注意。(張偉明攝)
食安衛生把關,不能單靠餐飲製備端
餐飲製備端的食安管控理當要做得完善,然而,這樣就夠了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資料顯示,在2018~2020年的重大校園食
物中毒事件,「諾羅病毒」的感染連續三年名列第一。第二名及第三名分別是環境衛生不
當所導致的仙人掌桿菌污染及受人體傷口感染所致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
為什麼諾羅病毒在近年來越來越盛行?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提到,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感
染後主要會有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等症狀,多經由糞口傳染、被污染的食物及水源
及病人的口沫等,都是傳染途徑的來源。由此可知,不像仙人掌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多為餐食製備端污染,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除了餐飲從業人員,校園中的師生也有可能。
食藥署食品科科長江仟琦說明,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因此除了餐飲從業人員的衛生管
理外,學童在餐前也務必將手洗乾淨再用餐。同時食藥署也和教育部合作,在校園中持續
加強對於師生的宣導。
大到食品廠小到家庭都該重視食安
飲食的安全從源頭到最終端都需要一層層的把關,除了食品工廠、餐飲從業人員應注意個
人衛生條件、將食安與衛生觀念內化,吳秀梅也以「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
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的五要原則,提醒不論家庭烹飪、餐飲業者都等注意,以預
防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並將其視為飲食製造中最基本的原則。
食安是必須內化的原則,吳秀梅表示這也是食育的一環,「飲食的教育應該包含尊重食材
、均衡營養及飲食安全,食安與衛生應由全民共同監督及把關,正確的食安觀念也該從小
培養。」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357596099
--
男女都應該好好孝順自己父母! 但 怎會有人叫別人辛苦生養的女兒 孝順自己? (臉在...?)
大小姑是《不孝女》? 想凹媳婦幫她孝順? 真XX!!! 媳婦孝順娘家的時間 被"瓜分"在婆家?
[新聞] 照顧年邁爸媽 〈女兒〉多過兒、媳 2013/06/16 https://tinyurl.com/ltbrghb
[新聞] (台灣) 女性45%有大專學歷 超越男性的39.3% https://tinyurl.com/jubqrby
[閒聊] 等〈雙姓時代〉來臨時 才去辦結婚!!!!!! https://tinyurl.com/y8dptjs7
自己的女兒:(婚前+婚後)都好好愛護吧! 若不窮,<婚後>別...(賣?丟?) 給夫家(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64.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od_Safety/M.1624101510.A.86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