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富可炫、無老可啃,如何在挫折中積蓄力量?
疲累不是沒有過,但心累真的不同。到了承受的極限,再多一分,很可能會被壓垮。
A小姐的爸媽在她小時候就前後因病過世。因為這樣的人生經歷,她特別珍惜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自從她和先生結婚,因此有了新的家人,這讓她備感珍貴,平常對家人無私付出。像是為了幫助先生在工作上無後顧之憂,A小姐最終選擇做家庭主婦,全心全意陪伴先生。她那時認為,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不管是在職場上獲得一席地位,還是在家裡兢兢業業扶持家人,只要可以把這個家經營得風生水起,溫馨溫暖,就是好的選擇。
結果,辭職當家庭主婦並沒有A小姐想得那麼簡單。照顧先生、忙裡忙外,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覺得她是一個不用承擔責任的家庭主婦。而且因為少了朋友的互動,也沒有了工作中努力打拼的成就感,A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孤獨。她發現很少人能理解她的付出和努力。就算是這樣,只要對這個家好,A小姐也是甘之如飴。直到有一天,她和先生發生爭吵,先生一句:「妳就是一個米蟲!」擊潰了她所有的堅持。付出不被看到,還被認為是米蟲,這就是她在自己先生心中的地位。這讓她崩潰⋯⋯
B先生高中、大學成績一般,都是靠他的運動成績晉升。雖然成績一般,但畢業之後,他期望自己可以透過職場打拼實現自己的成就感。因為他並沒有畢業於名校,也沒有頂尖專業一技之長,為了給年邁父母爭取更好的生活,他克己勤勉,希望付出最大的努力,儘快在這個商業社會上立足。而且B先生擁有運動員的意志力,經過他刻苦努力,總算在職場上有了一點自己的小口碑。
誰知老天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次意外橫禍,讓他差點走不出加護病房。後來很幸運,他的命救回來了,但失去了寶貴的雙腿,原本的工作因此不能再繼續。再加上高額的醫療看護費用,這讓B先生和家人都選入精神和生活的雙重困頓之中⋯⋯
當遇到巨大的壓力和挫折的時候,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暗暗地埋怨自己「一無所有、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好」這樣的心情。
上面的故事,A小姐埋怨過自己遇人不淑、識人不清、耐不住寂寞,B先生埋怨過自己小時候不夠努力、個性大條粗心、背後沒有人可以真正給自己支持和幫助。
只能說,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有的人努力但不夠明理,有的人熱情但不夠理性,有的人富裕但不夠快樂。當我們遇到挫折而落入「埋怨自己」的無限低谷時, 永遠可以找到各種藉口妄自菲薄。
#萎靡的心態是無法拉我們起來扭轉乾坤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社會的浪濤中載浮載沉,沒有超人、沒有奇蹟、沒有富庶的祖輩、沒有全能的導師⋯⋯面對人生這麼多的風浪,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考驗.
#要怎麼做才能在挫折中衝破迷茫困頓而建立自己的人生呢? 這提供幾點給大家參考。
一,對自己溫柔。
遇到挫折,還能對自己溫柔的人,可以在 #不好的情緒中保持理性的自控能力。當我們可以保持理性來面對挫折,雖然挫敗感仍然在,但容忍度和承受力會變高。還能隨時覺察自己的狀態,隨時調整自己,以幫助自己隨時可以把握時機,衝破迷茫。
二,接受別人的好意。
遇到挫折的時候,大部分人一時間很難接受別人的好意。 #因為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容易相信別人,更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而且對負面的訊息會更加敏感,容易斥責和貶低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能在挫折失意的時候,還能適當地接受別人的好意,可以幫助我們重拾對人、對世界、對自己的信心。
三,有意識地自我對話。
挫折的時候,如果順著挫折感一路低靡下去,很容易情緒性的鑽牛角尖,放不開悲觀的心態。如果可以在修整身心之後,有意識地開啟自我對話,發自內心地和自己聊聊天,可以發現 #每天無意識發生的自我對話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中間的自我對話,有負面的,也有積極的,只要我們願意挑選積極的內心想法,就能扭轉我們的負面視角,更多地注意到眼前事物地積極角度。
四,真誠地接納自己的情緒。
面對挫折困苦,心情不可能好。不要試圖偽裝自己,假裝自己不在乎、不介意。 #覺得難過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樂觀。 覺得脆弱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堅強。痛苦難耐的時候,我們可以哭、可以傾訴、可以抱怨、可以運動⋯⋯適當的發洩對情緒管理來說是好事。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導致個性和價值觀的扭曲,萬一因此造成萬劫不復的後果是追悔莫及的。在生活中接納自己的情緒,為的就是提高我們自我的觀察能力,及時的認可自己,及時的釋放情緒,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信任,個性中的韌性和抗壓力因此也可以獲得提高。
五,建立自己明辨是非的價值觀。
生活裡很多挫折都是來自於外界,也許我們自己難辭其咎,但是有些錯如果是出自別人,我們無需過多的為別人承擔責任。很多人說,從古至今,這個世界笑貧不笑娼。好像只有富貴人家才是天堂之民,我們一般人都需要如螻蟻一般的過活。但其實,持有這種論述的人忘記了,我們雖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機緣,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金錢觀。什麼事不能做、什麼錢不能賺、什麼人不能靠近、什麼狀況不能屈服⋯⋯ #我們為自己建立的價值立場可以幫助我們分辨選擇命運的走向。
回到上面的故事。
後來,A小姐選擇跟先生打離婚官司。在訴諸夫妻財產分配的過程中,她的先生逐漸意識到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是來自太太毫無怨言的支持和鼓勵。後來A小姐的先生主動求和,兩個人重新回歸家庭,互相尊重、相濡以沫。
後來,B先生透過自己對話打開心結。「雖然失去雙腳非常傷心難過,但這樣的自己內心會是殘缺的嗎?」不是。「雖然沒有了健全的身體,我的人生就會因此也變得殘缺嗎?」不是。「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一生?」靠自己努力創造而獲得自我成就感的一生。「以我的能力,我還可以做什麼?」我有堅強的意志力。B先生透過自我對話,想到參加殘疾人運動會,在游泳比賽項目上獲得非常好的成績。他透過自己溫柔而堅定的內心,重新創建出美好的人生。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要提醒大家: #生活中出現挫折是一個讓我們提高警惕的訊號。它提醒我們,有什麼事不太對,需要我們做出及時的調整。
🔔
如果沒有自我覺察的習慣,沒有主動積極地去自我調整,那麼重大挫折就會接著出現,讓我們以被動的方式改變自己。面對重大挫折,被動地改變自己,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
對自己溫柔、接受別人的好意、有意識地自我對話、真誠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建立自己明辨是非的價值觀。這些要在平常就常常運用練習、形成習慣。這些習慣會慢慢變成我們內在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處變不驚、逆增上緣,創建美好幸福的生活。
Home Shop
#把時尚穿出妳的樣子
#我與我的hs穿搭
#內在力量
#白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
笑貧不笑娼下一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男孩》
♂:早晨
♀:早晨
♂:有冇睇臨終之戰?
♀:無啊,尋晚我同你一齊,你話我有冇睇喇?
♂:我睇左重播
♀:呢幾條友我都無乜好感
♂:其實我都無好感,但睇完佢地打,有左新睇法
♀:咩睇法先?
♂:一開始我覺得林作為錢打呢場拳賽,明明佢名牌大學畢業,又有律師資格,點解要淪落到去做小丑比人打呢?
♀:我覺得麥明詩曾經同佢拍拖係一種恥辱
♂:原本我以為佢會比人打到訓係到企唔返起身,但估唔到佢竟然可以撐到四個回合
♀:最尾邊個贏?
♂:鍾生贏左,我覺得林作就好似外賣仔咁,佢無死無ko已經係奇蹟,佢明顯仲有個肚腩係度
♂:基本上林作頭兩個回合都係避得就避,比人打就抱住,兩個好似攬多過打,我諗佢從來都無諗過要打贏,只係輸少當贏
♀:企得上個台,無諗過贏點會打得贏呢
♂:我都係咁諗,但再諗深一層,佢可能只係為左錢而打,講真,一場拳賽有一百萬出場費,比人打八分鐘就有一百萬,有幾多人可以拒絕先?
♀:其實每個人都有個價
♂:所以林作既價就係一百萬,做小丑,比人打,佢好清楚自己定位,當你有一百萬,你可以做到好多自己想做既事,可以養妻活兒,可以支持你既事業,只係睇你放唔放得低自己
♀:但人要活得有尊嚴,當你有錢,但每次回想起呢種不堪回首既過去,心一定有條刺
♂:所謂發財立品,當你無錢時,你仲憑乜去講尊嚴呢?尊嚴又值幾多錢?你睇張智恆,差人一萬蚊都差咁耐,佢上台都差少少比人打到ko,但佢可以撐到最後,我見到既係為生活連尊嚴都可以唔要
♀:所以無乜人睇得起佢地囉……講真我都好想睇到呢兩條友比人打到訓低
♂:佢地企係個台既一刻,就已經無尊嚴,你有冇睇過關於日本AV女優既新聞,話女優佢地被放出無碼既影片,覺得好無尊嚴,我睇個陣心諗,其實你都拍得,可以點有尊嚴呢?
♀:我無睇啊……之前有打格,依家無?咁其實係無乜分別……
♂:重點就係,對我地無分別,為生活佢地要拍要打,但女優既最後底線係個少少格仔,而林作同張智恆既底線係仲要企係個台上面
♂:佢地都就訓低,我有幾下諗住佢地堅持唔住,但竟然比佢地撐到,係呢個全世界都覺得係恥辱既台上面,唔訓低,就係佢地最後既格仔一樣,呢條底褲,佢地點都唔想除
♀:咁係0同埋1既分別,滿分一百,都係唔合格
♂:我認為,呢個台只係人生既一部份,佢地拎到呢筆錢,只要一日唔死,一日都可以靠呢筆錢去返本,但如果佢地呢份尊嚴都放唔低,佢地連返本同成功既機會都可能會無左
♀:你呢句我認同,一日唔死就一日都可以返本,或者我地從未陷入過絕境,所以唔會理解佢地要放低尊嚴既感覺
♂:有冇聽過笑貧不笑娼?你知唔知個意思係咩?
♀:我知,但你咁問一定有古怪,所以我google左
♂:你習慣左我既陷阱喇,哈哈,無錯,好多人都係跟字面去解,窮可以笑,但娼只係搵錢,唔應該笑佢地;事實上係相反,當年意思係好多人寧願笑窮人都唔笑娼,而娼既意思係為金錢不擇手段既富人
♂:所以呢兩條友唔係字面上既娼,而係窮,只睇金錢,而唔睇金錢背後帶比佢地既意義,其實對佢地都幾唔公平
♀:但我都係覺得佢地唔值得尊重,除非佢地真係可以做到值得尊重既行為
♂:我都會放長雙眼去睇佢地
♀:咁你呢?對你講尊嚴係咩?
♂:以前我會好睇,但依家好似愈黎愈唔志在,呢個世界原來有好多野比尊嚴更重要,對我覺,可能係成就,可能係守護重要既事,又可能係愛情
♀:你好似有少少成長左
♂:每日我都希望有成長,係呢,尋晚我夢見你,夢見同你一齊做野
♀:係?做乜?
♂:我寫左個劇本,你拍緊我寫既野
♀:希望可以成真,好想知你會比一個點既角色我
♂:有少少頭緒喇,真係有呢日你就會知
♀:好啦咁,夜喇,你都早少少休息,晚安
♂:好,晚安
#長傾不見 #蔣薇 #小說 #故事 #好久不見
未睇過既重頭睇:
https://www.patreon.com/maydreaming/posts?filters[tag]=長傾不見&sort=published_at
笑貧不笑娼下一句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農村裡流傳着的俗語很多,有句「笑貧不笑娼」,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也都覺得很清楚它的意思,但你的理解對嗎?它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看生活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7/06/976193.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笑貧不笑娼下一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會暗角的笑、淚與傷,以及被視而不見的一切,說出來哀傷,卻真實存在。
女孩穿著墊出乳溝、短裙搭超高跟鞋的酒促制服,迎向一整桌男客,人身安全只能靠老天保佑,因為醉翁當然意不在酒,更沒人在乎深夜裡,她因腳底板抽筋的啜泣。
「好手好腳就能做工!」中年失業者帶著誤解轉行,卻因專業掛零、體力太弱,在工地窘態百出,受盡奚落,但工廠一夕關門,成為「很棒的工人」是他們最後的出路……
清潔婦每年都得乖乖簽下自願離職單,才能繼續被雇用,那一年,她拒絕簽名,公司竟讓另一個同事「合法」代簽而解雇了她。基層勞動者,真的就只能認命嗎?
社會把他們擠壓至最邊緣,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然後指責他們不夠努力。
「八大女孩」認真工作卻不受尊重,大眾一方面喜愛消費女性的青春肉體,撇過頭又輕視以此為生的人。夜間鋪路工以毒癮換取溫飽的可能,然而當工作沒了,徒留傷悲難戒。工地師傅流行傳長輩圖刷存在感,只為告訴大家「我還在」,不讓生活把自己遺棄。
階級乃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林立青真誠、平實地道出他們的故事,但這些當然不只是故事。
本書特色:
◎《做工的人》讓社會第一次聽見工地圍籬內的聲音,不卑不亢,不掙同情,觸發大眾抛開長久的偏見,學習平視地去理解。
《如此人生》則將視野移往幽微角落,「市場養大的孩子」林立青寫下邊緣勞動者受大社會的正當性所擠壓,相較之下擁有的資源極少,他們認命地承接輕視,或者他們不甘示弱地拚搏──儘管他們長久以來被視而不見。
◎林立青說:「當細節愈多時,人們愈能理解『另一個世界』的人在做什麼,也愈能夠彼此理解,進而同理對方。」所以這些故事,他要繼續說下去:
*身為邊緣勞動者,能有的選擇真的不多,能預支就預支吧,有啥能做就做吧,人生無奈,但活著總還有些希望。
*現實的歧視赤裸而明顯,社會在塑造女性的美德樣貌時,對於無力選擇的人也是一種壓迫。她們只能讓自己堅強。
*社會是殘酷的,無論對於年長或年幼者,這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愈來愈少。掌握資源的人所做的永遠是把資源掌握得更牢。
*「學歷並不是唯一能讓你被看見並且認證的管道,更重要的是你的應對、能力和經驗。」這麼說著,我卻有點心虛,因為我很清楚,社會上大多數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說法。
*任何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天賦能力,或外貌、身材,或者體力、耐力,又或是聰明才智、口才、觀察力等,在社會上謀生,只是由於大眾接觸的深淺、社會對於不同職業的保障與關注,而有不同差異。自身的長處,又為什麼不能作為謀生與改善生活的方式?
作者簡介:林立青
本名林亞靖,1985年生,畢業於東南科技大學進修部土木工程系。
是景美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擔任監工十餘年,既是第一線管理者,也周旋於業主、雇主、公部門等各路牛鬼蛇神之間,接受了社會不公,相信法律、制度和習慣都會造成現實社會的壓迫。
由於發現「大多數的人真的不懂工地」,於是決定「寫到別人懂」,相信深刻的描述可以引人同理,進而減少誤解和歧視。
著有《做工的人》,這是第一本由現場視角為工地師傅的尊嚴發聲之作,甫出版便登上各大暢銷排行榜,引發各界熱切討論與持續關注,榮獲2017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以及2017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最想賣」、「年度最期待在地作家」。並售出簡體中文版,為新浪好書榜、中華讀書報好書榜等暢銷好書。
他會寫作的原因只是想找回真實,因為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後,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