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分享「新微笑曲線」 跨域人才成趨勢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9 月 23 日訊】教育部輔導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周一舉辦論壇,邀請臺灣產業知名專家,分享交流,尤其不管是科技產業還是各領域好手,如今跨領域人才當道,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分享「新微笑曲線」,他認為,台灣以ICT科技還有醫療產業相結合,可以在AIoT發展下,拿下世界第一。
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還好我是與時俱進,因為退休以後不會被原來的工作綁死。」
Stan哥、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幽默開講,「2019未來創新跨域產業趨勢論壇」,找來各路好手,施振榮分享「新微笑曲線」,他表示台灣要從品牌出發,台灣兩大優勢產業ICT科技,可以和醫療產業結合,在AIoT的發展下,有機會搶下世界第一。
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未來台灣的特質是,彈性大、速度快應用要多,IoT(物聯網)的硬體設備,台灣絕對當仁不讓。 」
論壇也邀請純網銀舵手,將來銀行執行長劉奕成,還有智崴科技總經理歐陽智宏,就金融科技、體感科技發表看法,產業界發現,現在只有單一領域的專才,真的已經不符合產業需要。
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計畫總主持人 郭耀煌:「所以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我們除了資訊科技的學生之外,我們希望從不同領域的科技系所,去培養每一個領域具有數位創新潛力的人才。」
教育部期盼每年能夠培育7500位跨域人才,擁有人文優勢、資訊科技數位力,也創造更多創意。
台灣師範大學科技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葉家宏:「(年底)同時舉辦競賽的同時,我們邀請廠商過來,然後進行人才媒合,就是希望我們培育出來的人會有一個出口,可以到業界,然後縮短這兩個之間的差距。」
主辦單位表示,過去8年主要針對軟體培育舉辦活動,今年首度針對跨域人才推廣,年底12月20日,還將找來20家台灣企業,進行人才媒合,期盼產業界加速轉型。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冠霖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http://www.ntdtv.com.tw/b5/20190923/video/254460.html
第一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AI三大趨勢看台灣廠商的發展策略
2019-03-28 11:03北美智權報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科技產業過去藉由半導體及製造業奠定硬體基礎,在人工智慧(AI)時代下,台灣光靠市場規模難以與其他國家競爭,創新應用是AI時代的發展關鍵。台灣在AI晶片具備獨特優勢,伴隨著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正在興起,短期可集中發展邊緣運算+AI晶片,搭配台灣軟體與硬體系統業者,形成完整供應鏈關係;長期則可觀察類腦神經晶片的發展動態,適時尋找切入的機會!
全台四大AI創新研究中心成形
為加速台灣人工智慧人才培育與技術發展、吸引尖端技術優質人才,科技部以五年為期,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第一期計畫自2018年1月開始執行,分別在台灣大學成立「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交通大學「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與成功大學「AI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研究主題包括AI 核心技術、智慧製造、智慧服務及生技醫療,開發AI核心關鍵技術及深耕智慧應用領域,並建置相關大數據資料庫,今年已邁入第二年,並新增「AI人社計畫」,探討AI與人文社會的交互影響。
日前科技部工程科技推展中心與數位經濟前瞻技術研發與應用專案計畫辦公室共同主辦「AI人工智慧創新與應用研討會」,安排跨界討論產業AI化的機會與挑戰。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主任陳信希指出,2018年1月1日在台大設立的AI創新研究中心,全名為「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研究中心」(簡稱「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包括智慧技術和生技醫療兩個主題,總共涵蓋12大研究領域,分屬「人工智慧技術」及「全幅健康照護」兩個子中心,目標除了要打造國際級的研究中心,還要扮演產業界的橋樑、培育AI人才。今年以來,科技部補助全台四大AI創新研究中心共80項計畫,其中有21項智慧技術計畫及12項生技醫療計畫隸屬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佔比超過全部計畫的四成(41.25%),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屬於台大,其他計畫主持人來自清大、交大、中央研究院、台師大與元智大學等單位。
陳信希表示,因為智慧技術的產生,為人類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最大宗的計畫領域為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43%),處理海量多媒體資料、資料安全、資料隱私與標記資料不足等問題,其他重要主題包括資料探勘與巨量資料分析、人工智慧知覺、自然語音語言處理、人工智慧與法律人文等議題。
AI發展三大重點趨勢
根據工研院發布的《亞洲十國2030前瞻科技調查》,未來十年亞洲最看重的Top 10技術發展項目,首選是人工智慧技術╱機械學習技術,將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AI未來發展有三大趨勢值得注意,首先是邊緣運算正在興起。全球AI運算發展重點從雲端轉往邊緣,邊緣運算將解決頻寬有限、通訊延遲、資料隱私和網路覆蓋的四大問題。2018年已有近四成企業規劃在終端處理資料,2020年則有高達75%資料都會在終端完成處理。由於邊緣運算是在終端感測器或周邊零組件先行運算的特性,台灣產業鏈具備電子零組件及晶片優勢,預料邊緣運算加上AI晶片將是台灣下一波新機會。
第二趨勢是AI晶片未來五年市場將高度成長,2017~202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5%,預計2020年商機將達到158億美元。從AI晶片市場的國際布局觀察,台灣短期機會在專用晶片,長期仍須開發新興架構晶片。建議台灣AI晶片產業可快速使用國際大型雲端平台廠商(如Google、Amazon或Microsoft)提供的AI服務,雲端平台廠商目前已將部分雲端工作下放至邊緣端或裝置端,邊緣端晶片效能提升加上耗電降低,將可大幅減少大系統的建置成本。
第三個趨勢是隱私與資安的法制化,意味著寬鬆的AI資料規範時代即將結束。由於FaceBook先曾爆發因委外造成資安漏洞的爭議,各國陸續成立專責的AI道德規範管理單位,歐盟在2018年5月已實施「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嚴格規範可能阻礙AI的應用發展,資安議題漸成AI產業所共同面臨的產業趨勢,也為台灣AI產業帶來新的機會。蘇孟宗強調,以法規保護資安與隱私已是各國常態,而法令保護的焦點,已從個資保護(GDPR)、關鍵基礎設施保護(NIS Directive)轉移到物聯網設備安全,2019年各國政府關注與業者競爭的重點將是物聯網設備的安全防護,台灣業者要採取更主動防護的思維,加強隱私與數據保護的設計。
創新應用是AI時代的發展關鍵
蘇孟宗分析,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在邊緣運算與AI晶片的優勢高於雲端運算,短期可集中發展邊緣運算+AI晶片,搭配台灣軟體與硬體系統業者,形成完整供應鏈關係;長期則可觀察類腦神經晶片的發展動態,適時尋找切入的機會,但光靠單一廠商的力量,很難長期投入大量研發資源,建議政府、法人可輔以資金和相關技術共同投入推動AI發展,才能產生長遠的效益。台灣應用端廠商目前普遍不了解AI,必須優先讓有意願和有能力的業者發展示範應用,可考慮透過產業聯盟的形式,由政府和大型企業共同投資AI研發。AI新創業者部分,可發展人工智慧的應用服務,法人則投入利基型應用,耕耘人工智慧的基礎技術,帶頭投入前瞻應用,推動學研單位的開放協作平台,整合學界的技術加速商品化腳步。蘇孟宗也提醒,政府除了推動AI產業發展,還要注意AI可能為社會安全、道德、法律層面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國際制訂隱私與資安的法治趨勢下,台灣必須即時制訂相關法規,並輔導產業了解國際法規,才能避免廠商不慎踩雷。
附圖:表一、科技部 107 年補助人工智慧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計畫 (資料來源:科技部)
圖一、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主任陳信希分享台大AI中心的定位與功能。 (吳碧娥/攝影)
圖二、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12大研究領域 (圖片來源:台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
圖三、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分享AI趨勢與產業發展策略。 (吳碧娥/攝影)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71/3723443
第一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在 台中市議員何文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台灣電影中心」動土 林市長盼讓更多影視人才在台中實現夢想
http://www.taichung.gov.tw/8868/8872/9962/866369//post
「中台灣電影中心新建工程」今(2)日正式開工動土,占地約1.48公頃的電影中心,未來落成後除在硬體上能滿足影視產業的放映及展演需求,也將經由促參程序遴選出優質的民間營運團隊,提供藝術電影放映管道和商業運轉及休憩服務,工程預計109年底完工。市長林佳龍表示,將持續推動影視發展,兼顧硬體建設與人才培育,打造更友善的拍片環境,讓台中市成為影城,也讓中台灣電影中心與國家漫畫博物館館的結合,吸引更多人才到台中築夢、實現夢想。
林市長今日在新聞局長卓冠廷、都市發展局長王俊傑及地政局長張治祥等人的陪同下,出席中台灣電影中心開工典禮,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朱瑞皓、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黃信堯、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陳斌全、亞洲衛視總經理周欣怡、台中市漫畫工會理事長洪育府、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蘇微希、國內知名漫畫家鐵柱(卓宜彬)、漫畫收藏家洪德麟等人均到場見證,包括立委黃國書、市議員何文海、何敏誠、陳淑華、賴佳微、蔡雅玲、黃馨慧、謝明源及楊正中等人均出席關心,立委何欣純、張廖萬堅、顏寬恒、盧秀燕及市議員張耀中、曾朝榮、陳成添、張廖乃綸、顏莉敏等人也派代表致意,眾人與市府團隊共同宣示中台灣電影中心新建工程正式啟動。
林市長表示,台中市政府與文化部合作打造台灣第一個結合國家漫畫博物館的電影中心,未來除有完善的硬體設備,也將結合未來的內容產業及進行人才培育;市府相當樂見文化部現已同步啟動蒐集與典藏國家許多漫畫人才的作品,透過相關內容與人才集結於水湳,這對於市府致力打造台中市成為讓台灣的影城目標是為重要的里程碑。
林市長指出,今年在霧峰會完工啟用的中台灣影視基地,已成為台灣最大拍片之處,其內有二大一中的攝影棚;市府結合中台灣影視基地與中台灣電影中心,在所有建設上做好築巢引鳳的工作,且現有國家級的漫畫博物館一起合建,相信對於國家動畫、漫畫未來的典藏與人才群聚,將會帶來相當大的磁吸效應,也感謝多位民代的共同支持。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朱瑞皓表示,台中市政府主動向文化部提出合作案,感謝各級民代支持協助,文化部正積極執行動、漫畫的數位化作業,也祝福中台灣電影中心工程順利進行,如期完工。
立委黃國書肯定林市長用心思考建構中台灣電影中心,他認為過去台灣的影視發展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但許多人才逐漸出走,因此台中市打造影視基地培育更多影視人才,讓更多擁有電影夢的年青人築夢、實現理想,感謝市府與文化部共同努力催生大家共同關注且期待的中台灣電影中心。
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黃信堯表示,他一直覺得台中在影視發展部分深具優勢,無論是地理、天氣都非常適合電影相關產業發展,非常期待中台灣電影中心的落成啟用。
新聞局長卓冠廷表示,台中市政府自104年起積極爭取與文化部「國家漫畫博物館」計畫合作,106年8月行政院審議通過計畫的規劃方向,同年10月28日市府與文化部簽訂合作備忘錄,並於同年11月3日行政院正式核定「國家漫畫博物館」計畫,總計畫經費計11.5億元。
「中台灣電影中心新建工程」全案由市府編列約12.4億元辦理工程施作,並獲得文化部國家漫畫博物館計畫11.5億元的專款補助,其中4.45億元作為中央與地方共同合建的工程經費;而台中市與文化部「國家漫畫博物館」計畫合作,除獲得中央挹注台中市11.5億元的專款補助外,更將場館提升至國家級規格,提供漫畫等相關產業創新研發平台,扶植台灣數位內容技術人才,帶動地方整體經濟發展。
卓局長指出,台中市為扶植影視產業,自李安於2011年在台中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即積極規劃推動「中台灣電影推廣園區」計畫,包含位於水湳經貿園區的「中台灣電影中心」及位於霧峰的「中台灣影視基地」,其中「中台灣影視基地」整體工進已達約76%,預訂107年中完工,未來亦將由「中影八德股份有限公司」進駐營運。
而水湳「中台灣電影中心」以水湳智慧城「智慧、低碳、創新」三大主軸為基礎,於104年度重新定位並積極爭取文化部「國家漫畫博物館」計畫進駐,未來「中台灣電影中心」與「中台灣影視基地」將互相串連,希望能夠整合數位內容和IP產業發展,促使影視、漫畫、動畫等各項產業集聚並豐富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能量。
卓局長強調,為了確保電影中心的營運能量,市府打造專業的複合式電影中心,並強化藝術電影的發展基礎,新聞局將循促參法辦理OT招商作業,期能引進專業營運廠商,提供市民和往來遊客最專業且優質的服務。
第一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在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起來發現數位人文領域中更多有趣的發展與實務應用,並選出今年各組最受歡迎的作品吧! #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數位人文社科教學資源中心 #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