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您該注意的三件事
1️⃣孩子的眼神是否能注視且聚焦在您身上
眼神的聚焦很重要,因為這牽扯到孩子與您的交流品質,假如孩子的眼神出現空洞化,或是眼神的注視不在您身上,您就會發現,您要傳遞給孩子的訊息,孩子就無法有效率的接收,自然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透過感官刺激的給予,例如故意拍打他,製造突然的聲響,嘗試讓孩子身體失衡又不跌倒…等感官刺激提升孩子的警醒度。
✅干擾孩子當下的行為,或是擾亂孩子正在進行的步驟,讓孩子將視覺移轉到您的身上。
✅給予孩子喜歡的物品,藉由要求與交換,讓孩子將視覺移轉到您要他注意的點上。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跟您,跟外界環境連上線。
2️⃣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是否影響外界訊息的接收
每位孩子的自我刺激表現可能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這些自我刺激大多都會讓孩子陷入自己封閉的世界裡,阻隔外界環境的連結,假如您無法有效的控管孩子自我刺激的行為,您就會發現,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一直被自己的自我刺激給干擾而影響學習效率性。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提供類似的刺激取代原先的自我刺激行為,並將之轉為有意義性的活動,例如孩子喜歡用力刺激,可以給予孩子夾子,要求孩子將夾子夾到指定位置上,或是依據夾子的顏色、型狀做分類夾取。
✅將原先的自我刺激轉為增強物,並與目標行為連結在一起,當孩子完成目標行為後,再給自我刺激,例如孩子喜歡玩繩子,那麼當孩子完成積木、完成圖片、完成生活自理後,再給予繩子刺激。
✅直接給予指派性的任務,轉移孩子自我刺激的需求,例如讓孩子進行手部操作、認知操作、收玩具、運動、勞動活動…等,讓孩子有事做。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不要陷入自己封閉的世界裡。
3️⃣孩子的情緒問題是否大到難以控制
大多的自閉症孩子都具有固著想法與行為,加上彈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不佳,遇到挫折、事件被中斷、或是不如意的時候,往往會產生讓人難以理解的情緒,假如您無法有效的引導孩子情緒,您就會發現,孩子就會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引爆,而影響學習的持續性。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逐步挑戰孩子的固著行為,慢慢提升孩子的彈性,例如孩子喜歡將玩具依直線進行順序排列,那麼您可以故意更改其中一兩個順序位置,慢慢擴大孩子可接受的範圍。
✅試著更改孩子不可被改變的步驟流程,慢慢增加孩子的容忍度,例如孩子回到家一定要走固定的路線,那麼您可以試著更改路線,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反應,您可以讓孩子情緒持續一段您可以忍受的時間後,最後再回到原先的路線上,讓孩子看見原來還有不同的路線可以回到家。
✅善用孩子的固著模式,以孩子身上原有的物品當作交換條件,經由給予與剝奪交替策略建立孩子情緒控制的行為連結,例如孩子哭鬧不止,剝奪孩子身上的物件,鞋子、玩具、座椅…轉移孩子情緒注意的焦點,當孩子想要回時,適時告知孩子要小聲,當孩子聲音變小後,立即歸還,但是當孩子情緒再次發生時,就再進行剝奪,反覆操作後,逐步建立對的行為。(該項技巧難度較高,也較複雜)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情緒不要日漸擴大或失控。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我不會急著教孩子什麼,而是想辦法先認識孩子再說。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您該注意的三件事
1️⃣孩子的眼神是否能注視且聚焦在您身上
眼神的聚焦很重要,因為這牽扯到孩子與您的交流品質,假如孩子的眼神出現空洞化,或是眼神的注視不在您身上,您就會發現,您要傳遞給孩子的訊息,孩子就無法有效率的接收,自然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透過感官刺激的給予,例如故意拍打他,製造突然的聲響,嘗試讓孩子身體失衡又不跌倒…等感官刺激提升孩子的警醒度。
✅干擾孩子當下的行為,或是擾亂孩子正在進行的步驟,讓孩子將視覺移轉到您的身上。
✅給予孩子喜歡的物品,藉由要求與交換,讓孩子將視覺移轉到您要他注意的點上。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跟您,跟外界環境連上線。
2️⃣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是否影響外界訊息的接收
每位孩子的自我刺激表現可能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這些自我刺激大多都會讓孩子陷入自己封閉的世界裡,阻隔外界環境的連結,假如您無法有效的控管孩子自我刺激的行為,您就會發現,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一直被自己的自我刺激給干擾而影響學習效率性。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提供類似的刺激取代原先的自我刺激行為,並將之轉為有意義性的活動,例如孩子喜歡用力刺激,可以給予孩子夾子,要求孩子將夾子夾到指定位置上,或是依據夾子的顏色、型狀做分類夾取。
✅將原先的自我刺激轉為增強物,並與目標行為連結在一起,當孩子完成目標行為後,再給自我刺激,例如孩子喜歡玩繩子,那麼當孩子完成積木、完成圖片、完成生活自理後,再給予繩子刺激。
✅直接給予指派性的任務,轉移孩子自我刺激的需求,例如讓孩子進行手部操作、認知操作、收玩具、運動、勞動活動…等,讓孩子有事做。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不要陷入自己封閉的世界裡。
3️⃣孩子的情緒問題是否大到難以控制
大多的自閉症孩子都具有固著想法與行為,加上彈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不佳,遇到挫折、事件被中斷、或是不如意的時候,往往會產生讓人難以理解的情緒,假如您無法有效的引導孩子情緒,您就會發現,孩子就會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引爆,而影響學習的持續性。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逐步挑戰孩子的固著行為,慢慢提升孩子的彈性,例如孩子喜歡將玩具依直線進行順序排列,那麼您可以故意更改其中一兩個順序位置,慢慢擴大孩子可接受的範圍。
✅試著更改孩子不可被改變的步驟流程,慢慢增加孩子的容忍度,例如孩子回到家一定要走固定的路線,那麼您可以試著更改路線,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反應,您可以讓孩子情緒持續一段您可以忍受的時間後,最後再回到原先的路線上,讓孩子看見原來還有不同的路線可以回到家。
✅善用孩子的固著模式,以孩子身上原有的物品當作交換條件,經由給予與剝奪交替策略建立孩子情緒控制的行為連結,例如孩子哭鬧不止,剝奪孩子身上的物件,鞋子、玩具、座椅…轉移孩子情緒注意的焦點,當孩子想要回時,適時告知孩子要小聲,當孩子聲音變小後,立即歸還,但是當孩子情緒再次發生時,就再進行剝奪,反覆操作後,逐步建立對的行為。(該項技巧難度較高,也較複雜)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情緒不要日漸擴大或失控。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童心兒童發展中心)
#童心語言治療所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您該注意的三件事
1️⃣孩子的眼神是否能注視且聚焦在您身上
眼神的聚焦很重要,因為這牽扯到孩子與您的交流品質,假如孩子的眼神出現空洞化,或是眼神的注視不在您身上,您就會發現,您要傳遞給孩子的訊息,孩子就無法有效率的接收,自然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透過感官刺激的給予,例如故意拍打他,製造突然的聲響,嘗試讓孩子身體失衡又不跌倒…等感官刺激提升孩子的警醒度。
✅干擾孩子當下的行為,或是擾亂孩子正在進行的步驟,讓孩子將視覺移轉到您的身上。
✅給予孩子喜歡的物品,藉由要求與交換,讓孩子將視覺移轉到您要他注意的點上。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跟您,跟外界環境連上線。
2️⃣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是否影響外界訊息的接收
每位孩子的自我刺激表現可能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這些自我刺激大多都會讓孩子陷入自己封閉的世界裡,阻隔外界環境的連結,假如您無法有效的控管孩子自我刺激的行為,您就會發現,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一直被自己的自我刺激給干擾而影響學習效率性。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提供類似的刺激取代原先的自我刺激行為,並將之轉為有意義性的活動,例如孩子喜歡用力刺激,可以給予孩子夾子,要求孩子將夾子夾到指定位置上,或是依據夾子的顏色、型狀做分類夾取。
✅將原先的自我刺激轉為增強物,並與目標行為連結在一起,當孩子完成目標行為後,再給自我刺激,例如孩子喜歡玩繩子,那麼當孩子完成積木、完成圖片、完成生活自理後,再給予繩子刺激。
✅直接給予指派性的任務,轉移孩子自我刺激的需求,例如讓孩子進行手部操作、認知操作、收玩具、運動、勞動活動…等,讓孩子有事做。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不要陷入自己封閉的世界裡。
3️⃣孩子的情緒問題是否大到難以控制
大多的自閉症孩子都具有固著想法與行為,加上彈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不佳,遇到挫折、事件被中斷、或是不如意的時候,往往會產生讓人難以理解的情緒,假如您無法有效的引導孩子情緒,您就會發現,孩子就會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引爆,而影響學習的持續性。
🤔當下您可以這麼做
✅逐步挑戰孩子的固著行為,慢慢提升孩子的彈性,例如孩子喜歡將玩具依直線進行順序排列,那麼您可以故意更改其中一兩個順序位置,慢慢擴大孩子可接受的範圍。
✅試著更改孩子不可被改變的步驟流程,慢慢增加孩子的容忍度,例如孩子回到家一定要走固定的路線,那麼您可以試著更改路線,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反應,您可以讓孩子情緒持續一段您可以忍受的時間後,最後再回到原先的路線上,讓孩子看見原來還有不同的路線可以回到家。
✅善用孩子的固著模式,以孩子身上原有的物品當作交換條件,經由給予與剝奪交替策略建立孩子情緒控制的行為連結,例如孩子哭鬧不止,剝奪孩子身上的物件,鞋子、玩具、座椅…轉移孩子情緒注意的焦點,當孩子想要回時,適時告知孩子要小聲,當孩子聲音變小後,立即歸還,但是當孩子情緒再次發生時,就再進行剝奪,反覆操作後,逐步建立對的行為。(該項技巧難度較高,也較複雜)
👍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情緒不要日漸擴大或失控。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童心兒童發展中心)
#童心語言治療所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會不會感覺到有些人,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似乎不願意去理解,從別人的觀點跟角度,怎麼認知眼前的事物。甚至於你會感覺,他好像不是沒有「意願」,而是沒有「能力」 。
的確喔~在心理學裡面,這種認知的落差跟認知的障礙,有很多的研究。今天我就想要跟你分享,一個很經典的研究。這個研究跟你分享完之後,我或許沒有辦法提供出,怎麼樣去面對這樣的人,或者是你就是這樣的人的時候,該怎麼辦。
但是呢,我覺得透過這樣的一個理解,不管你是不是這樣的人,或者是你有沒有遇上這樣的人;多一份理解,就會多一份包容。而有了這份包容,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就不會發生。
這個實驗呢,我們在心理學裡面叫做是「麗莎跟安妮」的實驗。麗莎跟安妮,其實是兩個娃娃;一個叫做「麗莎」,一個叫做「安妮」。那實驗者呢,就用這兩個娃娃,來跟孩子們演出一個小故事。
做實驗是嚴謹的,所以呢,他們在孩子面前先幫這些娃娃命名。讓大家很確定知道,誰是麗莎、誰是安妮。在最初的實驗當中,所有的兒童在問他們,哪一個是麗莎、哪一個是安妮?
所有的兒童都答對了。所以,可以確定不管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如何,他們至少在確認事物的名字,這個連結上是沒有問題的。
接著呢,他們用這個娃娃玩一個遊戲。這遊戲就是,麗莎把一個彈珠放到籃子裡面,然後離開。而安妮這個時候出現了,安妮把彈珠拿出,來藏在自己的盒子裡面。也就是說麗莎原本自己的籃子裡,已經沒有彈珠了。
於是故事到這裡,實驗者就問孩子,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麗莎會去哪裡找彈珠?如果孩子是指向麗莎自己原本的籃子,這就通過了信念問題的考驗。
代表他們能夠理解,麗莎現在有一個錯誤的信念。簡單來說呢,就是麗莎並不知道,她的籃子裡面的彈珠,被安妮拿走了。
所以,如果她回來再去找她的彈珠,自然而然會先從她自己的籃子裡去找。但是如果這些孩子,他們指向安妮的盒子,那就沒有通過信念問題的考驗。因為這代表他們知道彈珠藏在哪裡,卻沒有辦法理解,麗莎為什麼不知道彈珠在哪裡。
接下來,實驗者還重複演出整段的情節,但是最後把彈珠藏到自己的口袋裡。那每一次情境結束之後,實驗者都會問兩個關鍵的問題。包含一個叫做「現實的問題」叫做,彈珠到底在哪裡?
因為,大家在看這個故事演出的時候,是用一個全觀者的角度,所以你自然而然會知道,現在彈珠在哪裡。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記憶的問題」,就是彈珠一剛開始在哪裡?
毫無例外的所有的小朋友,都回答對了這兩個問題,代表他們知道彈珠當下的位置,還有他們也記得最剛開始彈珠在哪裡。然而,關鍵的問題就在於,那這個時候,麗莎會去哪裡找彈珠?
在這個問題之上呢,孩子的回答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結果。「一般組」的兒童,這邊所謂的「一般」就是他們在身心檢核上,他們並沒有泛自閉傾向,或者是其它的障礙。
「一般組」的兒童,他們的答對率是85%,指向麗莎她自己本來的籃子。而「唐氏症組」的兒童,答對率是86%。所以跟「一般組」的兒童,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如果面對「自閉症組」的兒童,就是他們在身心評估上面,他們有自閉症的傾向。
這些兒童,他們的答對率只有20%。所以,這也意謂著,對於多數的自閉症患者來說,他很難去「換位」到別人的位置,去理解別人其實不知道,或者是別人其實知道某件事。
他只會從自己全觀的角度,覺得自己知道的,別人也「應該」知道、自己認為的,別人也「應該」要這麼認為。所以,這個經典的實驗,最後的結論就是,自閉症的孩童沒辦法理解,自己和娃娃對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這個研究,充分的支持自閉症的兒童,沒有辦法用我們一般人的心智理論。簡單來說呢,就是他們沒有辦法推己及人。他們很難理解別人的信念跟觀點,因而在需要預測別人的行為,跟情緒的時候,處於一個很嚴重不利的位置。
那麼當你瞭解,這個經典實驗到這裡,可能你的腦海裡,已經連結到某些人的臉孔。但是呢,跟你分享這個,並不是要你直接貼他們標籤,說他們就是「自閉症」或者是「泛自閉症」的患者。
我真正希望你能夠接受的是,第一個,你必須要知道有些人真的就是「不懂」。他們就是沒有辦法運用一般人的心智理論,去理解你的理解。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有很大的情緒的,往往不是在於相關的人,他本身沒有「能力」,而是在於他沒有「意願」。
當你意識到這些人的白目,他可能是沒有「能力」的時候,這時候你還需要發這麼大的火嗎?你會對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嬰兒生氣,說他為什麼不會自己走路,你會嗎?其實沒有必要對不對?因為,他還沒有能力啊。
然而第二個部分,就牽扯到實際的教學經驗了。在我的實際教學,跟教練的經驗當中發現哦,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這種所謂「泛自閉」的人,比你我想像中的,還要來得更多誒。
然而這些人,往往不是一般認知裡面的「低成就」,反而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裡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只是他們在人際裡,真的非常的辛苦。所以,你也是這樣的朋友的話,可能你所需要的,是第一步「接受」自己的狀態;而第二步,做一些適當有效的學習。
對一般人來說,學習人際是不能「套公式」的。因為活的人,不能用死的方法來對待。可是對於「泛自閉」的朋友來說,我就會給一些系統性具體的方法。哪怕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刺激一個反應。
你要知道這些朋友,在他們的生命裡面,他們非常的認真努力,他們在專業裡面站到了一個高度,可是他的靈魂中也有一份渴望,渴望跟人好好的連結。
但是當我們認知到,他有一些功能上的障礙的時候,就好像是當你近視,戴眼鏡就可以了。所以囉,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第一,這世界上,真的有人跟你不一樣;他認知的世界,真的跟你不一樣。
他可能不是沒有那個「意願」好好跟你在一起,可是他沒有「能力」,請你包容這件事。
而第二,當你發現自己在人際裡面,還有生命當中,很多關係的辛苦的時候,為自己付出學習的代價,這永遠是值得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為你帶來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月26號開課的『幸福工作坊』。
這一門課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會讓我們一步一步的學會,怎樣建立一份美好的親密關係,怎麼樣讓自己長出愛人跟被愛的能力。
不管你現在已婚未婚,不管你現在有沒有伴侶,這個『工作坊』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1月26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您該注意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跟自閉症孩子互動時 #您該注意的三件事1️⃣孩子的眼神是否能注視且聚焦在您身上眼神的聚焦很重要,因為這牽扯到孩子與您的交流品質,假如孩子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