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自學紀錄
#CTY_live_course
.
這應該是倒數第二個實驗了,
雖然是用很簡單slime來介紹,
但學到的是booger&snot的知識,
這才是科學實驗/手作的用意。
.
.
#科學的東西小孩怎麼玩怎麼開心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部份食物,如雞、牛、羊、糕等等,在煎炸過程中,會特別香及特別好吃呢?為了尋找真相,我們攝製隊遠赴香港科技大學,去問問傳說中的陳鈞傑「火博士」。 火博士指:「其實在加熱過程中,糖份及氨基酸在高溫底下,會有一系列複雜反應,這些反應總稱為Maillard reaction(梅納反應),最...
第二個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腦如何記住時序?- Hugo Sze
起床梳洗、早餐吃三文治、出門卻塞車…… 不少人會在夜深人靜時躺著回想是日經歷,回憶時,我們常按照發生的次序重構事件,但大腦如何做到順序回顧、連貫串起記憶,卻是科學謎團。法國神經生物學家 Leila Reddy 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研究,就從腦部爬梳出負責記錄及回憶時間的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
過往以鼠類為對象的研究,表明海馬體神經細胞,是腦部時間體驗及回憶的核心所在。然而,人類與這些齧齒動物的時間細胞相似程度仍然不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大腦認知與研究所(CerCo)的 Reddy,接受網媒 VICE 電郵訪問時,指其研究集中揭示人類大腦建構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能力。
情節記憶,是指人記住過去經歷的「內容、地點和時間」的能力,而時間是情節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馬體中,負責呈現特定記憶時間流程的神經細胞,稱為「時間細胞」(time cell)。為了找出人類大腦的時間細胞運作是否與齧齒動物相似,研究團隊設計了兩個實驗項目,找出特定神經細胞運作模式。
要做到精細辨識神經,實驗需要把電極植入大腦。鑑於手術及實驗的侵入性質,研究團隊邀請了本來已需要植入電極的癲癇患者參與。第一個實驗中,Reddy 及她的同事,要求其中 9 位患者記住一段簡短的圖像排序,其中包括一朵花、一隻鳥,及奧巴馬等。參與者按順序反復觀看期間,圖像會隨機暫停,研究人員此時會詢問患者下一張圖像是甚麼。患者受監測的神經反應顯示,整場實驗任何時刻,他們的時間細胞均在活動。
第二個實驗則由一組 6 名患者記住相同的圖像次序,並學習預測下一張圖像。這次,研究人員會偶爾暫停圖像顯示 10 秒鐘,不給予受試者任何回應。短暫停止期間,等待圖像再次輪轉的患者們,即使缺乏研究人員的外部刺激,大腦中的時間細胞仍在積極處理觀看圖像的時間體驗。
以上實驗,反映了患者記憶圖像順序時,時間細胞的活躍狀態。Reddy 認為成功觀察大腦的時間編碼(temporal coding)運動,令人振奮。加上時間細胞在空隙期間仍處於受激發狀態,表明人類腦部,「存有一種內部或固定呈現時間流動的形式,其運作不受外部世界發生的事情所驅動。最後,我們還能通過觀察那些彼此連接的神經細胞組,成功解讀出患者在實驗當前,所處的時序間隔(temporal interval)」。
「在不久的將來,理解這些神經細胞表示時間信息的時間精確度,將會變得很重要。例如,不同的時間細胞,會否對時長不一的事件持續編碼?時間細胞能否根據背景脈絡,判斷不同的時間長度?」Reddy 的團隊期望展開新一輪實驗解決以上部分問題,進一步加深人們對感知時間這個複雜過程的理解。
Reddy 更指:「最終的大問題是去瞭解記憶如何在腦內編碼。時間細胞為情節記憶提供『何時』的基礎,而新證據亦表明,同樣的海馬體神經細胞,也可能為『何地』、『何事』編碼,從而為記憶入碼(encoding memories)提供更大的框架。」
原文:CUP
#健康 #科學
第二個實驗 在 阿德作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每天沒有這些料理,我的筆記是否就斷炊?]
相較疫情爆開以前,足跡到處都是的我,
實在太難想像,現在足不出戶的我可以順利適應,
倒不會真的很想念些什麼,特別是食物的部分,
或許就是因為我太會自己找事做?哈哈哈!
打開筆記,不論是這裡還是Instagram,
似乎也累積了各式各樣的不同變化,
雖然主題都是自煮防疫,但幾乎是沒有重疊。
所以今天又是繼續自我挑戰的日子,適逢假日,
早餐先將昨日的馬鈴薯排骨湯剩下的馬鈴薯,
加入寬冬粉、泡菜、mozzarella cheese、麻油,
做成原本變化型的新版馬鈴薯排骨湯吃法,
說真的味道很讚,超胖超享受!
午餐想起媽媽買了花椒、八角的我,
靈機一動想來實驗看看麻辣醬,
我就先從做辣油開始,就真的亂試一通,
看著香料真的很療癒,用自己做的花椒辣油,
再開展出麻辣涼拌雞絲米線,算是應用成果,
辣油、糖、醋、醬油調一調的醬料,
真的好像跟外面的味道也不一樣,
果然外面辣油一瓶賣那麼貴是有其道理,真難!
中間尬了一個下午茶,最近親辜沈溺於甜點,
特別是司康、軟餅乾、瑪德蓮什麼的,
那我輸人不輸陣,我來做胡椒餅吧!
看到一個影片教大家用蔥油餅來做,
我手邊沒有,不如拿蛋餅皮,反正都是差不多吧?
結果皮不一樣!一包就破,後來突破困境,
把麵團重新揉一揉再桿平,不就成了新麵糰,
這時再包餡料就大功告成,烤起來也頗有回事,
總之這是我今日第二個實驗,恭喜成功!
晚餐則是來做泰菜吧!冬陰功與涼拌海鮮,
說真的冬陰功是很難的料理,在我家來說,
不能太辣、不能太椰奶,用泰國粉包,
再尬上購入的辛香料,也是順利誕生,
明天再來實驗一次給泰菜狂熱達人妹妹試試看。
第二個實驗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部份食物,如雞、牛、羊、糕等等,在煎炸過程中,會特別香及特別好吃呢?為了尋找真相,我們攝製隊遠赴香港科技大學,去問問傳說中的陳鈞傑「火博士」。
火博士指:「其實在加熱過程中,糖份及氨基酸在高溫底下,會有一系列複雜反應,這些反應總稱為Maillard reaction(梅納反應),最後就會產生香味及焦啡色的物質,令人覺得這些食物會更加吸引。」
火博士更即席示範兩個實驗,第一個是「煎牛肉及生滾牛肉的分別」,相比下用滾水煮的與煎過的牛肉,發現煎過的牛肉果然更有香味,而且入口是香口得多。因為煎的油溫達180度左右,比滾水高,在這個溫度會有多點的Maillard reaction發生。火博士補充,其實只要夠高溫,就會有Maillard reaction發生,例如焗麵包,麵團被搓成的時候是白色的,但放進焗爐焗時,它會變成焦香的啡色,亦有麵包的香味。第二個實驗就是在實驗室的情況下重複Maillard reaction,首先混合糖份及氨基酸在燒杯裏加熱,加熱過程中就會產生焦化反應,亦會有令人感到「好味道」的氣味。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大學 #博士 #煎炸 #陳鈞傑 #生滾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第二個實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過去我分享過很多關於怎麼「優化」我們的腦力,讓我們更有創意、更有效率的方法。而其中呢,我好幾次有談到,怎麼樣去切換我們的心智模式,特別是一些身體的活動,像是走路可以幫助我們,去優化我們的腦力。
而且啊,如果你是我的線上課程的學員,【時間駕訓班】的話,你會更清楚的知道,其實走路它也是一個幫助我們,進入內在運作模式的「發散模式」的一個途徑之一。
那談到「走路」這件事,有一些更細心的朋友,就會跟我討論,究竟是走路本身就有幫助,還是因為要走路、要走出去,因為外界的刺激,而幫助我們優化我們的腦力,讓我們更有創意?
這個問題非常好喔,而且他問到一個更細緻、更核心的部分;如果我們能夠有效的回答他,那對於自己在工作跟生活裡,怎麼樣去調整自己的狀態,並且讓自己更有效率,就會很有幫助。
其實關於這方面的討論,還真的有心理學家,去做了一系列嚴謹的研究。這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馬利利.奧帕左跟丹尼爾.史瓦茲,他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來探討「走路是否能夠增加創意」這個問題。
他們找了48個參與者,一剛開始請他們每個人坐在桌子前面,不做任何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讓他們完成一個「創意評估」的測驗。
而接下來,再請他們在跑步機上慢慢的走動,就跟我們平常散步、走路是一樣的速度;透過這樣子走路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創意評估的測驗。
結果呢,比較他們坐著跟走路之後,所獲得的創意分數,發現喔在走路之後的測驗分數,會明顯的變高。
那稍微瞭解實驗研究的人,就會知道喔,這個研究表面上,好像是支持「走路」能夠提升創意,可是它的實驗設計方法,可能就有一點爭議了!
因為呢,這兩次測驗有可能是第一次坐在那裡,坐完之後因為對測驗不熟悉,所以分數比較低,並不是因為走路完之後,分數變比較高。
所以如果這個順序,跟時間因素沒有排除的話,那麼這個實驗研究的證據,仍然是不足夠的。
所以呢,他們又做了第二個實驗,他們一樣找來48個參與者。把他們分成三個組別,第一個組別是「先走後坐」、第二個組別是「先坐後走」,而第三個組別是「兩次都坐著」。
所謂的「先走後坐」,就是先走路一段時間,然後做測驗,然後再坐著一段時間做測驗。所以呢,它後面的都是以此類推,像「先坐後走」,就是先坐著完之後做測驗,然後接著走完再做測驗。
所以第三組就是「兩次測驗」,都是坐一段時間,做一次測驗,再坐一段時間再做第二次測驗。
接著他們就比較這三組的結果,結果發現喔,不管是「先走」還是「先坐」,只要是走路散步完,之後的創意分數都會比較高;尤其是「先走後坐」的這一組會特別的明顯。
表示哦,第一個實驗當中懷疑創意會高,是因為測驗順序的這個問題的影響層面,其實是很低的。而且更有趣的是喔,兩次測驗都坐著的那一組,他第二次測驗的分數,竟然會比第一次測驗的分數還要低。
這就表示哦,不會因為熟悉這個測驗,而使這個分數變高。所以呢,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論,叫做「走路會比坐著更能夠激發創意」。
當我們確認了「走路」它的一個功能之後,再進一步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很多人會以為喔,其實真正引發我們創意、激發我們腦力的關鍵,不是走路;是因為走路的過程當中,會有外界的「刺激」。
所以呢,針對這個問題,究竟是「走路」本身就有幫助,還是因為走路造成的「刺激」產生幫助?就有心理學家,再做了延伸的實驗。
這次心理學家找了另外兩組人,一組呢,是要坐在輪椅上,然後他們被推到戶外,逛一逛之後接受測驗;而另外一組是待在室內,面對一面白色的牆,走路一段時間之後,再接受測驗。
實驗結果發現喔,面對牆壁慢慢走路的那一組喔,比坐輪椅被推到戶外的受試者,得到更高的分數。所以囉,再次證明「走路」這個行為,是可以激發創意的。
不過呢,這不代表「環境的刺激」是沒有幫助的,其實「戶外輪椅組」,他們所獲得的分數,跟那些一直坐在室內的參與者比較起來,「戶外輪椅組」得到的分數,仍然是比較高的。
所以談到這裡,如果想要讓自己更有創意、讓自己的腦力得到更好的發展,無論如何起身走路,哪怕是在室內逛幾圈,都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了,如果你能夠走出去,享受一下陽光、空氣或者是綠地,那一定會是更好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呢,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看懂、聽懂眼前的人的狀態,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這一門課不管運用在生活還是職場,都會為你產生關鍵性的幫助;因為畢竟行走江湖,你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
然而,你是否能夠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關鍵的能力,就是你有沒有跟他人達成共識、化解差異的協作能力,這一門課期待你的加入。
在我錄音的時候呢,10月15號的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名額已經在倒數了,而且它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
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3、4月之後;所以呢,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第二個實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有一個心儀的對象,今天晚上你們要一起出去吃飯。無論你們選擇的主菜是什麼,你會選擇帶他再去多吃一個甜點,或者是在餐後,多點一份「甜點」嗎?
如果你想要跟他有進一步的關係、進一步的進展,我鼓勵你,無論他嘴巴上說他喜不喜歡吃甜的,你可能都準備一份甜點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是有科學研究的根據哦。美國有個心理學家叫東寧仁,他和他的團隊,針對「甜味」怎麼去影響我們對於浪漫的感知,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他的好奇就是「甜味」是不是能夠讓我們,更容易產生浪漫跟心動的感覺?所以他的研究呢,找了一群大學生。他的第一個實驗,是把這些參與者分成「甜餅乾組」,和「鹹薯片組」。
而第二個實驗,用同樣的邏輯把他們吃的食物,變成是「含糖飲料」,或者是「沒有糖的水」。無論受試者參與的是哪一組?實驗者會要求他們,慢慢的品嚐食物或飲料。
目的是為了延長他們對於「甜味」的感知,在這個同時呢,也讓受試者完成一系列的問卷,主要是針對他們所吃的東西的口味、親密關係和情緒,這三個面向去做一些調查。
比如說問他們:「你覺得這食物有多甜?」、「你對於這段關係的親密程度為何?」、「你現在的心情感受為何?」
結果就發現喔,那些吃甜的那些人;無論他們吃的是甜餅乾,還是含糖飲料。他們對於關係的滿意度、信任程度、熱情浪漫,這些面向的主觀評估,都高於那些沒有甜味的。
他們的心情也會比較好,但是更有趣的地方就是,比起那些有穩定交往關係的人;甜的味道喔,對於那些單身,但是假想自己有一段戀情的人,會有更明顯的影響。
所以囉,無論你是跟曖昧的對象約會,或者是想要創造一個愉快的吃飯氣氛;你找一家好吃的甜點店,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這很容易讓兩個人,吃著吃著就越來越開心,對於彼此的關係會有很大的進展。
所以囉,接下來要迎接3月14號的白色情人節。不管你心中認為這是商人的伎倆,嗤之以鼻;還是你覺得要趁這個機會,去找你心儀的對象。
甚至於你現在就有伴侶,想要好好的吃一頓飯。那麼聰明的選擇,就是最後的餐後甜點很重要。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