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風景線」12/08 星期天
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 布林姆&威廉斯的傳奇二重奏 Bream & Williams / Together Again 》
在經過1972年布林姆&威廉斯兩人初試啼聲的經典二重奏專輯「Together」發行之後,兩人掀起了樂壇一波熱烈的狂潮,在全球樂迷引頸企盼下,1974年推出第二張合作專輯「Together Again」,收錄樂曲聚焦在古典時期與西班牙國民樂派兩種風格。
分別活躍於巴黎、維也納的 Carulli 與 Giuliani 是古典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作品產量多、類型也相對豐富。而同為加泰隆尼亞出身的 Albeniz 與 Granados 更是同壽而終、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他們的鋼琴作品充滿吉他的語彙與意象,經由 Llobet 巧手改編為吉他二重奏的多首樂曲,成為青出於藍的經典佳作。布林姆&威廉斯熱情、深刻,火花四射的詮釋,使得這些美好的音樂再一次深植於樂迷的心中。
吉他風景線最新系列主題「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帶您感受音樂人如何透過不同的企劃發想、不同的選曲編排,不同的詮釋技巧,不同的使用樂器,乃至於不同的錄音室環境、收音方式,製作出最有溫度的唱片,帶給聽眾與樂迷朋友獨一無二的聽覺饗宴。
愛樂電台 AOD 隨選隨聽服務,強勢回歸! 🎧
點擊連結,就可以隨時收聽「吉他風景線」囉~
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list.html…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20:00 ~ 21: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第二維也納樂派時期 在 古典吉他家 蘇孟風/Guitarist Meng-Feng S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吉他風景線」12/08 星期天
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 布林姆&威廉斯的傳奇二重奏 Bream & Williams / Together Again 》
在經過1972年布林姆&威廉斯兩人初試啼聲的經典二重奏專輯「Together」發行之後,兩人掀起了樂壇一波熱烈的狂潮,在全球樂迷引頸企盼下,1974年推出第二張合作專輯「Together Again」,收錄樂曲聚焦在古典時期與西班牙國民樂派兩種風格。
分別活躍於巴黎、維也納的 Carulli 與 Giuliani 是古典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作品產量多、類型也相對豐富。而同為加泰隆尼亞出身的 Albeniz 與 Granados 更是同壽而終、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他們的鋼琴作品充滿吉他的語彙與意象,經由 Llobet 巧手改編為吉他二重奏的多首樂曲,成為青出於藍的經典佳作。布林姆&威廉斯熱情、深刻,火花四射的詮釋,使得這些美好的音樂再一次深植於樂迷的心中。
吉他風景線最新系列主題「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帶您感受音樂人如何透過不同的企劃發想、不同的選曲編排,不同的詮釋技巧,不同的使用樂器,乃至於不同的錄音室環境、收音方式,製作出最有溫度的唱片,帶給聽眾與樂迷朋友獨一無二的聽覺饗宴。
愛樂電台 AOD 隨選隨聽服務,強勢回歸! 🎧
點擊連結,就可以隨時收聽「吉他風景線」囉~
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list.html…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20:00 ~ 21: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第二維也納樂派時期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十一月十二日,巧妙的對峙:舒曼與李斯特。
很榮幸可以受邀與鋼琴Roman Zaslavsky一同演出,擔任他音樂會的說書人。今天下午在屏東是第一場演出,接下來還會陸續到東華、中央、嘉義、靜宜大學以及國家演奏廳演出。
與Roman非常投緣,他是一個非常溫暖且極富教學熱誠的教授以及表演者。兩個月前才開始任教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Roman,你的表演經驗這麼豐富,上台前還會不會緊張啊?」在後台準備上場前我問他。
「當然會啊,每一次上場前一定還是會有某種『興奮感』(Excitment),因為總是想要做到最好,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最好的界線到底在哪,每一次都在與自己挑戰與賽跑。」
他舉了一個我認為很美的例子,有一位世界知名高齡七十幾歲的小提琴家,在某次接受訪問的時候被問到:「請問您演奏這首高難度的世界名曲已經不下三百多遍,不曉得您現在對於演奏這首曲子還有什麼感覺嗎?」
這位小提琴家說:「每一次演奏這首曲子,就像在爬聖母峰一樣,每一次爬,都還是要從山腳下,一步一步往上慢慢爬,或許爬的路徑和過程不同,但每一次都還是一樣的具有挑戰性,每一次登峰的時候,還是一樣有滿滿的感動和成就感。」
在從屏東回台北的路上,我們倆一路站著聊天。我一直很好奇,身為一位世界巡迴的鋼琴家,要怎麼樣維持教書與表演的平衡。因為我自己覺得教書的時候,我完全無法創作。
「對我來說,其實沒有衝突。」Roman笑著說,「我很熱愛教學,除了教學相長之外,我認為能夠把關於音樂的知識傳承下去是重要的,因為這些人會繼續走進音樂廳,要是不教育學生和一般觀眾,很快的, 一百年後,就不會再有人聽古典音樂了。這也是我這次想要製作這一場『巧妙的對峙』音樂會的原因,希望透過說書人的講解與介紹,讓一般觀眾也能夠進一步去欣賞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樂派之美。」
Roman的弟弟小時也學鋼琴,但是到某一個時間點突然決定放棄從醫(據說是目前該醫院最會彈鋼琴的醫生!)我問Roman:「這一路上,一定有不少時刻會想要放棄鋼琴這條路吧?」
「當然啊,每一個人都曾經想要放棄吧。我認真的問過自己,世界上少你一個鋼琴家會怎麼樣嗎?答案非常清楚:不會怎麼樣。因為這個世界上彈鋼琴的人真的太多了。因此--」
他睜大雙眼跟我說。
「因此,我決定要繼續走這條路,是因為我需要彈鋼琴。我需要透過鋼琴來表達我自己。」
是吧,讓我們捫心自問,自己現在為什麼繼續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問自己,劇場需要我嗎?不需要的,因為世界上有太多導演、演員和編劇了,我應該要問自己的是:我需要劇場嗎?劇場是不是我能夠表達自己的最好的媒介呢?
終其一生,我們或許都在找那一個,最能夠表現自己的方法。為的不是要讓別人瞭解我們,而是一種自身生命的基本需求。
手,是鋼琴家的第二生命。我特別請求Roman讓我拍下他溫暖厚實的大手,希望能永遠記得今日獲益良多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