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一篇報導標題是:馬英九嘆兩岸仇視沒前途 呼籲蔡總統回到「九二共識」。
#我是法理建國派的皮筋兒♡
我想跟大家討論幾個重點:
1. 九二共識的本質
2. 九二共識的歷史脈絡
3. 兩岸的岸不是台灣海峽
#九二共識 #中華民國政權
1️⃣ 九二共識的本質
之前直播有花一集聊「九二共識」,文章連結在這🔗 九二共識 https://wp.me/pd1HGm-5w
九二共識的本質就是一個中國國家底下兩個政權對當前狀況形成的共識,是一中兩政權的共同認知的部分。
並不是兩個政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事情,也不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的事情,就只是兩個政權對於現在當前這個「中國主權國家」的共同認知。
如果只連結到中國國民黨的話,若換執政黨就不承認九二共識存在,其實就會違背目前籠罩在台澎領土上的一中兩政權框架的現實。 這不是某個政黨可以主張的。
➖➖➖➖➖➖➖➖➖➖➖➖➖➖
2️⃣九二共識的歷史脈絡
九二共識這個說法其實是從1992年香港會談出來的。
香港會談就是由ROC海基會與PRC海協會,這兩個民間機構來會談,之所以需要透過這民間團體的原因是因為這兩個政權從1945第二次中國內戰爆發後,一直到1991.5.1 ROC片面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都處於敵對的狀態。
(ROC片面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PRC不承認的話就表示中國內戰還未結束;如果已經結束了那就不需要提什麼和平協議了。戰爭無法片面結束,而且中華民國政權軍隊到現在還是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認定為敵人呀٩◔̯◔۶)
當時蔣經國時期「三不政策」主因為1979年美國轉承認PRC政權為中國主權國家代表政府,因此中華民國政權用這個方式阻止兩岸人民往來,但實際上雙方政權私底下還是有「密使」往來。
但人民若有互動就會違反動員戡亂條款,被冠上匪諜罪名,即便完全沒互動,也可能被羅織罪名。隨著蔣經國逐步推動「#中華民國台灣化」轉型,並提名台灣人李登輝為副總統,1984.3.21李登輝被選為第七任副總統;1987.7.15蔣經國頒布總統令解除「臺灣省戒嚴令」;1987.11.2蔣經國開放兩岸探親,到1988.1.13蔣經國逝世;李登輝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總統,之後1990年由國民大會選出擔任總統。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 27 條國民大會之職權選舉總統、副總統;第 47 條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六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當時面臨到中華民國來台灣很久,不能只停留在「反攻大陸」的目標,所以才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但是也不能違背中華民國憲法跟本質,在1990.10.7成立隸屬於中華民國總統府的「國家統一委員會」,成立主旨是:主導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依據「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中國統一。該單位後來在1991年通過《國家統一綱領》,針對「中國」的統一制定了基本原則。
國統會、國統綱領是李登輝任內出現的,將中華民國政權定位在中國國家分裂需要統一,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華民國政權第一次修憲1991.5.1增修條文為「依國家統一之需要」而制定憲法增修條文,裡面就把中華民國領土區分為自由地區跟大陸地區。
⚠️ 詳細時間序為:
#陸委會
出現 1991.1.18,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織條例,並於1月28日由總統李登輝公布施行。同年1月30日,陸委會正式成立,專門負責中華民國領土不屬於自由地區的部分。 (而香港澳門於1997年領土主權移轉給中國PRC,在這之前基本上中華民國領土裡面是沒有香港的,澳門是租出去,所以是中國領土但沒辦法管。)
#ROC海基會
出現 1991.2.8「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台北成立。
#國統綱領
仔細看一下1991.2.23國家統一綱領提到幾個目標「建立自由均富的中國」跟四大原則:
1.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2.中國的統一,應以全民的福祉為依歸,而不是黨派之爭。
3.中國的統一,應以發揚中華文化,維護人性尊嚴,保障基本人權,實踐民主法治為宗旨。
4.中國的統一,其時機與方式,首應尊重臺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原則下,分階段逐步達成。
當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政權的總統時所成立的單位、所做的事情與立場就是「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PRC海協會
出現 1991.12.16,中國PRC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北京成立。
#一個中國原則
出現 1992.8.1 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
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 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統一以後,臺灣將成為其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台灣方面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臺澎金馬。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
二、1949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任何謀求統一之主張,不能忽視此一事實之存在。
三、中華民國政府為求民族之發展、國家之富強與人民之福祉,已訂定「國家統一綱領」,積極謀取共識;深盼雙方均以務實的態度捐棄成見,共同合作,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個中國而貢獻智慧與力量。
#1992香港會談
因為兩政權雙方有越來越多事務要處理,所以後來就有了1992.10.26香港會談。
PRC海協會 認為「一個中國的定義」要說清楚,而ROC海基會 說: 「對一個中國的認知各有不同,不用說得太明確」。雙方都認為一個中國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有共識的部分;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的部分是:中國是指誰?
仔細回想中華民國國統會的一個中國原則,是最早就出現的喔!所以先把臺灣當作中國的一部分的是中華民國政權,在往前推更早於1945年騙臺灣人光復,騙說中華民國已取得臺灣主權😒
在香港會談時PRC海協會提出五項表述方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對兩岸公證文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而ROC海基會亦提出五項文字表述方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案是:「鑑於海峽兩岸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在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咸認為必須就文書查證(或其他商談事項)加以妥善解決。」
但是PRC海協會不接受,為此ROC海基會隨後又提出三項口頭表述方案,最有代表性的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惟鑑於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保障兩岸人民權益,對於文書查證,應加以妥善解決。」
總而言之,PRC海協會要的是「說清楚一個中國主權國家由誰做代表政府」,ROC海基會要的是「一中各表」,這就與PRC海協會要的是「一中」不同!所以雙方差別在於「各表」的部分。
#九二共識
大家要了解清楚,ROC政權現在說九二共識不存在,是因為ROC政權要「各表」。 PRC政權則是說九二共識存在,因為認同「一中」,這個一中是指PRC政權作為「代表政府」。(意即中國主權國家由PRC政權當合法代表政府)
有趣的地方在於,九二共識中,真正「沒有共識」的地方是「對『共識』的定義」。
所以雙方的認知有共通點的地方是「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唯一沒有共識的地方是「一中」是哪個代表?
PRC政權堅持是PRC是中國代表,ROC政權認知是沒有否認一中,只是對於這個「一中」則認為雙方各說各話.彼此看法不同。
BUT!!! ‼️BUT!!!‼️ BUT!!! ‼️
臺灣人聽到九二共識會生氣的地方不是「一中」,而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句。 臺灣人根本不在意幾個中國,我們只在意臺灣不屬於中國這個事實,所以否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可是這一句卻是ROC政權+PRC政權 他們的共識阿😩 而ROC政權+PRC政權 他們沒有共識的部分只有「一中」是誰。
所以啊!臺灣人跟中華民國政權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理由不一樣。臺灣人不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中華民國政權是認為對方PRC說的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
//臺灣人根本不清楚中華民國政權要說什麼,真的是至今最荒謬的事情。//
#中華民國在台灣
1995年李登輝時任中華民國政權總統時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母校時,對中華民國現況的政治論述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將一中各表與中華民國作為政治主體與自身現實的認識做出表述,算是一大突破。
(題外話,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也是用 “on Taiwan" 這樣的描述方式: TAIWAN RELATIONS ACT Section. 2. The President- having terminated government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prior to January 1, 1979.)
#1996年直選總統
1994年第三次修憲後改為總統直選、任期四年。 1995 年中華民國還「在台灣」,1996年在台灣辦個總統直選(而且裡面一堆中國難民及其後代、海外『華』僑的票)就變成台灣了嗎?
👉🏻Q&A56:台灣透過1996年直選總統建國了嗎?https://reurl.cc/xgpqOV
#寧靜革命 (1987年解嚴至2000年民選總統)
從建國的角度來看,李登輝所謂的「寧靜革命」的確是幫了不少忙,給予肯定是應該的。 只是臺灣人不要把過程當終點,誤把中華民國這個流亡政權當自己國家了。
李登輝於2005年在「群策會李登輝學校」授課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指示蔣中正派軍暫時佔領台灣,後來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都沒有明白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給誰,形成台灣法定地位未定,因此他主政時才說「中華民國在台灣」。
➖➖➖➖➖➖➖➖➖➖➖➖➖➖
3️⃣ 兩岸的岸不是台灣海峽
中華民國政權在打迷糊仗!並沒有說清楚內容,只說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 跟著臺灣同仇敵愾這樣,不知道在裝什麼?講的好像承認九二共識等於承認一國兩制、等於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可是你各位啊!
看清楚剛剛說的歷史脈絡啊! 臺灣人與中華民國政權反對的理由不一樣,怎麼可以因為一起「反對」就產生了情感連結呢?
殊不知 中華民國政權跟PRC政權有共識的地方是「把臺灣出賣給中國」的這個部分喔!
這讓我想到中華民國政權總是說不同意「一國兩制」,可是仍舊把臺灣算在中國的一國之內。你們想想國統會跟國統綱領的內容(攤手)
更精準一點來說,中華民國政權很早就開始實施「一國、兩岸、三區(嚴格說起來有三區:自由地區、大陸地區、港澳地區)、三制」。
現在中華民國政權避而不談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就是中國流亡政權,都會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是中華民國主權國家的領土,這真的很荒謬,因為領土主權只能由國家來主張,中華民國政權從未建國只有建立政權,而且台澎領土主權歸屬未定,不屬於任何主權國家(包含PRC/ROC想代表的中國)。
中華民國總是說1912年開始就是主權國家,搞清楚喔!這時候台澎領土主權還是屬於日本喔!所以也不要說中華民國就是臺灣。
1945年中華民國至少還是控制大部份中國領土,來台代管騙臺灣人光復時,把臺灣編入中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是遠遠大過於臺灣,所以中華民國也不等於臺灣啊!
所以到底中華民國怎麼變成臺灣?這種說法絕對與「1912年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搭~不起來。
口嫌體正直,中華民國始終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後不否認自己是「一中」,反而反對的是PRC政權的版本沒有「各表」。為什麼反對?
因為中華民國認為中國分裂中,兩岸分治為兩個政治實體。中華民國政權自始至終都在實踐自己版本的「九二共識」,所以稱呼PRC政權為北京當局,這就是「各表」,要求對方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然後跟臺灣人說:「你們看中國有多可惡,老是想統一我們!臺灣不等於中國!」 ……欸中華民國難道沒有嗎?先把臺灣當作中國的一省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中國政權啊!
大家記住兩岸不是台灣海峽,是廈門灣~因為始終是中國的領土是金馬,從未被割讓出去,中國內戰戰場延伸最遠就只能到那邊啦!
而且陸委會出來說開羅宣言、臺灣光復的時候,就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啊!難道開羅宣言說的是臺灣光復給臺灣(若ROC等於台灣的話)嗎?所以中華民國就是中國無誤。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就寫得很清楚,一個中國兩政權。目前的15個邦交國建交時間點,有的是流亡之前,有的是流亡後還在聯合國代表中國時,這些都不是台灣邦交國。
所以不要以為建交是跟臺灣建交!
❤️延伸閱讀:
👉🏻一中兩政權的困境:九二共識+ ROC政權不等於KMT+ROC不等於台澎+兩岸衝突的岸+PRC/ROC政權的防空識別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331482435100311/?d=n
👉🏻台灣有邦交國嗎?https://wp.me/pd1HGm-7H
👉🏻台澎在國際組織的參與(WHO、UN等)、台澎人在海外的身分問題(國籍、出身等):https://wp.me/pd1HGm-cJ
👉🏻台澎建國是否必定「終將一戰」?台海中線的意義、防空識別區與「『共』機擾『台』」 https://wp.me/pd1HGm-k2
💢台灣光復的騙局 https://wp.me/pd1HGm-10
👉🏻談台灣共識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354561149459106/?d=n
🙌🏻[英語繁中字]為什麼台灣在國際上無法加入WHO?原因與解決方法:https://youtu.be/lss2OdMhi90
#終止代管自決建國
第 八 次修 憲 重點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1
李登輝逝世一周年:留給台灣的未竟之業,我們要盡快完成
邱志偉,立法委員
前總統李登輝距今逝世已滿一周年,他生前所欲推動的許多政治工作,至今仍有許多未竟之業,留待我們後輩完成。李登輝作為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更在關鍵時刻將台灣一舉推升至完全民主化國家,其任內所完成的歷史工程,至今仍是台灣歷任民選總統之最。但其生前仍有不少遺憾,未能完成,包含制憲、修憲,更重要的還有他是台灣第一位民選的總統,有關其任內的決策方式,都應當是台灣未來學界所能發展研究之重點方向。
回顧李登輝的一生,作為獨裁者的繼承人,他沒有延續國民黨的專制獨裁道路,而是帶領台灣人走向先進國家的民主化之路,造福台灣後世的影響之大,是我們所有後輩之福。很難想像,若當年並非李登輝繼任總統,或是李登輝僅作為一位過度總統,最後再由保守派當家執政,屆時台灣是否又會重回戒嚴老路?甚至在關鍵歷史時刻,早已和中國完成政治統一談判,台灣現今命運又何嘗不會與當前的香港重疊?每回憶此種種,就對九零年代李登輝所帶起的關鍵改革無比敬佩。
但除了知往,更重要的是鑒今。身處變化莫測的2021年,台灣此刻面臨的仍是前所未見的歷史關鍵。台灣最大威脅:中共政權,在此刻亦因帶給全球世紀罕見的疫情,正面臨千夫所指,而習近平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更讓全球看清中國政治發展的本質。
我們若回顧李登輝執政時期,同樣在天安門事件與全球經濟制裁中國時,未能有效阻止台商赴中,直到1996年才推出戒急用忍政策,已難在最有效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因此,當前政府不可再錯失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務必要好好慎思如何面對現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例如針對廣大返台投資的台商,以及國際空前友台情境,如何爭取最多的國際空間,甚至改變台灣國際地位,這都需要政府有明確擘劃與執政者堅定的推動決心。
李登輝生前最在意的就是台灣二次民主改革,簡言之,就是台灣仍有再次修憲之必要。李登輝曾做過十二年的總統,他深知執政者治理上的困難,以及台灣承襲中國法統而來的不合身政府體制,有修憲改革之必要。同時,我們憲法當中對於釐清兩岸關係之定位,仍舊曖昧不明。民進黨在此刻有意推動修憲,但目標僅放在十八歲公民有些可惜,未來若發動修憲公投,這是台灣關鍵的憲法時刻,以台灣現今的高修憲門檻,國內主要政黨應當尋求共識,讓更多的體制改革在未來公投可以一併納入,以免都已投注資源,卻僅能不成比例的改變,就稍嫌可惜。
此外,李登輝生前亦相當希望能成立其專屬圖書館,讓其豐富藏書及相關重要歷史資料,可與國人分享。惟這項心願,直到今日都未能實現。當前全球民主國家,就以美國總統圖書館的立法與建置最為完整。美國是從1955年開始,明確制定了「總統圖書館法」(Presidential. Libraries Act)正式明確定義美國總統圖書館的法律地位,並強調美國總統文物與史料的重要價值。之後美國又陸續制定總統紀錄與資料保存,以及總統文件等相關法令,使得總統文物的規劃管理愈趨完善。
因此,我認為制定專屬總統圖書館法令,仍有其必要,但至今在國會還未見討論,著實可惜。台灣目前尚有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兩座可轉型運用的現有建築,個人認為以其空間與建置,轉型為專屬總統圖書館,亦未嘗不可。雖然李家後人目前規劃是以舊台大法學院作為總統圖書館地點,但其空間與規模是否可以成為未來總統都能使用之空間,亦或是台灣也希望尋求美國模式,以非定點方式設立總統圖書館,李登輝已逝世一年,我希望國會能盡速進行相關討論。
最後,我希望台灣的政治學界,除了投注心力研究中共領導人的決策之時,應當也要投入心力在我國總統研究(presidential studies)之上。美國因為已經有46任的總統,所能研究的樣本數非常多,因此在美國政治學研究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即便僅有7位總統,若以直選至今做劃分亦僅有4位,但我們仍應當對此做出學術相關的反省,並綜合總統決策或體制的研究,提供未來領導者相關建言。
台灣過去專制戒嚴時期的總統,面對歷史決策的錯誤,其實也很能提供借鏡給當今的中共政府,這都絕不只是單純的新聞討論或歷史爬梳。而事實上從李登輝之後的歷任民選總統,相關訪談與資料都已經累積相當多,如何爬梳並產生學術價值,絕對有加以探究之必要。教育部及科技部亦應針對相關研究祭出鼓勵辦法,提醒學界重視此事。我認為如此將能提升政治學研究的價值,並讓一個學科的經驗研究,得以回饋社會,對往後學子投入相關研究,才會更有使命感,而非僅有升遷考量,對學界發展將有正面意義!
李登輝過世一周年了,他所留下的未竟之業,留待我們完成。回顧他的一生以及其所留下的許多課題,都值得我們加以研究並盡力做的更好。期盼明年此刻,當我們再度回憶起李登輝時,我們已能在許多重要事項上有明確進展,並能正面討論對台灣有意義的歷史課題。
第 八 次修 憲 重點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總統「完全執政」五年多,把台灣帶回「#一黨獨大」的舊時代,成了最貫徹「#黨意凌駕民意」、「#行政駕馭立法」的政府,也讓立法院變成了廢物機關。對此,就算 #蔡英文 不自覺慚愧,那些曾口頌民主高調的 #民進黨人,都不覺得自己背棄了理想嗎?>
蔡政府最近支持度大跌,不少民進黨民代抱怨中央不聽取民意;事實上,民進黨民代失去反映民意的功能,才更是問題所在。尤其民進黨握有絕對優勢的立法院,在院長游錫堃和黨團總召柯建銘的「領導」下,使國會變成了唯命是從的廢物。上周國民黨立院黨團提議召開臨時會,遭民進黨全力擋下;這是民進黨二○一六年完全執政以來,立法院首次不開臨時會。原因很簡單,就是民進黨團要幫蔡政府護航,讓它免於受到在野監督。
目前台灣防疫一團混亂,政府決策顛三倒四,立法院會沒有重大議題要討論嗎?當然不是!現在,民眾都看出指揮中心已經力不從心,但整個政府從蔡總統到行政院及各部會都想躲在陳時中身後,不想站出來解決問題。更離譜的是立法院,它是全國最高民意機構,卻因執政黨國會領導人凡事瞻望上意,甘願自我矮化為總統府立法局,變成無脊椎動物,使國會反映民意、監督行政的功能徹底被閹割。
蔡英文執政的五年多,民進黨在立法院予取予求,從法律案、預算案到人事案,無論多荒謬離譜,全都想過就過,無人能擋。這五年多,台灣解嚴前的國會「表決部隊」重現江湖,台灣數十年的民主化成果毀於一旦,令人痛心。且看,六月十八日立院通過「紓困4.0」追加預算案三讀,至於在野黨提出的「公布三加十一決策會議紀錄」、「加速疫苗採購」、「國產疫苗審查全程直播」等重要議案,則悉數遭到封殺。可見,民進黨立委不僅甘當無腦表決部隊,還幫行政部門遮羞掩醜,讓民主政治變得更不透明。
這次民進黨反對召開臨時會,可謂心懷不軌。近年來開臨時會已成常態,且大都由民進黨提出;第九屆第三會期為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甚至曾連開三次臨時會。而此際召開臨時會,其實有其必要:其一,中選會宣布延辦四大公投案,但欠缺法理依據,亟待補正。若要保證如期舉行,恐得納入不在籍投票的移轉提票及通訊投票機制,因此公投法再次修正刻不容緩。其二,政府防疫政策一團混亂,立法院有責任扮演監督角色,防止決策一再出錯。
立法院的憲政職權除立法權、預算審查權、重大人事同意權外,還包括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對總統、副總統的內亂外患罪提出彈劾。可見,「制衡」是五權分立設計的重點。但目前民進黨掌控的國會,將功能限縮在「聽從黨政指令」,把「國家機器」當成「黨機器」使用,這是踐踏立法院的功能。更別忘了,憲法明訂立法委員是「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而不是「代表政黨」;這麼簡單的道理,民進黨立委都無法分辨嗎?民進黨立委不僅放棄反映民意的責任,更當起不良決策的護航打手;如此,對得起他們的天職嗎?
不僅如此,這次台灣的防疫及疫苗之亂,處處看得到綠委攪和介入的身影。去年我國採購BNT疫苗錯失良機,就是民進黨立委介入說項,致使台灣喪失三千萬劑優質疫苗。而華航機師檢疫的「三加十一」缺口,則是綠委范雲介入關說,造成本土疫情大爆發,導致七百多人送命。這些嚴重的錯誤,民進黨敢直視自己的責任嗎?
聯合報社論/可悲!民進黨成功把立法院搞成廢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59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