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文化 新書分享:《#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
凌性傑〈La dolce vita〉
──義大利文,「甜蜜生活」之意
為我親愛的那人而作
我也會在生活的此地說他國的言語
讓唇齒輕輕開啟威尼斯與天空
陽光下橫掛著棉繩晾曬那些
一再被生活穿上又脫掉的身體
那些笑聲隔著門窗閃耀
玫瑰盛開一天有好多次
在臂彎所及開始一天兩個人
我要去哪裡?我們要往哪裡去?
兩種問法都教我們的人生離題
花園裡的歧路使我對你充滿鄉愁
除了眼前所見,我們已然一無所知
那是我和你之間,也是我們之間
一個世界瀰漫水霧
還有模糊的香氣
這時候如果沒有我,你要去哪裡?
如果我忘記你,無法分辨什麼是
生活、什麼是日常,什麼是去去就回
你願意為我把那些過往的事物一一
命名並且貼上重新使用的標籤嗎?
讓我無知的快樂著,想像世界靜止
同一時間做同一個人你也願意嗎?
你不是我的、我也不是你的他人
雖然有時兩個人不代表我們
但是用皮膚就可以理解所有
形而上的問題,至於形而下的疑慮
則在不斷起伏辯證的左胸底
我伸舌舔著單球冰淇淋
那是整座佛羅倫斯,文明的天氣
或者歷史的陰雨。當我們
並肩走向一個叫做未來的地方
教堂頂端又傳出信仰與鐘響
我只是這樣一個人信你不疑
在我們的境內有一種神祕
有一種美好的抵達我不想忘記
我們翻譯著彼此,做著同樣的夢
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門
生活的甜蜜不在他方而在這
當下,讓我用聲音用簡單的思想
蓋一棟房子叫巴摩蘇羅,意思是
思慕太陽。哪裡都不想去了
就在這裡,餐桌上擺滿理想
我甘心在這裡把一生用完
就是在這裡,在睡眠之前
還有一點遙遠的光與暗
讓世間萬物安安靜靜
各自找到各自的房間
⠀⠀⠀⠀⠀⠀⠀⠀⠀⠀⠀⠀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凌性傑 創作
#李蕪 襯圖(使用之背景照,亦為個人所攝)
※本篇曾獲第一屆「#林榮三文學獎」(2005年)新詩二獎,現見於《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木馬文化,2021年5月5日)
※出版社粉專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引自書介)
「這本書可能是時間的咒語,也可能是一封長長的手寫信,寫給我所相信的人事物。」──凌性傑
凌性傑絕版多年的第一本詩集《#解釋學的春天》充滿實驗性,挑戰既成的文類規範,破壞語法規則,刻意化身鳥獸蟲魚,替牠們說話。這本詩集於二〇二〇年底入選《文訊》的「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評選名單。詩人羅智成的評語:「凌性傑是充滿矛盾,並容易讓人誤解的詩人。……他的作品優美、迷人,節奏舒緩,似乎有耽美的傾向,但如果穿透他真正擅長的,對意識邊緣各種動靜的掌握,以及那些並存於華麗語法的矛盾指涉,便可以更進一步,來到真正的他隱藏的地方,領受到他對於生命本質無奈的認知與淡淡的哀傷。」
本書從凌性傑一九九一到二〇二一的作品中精選出五十首詩,十八篇散文,從十七歲的少作,到絕版的夢幻詩作,更有從未收錄的全新創作。內容分為五卷,亦是凌性傑寫作長期關注的五大面向。卷一「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是愛的理由充滿。卷二「寂靜之光」思索生命難題與課題。卷三「希望或失望的淚水」多選自首部詩集《解釋學的春天》,以動物眼光觀看世界。卷四「關起來的時間」作品多半來自生活觸發。卷五「一個人守著文明的道理」是思索確切,文明的道理。新作則散落於各卷之中。凌性傑說:「書名中的那個『你』是多義性的,可能是不同人物,或我私心指涉的誰,也或許不存在現實世界,是我信仰的神或其他,甚至一種概念,詩與美,或對文字的想像。真正艱難的,其實是『相信』。」
※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慢行高雄》、《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感謝木馬文化及其聯絡人毓純。另,詩聲字社群首任召集人李蕪曾為凌性傑東華深造時期之學弟,本身亦是多年粉絲,能夠分享這本詩文集,備感榮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天啊!我們撿到一把槍」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榕笙 內容簡介: 小琴和弟弟小彥在家裡通往三樓樹屋的樓梯撿到一個黑色包裹,打開裡面竟然裝著黑得發亮的一把槍,姊弟倆怕被人發現還幫它取了一個暗號「小黑」。才剛出獄的叔叔就住在三樓,但叔叔需要槍做什麼呢?叔叔會不會被栽贓陷害,像電...
第 十 九 屆 林 榮三 文學獎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2019.01.01
鹽分地帶文學「道歉啟事」專題
作品〈之後 Ⅱ〉
2019.01.01
臺北文學季「52 赫茲」專題
作品〈洞〉
2019.01.01
文訊「選書職人們的快樂實驗場」專題
專訪〈為了百分之五:訪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團隊〉
2019.01.01
臺北文學季公車詩文刊載
作品〈並不〉
2019.01.09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書序〈楊婕〉
2019.01.20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深入調查隊長場
2019.01.26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念念不忘旁白場
2019.01.30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習營
座談「透明與被透明」
#
2019.02.01
文訊「一頁知年」專題
專訪〈一路走到起點:訪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
2019.02.16
台北國際書展
隱匿詩朗讀「若是沒有詩,我將無以為人」
與孫梓評、陳柏煜
2019.02.24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走馬看花告別場
2019.02.28
高雄駁二「愛老虎油」展
作品《蘇菲旋轉》參展
#
2019.03.01
印刻文學「光陰書繭」欄目
作品〈青蛙〉
2019.03.08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發表對談「誠實作為寫的代價」
與楊婕
2019.03.10
實中校刊社
受訪
2019.03.23
迷你詩集《鼻音少女賈桂琳》出版
2019.03.23
張東校刊社《不僅是什麼而是什麼而已.奸惡》三刊
作品〈幻肢〉
2019.03.24
宿舍 199X dorm 創刊號《修復映像》
作品〈偶〉
2019.03.25
銘傳大學古靜兒「BOOKS 議」
受訪
2019.03.27
目宿媒體「你寫我讀」專欄
讀鄭聖勳〈占卜〉
2019.03.30
中科實中校刊社
受訪
#
2019.04.01
文訊「淘氣的文學備忘錄」專題
隨筆〈夏宇、李柚子、吳鑑軒〉
2019.04.13
幼獅文藝文學導航春季班
座談「讓世界參與你的寫作」
2019.04.27
聯合副刊「童話詩」專題
作品〈填充題〉
#
2019.05.28
釀電影「釀酒師」專欄
專訪〈以過去擦拭現在:專訪林奕華,談「舞台映画」系列上映〉
#
2019.06.01
讀冊詩人節策畫「什麼,詩人也要___嗎?」
2019.06.01
宿舍 199X dorm 第二刊《自己的不等式》
作品〈到北車找陳京霈〉
2019.06.15
潘柏霖《1993》三版
發表對談「前往下個句子的螞蟻(然後將祂捏起)」
與潘柏霖
2019.06.19
林奕華《聊齋 Why We Chat ?》場刊
劇評〈為某個人成為鬼〉
2019.06.19
讀冊詩人節
對談「先不要哭,媽媽詩寫到一半!新手父母寫作日常」
與夏夏
2019.06.20
讀冊詩人節
對談「每個我的總和 ── 工作與寫作的剪接術」
與孫梓評
2019.06.28
BIOS monthly
專訪〈走過孤獨的宇智波鼬 ── 專訪 ØZI:比起被看見,更想被聽見〉
2019.06.30
三餘書店《鼻音少女賈桂琳》
限定發表會「蘋果。橘子。香蕉。椪柑。偶數的物品。」
#
2019.07.01
聯合文學雜誌「山在那裡」專題
對談側記〈江秀真 × 連明偉:步步向死,步步求生〉
2019.07.20
湖南蟲《最靠近黑洞的星星》
發表對談「詩人求生的證明」 w/湖南蟲
2019.07.23
BIOS monthly
專訪〈臨場反應不會憑空發生:Lulu 黃路梓茵,用全部的生活準備自己〉
#
2019.08.01
文訊「無形的設計,有形的文學」專題
聯訪〈表演者與他的裁縫:霧室 × 吳欣瑋 × 李君慈 × 木木 Lin〉
2019.08.18
台中「歹中慶季」文學季
座談「火焰不會規畫自己的燃燒:個人靈感與寫作紀律思索」
2019.08.21
BIOS monthly
專訪〈不能自由談論一切的香港所孵育的科幻:作家 Mr. Pizza 與 CUP 總編陶培康,《紅 VAN》下車以後〉
2019.08.25
陳昭淵《不明飛行物》
發表對談「第九類接觸」
與陳昭淵
#
2019.09.01
張東校刊社《不僅是什麼而是什麼而已.偵探》四刊
作品〈回憶錄:阿勒夫〉
2019.09.01
宿舍199X dorm 第三刊(未發行)
作品〈您在想些什麼(然後臉只會更遠)〉
2019.09.01
印刻文學生活誌「書寫聯想詞」專題
作品〈被幻滅〉
2019.09.02
逃出二七俱樂部
與熊一蘋
2019.09.05
BIOS monthly
專訪〈你們得到金曲的結果,我得到金曲的過程:專訪陳珊妮 a.k.a. 第三十屆金曲獎評審團主席〉
2019.09.09
燃殼《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
推薦語〈我們只有當時可以失敗〉
2019.09.10
釀電影「跟爸媽說一個秘密」專題
作品〈Frances Ha,以及結局〉
2019.09.14
高雄文學館工作坊
座談「第一次和第一百次 a.k.a. 如何吃掉你的書櫃」
2019.09.21
中央社「網路文學這些年」專題
受訪
2019.09.27
葛大為《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
再版慶功對談「突如其來、對談」
與葛大為
#
2019.10.01
文訊「如果,2069」專題
作品〈被離席〉
2019.10.01
Shopping Design「如果華語音樂消失了」專題
隨筆〈歌詞寫進心裡/KTV 必點/華語音樂消失唯一想留的歌〉
2019.10.01
小日子「我與愛店 在我城」專題
受訪
2019.10.26
鄧九雲《女兒房》
自由書寫工作坊
與鄧九雲
#
2019.11.01
文訊「身體動能與文學心靈的對話」專題
隨筆〈翻觔斗〉
2019.11.07
BIOS monthly
專訪〈反正我不要死得太難看 ── 專訪傷心欲絕:總之,我們長大了〉
2019.11.09
第 15 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
作品〈乘客〉
2019.11.11
BIOS monthly
專訪〈形變、分割、嫁接:不愛睡覺的設計師陳青琳,作品卻像夢〉
2019.11.15
影集《想見你》
前導 13 首連載開始
2019.11.20
BIOS monthly
專訪〈他們都不壞,只是沒有好好待我——專訪呂雪鳳,人生這堂漫長的表演課〉
2019.11.26
BIOS monthly
十一月選樂〈把藝術家當成髒話的藝術家:百合花《燒金蕉》〉
#
2019.12.01
幼獅文藝「絕版出來」專題
受訪
與陳昭淵
2019.12.06
BIOS monthly
十二月選樂〈千千萬萬個我,就是你:鄭宜農《給天王星》〉
2019.12.07
村上春樹創作 40 周年
講座「後青春焦慮 ── 文學少年懂讀村上」
與盛浩偉
2019.12.11
政大長廊詩社 × 金車文教基金會
座談「你有看過爛詩嗎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
#
試著幫電池充電的過程中就應該要被什麼東西所侵擾嗎,艾略克。我所知道的天空早就已經不是天空了所以,在光芒和豔麗之中尋求一個平衡點的女人老是在那裡。在昨天的聲音裡一點一滴地變小。令人愛不釋手的橘子色。
天空出現多少次了,那種自暴自棄的天氣啊。剪刀就這樣出現在我的面前,生病,然後口渴,然後什麼事情都不像是本來我所看到的火焰。螺旋狀的風,輕輕把我的剛剛變成下流的草原。愛情是危險的,難道我不知道嗎?可是安全難道就不危險嗎?
剛剛的天空被我用完了兩遍以後看起來像臉和親人的表情中那種憐惜。光是此時此刻我都在忘記。天上的空氣大概比它年輕的時候更加希望不曾在月亮消失以前來過這個地方吧。我微不足道的憤怒將會以雪女的模樣出現。Y,請妳不要再等。
2019 Dec. 31
第 十 九 屆 林 榮三 文學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粵語課◎林薇晨
當年的粵語課
我們坐在課堂上諦聽遙遠的香港
教師的方框眼鏡偶爾反光
映照出九龍塘的模樣
當教師說:三碗半牛腩飯一百碟
粵語九聲也會色香味俱全
.
我們練習將口形撐開
開出一朵一朵洋紫荊花
吸引語言的飛鳥前來
從那漂浮於海上的香港
小鳥略微呢喃
偶爾拍著自由的翅膀離開
粵語偶爾離開我們又回來
每次銜著一點香港
.
香港有時很近很近
近到就在耳朵裡哼一首歌
陳奕迅、王菲、張國榮、藍奕邦、my little airport
在過於心酸的青春的深夜裡
那些男男女女以粵語陪伴需要電台的人
.
可是香港有時又很遠很遠
遠到只是一則新聞頭條
彷彿彼岸的命運將不會降臨在我島
報社的相機拍到那些抗議與傷痕
說粵語的香港人以粵語指控、求告、呼籲
我們能夠說些什麼?
(我們能夠幫忙他們說些什麼?)
(我們能夠幫忙我們說些什麼?)
社會是一間七嘴八舌的教室
緘默如何能夠等於美德
.
然而在現實的粵語課上
嘴唇業已衰敗成枯枝
語言只是停棲在枝椏上的鳥兒
歛著理應蓬勃的羽翼
唱不起來
飛不起來
飛起來的只有橡膠子彈、催淚瓦斯、胡椒噴霧
只有嘩嘩然的水柱
灑成漫天滂沱大雨
因為有些時候
雨傘也難以抵禦時代的沖擊
.
當年的粵語課
我們坐在課堂上努力聽講
聽完整個春天與夏天
最後學到的東西或許不多
唯有一件事情難忘
當教師說:學習語言的第一件事情
記得發出你的聲音
--
◎作者介紹:
林薇晨,1992年生於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士、傳播碩士,《人間福報》副刊專欄「日常速寫」作者。散文入選二魚文化《2016飲食文選》、《2017飲食文選》。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與部落格「某某的絮絮」(https://rabbited.exblog.jp/)。
--
◎小編一尾賞析:
這首詩為今年第十五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三獎,從學習粵語發想,抒發對於香港反送中事件關懷。首先我們可以從香港人的母語粵語開始說起,九七回歸後香港政府對外施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中文、英文書寫,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口語。2008年香港政府推出《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2018年香港教育局文件上說香港人的母語不是粵語而引發爭議,香港粵語之於香港人的身分自然也不在話下,而粵語和普通話之間的權力關係一直是香港社會不斷爭論的問題。
回到這首詩。學習一個語言,我們時常是在一個母語的環境裡學習外語,使用外語的地方通常離自己遙遠。首段為我們構築了學習粵語的場景,敘事者對於不熟悉的粵語產生了陌生的浪漫,因而老師眼裡的反光「映照出九龍塘的模樣」,學習粵語聲調的口訣「三碗半牛腩飯一百碟」也變成對於香港美食的遐想。
學語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開口言說,因而作者在詩中使用口說的意象貫穿於詩中各段。「我們練習將口形撐開」,如飛鳥似的敘事者如飛鳥似的飛抵香港,好像口中說著粵語就離香港近了些,當你的語言退步時「粵語偶爾離開我們又回來」,粵語的來來去去就像「從那漂浮於海上的香港」人的命運,移民來港學習粵語,移民離港放棄粵語。
那遠和近,對於香港的既熟稔又陌生似乎就是台灣人面對香港時的寫照。八、九零年代以來香港的娛樂產業影響整個華語圈,電台裡時不時會聽到一首「陳奕迅、王菲、張國榮、藍奕邦、my little airport」,香港的流行文化早就是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那遠,就像是幾個月以來許多關心香港的人,心中的無能為力。於此,詩的敘事開始轉向,敘事者道出那於運動中的缺席所導致的無力感,彼岸發生的一切傳到台灣也「遠到只是一則新聞頭條」。「然而在現實的粵語課上」,語言不像是翩翩起舞的飛鳥,不再起飛,「飛起來的只有橡膠子彈、催淚瓦斯、胡椒噴霧/只有嘩嘩然的水柱/灑成漫天滂沱大雨」。
當這些畫面不斷的被播送,事情不斷的發生,敘事者問自己:「我們能夠說些什麼?/(我們能夠幫忙他們說些什麼?)/(我們能夠幫忙我們說些什麼?)」每當衝突發生的那刻,守在電腦前看《立場新聞》的直播時,我們都會這樣問著自己。道德感驅使的義憤填膺總使許多人在夜晚裡不斷失眠,因為當「雨傘也難以抵禦時代的沖擊」,那遙遠的香港是多麼令彼岸的台灣人感到無力。
這首詩到了末段,從粵語課老師言行的敘事與首段相互映照。我們在學習的歷程裡,課堂的知識有時早已忘記,但會記得那些老師溢於言表的教誨。詩末老師說:「學習語言的第一件事情/記得發出你的聲音」,從學習語言要多發聲引申為為自己所在乎的事情發生,這就如同《問誰未發聲》歌詞的第一句所寫的:「試問誰還未發聲/都捨我其誰衛我城」,因為同在極權下的人們沒有人能幸免於難。一人力小,但眾志成城。
反送中運動至今已經五個月了,昨天香港警察進入多所香港大學進行暴力鎮壓,其中香港中文大學二號橋的衝突最為嚴重,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成員裡有許多仍在大學就讀、任教,甚至有成員也是中文大學的校友,我們無不感到憤慨,卻又感到無力。然而,我們仍有許多事情能做,如持續轉發香港的消息讓更多人知道、連署與參與聲援活動,還有如果你身邊有香港朋友請多多關心他們、給予他們支持,這幾個月對他們來說一定倍感煎熬。最後,照顧好自己,為我們即將迎來的那一戰準備。
#香港 #反送中 #粵語課 #林榮三文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
--
美術設計:全糖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校景
第 十 九 屆 林 榮三 文學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天啊!我們撿到一把槍」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榕笙
內容簡介:
小琴和弟弟小彥在家裡通往三樓樹屋的樓梯撿到一個黑色包裹,打開裡面竟然裝著黑得發亮的一把槍,姊弟倆怕被人發現還幫它取了一個暗號「小黑」。才剛出獄的叔叔就住在三樓,但叔叔需要槍做什麼呢?叔叔會不會被栽贓陷害,像電影演得一樣,被黑吃黑?但這麼認真工作,不抽菸不喝酒,努力慢跑維持正常生活的叔叔,怎麼會跟來歷不明的槍扯上關係?但把「小黑」交出去,又擔心可能會害叔叔被抓去關……小琴和弟弟其實都不相信叔叔會是壞人,他也不會帶壞任何人,到底小琴和小彥該怎麼做才對呢?
新版特邀閱讀老師黃愛真撰寫延伸閱讀,引導孩子深入故事,動動腦想一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經驗。
本書特色:
★少兒文學名家朱曙明、林玫伶聯合推薦。
★本書榮獲第18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榮譽獎、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增訂新版特邀閱讀老師黃愛真撰寫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陳榕笙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台南,目前從事寫作與教學工作。
寫作文類以短篇小說、兒童文學為主;曾獲福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南瀛文學獎短篇小說及兒童文學首獎、府城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等三十餘獎項,著有《沒人出海捕魚》、《天哪!我們撿到一把槍》、《珊瑚潭大冒險》、《貓村開麥拉》、《如何拍攝靜止的閃電》、《孤狗少年》、《麻達快跑》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