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台大 賴聖如 營養師的分享
COVID-19 重症營養處置 營養師 賴聖如
COVID-19 重症仍以支持性療為主軸,營養治療和ICU-肺功能不全pulmonary compromise患者類似由於因缺乏營養治療相關COVID-19休克患者的直接證據,因此建議是基於敗血症、ARDS患者的間接證據為支持
The target:
1. “Cluster care” 以 bundle care來限制患者及醫護人員的接觸機會
2. 遵守CDC建議,以最少aerosol/droplet暴露,並落實手部衛生及個人防護設備(PPE包括:防護眼鏡、隔離衣、面罩、N95口罩)的使用保護醫療者,並限制疾病傳播
3. 透過限制提及優化醫護工作人員數量,來保留PPE的使用量及設備,因應逐漸枯竭的窘境
營養評估建議
PPE供應有限的情況下,營養不良篩檢及營養評估未必需要進入ICU接觸患者設及身體檢查,使用音頻、視頻、電子資料系統等各種平台方式收集數據(適用醫師,NP,PA,營養師),並發揮醫療團隊合作及協調,以製定安全的營養保健計劃。
營養輸入時機及途徑
1. 大多數敗血及休克患者接受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早期腸道營養)有利腸道耐受及良好預後,除非出現大劑量升壓藥及合併腸道阻塞症狀(腹脹/嘔吐)等灌食不耐,否則不應將休克之COVID-19重症視為腸道營養性(EN)禁忌症。營養目標仍為,進入ICU後24-36小時或插管12小時內即開始EEN。
2. 對於無法EEN高危患者(含:敗血症、休克、使用多種升壓藥、需要高壓呼吸支持等),應儘早開始early Parental Nutrition (EPN,早期靜脈營養)。
3. 腸缺血在休克患者發生率為0.3%,COVID-19重症合併腸道症狀, 發生腸缺血可能更大,並且預期ICU停留時間將延長,因此更有機會切換至PN。
4. EPN將避開對腸道通路放置及維護,從而避免對腸缺血的擔憂,並減少醫護人員在aerosol/droplet的暴露。
置放灌食管、營養輸劑、評估腸道耐受性
1. EN灌食(胃部)且耐受不良,建議使用促排藥增蠕動能力。
2. 重症疾病急性期,常合併腸食不耐受症;部份證據證實, COVID-19合併胃腸道症狀者疾病嚴重度更高,若伴隨胃腸道症狀(腹瀉、噁心、嘔吐、腹痛、胃腸道出血),EEN則不是優先選擇,此時EPN應即早介入。
3. 小腸灌食管口徑較小,(vs NGT / OGT),沖洗次數減少時更容易阻塞;若非得使用小腸灌食,注意放置灌食管路可能引起咳嗽且花費更長時間,應減少醫護人員在aerosol/droplet的暴露,建議幽門管置放時不使用內視鏡或螢光鏡引導技術,並減少進行腹部X光確認,且全程使用N-95口罩及PAPR。
4. 胃殘餘量(GRV)監測無法可靠評估延遲性胃排空及吸入性風險並抑製EN輸量,建議不使用GRV作為監測腸道灌食耐受性指標。
5. 鑑於反抽、處理腸道排泄物、頻繁的腹部檢查評估腸胃道症狀等會增加醫療團隊暴露於aerosol/droplet高風險,強烈建議連續或灌食袋灌食取代批式灌食,若PPE裝備短缺,基於cluster care合併檢測頻率。
6. 隨著需要EN人數增加,pump可能會短缺,pump優先分配於腸道耐受不良者,無pump者,嘗試連續重力灌食。
營養劑量目標及調整
1. 據報告, COVID-19重症患者年齡較大且易有多種合併症,屬再餵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高風險群,應校正refeeding syndrome,建議不論EN/PN從25%熱量目標開始緩慢增加並監測血清磷,鎂,鉀。
2. 血流動力學尚不穩定時、需要高劑量或增高/增加劑量或多種升壓藥、乳酸濃度升高者,禁用EN,且低劑量PN。
3. 在充分灌流復甦及/或接受穩定的血管加壓藥劑量或持續平均動脈壓> 65 mmHg,可開始/重新開始EN或PN加量。
4. 胃腸道不耐受者,表現無法解釋的腹痛、噁心、腹瀉、明顯腹脹、腸擴張、空氣/液體水平反抽增加、鼻胃輸出增加,強烈考慮使用PN,不應堅持使用EN。
5. 雖然對熱量需求評估最理想情況是使用間接量熱量測定(IC),建議改為使用公式估算取代IC。
6. Propofol使用需計入熱量。
配方選擇
1. 雖然魚油可能有利於免疫調節及清除病毒感染、小胜肽/ MCT配方提高腸道適應性,但仍無法改善治療效果,需考慮增加醫療費用。
2. 若需要額外營養補充品(蛋白粉,益生菌,纖維粉),遵守cluster care,集中給予。
3. ICU第一周急性炎症期即需PN者,小心使用純大豆脂質乳劑。Propofol及fat emulsion的使用需監測TG,部分SARS-CoV2患者出現類似secondary hemophagocytichistiocytosis (secondary HLH),TG是鑑別標準之一。
Prone Position期間營養處置
1. SARS-CoV-2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採prone position為治療策略期間可接受EN。
2. 大多數患者在prone position可忍受胃或小腸EN灌食(如前述應減少小腸灌食),床頭抬高至少10至25度,以減少吸入性風險、面部水腫及腹腔內高壓。
ECMO期間營養處置
1. 腸缺血風險(ECMO/EN患者發生率4.5%)及延遲胃排空是使用ECMO期間EN的主要障礙。
2. 大多數在ECMO後24小時內接受early EN(vs delay EN)相比, early EN改善28天死亡率及零腸缺血為發生。建議在ECMO可EEN,並緩慢達到熱量目標。
總結
1. 對於COVID-19重症患者採集中護理(cluster care),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互動頻率,最大程度減少設備污染且避免病毒轉出ICU。
2. 措施包括:使用連續/間歇取代批式灌食;公式計算能量需求取代IC;避免使用GRV作為EN耐受指標,減少內視鏡螢光鏡技術用於小腸管放置的需求。
3. 像大多數ICU患者一樣, COVID-19患者受益EEN對腸黏膜良好生理反應,但是嚴重COVID-19患者切換PN的機會相對較大且早。
4. EPN對於嚴重敗血症性休克、需要高壓呼吸支持患,有助於降低腸缺血風險,並減少醫護人員aerosol/droplet暴露,及放置灌食管時接觸風險。
管路內視鏡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醫療展,帶女兒來實習一下
未來他們小孩這世代的醫療
將會是如何?
南港展覽館二館,1樓與4樓
6-12歲小朋友免費
去年就是在醫療展發現兩個台灣之光的產品
今年再來挖寶
沒想到女兒比我還認真聽演講
為的是有獎問答可以拿獎品
今年我認為行銷最成功的人氣王
應該是高醫的屎尚玩家闖關遊戲
印像最深的是。永齡基金會的明日醫院展區
最溫馨的是秀傳的3D內視鏡系統展區
最打動我的是VR給安寧患者一個回家的機會
如果有天,我有三十分鐘的時間即將離開世界
給您戴上VR虛擬實境
您想看到什麼?
我最想看到的應該是
已過世的親人,帶著微笑來接我
可能是祖父母,伴侶,甚至天上的小孩等
甚至一家子來接我跨過這樣的瞬間
我想,這樣的離去,我的嘴角是會上揚的
告別,有時是對在世的人
相遇,有時是對已逝的人
若是單身患者,VR可以讓他看看老家,兒時記憶,他的爸媽,這樣的道別也許就不再那樣孤單
幾個由醫護發明的產品還不錯
例如
台安醫院護理發明
口部管路固定器
減少宜拉膠傷害臉部,我覺得是很好的發明
已經過台灣專利,待商品化
管路內視鏡 在 Phew!好險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兩眼失明真的很不方便...
但全台灣只有這家醫院
可以讓角膜破裂的人恢復視力耶!
這種精密手術口袋真的要夠深才行...
在失能險理賠中,若因意外導致雙眼失明是屬於一級失能,在理賠上可以得到100%的理賠
但後續生活上的不便隨之而來,雖然有保險金的協助,但有誰願意雙眼失明?
57歲胡姓工人去年六月在雲林麥竂以高壓水槍清洗管路時,因工安意外強力水柱將他護目鏡噴飛,瞬間失明
角膜破裂縫合傷口出現角膜混濁,醫師評估傳統顯微鏡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無法順利進行,改接受內視鏡輔助切除玻璃體手術治療...
想看更多:楊烈抗大腸癌15年仍續命 他曝手術化療為何重要?
http://bit.ly/2qbxti9
#實支實付 #角膜破裂 #角膜移植 #內視鏡輔助眼內手術 #雙眼失明 #一級失能
管路內視鏡 在 新居通水管血淚史,請各位大大幫忙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103年四月,無使用廚房流理台時,發現地板排水倒灌現象(管路中有白色細沙), ... 本人已經無法接受問題一再發生,自行購買管道內視鏡,與通管設備下去 ... ... <看更多>
管路內視鏡 在 『實測系列』雷克斯管道內視鏡VS一吋半排水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還有一個大大的破洞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有請通管的師傅來通過水管看來這管線也經歷了不少呀! 強烈建議有做管路工程的先進們,做工程的前後用內視鏡來檢視以及驗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