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Really-Really-Really-Superfast?|
法拉利公布812 Competizione同Competizione A,即「常規」812 Superfast嘅加辣版,多個「A」代表「Aperta」,即意文「Open」,咪開篷囉。新車點認?最特別係尾窗,硬頂版完全填滿,六嚿腹肌係擾流vortex generator,而A版則改搭一條高架橋,據講擾流效果亦無傷大雅。
細節位方面,頭燈無左條眉,下方有兩個碳纖方型intake,頭冚中間變黑(可能曬得多🌞)。車側骨線由低至高延伸,車尾有大鴨翼、巨型diffuser、三條鯊魚鰓同雙方形尾喉,一切旨在增強冷卻同下壓力,配合碳纖車身同車軨,全車總重比常規輕38kg。
輪到操控,特點係有全新四輪轉向,左右尾轆可獨立調整角度,亦有新Michelin Cup2R車胎同更聰明循跡輔助程式,懂得結合所有電子系統數據去做決定。此外,新車採用「Aero」煞車鉗,師承SF90,據講激劈時煞車液比常規涼30°C。
動力來自升級版6.5 NA V12配7DCT,引擎連桿、活塞、曲軸同重量分布等都經重新設計,偷輕潤滑系統,進氣管道亦更短促直接。成品輸出增至830匹(+30匹),但扭力反而「只有」70.6kgm(-2.6kgm),實際原因睇怕要問龍sir。引擎極限轉速由常規8,900轉升至9,500轉,廠方亦指全新尾喉可保證「聲威不受現今環保排放過濾器干預」。性能方面,0-100km/h 2.85秒,0-200km/h 7.5秒,極速>340km/h,自家Fiorano賽道成績1分20秒(LaFerrari:1分19.7秒)。
新車定價€499,000(硬頂)/€578,500(Aperta),香港落地連稅過千萬,前者限量999部,後者599部,但唔好意思,已經畀獲邀認購嘅指定客人認晒頭,而據講有香港客買咗,但未知詳情。若然有興趣,不妨先買幾部普通版812,話唔定下次就有資格買埋一份。
#Ferrari
#812Competizione
#812CompetizioneA
————————————————
Web - www.topgearhk.com
YouTube - www.youtube.com/c/topgearhongkong
電子雜誌(網站及iPad版)- bit.ly/3mF2yDD
電子雜誌(Android版)- bit.ly/32a2LVO
節 鰓 系統 在 廚師漢克 - Hank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豬肉該熟不該熟?!」
——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豬肉
豬肉到底可不可以吃半生熟呢(七分熟)?
按照慣例,上網查了下資料
中文能找到的資料,普遍都在說生食豬肉相當危險,因為生豬肉裡頭常含在「豬旋毛蟲」這種寄生蟲,主要寄生在豬隻、老鼠與人類等哺乳類體內
在幼蟲時期,這些蟲會待在你的腸子裡,在感染初期,你會有腹瀉等腸胃不適的併發症狀產生
約一週後等蟲蟲長大了,便會爬啊爬的跑到你的肌肉組織裡,所以這時,宿主通常會感到肌肉痠痛與無力,發燒與頭痛也是其病發症狀
而少數嚴重者會有併發心肌炎、腦炎的情況,極少數導致死亡
看到以上那麼嚴重的症狀,說實在的,要是我肯定也很害怕不敢吃沒熟的豬肉啊!
往下繼續查資料後,發現台灣食安中心給的關於生食豬肉的建議
__
食安中心:進食豬肉安全守則
1. 豬肉必須徹底煮熟才可食用,中心部分須在攝氏75度或以上持續烹煮至少15秒。
2. 如豬肉在烹煮後仍有粉紅色肉汁流出或豬肉中心部分呈紅色,便應再行烹煮,直至熟透。
基本上咧,就是告訴你煮豬肉的方式就是把豬肉丟進去煮,然後忘了他,熟了,才是正解,能活著是比好不好吃重要的!
——
接連看了不少中文資料後發現,很多文章都很雷同,且都很明顯地互相抄來抄去的,缺乏更進一步的科學驗證
看多了大多都在說豬肉超危險的啦,最好多吃蔬菜什麼的
挺有趣的,感覺都是擔心兒子受感染的媽媽會寫出來的文章
BUT
好加在我求學時期混歸混,英文倒是學得嚇嚇叫
於是改用英文查了以下這句
Is it safe to eat medium pork?
跳出來的資料就很有趣了
一些美國的網站文章提到,所謂的豬肉寄生蟲感染的問題,是在約1930-1950年代被政府重視的議題,那時美國每年平均約發生400起人類感染旋毛蟲病的案例
而到了20世紀的現在,這數字已降低到每年約10起
英文顯示的資料大部分都會跟你提到生食豬肉的危險,大概佔1/10的篇章
之後就會開始提到現在為何豬肉可以吃半生熟(七分熟)的原因以及相關機構做的實驗研究與認證
很少提到吃生豬肉會死啊什麼的(笑
不信你去google搜尋打「旋毛蟲病 死亡案例 人數」
你幾乎找不到確切的資料或新聞,有提到關於因為旋毛蟲病而死亡的
妙吧?!
但這種刻板印象,的確難以改變
某大一部分的台灣人們還是認為,豬肉一定要吃全熟的吧!!?
——
我們從另外一個面向來看這件事
這世界上,不吃豬肉出名的人是誰?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我們稱做「穆斯林」
但你知道或了解,他們為何不吃豬肉嗎?
穆斯林們心中聖書「可蘭經」裡明文禁止他們吃豬肉
其實,不吃豬肉也不只是可蘭的專利,其實綜觀過去五千年來,豬肉的名聲一直都不是很好,各大宗教與文化其實都不喜歡豬且要大家不要吃豬肉
整理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樣貌醜陋、懶散、愚笨且性貪婪,看我們罵人就知道了,「豬」是常常當作罵一個人的代名詞
2. 骯髒,且生活環境欠佳,各種泥濘與蚊蟲相伴,吃相難看且什麼都吃
3. 亂倫交配,豬在發情期時,是會對生出他的母親進行交配的,光這一點就可以讓各大宗教撻伐死豬這傢伙了
4. 再來我們明代的醫聖,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也曾在他書中提到
『豬,吃不擇食,臥不擇埠,目不觀天,行如病夫。 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醜陋,一切動物莫劣於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
又說:「南豬味厚,其毒尤甚。」意思就是說南方的豬超毒的啦!所以,這自然會使人們聯想到在其它地方的豬也是有毒的!
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們來想想,200多年前,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的中國南方地區,他們在殺了豬之後,會是怎麼樣的狀況
蚊蟲蒼蠅到處飛,攝氏30幾度的酷暑下,豬肉不知道在這樣情況擺了幾個小時
且豬隻來源也搞不清楚,豬隻吃什麼,有沒有生病,是如何被屠宰的,屠宰後的狀況如何,這些細節,其實我們一概不知
再加上很重要的一件事!
「冰箱的發明」
冰箱,是在1834年由一個叫做雅可比·帕金斯的美國人,他發現了冷卻效應對於食物的保存是有幫助的,所以間接導致了之後一個蘇格蘭人在1862年做出了第一台冰箱
但你想想,就好比萊特兄弟做出的第一台飛機,如果你當時被邀請去試乘,你會去嗎?(笑
當然會很客氣地回答說
「哦 it’s ok 林杯先look一下就好!你們慢走啊!」
「記得回home吃dinner喔!」之類的幹話(笑
你不難想像當時第一台冰箱的樣子,肯定是又大又怪又不適合家庭使用的吧!
爾後呢,在1879年一個厲害的德國工程師做出了第一台「家用型」冰箱
同理,好比台灣進口的第一批汽車一樣,你覺得會是一台好開且一般家庭負擔的起的車嗎?
當然不可能
所以,一直到約1920年代,冰箱才開始在美國「普及化」
普及化這過程,我猜,少說也得個十年吧?!
而且這是美國啊,強大的美國啊!
你能想像第三世界國家的冰箱「普及化」時間嗎?
——
到現在2020年,冰箱不過普及100年而已
但冰箱的確是個偉大的發明啊,冰箱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科技與發明
直接的影響現在餐飲業的催生以及發展!
也可以說是你現在能吃到很多不同食物的最大原因呢!
拿鮪魚來舉例,在江戶時代時期,當時鮪魚的呈現方式是吃所謂的赤肉,且用醬油重重地醃製,為了去除且掩蓋鮪魚濃厚的魚腥味
日本的《古今料理集》記載,「鮪魚,賤魚也,不供品嘗。」
鮪魚,洄游魚類,跟一般魚一樣,得從鰓過濾海水獲得氧氣,但悲哀的是,鮪魚跟鯊魚一樣,無法自動控制他們的鰓
所以他們從出生到死亡,都不能停下來的一直游動,尤其是鮪魚,他們游動的速度相當快,平均時速達60-80公里之快
搞清楚這原由後,你就能想像當時日本漁夫捕到鮪魚後的窘境,高速游動下的鮪魚體溫是極高的,且魚肉含血量極高的鮪魚,在死亡後,如果無法迅速降溫,其肉體內富含的大量氨基酸將加速魚肉的快速腐化與酸化
所以也導致鮪魚在當時是種沒人愛吃的魚種,更別說現在大家愛死的鮪魚肚,根本是最容易腐敗的部位
根據小川顯道的著作《塵塚談》記載,享保19年間(1734年)的大條鮪魚半條帶頭附骨,224文,根據當時的米價與貨幣值換算,約莫是現在的5000日圓
5000日圓,買半條大鮪魚啊⋯⋯300年前的日本隨便補都是幾百公斤的鮪魚吧(笑
到現在2020年,東京豐洲市場舉辦的第一場鮪魚開標會,第一隻鮪魚(276公斤)以1.9億日圓(約新台幣5400萬)的價格標出⋯(一公斤約20萬新台幣)
這一切的一切,都歸功於冰箱以及相關冷藏與冷鏈系統的產生啊!
#真是太謝謝冰箱了
——
欸耨,回到豬肉
講了那麼多,豬肉到底能不能吃七分熟呢?
我的答案是可以,也不可以,端看你豬肉取得的來源而定
如果你現在是在環境較艱困的第三世界國家,那當然,吃七分熟豬肉是絕對很危險的一件事,不要做!!!
但國內現在自產豬品牌逐漸做了起來,各家大廠都很願意公開且透明化他們的養豬流程,且提供完整的生產履歷與各種機構的認證,加上台灣現在冷鏈系統與屠宰規章與條例逐漸完整化,其實很多豬待的環境都不如你想像的那邊骯髒
某些豬,如品牌豬,其實都養在每天會有人幫他洗澡,幫他洗地,餵食的飼料也都會挑選過,經過高溫處理,以免有任何寄生蟲的感染,且在屠宰時全程保持在無菌且低溫的狀態
那麼這些豬肉,我個人是很願意拿來做七分熟食用的
(養在乾淨的環境,所以幾乎不會出現寄生蟲,且吃的飼料也乾淨,屠宰的時候低溫且無菌,怎麼想都很尊榮啊!)
像是柔軟卻低脂的豬腰內肉,煮至全熟其實就會乾澀且難以咀嚼
經過簡單的鹽糖水醃製半天後,去除多餘且不必要的血水後,不管是拿來煎拿來烤還是拿來炸,我都是會將這塊豬肉的中心溫度烹調到約攝氏62度的狀態(也就是七分熟)
之後靜置1-3分鐘,讓中心溫度達到攝氏65度
這樣狀態下的豬肉一切開,肉色粉嫩,且流出透明略帶粉色的肉汁,一口咬下,柔軟多汁,絕對是吃豬肉的一大體驗!
講了那麼多,現在國內慢慢開始有能體驗到七分熟豬排的店家,一些日本來的炸豬排品牌店,提供伊比利豬的店家與餐廳
對於豬肉口感與肉汁體驗有興趣的你,不訪找時間做點資料後,挑戰自己一下
(特別強調,本粉絲團沒有在打廣告,或是慫恿你們去吃生食豬肉,若吃了之後有問題不要來怪我嘿!自己做的決定要自己承擔喔!)
以上,是我關於豬肉是否可吃七分熟的⋯簡短分享(顆顆
感謝你們花時間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3
#廚師漢克
#七分熟豬肉
#豬肉的安全性
——
發摟我的IG看更多廚師故事
rockhankroll
節 鰓 系統 在 YY L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日常,原刊於三月號《藝文青》
拼命找尋口罩的日子裡,香港人逐漸習慣了不尋常的日子。情人節過後,街上又熱鬧起來,熟悉了恐懼之後,恐懼似乎不怎樣令人擔憂了,掛在口邊的肺炎經過多番咀嚼,也開始失去新鮮感,說多了還給人杞人憂天的感覺。於是整個城市的人陸續回到日常,縱然街上店舖正悄悄地改弦更張。
而我在找尋口罩以外的時間,也回到了錄影補課的規律裡。停課了,補習學校決定一切的課堂轉為預先錄影,然後上載到系統供學生在家自學。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不同。一早起床後,不必找得體的褲子了,這段日子天天穿的都是運動褲,上衣和下身也不必講究是否匹配,因為錄影只截取上半身,舒適變了最大的考慮。離開家門,家對開窄窄的馬路是學車熱門地點,一輛輛車排隊學習泊位、倒車,從一月底的寂靜又回復日常,但我們的補習班不像學車只需兩人各自同意就可開始,依舊復課無期。這時媽常追出來,問我,拿了口罩未?我說車有,然後倒鏡裡看見自己嘴唇附近都是紅斑,口罩太局促了,易生敏感,但口罩又成了外出的必需品,因為可以遮蓋這些紅斑。
車開動,紅隧的車龍明顯地少了,一路無阻地到了銅鑼灣怡和街。商場進出開始了量度體溫的限制,只是保安都知道測溫不過是多此一舉的舉動,先不說潛伏期的長短,真的發燒了,已是為時已晚。行禮如儀之後,我走上扶手電梯,到了分校。同事正忙碌地收拾筆記,我和助教進了課室,開燈,脫下口罩,準備教材,然後開啟投影機。錄影鏡頭在課室後方的牆上,按下了計時器後,我開始了一節沒有聽眾的中文課。課室裡迴盪我激昂的叫喊,時時幻想台下是一雙雙若有所得的眼神,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看著講台上的我揮灑自如。然後猛然抬頭,才發覺平日很快過的一個多小時怎麼漫長得像剛倒過來的沙漏,尚有太多頁數等待翻揭,還有太多時間等待流逝。平日半小時的教材,沒有了同學的互動,僅僅十多分鐘就見底了,只得停下來,再準備一段時間,再重新錄影。人在停停走走之間迷迷糊糊一切好像過於失真。
課後回到辦公室,進了電梯,擠進一個狹窄的空間,空氣隔著口罩顯得特別稀薄。電梯門打開,有人出去,卻無人願意伸手按掣關門。一股心知肚明悄然滋長抽長,眼神迴避,一副無事不關己的模樣,也有一些不爽互瞄,然後門自動關了,再然後各自回到封閉的工作空間。我進了辦公室,滿眼都是混亂狼藉的口罩,有泰國的、印尼的、日本的、美國醫用的 —— 向朋友搜羅了六千多個,打算派發給有需要的學生。搖晃滑鼠,在案頭敲打鍵盤,筆記還是要如期交稿,專欄、出版等工作如常,只是職業博覽的講座、中學的文憑試分享取消了,每日見的人都是寥寥可數,文字的輸出卻多得令人腦筋發麻。香港電台本來邀請我上去分享考試心得,數日後電台聯絡說要配合政府,不允許嘉賓錄音而延期,再後來乾脆變成電話訪問。足不出戶的時代,竟然因為疫情提前來到,這時「邊爐家族」新聞甫出,人心惶惶,一切錯謬荒亂。
疫情期間去健身房的次數更頻密了。平日上課去到深夜,常與教練失之交臂。現在下午在辦公室局促得難以喘氣的時候,就去佐敦的健身室活動四肢,同時清空腦袋。官涌街兩旁都是泊車位,但因為車房林立,幾乎佔了所有咪錶位置。每次駕車去健身,恍若是日運氣的預報,車一拐彎,如果見到空位,人忍不住驚呼一聲,那種喜悅難以言喻。泊好車走入零落的健身房,有些人汗水涔涔而下,口罩還是沒有脫下,呼吸喘氣之際,時脹時縮,像魚鰓開合時的節奏,是前所未見的一抹風景。健身室對開的西餐廳在疫情之前擴大了店面,取車的時候幾個侍應在外晃蕩,大家都在空氣中失落了話語。唯一好處是他們認不出我,臉容不再是赤裸裸,彼此的眼神探問變得更銳利,卻更沒有把握。
課餘的時間花在搜集口罩,送給親友、同事和學生。有晚確定有八十盒的貨源從泰國到港,凌晨時份在西環交收,對方說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約定地址,一輛貨車駛來,雙方驗貨、點算、付鈔,是小時候電影裡交收毒品的場景。在一個口罩動輒也要六、七元的今日,我竟下意識地到處四望,擔心有伺機搶奪的人埋伏四周。荒謬的想法後來得到證實,不到一星期之後新聞報導有賊人打劫搶去廁紙,那麼小心保護更缺貨的口罩顯得理所當然。然後貨放上我車尾,絕塵而去,帶點終於完成艱難任務的滿足感。到後來接觸太多貨源而變成半個口罩專家,到後來派發防疫用品變成了每日新聞的好人好事,再後來派發口罩變成了被批評的對象,安排不周、數量不足、質素不高。不尋常的劇情每天尋常地上映。二零二零全球最發達城市之一的香港。
隔去了飛沫,還有更多的隔離營正醞釀更深層次更牽動情緒的生活日常。口罩畢竟是事發後的預防用品,隔得去病毒,但隔閡如何能夠消去?如何能夠重歸日常?不要忘了,即使一罩傍身,我們的生命依然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