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第四天,去了大名鼎鼎的北海坑道 . .
碎碎唸長文,不喜可跳過~
怎麼說呢?
或許部分是因為這幾天已經看了太多坑道、碉堡,也有部份是已經知道會看到什麼吧!當下並沒有太多的感受,甚至本來打算先走一圈、再划獨木舟的規劃,後來也決定放棄了!
離開後仔細回想整個體驗流程,深深覺得北海坑道這個 “南竿招牌” 其實有點可惜 . .
從遊客中心開始,到坑道入口約 250 公尺的路程,除了遊客中心外的燕鷗模型、旁邊往大漢據點的路口外,真的就 “只是在大太陽底下走路”;
坑道入口前,兩門大砲與北海坑道的雕像可拍照,接著馬上就進入坑道了;
進入坑道後,好像沒看到什麼資訊或說明,然後右側是海龍蛙人與橡皮艇的等比模型(有戴上了防疫口罩!)、左側是開鑿坑道的國軍等比模型 . .
然後再往前走幾公尺,兩側的資訊馬上變成藍眼淚 & 登船等候區!
(整個 story 跟情境就斷在這了?)
再往前10公尺,就是 搖櫓船/獨木舟 的服務台、步道入口、以及登船平台 . .
沿著水道旁的步道走一圈大概700公尺,過程沒有任何資訊、沒有可以稍微停留的平台,水道上只有最後 1/4 處有艘小艇可拍照 . . 然後就回到登船處了
為什麼不試著在 “遊客中心到坑道入口” 的這段路營造情境呢?
(團客導遊可以用這3分鐘講解沒錯,但散客真的只是在烈日下走路?)
坑道要講的故事到底是蛙人、還是藍眼淚?
(就算兩個都要講,也不能這樣急轉彎吧?)
裡面都有蛙人小艇的雕像了,那 木搖櫓船/獨木舟 跟這裡的關聯是?
(就算不能用仿蛙人小艇來營運,船不能至少漆個迷彩塗裝嗎?)
回到青旅後,和老闆聊了聊,發現這或許是結構性的問題:
台灣的很多景點,都是政府撥預算建設/整修,然後再招標給民間經營 . .
也就是在建設的時候,常常不太會仔細去規限跟考量後續如何經營、甚至這個 地點/空間/建築 之後要怎樣用!!(所以或許很多硬體本身就 “不好用”)
而民間業者標了案子,可能一次3,5年的約、甚至更短,自然就只能用 “將就” 的方式,盡量減少前期的投入,趕緊開始營運趕緊回收 . .
北海坑道絕對不是個案,我相信它的潛力遠遠不止如此 . . 但台灣各地很多很多類似的狀況!
這樣的架構下,建設與營運完全不連貫,如何期望能做出良好的規劃、好的發展?
我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 .
同時也有8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Spice Travel 辣旅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來台中想到的文青景點不外乎就是勤美跟誠品, 甚至台中當地人都不會來的東海藝術街其實有超多隱藏店家! 有些沒有招牌之外,還連 Google maps 都搜不到! Sarah跟Leo這次要帶大家去藝術街的巷弄裡尋寶,翻轉你對東海藝術街的印象! ------------------ 🚶 看看我們去了...
築間招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明治時代開始,六本木就是日本陸軍第一和第三連隊的駐紮地,從而發展成陸軍軍人所居住的區域。現在位於乃木坂的國立新美術館的入口處,就有著舊步兵第三連隊的軍營模型。而現在的東京中城(東京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後文介紹),則是當時大日本帝國陸軍第一連隊的駐紮地。而這兩個陸軍連隊,也正是發生於昭和11年(1936),日本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與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進行刺殺的2・26事件之主要成員。而既然六本木當時是做為軍隊的用地,可以想見,當時這裡不但不是鬧區,而且也沒有什麼居民,因此才能給予軍隊如此龐大的用地。而在江戶時代,六本木則完全是個鄉村。元祿時期(1688~1704)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弟子服部嵐雪,從曾描述當時的六本木總是聽到老鷹的悲鳴聲與蟬鳴。就算是到了明治初年,這裡還是有著田野的氣息。到一直到甲午與日俄戰爭之後,六本木才染上了軍事重鎮的色彩。
而在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美軍便順理成章地接收了這些軍事設施,並建立了被稱為「哈迪軍營」(ハーディー・バラックス/Hardy Barracks,這個名稱是為紀念1950年7月1日韓戰的任務行動中,一場飛機事故二十名死者之一的「埃爾默·哈迪伍長」)的美軍基地。而這個美軍基地現在則是赤坂新聞中心(Akasaka Press Center/赤坂プレスセンター),是東京二十三區內唯一一座駐日美軍基地。而那時被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的六本木,由於美國人非常地多,因此被稱為「東京租界」。也因為這樣,六本木逐漸開了以美國人對象的商店與餐廳。其後附近又開設多間電視台,加上這裡本來外國使館就多,於是這裡便演變成酒吧、舞廳等夜店林立的鬧區。1961年,日本料理「瀬里奈」最早在此創業,販售高級的神戶牛與螃蟹料理,直到現在(瀬里奈 本店 (せりな):東京都港区六本木3-12-2);1963年創業的「香妃園」則是中華料理,就開在「瀬里奈」對面棟的二樓,燉雞麵是其招牌料理,從開幕之後,這裡就是各大電視台、廣告公司和從事其它大眾媒體的從業員與藝人深夜流連於六本木的「御用」餐廳,其菜色多達200種,營業時間則是直到凌晨四點(東京都港区六本木3-8-15瀬里奈ビレッジ2F)。
而早在昭和19年(1944)就在六本木開業的義大利餐廳「安東尼奧」(アントニオ),則是在昭和60年(1985)搬到了南青山的現址,第一代老闆Antonio Cancemi,於校長為墨索里尼的料理學校畢業後,就指派給了是前義大利海軍司令官做為廚師。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些六本木的餐廳老店中,只有「安東尼奧」是在日本二戰戰敗前就開了的。這是因為那時日本與義大利是同盟國,因此他隨著他的老闆由義大利來到盟國日本。現在「安東尼奧」則由第二代和第三代延續的他的理念,繼續經營著這家餐廳(Ristorante Italiano ANTONIO'S & ANTONIO'S DELI:港区南青山 7-3-6 南青山HYビル 1F)。
隨著1952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的簽定與1953年韓戰的停戰,日本逐漸由戰後的蕭條與混亂中走出,而美軍的佔領也告一段落。美軍走了,原先在六本木開的那些專門針對美軍做生意的商家、餐廳、酒吧和夜店,也隨之被年輕的哈美族擁入。他們曾經在戰後邊追的美軍吉普車後面,邊跑邊說「Give me chocolate!」現在,他們則是穿著夏威夷衫,戴著太陽眼鏡,以美式風格走在時代的先端,流連於夜色朦朧的六本木街頭。1958年12月23日,東京鐵塔落成,六本木成了「離世界第一高塔最近的町」,更是吸引了全日本年輕人的目光。1959年之後,「六本木族」出現了。昭和36(1961)年,渡邊麻理(渡辺マリ)的歌〈東京動動趴女〉(東京ドドンパ娘)大賣後,更是吸引了愛跳舞的年輕男女湧入六本木(「動動趴」(ドドンパ)是美軍佔領日本期間,由菲律賓傳入的一種曼波舞曲)。
昭和39年(1964)的東京奧運會之後,隨著地下鐵日比谷線的開通,加上都電和巴士,鄰近銀座又可以在澀谷轉乘的六本木更進一步地成為了年輕人集結之處。整個1970年代,迪士可舞廳一家又一家地開。到了198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期,以當時地上十層,地下兩層樓的六本木廣場大樓(六本木スクエアビル)為中心,共有數十間迪士可舞廳。後來,隨著泡沫經濟的崩壞,在1990年代的時候許多這裡的迪士可舞廳紛紛倒閉,取而代之的是卡拉OK與日式小酒店キャバクラ,六本木廣場大樓也在2007年,由於已經老朽,再加上再開發計劃必須拆掉而封館。
以前比較常住在新宿時,其實因為去六本木還是要轉車,所以還是沒那麼方便,直到都營大江戶線於2000年(平成12年)12月12日全線開通後,才能新宿直達六本木。現在要去六本木,除了有最早開通的日比谷線外,還可以坐南北線到麻布十番佔站或六本木一丁目站,坐千代田線到乃木坂,以及坐都營大江戶線到六本木站或麻布十番站。
那麼,現在的六本木呢?從軍隊之町、美國之町,到年輕人之町,六本木還有什麼新的樣貌?
要這樣說起來的話,那就是六本木突然多了好多美術館和藝廊了,而這些美術館和藝廊的出現,則與兩棟最新在六本木登場的建築物有關,一是2003年(平成15年)開業的六本木之丘(六本木ヒルズ/ろっぽんぎヒルズ/Roppongi Hills),一是2007年(平成19年)建成的東京中城(東京ミッドタウン/とうきょう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
築間招牌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築間招牌 在 Spice Travel 辣旅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來台中想到的文青景點不外乎就是勤美跟誠品,
甚至台中當地人都不會來的東海藝術街其實有超多隱藏店家!
有些沒有招牌之外,還連 Google maps 都搜不到!
Sarah跟Leo這次要帶大家去藝術街的巷弄裡尋寶,翻轉你對東海藝術街的印象!
------------------
🚶 看看我們去了哪些好地方!
00:00 段落開始
00:49 墨爾本巷弄
03:31 那個頂樓
05:16 照夜白生活茶事(和豐祿)
07:57 花半開生活美學館
10:29 午後書房
12:20 時間軸食宿工坊
------------------
✨ 想了解更多東海藝術街商圈有哪些好地方去?
【東海藝術街商圈ArtStreet】
► https://www.facebook.com/ArtStreetTaiwan
【和豐祿茶、器、沉香(照夜白生活茶事)】台中市龍井區藝術街38巷11號
愛茶的工作室主人生活時時與茶相關的生活美學與文化並行,工作室不定期舉辦與茶相關的活動、專業課程與生活講座讓您也可以感受到生活與茶可以這麼有趣有溫度!想藉由現代方式品一杯茶、品一支香、賞一件器皿,想了解更多的專業就來一趟「和豐祿」吧!
► https://www.facebook.com/zyb.life
【花半開生活美學館】台中市龍井區藝術街58號
透過跟老師討論創作豐富空間的作品或者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花藝創作帶回家,最後身處自己創作的空間藝術中品茶、食用茶點與藝術對話,茶道跟花藝都會在過程中由老師帶領並有詳盡的介紹體驗。
► https://www.facebook.com/%E8%8A%B1%E5%8D%8A%E9%96%8B%E7%94%9F%E6%B4%BB%E7%BE%8E%E5%AD%B8%E9%A4%A8-2223301301234641
【墨爾本巷弄】台中市龍井區藝術南街5巷
「紅酒、咖啡、音樂、文化交流和認識新朋友,重新認識以及接受我出生的地方。」兩位熱愛墨爾本的主人將他們在墨爾本的生活方式帶回來,這是一個結合了工作還有生活的音樂咖啡調酒吧。
► https://www.facebook.com/melbournela
【時間軸食宿工坊】台中市龍井區遠東街204巷18號
圓弧外觀建築,結合綠意、木作、鐵件、水泥等不同元素,加上優質精選的咖啡飲品、清爽無負擔的輕食、精緻手作烘焙點心,給選擇於Timeline留下足跡的人。
► https://www.facebook.com/timelinecafestudio
【午後書房】臺中市龍井區藝術北街46巷2號
午後書房的老闆將自己收藏的老書放上網路,經營網路書店多年,這間店位在東海藝術街商圈中獨樹一格,店內收藏了許多不同年代的書,是愛書的人挖寶的好去處。
► https://www.facebook.com/%E5%8D%88%E5%BE%8C%E6%9B%B8%E6%88%BF-%E4%BA%8C%E6%89%8B%E6%9B%B8%E5%BA%97-203782521037
【那個頂樓】台中市龍井區新興路9巷10號3樓
一群年輕人共同開創的藝文生活交流空間。離開家人朋友,走上自由自在的頂樓,藉由不同領域的藝術碰撞,在對談之中,從這些陌生的靈魂裡面找到那個人,成為你的麻吉。
► https://www.instagram.com/thatisaroof/
-------------------
🌶️ 想預訂 Spice 推薦的住宿,快到我們的網站預訂!!! ► https://spice.travel
👉訂閱 Spice : https://www.youtube.com/SpiceTravel?sub_confirmation=1
👉下載 Spice app (iOS) : https://itunes.apple.com/app/id1417092783
👉下載 Spice app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io.spiceup
------------------
追蹤我們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spicetaiwa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picetw
Spice 旅遊攻略 ► https://spice.travel/guidebook
Spice VR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SpiceVR
------------------
音樂來源 -
MB01QDIV7SDESNP
築間招牌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old Last Night 4000萬【一舖兩蝕??】台3覺7分。灣仔軒尼詩道68至76號地下D舖(近盧押道),租客黃金燒味,租金110000至2022年5月31日(一年生約,加15%),原叫價七千萬(吹水),剛昨晚成交4000萬,回報3.3%。建築面積1300呎,門闊約15呎,深約60呎。
(註冊4000萬)
速成這單成交的經紀是中原 Betty Ma (98776699) ,好資深,我識佢十年,做過好多 deals,有料到!
原業主是2011年8月27日以4150萬買入。2011年3月18日曾成交4480萬,yes 4480萬(好奇怪,又蝕? 我估應該是上手業主想放摸,摸唔出,無實力,最後蝕讓甩身)。前後蝕過兩次。
此舖2008年1月曾成交2000萬。1996年也曾成交1200萬。
軒尼詩道這間舖, 優點是始終是灣仔軒尼詩道, 港島區的高尚地段舖,好容易買賣。 大部分有錢人都會經過這個位置, 買嚟威都好。
我感覺一定好過買間元朗鳳攸北街(雞地)的茶餐廳 (新豪餐廳剛剛成交3838萬,細間啲及仲要俾雙倍印花稅,等如成本一樣)。當時我俾4分。
https://youtu.be/C3GK6klUW3Q
但這間軒尼詩道的舖也有幾個弱處, 如果唔係,我都買咗?。(1) 位置比較吊腳, 這段是屬於軒尼詩道較靜的一段。(2) 舖型奇怪, 舖內中心有四支柱,業主要做多重「柱男」。(3) 今時今日軒尼詩道是重災區, 無遊客/無商務客。早排是社運/遊行必經之路。 門口掛錯招牌分分鐘好大鑊。
原業主是訊匯金融謝兆凱。
旁邊的快圖美,建築500呎,2020年1月曾經成交3200萬,租93000,回報3.5%,位靚好多,但也細間好多。
https://youtu.be/C3GK6klUW3Q
一分錢一分貨,4000萬買Henessy Road,你想點!? 好過買深水埗大南街菜檔(依家仲貴!) 感覺7分位。
Location:
https://maps.app.goo.gl/Nemv8zG73NxyMvPb8
李根興 Edwin
《保密放售舖 Quote 價》有舖放售,記住搵我 quote 下價。全程保密 ? 專業,成交期可以是全港最快,快至1至2個月現金到手。
自2016年商舖基金成立以來,我們已買賣74間商舖(全地舖),同期全港最多。 2021年底前,我們最少要買入多五億商舖。
有舖放售,可直接聯絡我(李根興) whatsapp 9036 1143 或致電 2830 1111, 當然也非常歡迎經紀介紹。www.bwfund.com (證監會持牌法團 BBL 650)
#商鋪,#買鋪,#商鋪成交,#鋪,#shop,#retail_shop_investment, #shop_investment, #retail_property,
築間招牌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2096成交(傳) 紅磡殯儀段,曲街2F-2H Shop P sold 1200萬。建築500呎,闊12呎,深約30呎。 市場無放過盤,可能是內部轉讓。
店名「唔識讀?」租36800,回報3.6%。原業主2004年7月用152萬買入。
紅磡殯儀館一般好少外來人買來的投資 (you know ... 唔吉利?),多數買入自用多。 如果買得啱,投資價值極高 .... see below.
(最新消息: 成交價是1243.8萬,註冊)
。。。。。。
我有做殯儀業的朋友,帶我在紅磡走過一個圈, below is what he told me:
殯儀業小知識:
《唔好以為「棺材舖」唔值錢》
其實好多人唔清楚,殯儀館就好像「酒店」,棺材舖就好像「旅行社」。
. 「酒店」提供短期住宿服務,等親友可以來探訪、問候。
. 「旅行社」則幫客人安排成個行程 (例如:棺材,化妝,運輸,法事,土葬/火葬場地等)
香港現只有七間「酒店」(殯儀館),政府也不再發「酒店」牌照。
「旅行社」(棺材舖) 則有約一百多間,需向食環署拿牌。 超過一半舖位於紅磡。主要分為:
. A 牌 - 殮葬牌 (可以暫時存放先人遺體,但許多變成非法私營骨灰龕場)
. B 牌 - 可放棺材 (又叫: 長生店,板舖)
. C 牌 - 提供殯儀服務 (不可存放棺材)
A牌/B牌非常值錢。因為很難拿到,申請時必定被當地居民反對。由於入行門檻高,競爭較少,這些舖位一向賺錢不錯。
C 牌(無放棺材)則較易拿到。
舊有的牌照,可以寫「殯儀」兩隻字在招牌。現新申請的牌 (例如 this shop) 則不能再寫「殯儀」兩隻字在門口, 只能暗示,因此好多字大家都唔識讀。
祝大家身體健康,百無禁忌,事事順利。保重? 李根興 Ed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