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室內軟裝師養成術─不需花大錢動工裝潢,靠燈光、家飾、油漆、家具改變空間的美學佈置心法」介紹 訪問作者:Carol Li 李佩芳 內容簡介: 第一本軟裝師養成實戰書 獻給對軟裝有興趣,甚至夢想以此為志業的初學者 為台灣家庭需求量身打造的軟裝實力養成寶典 不用大刀闊斧也能改造居...
「簡單的基本構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人像攝影師教你拍照基本構圖法!相機手機都適用的簡單法則 的評價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必學攝影構圖】簡單超百搭的「九宮格構圖法」!〔安妮與陳 ... 的評價
- 關於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攝影基礎訓練-淺談五種攝影構圖,人人都能簡單拍出好照片! 的評價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1] 細說分鏡 Vol.0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00
🖍從包包裡拿出器材,為了拍攝準備,花費了不少時間
🖍當相機握在手中,腦海卻開始一片空白
🖍心裡讚嘆著美景同時,卻忘了該怎麼好好的透過相機、鏡頭
🖍將眼前的感動加以保留下來
到了美景當前,你是選擇先好好欣賞一下,再開始拿出器材拍照? 還是二話不說先把器材準備好,拍上幾張再拍照? 這點每個人不同,但我想若是一般不熱愛拍照的朋友,這問題是不存在的,倒是我們這些喜歡拍照的人,不管拍的好不好,我們來想一下這個情境問題。
🟥他人的聲音
「你不要老是拿著相機拍照」,我們常會聽到類似的聲音,是的,當我們一但開始拍起照來,似乎就沒有停過,因為眼前的畫面實在太漂亮了,捨不得停下來,儘管怎麼拍最後結果都差不多,最多改變構圖、曝光,但我們就是會多多嚐試以免回家後感到後悔。
不過呢,這樣子也是不好,我們花費太多時間與心力在「拍照」的所有動作上,若是要將一景色,用雙眼看下、在大腦留住深刻的體會,確實是要停下手邊的動作,雙眼凝視著前方,隨著空氣的流動調整呼吸,試著左看右看、轉轉脖子改變一下視野,舒展一下四肢順便做個沉呼吸,再吐氣同時…,景色又變了。
🟥停一下做個沉浸
或是坐下來,閉上嘴,闔上雙眼,用耳朵聽聽除了旁人的騷動之外的聲音,身體感受陽光照射下的溫暖,或是冷風剌骨的感受,會發現一但閉上雙眼靜下心來,進入到另一種欣賞美景的層次,別急著睜開雙眼,再多沉浸一會,這需要一點時間,才能讓心靈自表層的雜閙表層,深潛的方式觸及到心底,你的身體的韻律改變了,奇妙的是,一但到了這個層次,你將改變了世界的節奏,當你的心跳一拍、一拍的跳動越來越緩慢,這個世界著你的心跳再一點、一點的變化。
若身體深深的感受到此刻美好的感受,好了,可以睜開眼,動動身體,再度拿起相機開始拍照,就算光影、色溫並無變化,你會發現你又重新擁有另一個視野,專注在剛剛沒發現的角度,再補捉幾張照片。
以上的順序,我覺得可以交換,先拍完後體驗一下「當下」,或是先享受「當下」再來拍照,又或是這二個過程不斷的交叉「拍一下、停一下、拍一下、停一下」都可以,若你沒有這個拍照習慣,下次不彷試看看,別急,你會有時間的。
🟥機會不是人人有
雖然前面說的很美好,但並非人人都有這個機會。
抵達地點,別說先靜下來欣賞美景,倉皇的自包包拿出相機等器材,又在考慮該用什麼鏡頭,先裝上鏡頭,再插上記憶卡、電池,再把包包背好,如果又沒有好習慣,把那些小東西放在包包該有的位置,你又在包包裡頭翻找半天,中間不但浪費了時間,同時還讓自己更加焦急,更糟糕的是 – 忘了帶記憶卡,或是電池沒電,這些經驗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過。
❗❗ 這些流程,其實可以在出發前就先準備好的,該用哪顆鏡頭,就先裝在相機上,記憶卡、電池早已經放在相機裡,一但抵達地點,相機一抽,鏡頭蓋一開,就順勢開始拍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習慣,且這習慣是有好處的,其一是剛講的,你不減少現場慌忙不必要發生的過程,再來就是在家就先檢查電池電量、記憶卡容量,出了門更減少發生「少帶電池、少帶記憶卡」的問題,如果你沒有這個習慣,你可以試著學習。❗❗
好了,回到現場,相機握在手上,拿起相機調整鏡頭構圖好,一切準備好蓄勢待發前,你開始遲疑了,在按下快門之你還有更重要的事 – 曝光的決擇,曝光三要素該怎麼適應眼前的景像,相同的視角,不同的構圖,參數又要隨時調整,剛剛那一鼓做氣的衝勁,在這裡又像破了洞的氣球緩慢的洩氣,腦海又開始空白了起來。
心裡讚嘆著美景,手上握著相機,腦舊依空白,心裡有些些後悔攝影觀念好像不夠熟練,無法將所學用在這裡「當下」,眼前的感動又只能好好的記在心裡,又中真是遺憾又可惜。
但還是得拍呀,於是最簡單又安全的,切換到「自動模式」,自動的曝光,只需要調整構圖就好,快樂、簡單,這也是一種拍法,但近年手機相機又進步不少,再拿出手機多拍幾張,讓人感嘆的是,手機拍出來的照片,至少在手機螢幕上看起來,又比相機拍的更加鮮豔動人,此時就在想「為了相機器材,事前的準備、中間的辛苦背負、抵達的慌忙整理、腦海的空間緊張」,這些都不需要,一隻夠聰明的手機就好,不是嗎?
🟥那該怎麼辦
當然我們會說,這些都是攝影知識與技術不夠熟練,平時不練習的結果,但要一些朋友說說話,很多人平時是不大有機會「刻意」的去練習這些東西,任何學習與「生活技能相關」以外的任何知識、技術,都要刻意在一天中,規畫些時間去「操作」,一但脫離太久,就算你拍再多回、上再多課,到了現場你就是無法運用。
❗❗ 雖然我前幾面說到 – 完成一張照片所需的所有動作,都是「當下與世界互動下,感受到剌激」後所做的決定,身體就像是根大天線般,不斷吸收當下世界給你的剌激,決定了你拍什麼、怎麼拍、拍多拍少,此時就像是進入「心流層次」,不用別人指導你,你就如行雲流水般一張接一張,最怕的是被外界干擾、中斷你的心裡歷程。 ❗❗
這層次抽象嗎? 一點也不抽象,太多人跟我一樣,擁有這種體驗,只是要達到、經驗到這種體會,老實說,真的得在攝影的基本功夫上,熟練、熟練、 再熟練,到了現場當下,你才能先用心眼欣賞、打量、沉浸當下,才能順順的拿起相機一張又一張的拍了下來,這點,依舊是很現實的答案。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影短評\【玩命關頭9】Fast & Furious 9
我得承認,雖然我熱愛動作片電影,但是我就是對【玩命關頭】系列很冷感,這個由羅伯柯恩在2001年所開創的系列電影,一開始只是臥底警察與街頭混混間的情誼故事,經歷歷次的演員更迭,前期一路顛簸的搞到第三集,讓接手的新銳導演林詣彬拍出【東京甩尾】敗部復活,才開創了第二春,直到第五集【玩命關頭5】,全系列的劇情與場面達到了巔峰。
我是到那個時期才開始對【玩命關頭】系列感興趣的。
然而,即使【玩命關頭】從五代到八代都一直發展出極佳的票房收益,但是身為一個熱愛動作電影的觀眾的觀點,我卻覺得從【玩命關頭6】開始,即使場面越來越誇張,但是緊張刺激感卻逐次的遞減,尤其是在林詣彬沒有參與的【玩命關頭7】與【玩命關頭8】特別的嚴重,七代的溫子仁接手時是以擅長超現實恐怖的視覺風格著稱的導演,因此【玩命關頭7】充斥了各種別出心裁的構圖與鏡位調度,然而卻無助於動作場面的張力,只是讓電影變得很詭異,而【玩命關頭8】則是讓電影成為了人形卡通,基本上更像是汽車版的【G.I JOE】的概念,我覺得【玩命關頭8】甚至比【特種部隊】還要有【G.I JOE】那種機械代替人演戲的童趣,然而動作場面則也是誇張童趣有餘,張力付之闕如。
而到了【玩命關頭9】,把整個系列拍成金雞母的元老功臣林詣彬被找回來救場,究竟成效如何呢。
老實說,整部電影看得到林詣彬拼命地在救場的痕跡,但是經歷七代與八代那種越唬越大、誇張到沒有極限又難以自圓其說的人物關係與場面之後,林詣彬試圖讓整個故事回歸到寫實面的努力只顯得相當的尷尬。
首先,九代的故事丟出了唐老大的弟弟雅各這步棋,這是在宣傳上丟出話題的一個手段,也是企圖要吸引觀眾眼球進場的第一招,但是對於製作團隊而言,就變成第一個課題,於是故事拉回到1989年的唐老大年輕時期,這下子唐老大除了街頭車王的身份,前面就又多了一個老爸是頂尖賽車手,父親從小就在一場車賽當中過世的設定,然後再拉出他有一個弟弟,從小活在備受寵愛的哥哥的陰影底下,在述說哥哥不諒解弟弟害死父親而與弟弟斷絕關係,然後兩兄弟在長大之後,弟弟成為「超級間諜」,間接解釋了唐老大這個街頭混混為何能夠被小人物相中成為國際探員的理由。
老實說,這個劇本真的寫得很不錯,但是讓馮迪索與趙喜納兩人演起來就是充滿了一種不協調的尷尬,林詣彬自己也知道,所以就用了「難以解釋的事情要讓角色自己說出來吐槽」的這招,讓莎莉賽隆質疑為什麼唐老大這個泰瑞托家這個從頭拉丁到尾的家會有一個臉龐方正的北歐老弟,其實莎莉賽隆不說還好,一說我就忍俊不住,劇本把這兩個明顯就不像兄弟的人硬湊對的尷尬感讓我恍然大悟,但是我也有點疑惑,如果真的這麼尷尬,就不能把故事寫成趙喜娜是領養的嗎?
接著第二個林詣彬拼命想要救回來的設定,是韓哥的回歸,搞了半天,韓哥在【玩命關頭3】的那場追車是詐死,韓哥在失去情人吉賽兒之後到了東京過日子,然後被「救設定專職」的小人物先生吸收成為探員,而為什韓哥這種人會被小人物先生青睞?
因為小人物先生挑探員就是這麼亂來,因為他覺得吉賽兒這麼厲害的人所愛上的男人一定也不簡單。
怎麼樣,這理由再次強化唐老大這種無腦又硬來的混混會被吸收成為探員的合理性,因為雅各是「超級間諜」,超級間諜的哥哥一定也不簡單。
【玩命關頭9】全片就是充斥了這種補設定的劇情,然後再由林詣彬努力的鋪陳,用娓娓道來的劇情片步調述說了一個多鐘頭,再穿插了約三十分鐘左右的超現實動作場面。
我說「超現實」是一點也沒在胡說的,這些超現實動作場面包含了讓車子只用一根繩子過懸崖、用磁鐵讓車子在馬路上被吸著走,還有宣傳時大力鼓吹的上太空場面。
但是這些場面經歷了七代與八代「沒有極限的場面膨脹」之後,再怎麼看也都只剩下麻木,當我看著那些車子不斷開啟磁鐵讓路上的車子與雜物被吸著走,把城市搞得亂七八糟的畫面時,我忽然好懷念【玩命關頭5】裡頭的動作場面,當時他們只是拖著金庫大鬧城市而已,雖然說車子拖著金庫的摩擦力是否能造成這麼嚴重的破壞也很難說,但是那種視覺上的純粹物理破壞力是現在這種早已超越現實物理現象的場面所比不上的。
而對於這些角色來來去去,死了又復活的合理性,製作團隊也是再次使用「我先說出口,你就不能懷疑」的操作方式,讓劇中角色說出「自己是不是不死之身?」,或是說出「這如果是一部電影,你應該要開始吃癟」的台詞來,無非也是想提醒觀眾,誒這只是一部娛樂電影,你不要太認真的意思。
但是我看著這部拼命補設定,與想盡辦法把超現實的動作場面自圓其說的兩個小時過去之後,不由得開始思索,【玩命關頭】系列拍到這邊應該也夠了吧,真的還要繼續拍下去嗎?
唐老大與他美國至親家人的故事,其實已經講到幾乎沒有事情可以說了,因此【玩命關頭】系列的人物關係就像是日本少年漫畫那樣,必須要一直把世界觀擴大,到了第九集,這個世界觀在英國已經多了另一個神偷探員世家,在薩摩亞有一個足以對抗恐怖份子的在地家族,然後在日本也有一個韓哥與養女的小型家庭。
也許讓傑森史塔森與巨石強森繼續拍【特別行動】系列,馮迪索偶爾出來插插花,或是讓韓哥拍一步他在亞洲出任務的故事會比較有趣點吧。
【玩命關頭9】超現實動作場面與超現實家庭電影【影評|半瓶醋】
https://youtu.be/T_C2ZNsWe5I
#玩命關頭9 #F9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室內軟裝師養成術─不需花大錢動工裝潢,靠燈光、家飾、油漆、家具改變空間的美學佈置心法」介紹
訪問作者:Carol Li 李佩芳
內容簡介:
第一本軟裝師養成實戰書
獻給對軟裝有興趣,甚至夢想以此為志業的初學者
為台灣家庭需求量身打造的軟裝實力養成寶典
不用大刀闊斧也能改造居家氛圍。
不論是想學軟裝,或想靠自己力量改造居家,都必須拜讀的經典居家佈置聖經。
從深入了解「軟裝」觀念著手,藉由收納、風格、配色、陳列擺設、家具規劃、照明設備、
織品選擇,以及植物飾品裝飾技巧,一步步建立居家美感與品味養成。
想要自己著手打造出夢幻理想住宅?還是預算有限,卻不想將就日常生活品味?Carol教你如何使用簡單的軟裝技巧創造出獨具風格且舒適的生活空間,即便有限面積也能規劃出符合日常機能且不落俗套的高質感品味宅。
深入頗析居家軟裝佈置技巧,以日常習慣為基礎,利用色彩、質感、家飾品配置,重新詮釋美好品味生活感。
「軟裝」究竟是什麼?跟室內設計有何不同?居家空間難道真的需要軟裝嗎?Carol從最基本的軟裝觀念分享,帶你深入了解軟裝不只是能夠美化空間的幫手,也具備打造實用生活場域的功能。藉由軟裝佈置與裝飾,不但能夠提升自己創造力與美感,也打造出屬於自我風格的居家空間。
• 軟裝基本觀念
──軟裝師=布置師=風格師?
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正確軟裝觀念入門,了解國內外現今流行趨勢,也明確釐清與室內設計不同之處,以及軟裝優勢與適用範圍。
• 風格手法
──如何探索自己喜愛的風格?與家人偏好的風格不同時如何解套?
你想知道的,本書都有建議方式。藉由解析熱門風格了解各項軟裝構成元素和設計重點,如北歐風、無印風、工業風、極簡風等等,讓讀者能夠進一步了解自己理想居家類型。
• 配色與陳列擺飾
──控制整體配色不超過三個顏色;托盤的聚焦妙用?
空間只有三種顏色會不會很單調?搭配不同材質的應用,層次的魔法超乎你的想像;三角構圖擺飾基礎、視覺凝聚法則,加上容器質感的統一,構築出零失誤的和諧平衡質感空間。
• 家具與照明配置
──家中一定要有茶几、餐桌?多功能的家具已成趨勢。
家具和照明居居家空間中要角,不但影響整體動線規劃和氛圍呈現,也是實踐生活實用機能的重要因素。尺寸、比例等細節都是關鍵。
• 佈置空間元素
──地毯多大比較好?挑對窗簾房間變高放大。
佈置空間不一定都是只能運用累積灰塵的裝飾品,綠化空間的植栽、能夠帶來溫馨暖意的織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都能構成為佈置空間的元素,營造更清爽有機的舒適生活。
• Carol 不藏私技巧大公開
──美感如何養成?
非科班出生也有機會成為專業軟裝師,從日常生活培養居家生活美感養成術,Carol特別分享各項實用技巧、靈感發想、採購地點和實際規劃案例等,讓想更深入了解或從事軟裝行業的你,都能進一步培養專業軟裝技巧。
• 室內設計與軟裝布置差在哪裡?主張以軟裝為主、硬裝為輔的方式,重塑空間的價值與特色。從最基本的「軟裝」觀念確立基礎認知,讓預算有限或想要自己著手佈置空間的你,培養起和諧平衡的空間美感。
• 在沒收納好之前,談美感都是枉然。收納是建構美好空間的最基本技巧,之後再拆解掌握居家空間組成元素:配色、照明、動線規劃、家具擺飾、陳列裝飾、織品選擇或植物等,構築出符合日常基本動線規劃需求,並兼具品味質感的居家場域。
• 想要進入軟裝界的新手,能經由本書的軟裝風格技巧逐步累積實戰力。學會如何配置出美好風格的空間環境,不論是拍照或真實生活都能營造宛如居家雜誌優質舒適空間。
• 美感累積來自於日常生活。不藏私分享居家靈感發想地、品味裝飾採購地點、以及各項裝飾佈置小巧思,讓人人都有機會能為自己的空間營造出溫馨、實用且能陳述自我個性的住宅規劃。
作者簡介:Carol Li 李佩芳
畢業於高雄餐旅學院 / 航空管理系。
從興趣開始一路自學至創業,主張採軟裝為主、硬裝為輔的方式,協助屋主打造實用且保有個人特色的空間,並提供線上、線下課程,讓大眾有更多機會建立自主的美學養成之路。
作者粉絲頁: Carol Li 軟裝顧問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eXmkAz-f2Y/hqdefault.jpg)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畫漫畫最大的檻,其中之一就是分鏡!
如何將腦中的故事用最直覺的方式呈現出來,
基本上漫畫分鏡是有邏輯跟基礎的公式存在。
本單元就是根據這些基礎概念,
具體條列漫畫分鏡的公式與大家分享,
如果覺得有問題可在下方留言,
看完影片喜歡者也歡迎分享加入訂閱!
本內容以教學書【漫畫密碼】中的[漫畫分鏡]單元以CLIP錄製示範~
有興趣的可以買書參考喔~
實體書店墊腳石書局、金石堂書局、三民書局、誠品書局....皆有販售。
--------------------------------------------------------------
網路書店訂購
博客來網路書店(海外可) https://goo.gl/itPdGa
金石堂網路書店(海外可) https://goo.gl/FHn1He
讀冊生活TAAZE (海外可) https://goo.gl/hCkuX4
誠品網路書店 https://goo.gl/xJZWdR
三民網路書店 https://goo.gl/K6FgdY
iRead灰熊愛讀書 https://goo.gl/wQPNGf
白象文化生活館 https://goo.gl/GhmiGv
PCHOME24h書店 https://goo.gl/6vmjAE
樂天書城 https://goo.gl/7vKY7Z
-----------------------------------------------------------------------------------------
想看到頻道最新影片,記得【分享訂閱】按【鈴噹】提醒,
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精彩影片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NvG-zD6SZw/hqdefault.jpg)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 Photoshop 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像我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 Photoshop 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
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這系列 Photoshop 教學影片
是由初學到深入,專為初學者設計
後半部進階內容與範例並非一般商業用途
而是針對 Photoshop 與 3ds Max 之間的整合教學
包含無縫貼圖製作、建築合成調色、室內設計合成調色、遊戲貼圖製作方面
如果這部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
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Photoshop CC 2020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u0WwWG
Photoshop CC 2020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bitly.com/2FTNygJ
JC-Design 網站:http://jc-d.net/
JC-Design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cdesign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
裁切工具 : 裁剪出須要的影像範圍以縮小影像的尺寸
● 裁切是指移除相片某個部分的過程,可用來建立焦點或加強構圖。使用「裁切」工具可在 Photoshop 中裁切和拉直相片。「裁切」工具不具破壞性,您可選擇保留裁切下來的像素,以便稍後最佳化裁切邊界。「裁切」工具在裁切時也可讓您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來拉直相片。
● 進行所有操作時,都有視覺化參考線提供互動式預視。裁切或拉直相片時,即時反饋有助於具象化最終結果。
● 用滑鼠拖曳裁切區後,會出現有9個控制點的虛線方框
● 加按Shift可以強制產生正方形裁切區
● 加按Alt可以由中心點產生裁切區
● 滑鼠移到虛線上游標變成雙箭頭時,可以進行變形
● 滑鼠由到四周控制點外,游標變為彎曲的雙箭頭時,可以進行旋轉
● 選取區中心點為旋轉中心點,可以移動旋轉中心點
● 屬性列-「比例」:
▲ 選擇裁切方塊的比例或大小。您也可以選擇預設集,輸入您自己的預設集,或定義您自己的預設集以供日後使用。
▲ 自訂比例裁切,沒有設定比例則是自由裁切
● 屬性列-「清除」:清除自訂比例裁切
● 屬性列-「覆蓋選項」:選擇視圖以在裁切時顯示覆蓋參考線。提供「三等分」、「格點」和「黃金比例」等參考線。若要在所有選項中循環切換,請按 O。
● 屬性列-「裁切選項」:
▲ 使用傳統模式:如果您想要像在舊版 Photoshop (CS5 及更舊版本) 裡一樣使用「裁切」工具,請啟用此選項。
▲ 自動居中預覽:啟用此選項可將預視置於版面中央。
▲ 顯示裁切的區域:啟用此選項可顯示裁切掉的區域。如果停用此選項,則只會預視最終區域。
▲ 啟動裁切保護:使用裁切保護可以用色調覆蓋裁切的區域。您可以指定顏色和不透明度。如果啟用「自動調整不透明度」,當您編輯裁切邊界時,不透明度會降低。
● 屬性列-「內容感知」:
▲ Photoshop CC 2015.5 版導入的功能
▲ Photoshop CC 現在已採用內容感知技術,在您使用「裁切」工具拉直或旋轉影像,或遮蓋超出影像原始大小的版面時可自動填滿間隙。
● 屬性列-「拉直」:
▲ 您可以在裁切時拉直相片。相片會旋轉並對齊,以便拉直。版面會自動調整大小,以符合旋轉後的像素。
▲ 按一下控制列中的「拉直」,接著使用「拉直」工具,繪製要據以拉直相片的參考線。例如,沿著水平線或要據以拉直影像的邊緣,繪製線段。
● 屬性列-「刪除裁切的像素」:
▲ 停用此選項會套用非破壞性裁切,並保留才切邊界外部的像素。
▲ 非破壞性裁切不會移除任何像素。稍後按一下影像,即可查看目前裁切邊界外部的區域。
▲ 啟用此選項則會刪除裁切區域外部的像素。這些像素將會遺失,也無法再用於未來調整。
▲ 要看到邊界,要在執行一次裁切
---------------------------------------------------------------------------------------------------
==延伸線上教學連結==
Photoshop CC 2017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A9PH3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AutoCAD 2015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m6Y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X-mUpQ6yYY/hqdefault.jpg)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必學攝影構圖】簡單超百搭的「九宮格構圖法」!〔安妮與陳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滿分好評線上課《省錢攝影術:零基礎拍好美食&商品!》,無限觀看學到會: https://bit.ly/anc-ezphoto (⬆⬆歡迎用此連結購課,幫我們爭取更多分潤 ... ... <看更多>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攝影基礎訓練-淺談五種攝影構圖,人人都能簡單拍出好照片! 的推薦與評價
於攝影已經有 基本 的認識之後,接下來就是 構圖 了,該怎麼 構圖 才可以拍出一張好照片呢? 其實攝影是一種本能,對於 構圖 沒有所謂的一定要怎麼拍才叫做好 ... ... <看更多>
簡單的基本構圖 在 人像攝影師教你拍照基本構圖法!相機手機都適用的簡單法則 的推薦與評價
人像攝影#攝影教學#攝影技巧#拍照技巧#拍照教學總是突然不知道要怎麼拍照嗎?謹記這幾個 構圖 口訣,讓你拍照更輕鬆容易,人像攝影更寫意自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