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迷人/ siōng bê-lâng
.
近15年來,因為工作性質,合作過的攝影師應該已經超過30位。
.
屬於我相同的文字風格,在和不同的影像相互激盪後,成品自己說出來的故事,可能夾雜許多我預先完全料想不到的細節,這是這份工作最迷人的地方。
.
很過癮,也會上癮。
.
攝影如同寫字,風格萬千,同一個拍攝主題,會因為攝影者不同的個性、視角,還有他們積極想抵達的地方,進而養出脈絡,你仔細看,最後風格和觀點都隱隱然已鑲嵌其中。
.
多年下來,有些攝影師的作品,跟有些設計師的書籍裝禎設計一樣,風格強烈到、或說我喜歡到,第一眼就能認出來。
.
在中南部的攝影師裡,有幾位是我非常喜歡的,他們散居在不同城市裡,從雲林到屏東都有,而如果只聚焦在「屏東幫」,大花、科呈、建霖拍的都好喜歡,還有建豪。
.
初次見到建豪,是在 小陽。日栽書屋 舉辦簡媜老師的文學講座上,當時只看到他背著相機,穿梭在爆滿聽眾間,整場無死角忘我狂拍,後來上傳的成品,一張張,都又透又美。
.
他的作品有種說不出的飽滿濃郁,特別是拍人,輪廓個性清晰立體,且不管拍誰我都感覺帶著點瀟灑感,後來熟識他後,發現他愛和女友Viola四處旅行,我相信這可能是原因。
.
這幾年陸續在不同單位與建豪合作,八月號高鐵美食地圖專欄裡的照片,全都是他的作品,也把他引薦給不同人,台北兜轉一圈後,很開心看到他和女友即將結合各自的專長,攝影和花藝,準備在高雄緊臨光華夜市和老三和市場間的小巷弄中,以一幢結構美麗而獨特的老房子為基地,各自姓氏為名,把青春和夢想,用 #陳李視物 和 #陳李的花 雙品牌 (不知為何不能tag)實體工作室形式繼續燃燒下去。
.
房子修繕期間去拜訪過一次,原本就很美的空間,克服重重難關後,現在被他們佈置得更美了,瞬間,會讓我有重返墨爾本布朗斯威克和紐約東村,撞見某個隱蔽著正在發光的小店的錯覺……很高興這一切是發生在高雄。
.
一樓花藝、二樓攝影棚、三樓多元活用,試營運中,8/14正式開幕,下面網址提供更多細節。https://reurl.cc/7r8knl
.
#偷幾張建豪的美照來貼
簡媜作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語錄.董承濂作品:內外宇宙》
* 只有平庸才能將你的心靈烘乾到沒有一絲水分,只有榮光才會撥動你心靈最深處的弦。—-馬奎茲
* 死亡是一面鏡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種徒勞的姿態。—-馬奎茲
* 記憶是一種相會,遺忘是一種自由。——-紀伯倫
* 山林不向四季起誓,榮枯隨緣。海洋無需對岸承諾,遇合盡歡。—-簡媜
* 回憶就是這樣的,即使是那些充滿深情厚愛的回憶也愛莫能助,我們的腦子裡有一種無意識的自然癒合的過程。儘管我們曾痛下決心「勿忘我」、「天長地久」,但時間、慢慢淡去的回憶依然能使創傷彌合。我們大腦擁有遺忘痛苦的機制。痛苦,必然被大腦自動列入遺忘的序列,並且終究在大腦中徹底消失。—-考琳·麥卡洛《荊棘鳥》
* 請你,擔負起對自己的責任來,不但是活著就算了,更要活得熱烈而起勁,不要懦弱,更不要別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實,將份內的工作,做得盡自己能力之內的完美,就無愧於天地。—-三毛
* 無聊——對於一個人果不堪忍受的事莫過於處於完全的安息,沒有激情,無所事事,沒有消遣,也無所用心。這時候,他就會感到自己的虛無、自己的淪落、自己的無力、自己的依賴、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空洞。從他靈魂的深處馬上就會出現無聊、陰沈、悲哀、憂傷、煩惱、絕望。
——帕斯卡爾《思想錄》
* 生活中沒有僥倖,生活將以鐵一般的邏輯,粉碎任何人發自內心的背叛和疏離傾向。 —-卡夫卡
* 有人為我帶來一隻海螺。
地圖上的一片海
在裡頭對它唱歌。
我的心裏
滿是海水
有幻影般銀色的
小魚。
有人為我帶來一隻海螺。—加西亞·洛爾迦
* 我為此而哭泣:
在你的親吻中
我無所感覺
我不得不陷入空虛。
一千個深淵
也深不過,
這巨大的空虛。
在夜晚最狹窄的黑暗中,
我考慮如何把這件事輕輕告訴你,
但我沒有勇氣。
但願來一場南風,
能把這件事傳送給你,
這樣它聽起來就不會冷冰冰
這樣南風就能把它溫暖地吹進你的靈魂
幾乎不可覺察地穿過你的血液。
—Else Lasker-Schüler,1869—1945,德國女詩人。
*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 邱吉爾沒有犯過錯嗎?不,他也丟過大臉,但這正是邱吉爾故事好聽的地方。
每個人都會丟臉,我也丟臉過,做過一些判斷錯誤的事,沒有什麼了不起,即使邱吉爾也一樣。所以你萬一做出錯誤的判斷,不用覺得丟臉,人人都丟臉過,只是有些人丟臉沒有被他人知道或宣揚,把它隱藏起來了而已。
邱吉爾後來在三十五歲時當上了內政大臣,前文提過他曾經在南非被囚禁,所以在擔任內政大臣時期,他特別改善很多監獄的人權問題。但是在處理群眾抗爭的事情上,他採用高壓的政策,因為他認為社會穩定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的抗爭是沒有道理的。
這使他有的時候,甚至把自己搞到了可笑的地步。
我曾提到的倫敦珠寶店搶劫案事件之後,各家報紙都把邱吉爾當笑話,百般嘲笑。英國國王不高興,政府也不高興,從未有大臣如此大出風頭。於是國王公開宣佈,以後凡是閣員大臣,皆不准參加民眾聚集搏鬥。
許多人都知道,國王喬治六世很討厭丘吉爾。直到後來希特勒崛起時,喬治六世任命邱吉爾當首相,純屬百般無奈,萬不得已才做的決定。當時張伯倫已下台,保守黨已潰散,自由黨裡最強的人也不可能組閣,此時人人擔心自己若出任首相可能變成戰俘。
英國已沒有什麼人想當首相,最後才由邱吉爾出任。
邱吉爾在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風雲緊急)中,寫的就是進入政壇的年輕邱吉爾,如何目睹人類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然後再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從一個戰爭寫到另一個戰爭。
他會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歷史宏觀,不完全是文字本身。我在此引述卷一• 第一章的小標題,可以看出邱吉爾銳利的文採:
第一章 勝利者的蠢事
一九一九─一九二九年
為消滅戰爭而戰
血流乾了的法國
萊茵河國界
凡爾賽合約的經濟條款
對賠償的一無所知
聖日耳曼條約和特里亞農條約消滅了奧匈帝國
威瑪共和
美國拒絕英美對法國的保證
克里蒙梭的下台
美國孤立政策
共產主義的兒子──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避免
一個可靠的和平保證
勝利者忘記了
戰敗者牢記於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道德淪喪
未能使德國廢除軍備
邱吉爾在這本書中敘述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的整段歷史,感慨人類怎麼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愚蠢的複製戰爭,尤其是歐洲。其中有一段提到他對一次大戰所做的檢討:
其實在那時候,貴族政治家和外交家,無論是勝利者還是戰敗者,在開會討論時好像謙恭有禮,可以根據共同承認的基本原則來改造各種制度,但是對於飽受苦難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民,卻毫不在乎。
站在使人頭昏目眩的凱旋頂峰上的領導人,在會議席上,拋棄了戰士們在沙場浴血戰鬥所贏得的東西。
他也談到一九一九年的夏天:
協約國駐紮在萊茵河一帶,他們的橋頭堡深深侵入到被擊敗、已解除武裝而且飢餓的德國境內,各戰勝國的領導人在巴黎討論和爭辯未來的措施。
歐洲的地圖放在他們面前,而他們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的加以改繪!經過艱苦冒險拚命的五十二個月之後,同盟國終於俯首聽候他們的發落。同盟國中四個成員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對協約國的意志做最微弱的抵抗!
罪魁禍首的德國被公認是世界慘遭這場浩劫的元兇,現在完全聽命征服者的擺佈,而征服者自己經過這番折磨也顯得踉踉蹌蹌。這次戰爭不是政府之間的戰爭,而是民族之間的戰爭,各大國的全部生命精力都傾注於憤怒與殺戮之中。在巴黎協會的各戰時領導人,在那時感到人類歷史上空前強大和猛烈的潮流的壓力。
尤其提到《凡爾賽合約》中關於領土的條文。他說:
當福煦元帥聽到《凡爾賽合約》簽訂的消息時,很精確的說:「這不是和平。這不過是二十年的休戰。」
因為《凡爾賽合約》的內容會使德國永遠還不了債,未來非再打仗不可,它的民族、國家、歷史雖然沒有被瓦解,但賠償金額太高了。
邱吉爾又寫道:
合約中關於經濟的條文苛刻和愚蠢,竟達到顯然不能實現的程度。德國被宣判必須繳付驚人的巨額賠款,這個規定反映了勝利者的憤怒,也反映出戰勝國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戰敗國能付得起相當於現代戰爭費用的賠償數額。群眾始終不瞭解這種最簡單的經濟事實,而一心想取得選票的領袖們,又不敢向他們說實話。報紙和領袖們一樣,反映和強調當下流行庸俗的見解。幾乎沒有人出來說明:
這樣的賠款模式,最終的結果就注定了世界對日耳曼民族的各種壓榨,也注定了他們最後的反抗。
邱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明,從一九一九年一次大戰結束之後,人類為什麼很快的走向二次大戰。
這本書在一九五三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接下來,我會談到他是用什麼樣的堅強意志,領導英國面對二次世界大戰,如何鼓舞了人們。不過請記住,邱吉爾孩提時是個口齒不清晰、講話結結巴巴的人。
沒有人是天縱英明,典範人物是在各種挫折打擊及孤獨的堅定遠見而鍛鍊出來的。—-《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簡媜作品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常書訊]
.
《#九歌109年小說選》,張亦絢主編!
《#九歌109年散文選》,黃麗群主編!
.
先分享小說選內容簡介:
.
「邱常婷/寺尾哲也/熊一蘋/何玟珒/王定國/劉芷妤/陳靜/陳育萱/林新惠/鄭守志/裴在美/林楷倫/林銘亮/高于婷/沈信宏/簡媜/李昂/楊双子/賴香吟/西西
二十篇佳構風格多樣,內蘊豐厚。有四篇作品以「時間旅行」展開,楊双子〈冬瓜茶〉展現「重訪日治時間」的獨特能耐,探討「殖民是什麼?」和「愛與傷」;賴香吟〈清治先生:一九五八病情〉始於戰後,終於美麗島事件,雖寫人物但非以人物為中心;李昂〈密室殺人:大祭拜〉中戒嚴暴力與從性別而來的「典型與非典型的閹割慾望」交錯,呈現了令人震驚的激進觸角;西西對「更長時間」情有獨鍾,〈石頭述異〉達到令文學「出世入世」交鋒生輝的境界。
另有六篇對「如何思考傷害」作出貢獻的作品。回應時事或當下性的小說經常處境尷尬,因為它偶爾會「到不了明天」,但劉芷妤的〈追女仔〉跨過了這種難度,繪出宛如「一圖斃命」,既有代表性又有延展性的「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新聞」;陳靜〈鬼〉描繪被棄孩童的世界,凸顯出社會化匱缺傷害的「不可逆」;陳育萱〈反光〉描寫高樓清潔工,給出了一個不將社會性書寫,封閉於悲嘆或憐憫主義的可能性;鄭守志〈永夜〉透過反轉角色,演示性暴力;裴在美〈命運之神〉談性傷害,令讀者不費吹灰之力地齊平於主角視角,為「如何避免剝削當事人」,立下標竿性的範例。
還有以不同筆法切入「日常」的各篇:林楷倫有望自成一家,或振起「漁界文學之文藝復興」,〈北疆沒有大紅色的魚〉對魚的產銷和馬祖東引漁村的掌握十分到位;林銘亮〈遠行者:五個聽來的故事〉在並非對苦澀與恐怖一無所知的詼諧中,令小確幸與大荒謬並進;高于婷〈六角恐龍〉,出色地寫出那些被當成不出色者的孩子們,如何維護自我脆弱的感情;將日復一日造成的麻木、緊繃與內縮凋敝描寫入微的,是沈信宏以教員一日為摹本的〈定期保養〉;〈三溫暖〉則是一篇非常疼惜人的小說:簡媜筆下的女性身體相遇,仍有靦腆,但絕不虛浮,平實之中,也非不見曲折。
有幾篇展現小說的風格語言。何玟珒〈那一天 我們跟著雞屁股後面尋路〉對照了不同起源的「變性」,他人祈願的與自我渴望的;熊一蘋〈銀河飛梭〉視身體或時間都是身外物,但又非有惡意的殘酷;〈噎告〉是少數大膽利用戲劇性推動情節的「驚愕交響曲」,王定國透過有意思的手法呈現嚴肅主題;在寺尾哲也的〈現在是彼一日〉中,三個在美國參加遊行的臺灣男子,其中一個突然「脱序」,不但被制服還送了醫,什麼話都還沒說。
年度小說由邱常婷的〈斑雀雨〉獲得。〈斑雀雨〉反覆出現的「母親允諾變鳥」一節,意涵繁生。把高難度的思辨完全轉換成緻密清澈的小說語言,〈斑雀雨〉因此獲選為年度小說的得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