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東道主應支持台灣
By Lindell Lucy / 刊載於Taipeitimes
https://bre.is/Pvb7kN2k
親愛的未來奧運會東道主:
接下來的五屆奧運會中,有四屆將在民主國家舉行:日本(東京,本月);法國(巴黎,2024 年);意大利(米蘭科爾蒂納,2026);和美國(洛杉磯,2028 年)。民主國家是 2030 年奧運會的最大申辦者,而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考慮參加 2032 年奧運會的城市。
你可能知道,我們的民主朋友之一台灣正受到中國專制統治者中國共產黨的無情騷擾。它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儘管它不是也從來不是。中共經常威脅要武力接管台灣。
作為心理戰和外交戰的一部分,中共一直利用奧運會作為一種工具來羞辱台灣人,剝奪他們的基本權利,破壞他們的民主。令人震驚的是,我們讓中共逍遙法外。
如果你過去一年一直在看香港的恐怖表演,我想你會同意,現在是集體對抗中共的最佳時機。我們必須確保台灣在奧運會上得到應有的尊嚴和尊重。
由於中共的施壓手段,台灣是唯一被禁止在奧運會上使用真名、國旗和國歌的國家。大約 40 年來,它一直被迫以“中華台北”的身份進行競爭,這個國家並不存在,也沒有出現在任何地圖上。
這是不尊重、歧視、荒謬和完全錯誤的。
台灣於 2017 年舉辦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其運動員被禁止在自己的土地上以本國國旗參賽。這非常不公平,以至於阿根廷運動員在閉幕式上舉著台灣國旗進行抗議,以表達對東道國的聲援。
荒謬的是,該活動的英文媒體指南刪除了所有對“台灣”的提及,而是將該國稱為“中華台北”。指南中包含了事實上不正確的陳述,例如:“中華台北是一個特殊的島嶼,其首都台北是體驗台北文化的好地方。”
台灣人對這一切感到非常沮喪,以至於他們在 2018 年就台灣是否應該停止在國際體育賽事中以“中華台北”的身份參賽,而是以台灣的身份參賽。
投票前幾天,國際奧委會(IOC)威脅說,如果公投成功,將禁止台灣參加奧運會。在幕後,獲得 2022 年冬奧會主辦權的中共可能會向國際奧委會施加壓力,要求其競標。
由於國際奧委會干預民主進程,台灣人沒有公平的選擇。結果,55% 的選民選擇維持現狀,這樣他們國家的運動員就不會被禁止參加奧運會。
重點不是公投失敗,而是高達 45% 的選民對這個問題 - 維護國家尊嚴 - 有如此強烈的感受,他們願意繼續更名,即使這導致台灣被禁止進入奧林匹克。
大多數台灣人不喜歡他們的國家被稱為“中華台北”。取消該名稱得到廣泛支持,並且沒有爭議。唯一的爭議源於擔心運動員將被不公平地禁止參加比賽。
台灣人不應該讓這種威脅一直懸在他們頭上。這不僅不公平,而且侵犯了他們的基本權利。
《世界人權宣言》第 15 條規定:“人人有權享有國籍。不得任意剝奪任何人的[或她]國籍。”
禁止台灣人表達他們的國籍就是剝奪他們的人權。如果我們不公開反對國際奧委會的脅迫和錯誤行為,那麼我們就是在同謀侵犯台灣人的人權。
作為民主國家的公民,我希望你同意任何人——無論是中共、國際奧委會或其他任何人——都不應試圖重新命名整個國家或向其人民規定他們在奧運會上必須使用什麼名稱、旗幟或國歌。這是台灣人應該自己決定的事情,不受外來干涉。
我呼籲日本、法國、意大利、美國和其他地方的國家奧委會發表聯合聲明,表達他們支持台灣選擇在奧運比賽中使用的名稱、旗幟和國歌的權利。
我的希望,以及超過 130,000 人簽署了我和其他人創建的在線請願書 (https://www.change.org/let-taiwan-be-taiwan) 的希望,是台灣將被允許參與競爭就像台灣在幾週後開始的東京夏季奧運會上一樣。如果不幸沒有發生,請和我們一起繼續爭取台灣在巴黎、米蘭科爾蒂納、洛杉磯和其他未來奧運會舉辦地的權利。
我期待著迅速和合乎道德的勇敢聯合回應。
Lindell Lucy 是哈佛擴展學校的碩士生,並在東京的一所高中任教。他向 Thomas Bach 和其他七人發起了 change.org 請願。
米蘭展2024 在 F1 - AutoRacing疾速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
Ferrari在米蘭大教堂廣場舉行車廠創立90週年慶祝活動,同時也續約義大利站至2024年。
慶祝活動非常盛大,廣場聚集了滿滿的車迷,歷任的多位總裁和總監都到場,包括Luca di Montezemolo,Cesare Fiorio,Jean Todt,Stefano Domenicali和Maurizio Arrivabene,副總裁Piero Ferrari及執行長Louis Camilleri,並展示多款經典古董車,有些甚至還是Enzo Ferrari親手打造的。
多位曾經為Ferrari出賽過的車手也齊聚,包括Mario Andretti,Alain Prost,Jean Alesi,Gerhard Berger,Rene Arnoux,Eddie Irvine,Luca Badoer,Ivan Capelli,Giancarlo Fisichella,Kimi Raikkonen,Antonio Giovinazzi及Felipe Massa。青年軍的部份則有Giuliano Alesi,Callum Ilott,Mick Schumacher,Marcus Armstrong,Robert Shwartzman,Enzo Fittipaldi。當然不會少了現役兩位當家車手Vettel及Leclerc。
廣場上另一個吸引目光的焦點則是一字排開的經典賽車,包括1967年Chris Amon的312 F1,Clay Regazzoni的312 B3/74,1981年贏得Monza的Gilles Villeneuve’的126 CK,1986年的Indycar原型車,號稱最強的F2002,以及剛拿Spa冠軍的SF90。
米蘭展2024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商業】海關限制衝擊歐洲奢侈品牌
在經歷了多年有利可圖的海外瘋狂購物後,中國消費者可能必須有所收斂。
在巴黎市中心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中國購物者在LV精品店外有序地排隊。在隔壁巴黎春天百貨的櫥窗裡貼滿了今年10月1日到7日黃金周的促銷廣告。看準的就是逾600萬中國遊客出國旅遊,花費數十億歐元購買奢侈品。
自去年10月初以來,全球奢侈品類股下跌了約11%,市值總計蒸發了1500億美元,這是10年來最糟糕的表現,原因是擔心中國人對西方高檔商品的胃口可能減弱。貝恩諮詢公司(Bain &Co.)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約有三分之一是在海外完成的,這使得LV、Gucci和Hermès銷售嚴重依賴在全球各地旅行的中國遊客。
一種擔憂是,由於海關當局的打擊,中國消費者將會收斂回國前的瘋狂購物行動。官方規定的境外購物免稅額上限為5000元人民幣(剛好夠買一個LV錢包),如果他們購買了大量高價商品,就有可能被處以巨額罰款。
由於執法不嚴,這一限制一直被許多出國旅行的人忽視。但在10月初,遊客們結束黃金周回國時,微博和微信上分享的圖片顯示,上海浦東機場有幾十個行李箱被打開,排隊等待檢查。LVM集團財務總監蓋恩伊(Jean-Jacques Guiony)10月10日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最近中國進口法規的「執行力度有所加強」。在最初半小時的交易中,這家全球最大奢侈品製造商的股票市值蒸發了60億美元。本月表現為十年來最差。
奢侈品公司目前指望中國在其銷售增長中佔據最大份額。根據波士頓咨詢提供的數據,去年,中國消費者花費1050億歐元(1210億美元)購買奢侈品,約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32%,到2024年這一比例有望達到40%。雖然中國政府官員尚未證實有任何加強執法力度的舉措,但消費者在海外購買奢侈品的積極性已有所降低。過去,大型奢侈品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通常比歐洲高出60%至80%。這催生了蓬勃發展的灰色市場交易,中國的小業主們紛紛飛往巴黎、米蘭和其他奢侈品聖地,大量採購然後帶回國內轉售。
價差已經縮小。今年中國將奢侈品公司支付的進口關稅削減高達一半,促使LV、Gucci和Hermès等品牌下調了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現在,VuittonNewWaveMM手袋在法國的售價為1680歐元,中國市場的售價僅高出約10%。如果政府在海關進行打擊,馬丁說,「那只會使購買行為從歐洲和美國轉移回中國。」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FondazioneAltagamma的副主席布蘭基尼(Armando Branchini)表示,這可能是中國領導人想要的。
「未來中國消費者將主要在國內,而非海外購買奢侈品,」他說。如果這就是問題所在,奢侈品公司就不會過份擔心了。但投資者不太確定中國高端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是否如常,他們的擔憂重創了在中國有巨大敞口的奢侈品公司的股價,從紐約的Tiffany到巴黎的LVMH和開雲集團(Kering),再到香港上市的Prada和日本化妝品製造商資生堂(Shiseido)。
最大的風險是中國消費普遍放緩,因為與美國的貿易戰損害了經濟增長,並導致人民幣貶值,國泰君安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洪學宇說。
意大利男裝生產商傑尼亞集團(ErmenegildoZegnaGroup)表示,已經注意到最近幾個月消費支出下降,將會放慢在中國內地的擴張計劃。
但多數奢侈品集團仍看好中國。10月9日,在其股價暴跌的前一天,LVMH公佈第三季度營收增長10%,與分析師預期一致,中國對從干邑白蘭地到化妝品等產品的需求強勁。
此外,波士頓諮詢駐巴黎的董事總經理阿巴坦(Olivier Abtan)說,該行業有自己的邏輯。在大多數行業中,經濟放緩會使銷售最昂貴產品的企業受創,同時會使產品價格較低的企業受益。奢侈品行業的情況正好相反,他說。最昂貴的品牌因其無法被複製的獨特性光環而「成為永恆的奢華」,阿巴坦說,「他們有很強的抵禦衝擊的能力。」—Carol Matlack、Rachel Chang、Robert Williams
#中國奢侈品 #海外購物 #海關限制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5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香港)、(+886)02-23612151(台灣)訂閱即送全年iPad∕iPhone版App閱讀權限和一份精美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