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媽碎碎唸 】我只是把困在石頭裡的大衛釋放出來了
以前剛開始進體制內小學當老師、自己還沒有小孩的時候,遇上學習態度不佳、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學生,總會覺得為什麼在家的時候那麼長,家長怎麼沒有好好教?有一次發現小五學生不會綁垃圾袋、丟垃圾時仙女散花滿天飛,整個大傻眼,當天給孩子的回家作業就是學習倒垃圾。以前總覺得,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百分百的照妖鏡,孩子在學校如何地展現可以說就是家長的成績單,而在學校,就是調整人際關係與社交領域的範圍、以及智育上的學習。以上,是我在還沒有生孩子前的想法......
我有兩個孩子,家庭教養方式是相同的、我和先生在理念上大致上也是一致的,但孩子們在本質上、個性上、學習方式上、言語理解上.....有很大很大的不同!極大的不同!也因此,我開始打從心底堅信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遇見,即使在同一家庭,教養方式不偏倚,每個生命與天俱來的特質、吸收到的內容就是那麼的獨特與不同。以上,是我生了兩個孩子以後的想法......
在學校裡有些生獨子或獨女的同事,偶爾會唸一下學生「搞不懂這爸媽怎麼教的」,我會無奈的笑了一下、尷尬的說:「相信我,你生一個的時候你會以為你可以像上帝一樣,完全把一個生命個體形塑出來,你會以為所有學生都是這樣被家庭完全影響長大的;但你生兩個甚至更多以後,你會發現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樣子和藍圖,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負責守衛小苗、適時修剪、看情況澆點水施點肥,看看這土壤適不適合他,偶爾對他的夢想煽風點火一下,當個稱職園丁!相信我,這些小孩的爸媽也搞不懂他們怎麼教出這些小孩的?!」
正男從小就是一個偏理工的直男,言語發展很慢、五歲還很臭奶呆,但可以感覺他邏輯數理、語言規則學習等等非常清楚有條理,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理工機械的興趣。大約在四五歲時,就很主動想學認字,當老師的我清楚地知到這個年紀過早不能教,且我跟爸爸都忙,小小年紀的正男看到爸媽在智育上都不理他,就開始有憂患意識,走在路上拼命的口齒不清的問:「把拔,那個怎麼唸!」「馬麻,這個怎麼唸!」雖然我們還是避免讓他過早接觸知識,但孩子主動問,你總不能視若無睹,只好不主動、他問一個我們說一個的應付下去,所以就這樣,在正男大班時,走在路上招牌的字,七成都可以唸出來。記得在他小四時,我在檢查他的數學應用題學習單作業,一整面的應用題只有答案、沒有運算過程,我以為他抄同學的答案,於是一題一題問他怎麼想的,才知道他在腦袋瓜裡已清楚的跑過所有流程、他只是把答案寫出來而已。因為有此發現,我開始需要他跟我講解,當時我花很多時間陪伴他「努力表達出腦袋的流程」,這個歷程對他來說很艱辛,但對正男來說很需要練習溝通。 記得當時很多同事總以為我教他很多,其實他太敏銳、會推敲,因此他是「主動吸收」很多、而不是「被教」很多。當時身為他的阿母實在有苦難言,不過沒關係,幸好........有阿妮!
阿妮從小就是個偏圖像思考、情感豐富的夢幻女孩,言語發展較快,且可以感覺她在藝術方面、言語表達部分很有她自己的特質(老粉絲們應該都有看過阿妮畫的L夾吧)。相較於哥哥在智育上的清楚認知,妮妮則是完全相反的展現,在認字上很無所謂,多一撇少一撇都可以,小二時大字不識幾個,數學減法運算時堅持不借位,她的理由是,「沒有錢就不要花啊!不用跟別人借啦!」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孩,不只在認字部分要用許多的象形圖像來幫助記憶,在數學解題部分也想像力大開!例如講約分聽不懂、講數字減肥才開心聽懂; 小數點乘法一直搞不懂點點要放哪裡,跟她畫出小不點精靈才開始開心算數學....太多太多這有趣的歷程,讓同事們知道,我們在家其實完全沒有提早超前部署教小孩抽象知識,而是每個生命有他自己的發展速度與藍圖規劃。我們在旁邊做的,真的就是對每個生命的樣貌保持有興趣、開放、好奇的心,在一旁看著守護著、陪伴著支持著,如此而已。
一開始會以為孩子像泥塑般會被爸媽、被老師好好塑形出來
其實...
每塊土的質地、天使製作土初時就設定好的生命藍圖會大大影響形塑樣子
就像,
米開朗基羅說:我只是把困在石頭裡的大衛釋放出來了
身為一個日夜守護生命的園丁
很榮耀能與這些生命相遇!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大家願意來看來留言來給讚就是對V媽最大的鼓勵~
---------------------
🔸V媽小學不再唉唉叫線上講座火熱報名中
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6Y3
🔸V媽線上讀書會:療癒我們的孩子火熱報名中
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7b3
🍎 放學後放電好物,彎板、慢慢刷現貨搶購中
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2的網紅一大粒人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的推薦目錄: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昆蟲學術界裡,有個名稱特殊的種類:「安達佑實大鍬形蟲」。
.
但會有這個名字,不是因為這位我們看見名字總讓人聯想「同情我就給我錢!」這句名言的女演員,像瀧澤秀明一樣有個能登上國外科學期刊的興趣(副社長的副業是「火山研究」),而是「安達佑實」四字,音似希臘神話裡力大無窮的巨人「Antaeus」安泰俄斯。
.
很有意思,二歲出道,七歲在各個兒童劇團趕場演戲,十二歲就爆紅受邀參與日本年度演藝盛事「紅白歌唱大賽」的童顏女演員,正因為身型嬌小,在去年底還參與製作了主打嬌小女性的服裝品牌「虜」(Torico)──睜著無辜大眼的無家可歸的小孩,與米開朗基羅筆下滿是肌肉的安泰俄斯完全是天差地別──但某種程度上,看似弱不經風的她,擁有的強韌與強大好像也與祂並無不同。
.
安泰俄斯的力量,是母親大地女神蓋婭給予的,安泰俄斯的雙腳牢牢地踏在土地上,就能得到源源不絕的力量,但是,她就不同。
.
直到她離那段瘋狂的童星經歷二十多年之後,她才能對公眾娓娓道出當年的種種事蹟:深知她外貌可愛的母親,在她小學換牙期間,硬要她戴上假牙工作,而所有的酬勞都被媽媽拿走(而每種工作都只給她一點點零用錢,拍一部電視劇只給她兩百日圓)。初戀成繼父,以星媽之名拍AV作品,母親種種榨取及放蕩行為,對她而言,都是傷。但除了家庭,最傷的,其實不只如此。
.
十二歲要參與那場「紅白歌唱大賽」的十一天前,讓她成為全國知名「無家可歸的小孩」的日本電視台,收到了署名寄給她的名字的大信封。經紀人按照慣例先拆開檢查,疏不知,信封才拆到一半,裡頭藏了足足有十四公分之長並塞滿火藥的鐵管就瞬間爆炸。
.
至此之後,在她身上那張「知名童星」標籤、那張童顏,從人見人愛的熱鬧名氣,變成讓大家茶餘飯後的社會時事話題,到最後甚至變成一道枷鎖──童年只有工作,而她也幾乎不曾感受過親情之愛。
.
連日劇天王木村拓哉都難以超越、日劇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連續劇《積木崩壞》,是改編自演員穗積隆信的親身經歷、暢銷三百萬本的同名原著。內容講述他的獨生女「由香里」,曾誤入歧途成不良少女,最後因受家庭之愛而感動。
.
雖然現實生活的結局,完全不是如此(穗積家庭在太太及女兒及穗積本人過世前,仍未破鏡重圓),但如此虛偽也獵奇的故事,1982年的連續劇版本,在最後一集拿到了45.3%的驚人收視。
.
2005年,一生都被貼上「積木崩壞的不良少女」標籤的由香里過世後,富士電視台改編穗積隆信的續作《積木崩壞的真相》,而在兩集特別篇裡,飾演由香里的女演員,正是戲裡戲外都是「無家可歸的小孩」的她。
.
因為劇情需要,穿著誇張的暴走族服裝及裝容,口出惡言不斷詆毀父母,但對於一個從小就在演戲、演活了「北島麻亞」、甚至《無家可歸的小孩》根本就是她自己人生寫照的女演員,當時也不過二十四歲,卻已經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
.
也難怪五歲的蘆田愛菜當紅時,初次碰面,她關心地詢問小女孩「工作排這麼滿,沒事吧?」──因為她是最懂得那種辛酸與痛苦的前輩。
.
(全文未完,請見留言區連結)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個人怎麼講了十年還在講愛情?」
「對啊我從大學時代聽他講到現在,他不膩我都膩了⋯⋯」
出版第三本書 #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的時候,曾經有人留言這些給我,老實說那時候聽了蠻受傷的。
當你感覺到受傷的時候,就是暫停的好時候。在停下來想一想,究竟是「什麼」讓你「感受到」傷害。如果你曾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感到受傷跟難過,那麼你就會明白:真正讓你受傷並不是因為他說的話本身,而是這個話本身反映了部分的現實。
的確,那時候的我我心裡面有一種聲音是:
「已經這麼老了還在談愛情難道不膩嗎?」
「你的讀者早就結婚生小孩了就剩下你!」
「哎呀在講感情的作家後來都嘛沒有結婚」
直到最近在整理這本書的簡報,我開始覺得好像沒有那麼「痛」了,主要的原因是兩個:
1.我好像開始明白為什麼我重複講同一件事情:因為同樣是談愛情,但每次在討論的時候,我都會發現還有很多我沒有看見的東西。人生最難過的是「覺得自己都沒有在前進」,而開心的是發現,原來其實自己看似沒有前進但是卻一直都在前進。
2.重要的並不是別人如何定義你,而是你如何定義自己: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心靈雞湯,但容我舉個例子。前些日子與前輩 星星教授 安格斯 一同上節目的時候,他跟我說,你出道的時的角色,很容易變成你「定型」的角色。儘管你後來還會別的東西,但有可能其他人還是會把你放在那個位子上面,用那個角色定位你(如果我有記錯的話再麻煩牛排哥補充)。例如一個會拉小提琴的畫家,大家還是會覺得他是畫家、一個會翻譯的藥師,大家還是會覺得他是個藥師。直到前陣子金曲獎的案例鼓舞了我——就算你的定位很難被挪動,你還是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要往哪裡移動。
所以我開始反省思考,幾年來我雖然一直都在講愛情,自己都好擔心陳腔爛調,好吧可能有些東西我反覆講來講去都一樣,但這些年以來我對愛情的觀點到底有沒有什麼不同?我整理下來之後有一些小小的發現:
1.從「平均值」到「個別差異」:我的第一本書描繪的大部分都是平均值。人類有五大需求、自尊不穩定的人會陷入憂鬱、跟隨米開朗基羅效應你就會找到美好的愛情⋯⋯後來我發現,當時的自己是多麼的自大,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平均值。當然,要接受這個過程是困難的,我也曾經面臨了「所以說我們不能夠相信平均值,那到底要相信什麼?」的那種不確定感時期。
2.從「為什麼」要到「怎麼辦」:根據心理學的定義,這是一門「解釋人類行為跟心理歷程的科學」,但是只負責解釋不負責解決,所以後來,我又來唸了輔導跟諮商,然後才明白,如果你只是一直想著要解決問題,很有可能反而會被問題解決。所以,真正能夠幫助人的不一定是一個方法,或許是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或者是一個讓人不是那麼舒服,但是可以促進思考的想法。所以第三本書,我裡面有很多的問句,其實並不只是問讀者,同時也是在問自己。換句話說,我根本不是什麼愛情專家,只是跟大家一樣,還在感情的渡口,摸索自己真實的想法。
3.從愛情,到不只是愛情:我還記得一開始我看的期刊都是什麼《Personal Relationship》之類的,後來開始唸諮商一年之後,學會了「關於愛情裡面的所有問題,先推給原生家庭」,但等到我念了更多不同的學派,看見不同的案例,我發現過去雖然很重要,但現在跟未來更重要。有些時候「看見過去你受了什麼樣的傷」本身只是一種開始,要繼續往前走,就得重新定位你的方向。然後我也才發現,我老闆講的那句話真正的意義:
「在愛情裡面很多的問題都不是來自於愛情,在關係裡面許多的困境都不一定是困境。」
原來,表面上我們談論的都是愛情,但實際上,愛情只是一扇我們最容易開始認識自己的門,透過這扇門,通往內在更複雜的心靈。
而最近上了許多跟創傷有關的課程,又比之前有一個小一點點的進步是:終於「感覺到」原來在感情裡面的傷口,往往都是依附創傷的延伸。沒錯,這段話對於之前的我來說是廢話,因為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一直到最近才真正「感覺到」。看起來沒什麼不同,但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人生本來就是這樣,有些時候你會覺得現在的你跟十年前的你好像都沒有什麼改變,然後會陷入一種很黑暗的自我懷疑,想著自己到底在幹嘛, 十年以來都沒有進步。直到回頭才發現,好啦,真的有些自己跟以前差不多,但其實也有些路,已經走得很遠。
我不敢說下一個十年我還會繼續對於「感情」這個主題感到有興趣,但我只能說不管再過多少個十年,感情裡面還是有很多我們學不完的事情,畢竟真正困擾我們的不是感情,而是如何在每一天的關係裡去平衡親密與獨立。
而如果你也曾經因為一些話而感到受傷,曾經因為一些人和你說的事,覺得對自己很失望,那也沒關係,失望本來就是生命的日常,你可以套用這篇貼文的書寫路線,想一想:
1.一直以來你都沒有改變的是什麼?
2.是什麼讓你都沒什麼進步跟改變?
3.在這些「看起來」沒改變的事情當中,有沒有什麼東西改變了?
4.你做了什麼或選擇了什麼環境,讓這些改變得以發生?
每個項目,你都可以先寫出個兩三點。你並不會因為這個練習而對自己懷抱希望,但至少,好像不會再那麼失望。
傷口是有生命的。傷口的凝視,會讓你看見很多黑暗的惡魔想要把你吞噬,但你可能也會從中發現,那些過往的詛咒不一定是你的敵人,也可能是你的戰友。
僅以此篇貼文,獻給對生命跟自我,感到懷疑的朋友。
#自我懷疑 #自我批評 #怎麼都沒進步 #原地踏步 #後天的愛情講座報名連結我放在留言跟限動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翠)聽起來就有ㄧ種不凡的氣質,這個城市到處都樹立著博物館,到處都有文藝復興時期各門大師的作品,佛羅倫斯見證了藝術的歷史痕跡並華麗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次來最主要的目的是ㄧ大粒先生跟好久不見的朋友約在這個城市,但ㄧ聽到要來到這(他的藝術魂又牙起來)他就立馬訂了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的門票, 早聽說裡面收藏了許多經典作品,所以當然非看不可!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y Uffizi)完工於1581年。在16世紀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
找了建築師打造了Uffizi宮作為政府辦公大樓,而(Uffizi)也是義大利文中的「辦公室」的意思。
梅迪奇家族的後代喜愛藝術,不斷贊助當時的藝術大師,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都是其贊助對象,他們也十分熱衷於收藏藝術品,使得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作品均收藏在此。
1737年梅迪奇家族的最後一位後裔–Anna Maria Ludovica 以不希望家族收藏品流落出佛羅倫斯,於是將收藏品捐給佛羅倫斯政府,並於1765年正式對外開放,才有今日的烏菲茲美術館。
館內的珍貴典藏包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等大師的作品,讓你從喬托(Giotto)的作品看到他改變了當時的畫風,到正式宣告文藝復興來臨的波堤且利 (Sandra Botticelli),再到最富盛名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的曠世鉅作都在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館內以桑德羅·波提切利 繪製的"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米開朗基羅少見的親筆蛋彩畫作品”聖家庭”(Holy Family),聖母領報,是文藝復興時期李奧納多·達·芬奇的早期油畫作品”聖母領報”(Annunciation) 為鎮館之寶。
除了名家的畫作、雕刻品,梅迪奇家族的這座建築物本身的裝飾也非常奢華,不管是天花板的彩繪、鑲邊的金質雕刻都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人妻MerMer - 本來我不是一個多喜歡看藝術品的人,但因為家裡這位藝術魂(他說他讀米蘭理工時最想做的職業就是修補名畫),每當他看著名家作品(眼睛閃閃發亮),口沫橫飛的告訴我ㄧ件ㄧ件作品背後的故事與畫風的演變時,我就覺得「天啊!眼前這個男人好帥!我好像戀愛了~哈哈哈哈哈😍」
我們總共逛了約3個小時(其實跟本都看不完)但真的太累了,烏菲茲美術館的頂樓有一個咖啡吧,室內或戶外都有座位,非常推薦大家逛累了可以上來點杯咖啡座著休息ㄧ會兒,順便看看外面的景色真的很美!
晚上跟在地的朋友約了吃晚餐,他們推薦了ㄧ家米其林1星的義大利餐廳,隱藏在巷弄內看起來很不顯眼,菜單的內容很豐富,有很多創新的義式料理,味道也蠻好吃的,氣氛也很好~
我們兩個人點了3樣主菜和1樣甜點加上2杯House wine (含小前菜、麵包)大概是€70 (約台幣2500),我覺得蠻推薦的,大家有到佛羅倫斯可以去吃吃看!
🔸Enoteca Le Barrique🔸
✔︎地址:Via del Leone, 40R 50125 Firenze Italia
✔︎電話: +39 055 224192 (需先訂位)
✔︎營業時間: 星期二~日 12.30 - 15:00 ,19.30 - 23.00
✔︎英文菜單:http://www.enotecalebarrique.com/MenuInglese.pdf
喜歡一大粒人妻的影片嗎?
Vlog 影片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更多關於義大利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
#佛羅倫斯 #翡冷翠 #烏菲茲美術館 #藝文之旅 #florence #firenze #米其林餐廳 #義大利旅遊 #義大利 #異國婚姻 #italy #travelvlog #arttour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eason1 Ep17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
詹宏志,人稱網路教父,是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創辦人和董事長,也是《數位時代》的發行人。擁有超過30年的媒體經驗,曾擔任過《時報週刊》總編輯、滾石唱片總經理,也曾經在台灣電影新浪潮中扮演推動者的角色,1987年起草「台灣電影宣言」,李安的第一部電影《推手》就是在他的鼓勵下開始。詹宏志跨足出版、寫作、製片等多領域,出版過多本著作,最新的一本是《旅行與讀書》。
◎ 詹宏志邀請制的家宴
◎ 詹宏志做菜的靈感來源
◎ 從書中走入現實世界的落差感
◎ 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相互切磋的故事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每週二四六晚上更新 ※
這是關鍵評論網自製的「人物專訪」聲音節目(Podcast)。
主持人為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楊士範(馬力歐)先生,我們每個禮拜從各行各業中,邀請一位有趣的人來節目,聽聽他們人生故事,體驗不同的人生滋味。
威士忌滋味千百種,人生亦然。
每個禮拜,用一杯酒的時間,聽聽別人的故事,體驗百種人生況味。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inkwithmar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arioyang/
文章➡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drink-with-mario/70759
iTunes➡ https://apple.co/2GJEPfs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drink-with-mario/pchome-online13
Stitcher➡ http://bit.ly/2JfeMhL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 在 米開朗基羅用有裂縫的石頭雕出完美的大衛雕像並為人類留下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这块石头成为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拱壁上的十二个圣经人物的雕塑原材。大衛是《聖經》裡的人物。大衛小的時候,上帝就選定了他, ... ... <看更多>
米 開朗 基 羅 家庭 在 [好雷]《罪:米開朗基羅》藝術之路上的痛苦折磨-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il-peccato/
~*-*~*-*~*-*~*-*~*-*~*-*~*-*~*-*~*-*~*-*~*-*~*-*~
《罪:米開朗基羅》是一部義大利歷史傳記電影,由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執導
,劇情講述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十六世紀初,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在完成西斯汀小堂的天頂
畫之後,游移於德拉羅維雷(Della Rovere)與梅迪奇(Medici)兩大家族之間。為了打
造教宗的宏偉陵墓深入卡拉拉開採龐然巨石,但另一方面,梅迪奇也祭出豐厚酬勞要他毀
約,使得原本想藉由藝術親近上帝的米開朗基羅,深陷人性的痛苦折磨。
我們平時欣賞一件藝術品,多半會從工藝精細程度、整體美感或帶給我們的感覺來切入,
進而讚嘆創作者的能力與才華。然而除了表面我們肉眼可視的樣貌之外,作者本身的創作
動機為何?當時處於怎樣的歷史背景?藝術品背後又有什麼故事與代表意義?也都是其他
非常有意思的欣賞角度。因此作為文藝復興的藝術三傑之一,創作出眾多舉世聞名雕塑與
繪畫作品的米開朗基羅,人們對他為了追求完美與人生經歷的好奇,我想就是《罪:米開
朗基羅》等電影被拍攝出來的主要原因。
還記得去年上映的《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導演伊曼威利伊布奇利用類似紀錄片打破
第四道牆的口述方式跟觀眾深入介紹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並延伸到他生平與成長的歷程軌
跡,雖然整部電影講解得深入且鉅細靡遺,但缺乏了戲劇性與能讓觀眾融入故事的情境。
而這次《罪:米開朗基羅》則透過米開朗基羅畢生都在爭取藝術創作的自由與尊嚴,不斷
抗拒教皇政治壓力的表現,把故事聚焦於他完成《創世紀》後身處兩個敵對家族之間,在
追求藝術的同時,身心靈所經歷的痛苦與折磨。
一座座肌肉線條清晰可見,被稱為力與美完美結合的雕像作品背後,是米開朗基羅身為一
個人那具有缺陷的靈魂。《罪:米開朗基羅》以寫實化的風格與35mm膠捲狹窄的畫面比例
,完整呈現出跟華麗藝術作品完全相反的人物現實生活,還有飽受壓迫而陷入矛盾兩難的
心理狀態。破舊的衣物、髒亂的房間、乾硬麵包與劣酒,我們彷彿能透過畫面就能聞到瀰
漫環境中的氣味,呼應了他即使有著無可取代的天賦,但創作之路卻走得極為坎坷且不順
遂。
德拉羅維雷與梅迪奇兩大家族互相爭奪著教廷的掌控權,雖各都以上帝在人世間的代理人
自居,但卻無法為這個貧困的時代帶來一線光明;米開朗基羅表面看似在意金錢,不過為
了藝術創作卻能不惜代價,家族指控他用陵墓的建造費為家人買房,但他自己平時卻過著
簡陋、隨時都提心吊膽的生活。《罪:米開朗基羅》讓我們從教廷、家庭與本身對藝術的
堅持等多方角度,看見米開朗基羅的內心世界與他性格孤僻與暴躁的原因。
電影不禁讓我想到《梵谷:在永恆之門》,就如同那句:「藝術不會在安逸之中誕生。」
一位偉大藝術家畢生追求藝術的純粹,卻不斷被人間雜事給影響阻擋的無奈,便是《罪:
米開朗基羅》整部電影所聚焦的主題。米開朗基羅了建造陵墓而到卡拉拉開採「龐然大物
」的巨型大理石,費盡心思設計出將石塊運下山的辦法,卻在搬運途中因為鐵鉤偷工減料
而導致其中一名工人慘死,不僅找鐵匠理論時發現他早已在家中身亡,最後連石塊也被扣
押。或許跟他看待藝術態度與絕妙的創作天賦不相配的人性與世界,就是米開朗基羅的「
罪」。
有趣的是,在《罪:米開朗基羅》全片的寫實基底下,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在其中加
入許多幻影與生活周遭的代表事物,藉此呈現出米開朗基羅試圖抵抗外界壓迫的內心矛盾
混亂,無論是看見烏鴉、蛇、野狗等象徵,或者夢裡儒略二世的造訪,都突顯了米開朗基
羅走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之上,從對兩個家族的背信忘義,到每每看見創作機會時無法掩飾
其欣喜和雀躍的神情,明明深知自己的才華與內在缺陷,但為了成就這永恆的完美所必須
背負的罪惡。
電影前段,儒略二世觀賞完西斯汀小堂的《創世紀》之後,用但丁所創作長詩《神曲》
(Divina Commedia)的「Divina」(卓越非凡)來形容米開朗基羅的偉大成就。作為貫穿《
罪:米開朗基羅》整部電影的《神曲》,其中《地獄篇》不只反映了米開朗基羅身處於兩
家族政爭之中的心路歷程,他視但丁為其崇拜仰慕的對象,也將自己深愛著佛羅倫斯卻不
斷被它給背叛的心情,跟但丁曾被放逐出佛羅倫斯的遭遇互相照映。
因此,在看見新婚的學徒被無辜殺害,認為想接近上帝的自己最終只失敗地找到凡夫俗子
的米開朗基羅,最終才能從但丁口中得到了「傾聽」的解答。或許除了欣賞美妙的事物之
外,正視信仰、這個世界與自身的醜陋、脆弱等複雜性,才是藝術創作的根本核心。《罪
:米開朗基羅》片尾米開朗基羅手捧「聖彼得大教堂」的模型,以全新體悟與更加寬廣的
胸襟重新踏上片頭曾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創作之路,而往後也會繼續走下去。
整體而言,《罪:米開朗基羅》以相當緩慢的步調,完整描繪米開朗基羅在遭受苦難時的
人性面與其內心的兩難矛盾,通過在兩個家族之間的來回,帶著觀眾看見這位傳奇大師無
人能及的天賦背後,那在艱苦的創作之路上的力不從心、為了藝術而奮鬥的堅定意志,還
有多疑、自卑、軟弱、孤僻等身為人的性格缺陷,就因為如此,才更賦予這些身處於不完
美世界中的完美作品更為耀眼的光輝,令人驚嘆並為此折服。
--
歡迎追蹤我的FB或IG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https://www.instagram.com/looryfilmnotes/
Telegram頻道:https://t.me/looryfil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81.1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7809047.A.08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