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肥胖最相關血脂是哪一項呢?隨堂考解答:]
公佈答案前,想先問大家,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大幅增加得到COVID-19的風險跟重症死亡率,那 #哪一種血脂指數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最相關呢?
答案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喔😲😲😲
在去年英國有個尚未發表的研究,從2020年3月16 日至7月14 日期間 ,在9,005 名接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的人當中,去找尋BMI、血脂、糖尿病等等和檢測陽性率的關係。
結果發現驗出陽性的人,都有較高的 BMI、第II 型糖尿病和糖化血色素較高(p < 0.05)。
而驗出陰性的人,HDL 和 ApoA(請看王醫師的書有介紹這個HDL的主要配備) 比較高(p < 0.001)。
而且 #HDL顯然是比BMI、糖尿病和 HbA1c 更重要的影響因子,而LDL、ApoB 和三酸甘油脂(TG)的水平則與增加的機率無顯著相關性
這個研究證實了,高的HDL 數值,不只是提供心血管的保護, #還可能提供針對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保護。
2019年在期刊《Lipid in health and disease(血脂跟健康與疾病)》整理出目前流行病學的資料,發現肥胖所引起的血脂異常,是降低的HDL和apoA-1,而且跟內臟脂肪和腹部肥胖有強烈相關性。
在許多研究發現HDL太低的人會有 #下視丘的發炎而影響熱量的平衡,還有粒線體的異常,跟肥胖、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肥胖的人哪一項血脂報告最容易出現異常呢?(strongly correlate with obesity)
答案是: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喔!!!
但是上一篇的統計結果,573個人當中,有近一半(43%)的人認為是總膽固醇,但是在HDL低的人身上,反而常常看不到總膽固醇的異常喔!
再來大家表決第二名(33%的人選)的三酸甘油脂,其實非常容易受到短期飲食的影響,所以許多胖的人其實只要飲食清淡,都還是有正常的TG喔!而大家票選第三名的LDL(20%)的特異性就更遙遠了,光是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沒有這一項,就知道它跟腸道菌和肥胖十分無關,還是跟營養攝取的狀況還有肝臟的製造有關(大家可以看一下王醫師書裡LDL高的原因那一篇章),因此很多瘦的人,也會有超標的LDL喔!
另外分享一下,王醫師的門診最常見到的血脂異常指數, #真的就是HDL,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出現過低的HDL喔!結果反而只有26個人選(4%)😂😂
#你猜對了嗎
#結果HDL是大家猜的最後一名只有26個人選
#HDL以後我要叫你4趴仔
粒線體疾病診斷 在 紐西蘭愛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優惠活動‼️買五送一‼️
#體內維他命D含量較高的人,#患呼吸道疾病的機率會較小。
在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中,與粒線體內的營養物質有直接關係,特別是維他命D3!
#防疫從保健做起‼️
🔹非活性維生素D可抑制COVID-19,調節免疫力! #江坤俊醫師 教你掌握4大選購重點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0977
🔹好健康 維他命D3 120粒
#非活性D3 (保存期限2024/02)
好健康維生素D3補充含片,提供了高含量維生素D3 1000IU。人體的皮膚經過陽光照射後,就會產生維生素D3,因此,維生素D3又被美譽為「陽光營養素」。維生素D3有助於鈣的吸收,保持骨骼健康強壯; #還可以使人精神飽滿, #抵抗抑鬱, #增強免疫力等。
適用對象
• 長期室內工作者
• 骨質酥鬆症
• 抑鬱症
• 糖尿病(類型1&2)
• 皮膚病
• 肌肉無力
• 肥胖症
• 免疫力差
✅食用方式:
成人與兒童(3+):每日1片,或依照專業醫師指示。
✅維生素D3的作用:
• 提高肌體對鈣、磷的吸收,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達到飽和程度。
• 促進生長和骨骼鈣化,促進牙齒健全;
• 通過腸壁增加磷的吸收,並通過腎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 維持血液中檸檬酸鹽的正常水平;
• 防止氨基酸通過腎臟損失。用於佝僂病、骨軟化症及嬰兒手足搐搦症佝僂病兼有齲齒者也可用該品防治;
• 可預防皮膚結核、皮膚及粘膜各型紅斑狼瘡等。
• #降低常見癌症的發生率,如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等;
• #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和感染性疾病等;
• 維生素D3調節胎盤的發育和功能,這表明孕婦維持較好的維生素D3水平可預防如流產,先兆子癇,和早產等妊娠併發症的發生;
• 宮內及嬰幼兒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3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率。
#整理江坤俊醫師為什麼需要補充非活性D3的重點:
推論你長期保持血中維他命D高濃度,你這輩子得癌症的機率會下降。
🔹每個人都要 維他命D不是萬能,但就算你的毛病和維他命D無關,你也需要,因為他有很多功能(要吃不活性的D3)
🔹 #飯後吃。因為脂溶性。
🔹好處極多。
🔹結石可以吃(不要特別補鈣)
🔹癌症是慢性病,所以要吃一輩子。
🔹D3不是女性賀爾蒙, #補充D3對一些婦女癌症和疾病是更有效的。
🔹什麼癌症都可以補充維他命D(有的證據很強,有的比較弱)
🔹一被診斷癌症出來就要開始補充維他命D3
🔹肝腎不好,可以吃,更要吃。
🔹免疫疾病的人已經開始服藥,可以吃,維他命D可以 #改善免疫力。
🔹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朋友,更需要補維他命D,可以 #幫助穩定血壓和改善血糖控制。
🔹維他命D可以穩定神經,可能有些在補充的人, #腳比較不會抽筋。
🔹補充維他命D,老人家可以 #改善情緒及減少失智的發生。
🔹維他命D的補充可以 #改善睡眠。
🔹對孕婦而言,嚴重維他命D不足容易導致早期流產。
‼️禁吃:正在做癌症免疫治療。
重點資料來源全部來自江醫師的粉絲專頁
粒線體疾病診斷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肌少症之預防終章—-談有氧跟無氧的角色]
#這應該是大結論了
昨天瀏覽一下相關討論串,發現很多人對肌少症的病因機轉有根本上的不了解,所以特寫一篇來釐清。
肌少症評估的三個面向: #肌肉質量、 #肌力跟 #身體活動。雖然有氧跟無氧都對「身體活動」這項有益,但有氧運動在肌肉「質量」跟「力量」的影響 #遠低於無氧運動。
所以當你的問題是:有氧運動對肌少症有幫助嗎?
我會回答:有,但是主要就是「身體活動」這個面向,而且這個面向老實說不需要到45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光是妳有在「 #活動」或 #走路就會有用,例如日本一項2015年針對227位研究發現每天日行5000步左右連續六個月都可以延緩「衰弱」老人的肌肉質量流失,但是對 #沒有衰弱的老人影響有限。
因此如果只是要從「身體活動」的面向切入來幫助延緩肌少症是合理的,但肌肉質量本身影響甚小,一個長達三年(夠久了吧!)老年人身體組成的研究,發現平均每天60-90分鐘的跑步、騎單車、游泳等等,對老年人肌肉的維持跟體脂肪的減少 #並無益處。
🈶️氧運動,有點像家庭主內的人,把家裡打理好,讓主外的人無後顧之憂。目的是延緩老化相關肌肉流失的機轉,例如降低肌肉內脂肪、幫忙增加肌肉的胰島素敏感性、修復粒線體相關失能、增加睪固酮跟生長激素濃度等等,讓肌肉有個好的體質接收訊號。
所以「少數」討論有氧對「肌肉質量」顯示有幫助的研究,其實都是針對一開始「肥胖或過重」「衰弱」的族群,因為這群人生長激素跟睪固酮分泌異常、肌肉內脂肪高、發炎反應高,所以「適度」有氧運動的抗氧化和減脂效果,減少了「肌肉內的脂肪」,改善了肌肉胰島素抗性,增加睪固酮跟生長激素分泌,降低發炎,光是提個重物或抱孫都會有助肌肉增加,例如一個針對439位50歲停經「肥胖」婦女的研究,發現介入每天15-45分鐘的有氧運動連續一年,可以有助增加肌肉。
但是老實說,要 #降低肌肉胰島素抗性 跟 #修復粒線體失能這兩件事,高蛋白飲食的 #生酮氨基酸就能辦得到,要打造好的胰島素敏感性肌肉,用高蛋白質比有氧運動來的有效率。而且要得到正常濃度的睪固酮跟生長激素,好好 #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辦得到,你在該睡覺的時候去跑步,我保證對增肌沒有半點幫助。
再來🈚️氧運動,有點像是家庭主外的人,直接賺錢提供一個家庭的經濟命脈,對肌肉的刺激就是物理性直接增加質量跟訓練力量,而且增加的是第二型纖維(白快肌)為主,由於跟爆發力有關的 #白快肌的流失才是導致老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無氧運動對於老年相關的肌肉流失有較大的助益。
所以對於一個 #體脂率異常的人來說,若沒想控制飲食,有氧運動可能有助增肌來自降低胰島素抗性以及增進睪固酮這回事,但 #體脂率正常的人,你沒有肌肉胰島素抗性跟粒線體失能,從有氧要獲得增肌的效果是困難的,直接高蛋白飲食加上重訓比較有效率。
對我來說,比起運不運動,在排除疾病因素外,真正會肌少症的危險因子是:
✔️不活動的生活型態
✔️低蛋白質或低熱量飲食(不當減肥造成營養不良)
✔️發炎反應(高脂肪高糖也會讓身體發炎)
✔️壓力(熬夜或是過度有氧運動也會有壓力)
前面也說過,在低熱量飲食中,有氧運動會流失最多肌肉,但體脂率高的人做重訓效果不好,這就是為何,在我的門診面對的是「過重跟肥胖」病人,所以我總是先以純高蛋白飲食加上維生素D,先不介入任何運動(走路就好,過重肥胖的人容易運動傷害),在保留最多瘦肉組織的前提下把體脂率降低,等到肌肉內脂肪減少、身體荷爾蒙分泌正常,再加入無氧運動,才能更看到增肌的效果。
#這才是對肥胖者來說CP值最高的增肌方式。
若真的已經是肌少症前期或肌少症診斷, #精算過的高蛋白質飲食 、 #維生素D的補充跟 #以無氧為主合併適量有氧的運動處方,就勢在必行了。且注意若可能肌少症合併過瘦或有骨鬆的長輩,不建議長時間(>45分鐘)的有氧運動,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雖可增進抗氧化功能,但 #過度激烈或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可能反造成過量自由基,導致氧化壓力,惡化骨肌少症。
這就是為何,來我門診很多體脂率異常的夫妻,吃一樣的東西,常常是先生每天跑步但肌肉在男性當中偏低,太太完全不運動但在女性當中肌肉偏高。
肌少症並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很多高齡者肌肉都在標準以上,肌少症跟失智症一樣是多因子的疾病,慢性病帶來的發炎只是危險因子之一而已,飲食跟生活型態才是關鍵。
若是沒有減肥需求的身體組成正常人,單純想要延緩肌肉流失,請
#不要亂減肥 #不要熬夜 #蛋白質要攝取足夠
#維持正常的體脂率 #保持活躍的生活型態(例如走路、爬樓梯)即可。要我說的話, #不當減肥才是造成肌少症最大的隱憂,舉例來說,我門診曾有個一開始20kg肌肉的54公斤女性,她過去用極端少吃多動的方式,在兩週內減肥減掉6kg,其中有2kg是肌肉,減去了原本肌肉的10%,以正常老化速度是40歲後每十年8%來說,
#等於兩週減肥就把自己12年份的肌肉減掉了
#大幅增加未來肌少症風險
而自以為斷食可以增加生長激素的人也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過重跟肥胖的人身體的荷爾蒙分泌跟敏感性都是異常的,延長空腹後並不會如正常組成的人產生生長激素,但斷食的人幾乎都是想減肥的肥胖者,所以肌肉容易流失。
所以還在吵有氧無氧的人,麻煩先檢視一下你的飲食跟生活型態,畢竟在我的門診那些肌少症高危險群,都是試過各種不當減肥(過度節食跟激烈運動)或熬夜的人,並不是沒有運動的人。
結論:有氧跟無氧是以不同的面向有益於延緩肌肉流失,有氧建立好的環境,無氧直接刺激。但是有氧過多反而有害,步行的程度即可,無氧在沒有運動傷害的情況下可以循序漸進增加,但是肌肉增加關鍵還是原料—-蛋白質要先吃夠,不然環境佈置再好,破壞再多,也是沒得重建,只是加速流失而已。
#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肥胖醫學專科醫師
#肌少症 #肌少症預防
粒線體疾病診斷 在 火與重生:粒線體的轉移與疾病的治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主講人:蘇鴻麟教授(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拍攝日期:2016/1/18. ... <看更多>
粒線體疾病診斷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粒線體 病是罕見疾病,大部份粒線體病為遺傳性,通常是由母體遺傳給下一代,但也有部份是因基因突變所造成。粒線體病難以診斷,因為它對每名患者的影響都不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