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回合制戰略遊戲嗎?就大戰略那一類型的。這種遊戲,會有好幾種地圖跟劇本,每一張圖都會有「勝利條件」。
以防衛型劇本來說,勝利條件大致上會是「成功防守30回合」、「殲滅敵軍50個單位」、「生產100個步兵單位並成功據守10個據點總共10回合」等等。
我在說什麼?就是最近很夯的那個。XD
說真的,絕大部分的評論都沒太多意義,梅老的算是例外。我不是說評論者鬼扯蛋,是指多數討論意義不大。中國侵略台灣,台灣作為防守作戰,必定有個勝利條件,不然怎樣定義勝利?
前兩天我才講過教育界的狀況,軍事上其實也是,各位這幾天看到的各式各樣討論,說白了都沒有清楚列出勝利條件,倒是可以從評論者本身的敘事,反推他對勝利的想像。
總之就是沒有共識,一個認為殲滅100個敵軍單位叫做勝利的,跟另一個覺得只要成功防守50回合就算贏的,在吵誰講的「技術問題」正確。
呃,嗯,這個,你們加油。
台灣的陸軍防衛,從精實案開始到現在,各種研究多如牛毛,軍方自己就有足夠厚實的研究基礎,對於基於各種勝利條件,後備自己的角色定位,怎樣加強等技術問題,研究夠多了。
就是專家早就知道問題不是出在技術上,是我們一直沒有討論過確實的勝利條件。既然怎樣叫做勝利都不知道,是要如何去建構後備戰力?
勝利條件比較好聽,嚴肅點的說法叫做戰爭指導、終戰指導,你總得要列出怎樣打才算贏。一般民眾可以很激烈的說,要抵抗到最後一滴血,軍事專家可不能這樣。
但軍事服從於政治,即使軍方完全曉得怎麼去改善,戰略指導原則畢竟是政治家的事情,軍方的專家可以提供意見,給予政治家某些方向,好比說讓政治人物了解現在軍隊的優缺點,便於思考怎樣補強。
一個認為海空軍打贏就算贏的,跟認為要保留陸軍作為最後決戰的,兩人思考的戰爭勝利條件會相同?若不相同,此二人對於如何整理後備戰力,鐵定想法與做法天差地遠。
後備現狀是爹不疼娘不愛,國軍的三軍軍種自己都有各自的想法,連陸軍自己也有好幾套,軍方的派系對抗是一回事,但政治上怎樣指導軍方去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說來說去,我對這次爭吵沒有特定的意見,覺得誰是對的誰又是錯的。我是反過來去看,各方意見背後到底代表他思考這場戰爭會是怎樣,戰略意義又是什麼,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比較有建設性。
如果各位實在不懂,覺得太玄了,那就下段總結
認為2300萬要打到總玉碎的,跟海空軍就可以打爆共匪不需要陸軍的,兩邊對話爭吵「後備採用哪個方案是對的」,有何意義?
連個輪廓都還沒畫出來,就開始針對畫技跟網點有沒貼好,還蠻神奇的。
Search
精實生產優缺點 在 精實管理顧問-江守智 的推薦與評價
舉例來說,如果食品業的生產履歷風潮也吹向快消品呢?或是天然原料使用,是否會降低 ... 另外要寫出各種方案的優缺點,並不是靠自我感覺,而是要做B/A分析(Before/Afte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