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道思覺失調嗎?」
今年初認識很投機的好友在我詢問她消失的這個月住院是發生了什麼事後淡淡回應我。
一兩天後我才撥打電話跟她一起打掃屋子一邊聊聊消失的那個月發生了什麼事。
「我聽到幻聽一陣子了,總感覺有人在敲打我的門或是有人在窺視⋯好像我的生命安全一直受到威脅」
「我經常把自己泡在水裡想讓自己清醒或是冷靜」
「很滑稽但是後來我還試圖想要在大熱天下出門把自己曬死」
「最後我是某一天在路上暴走了⋯被送醫院的」
「但其實我只記得片斷」
「有個護士還問我怎麼住院一直戴著太陽眼鏡?問我不害羞嗎?但我覺得很帥啦!」
因為發生的太突然,送醫院的那一天她戴著的是有度數的太陽眼鏡。就這樣在醫院華麗過了兩週才等到朋友送來眼鏡。
那一開始的症狀是什麼呢?
「我原本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好一陣子對什麼都提不起勁。去醫院醫生也只說我是憂鬱而已吧」
「還說我說的毛病是要送醫院的,可能認為我想太多」
原來開頭是連醫生都覺得稀鬆平常的小事
「進醫院了才知道是思覺失調」
-
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精神病是因為前些年的社會新聞報導與知名電視劇才有初步的認識。
在聽她敘述的時候我們說說笑笑,像是在談論一個小感冒。
但可以明白開朗聲音的背後其實當下發生的時候她有多無力與害怕。
儘管現在出院可靠藥物控制,也還是擔心影響工作或未來。
畢竟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包容度比我們想像的低很多。
於是我跟她提議我們寫出來吧,讓多一點人了解思覺失調,也許這些偏見會少一點。
她二話不說答應,也把一些參考資訊分享給我。
-
思覺失調症以往稱為精神分裂症。
過去失調症患者遭受不當對待甚至曾經被迫接受腦葉切除手術,
而一般社會大眾也對這樣的患者充滿疑懼和誤解。
但其實思覺失調症有很高機率是基因遺傳。
造成他們情緒起伏不定的原因是因為患者腦中的多巴胺分泌濃度高於常人,
多巴胺原本是尋求獎勵行為、情緒反應、學習和運動等功能的關鍵調節物質,
而患者的大腦被過多的多巴胺淹沒,導致失去這些關鍵的神經連接。
主要控制得靠藥物治療控制多巴胺異常,也是保護過度激活的腦不要受傷。
不過《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思聰因為藥物所導致的遲緩、講話不清、流口水等副作用其實也在科技進步下已經可以避免。
現今的常見副作用有胃口大開、嗜睡、血糖跟血脂上升等症狀。
-
患者發病時的幻聽幻視,難以分清現實與幻想。
除此之外它還會伴隨躁鬱或憂鬱。
當然有很多患者都是非常正常的過著日子,但它是一個長期戰,不是幾週幾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大惡魔。
關於治療,除了藥物控制也會有定期療程。
但最最最重要的部分,
是分享者很多強調是身邊的親友成為他們的保護傘,才能夠正向努力的克服它。
朋友也提到「在醫院我發現,能夠越快戰勝它的關鍵就是要去面對它。」
而讓她可以勇敢的很大原因就是她的家人與朋友對她的愛讓她可以安心的去面對。
就算不是痊癒,他們也能很勇敢的走下去。
-
我想若不是今天遇到了可能也不會有機會主動去查詢資料,好好理解它。
謝謝朋友的勇敢讓我可以分享出來。
也謝謝看完的你們。
希望有天當不幸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都能被溫柔接下。
#思覺失調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覺失調 專題 - 董富賢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Rebecca的爸爸已去世多年,媽媽的生活一直比較正常,但最近突然變得沈默寡言。有時會聞到怪味或聽到奇怪聲音。出街時會覺得途人都在看自己,很不自在。這是思覺失調嗎?0:19 問...
精神分裂藥物副作用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香港COVID疫苗情况:擔心東不成西不就
美國大選至今已一個多月,本應早已塵埃落定。結果一點都不接近,拜登拿到的普選票比特朗普多700多萬票,預計選舉人票結果是302對236,跟2016年特朗普的得票一樣,當年他已吹噓那是一場landslide victory(壓倒性勝利)!
特朗普不認輸是意料中事,他在多個州份提出超過50次法律訴訟,在某些結果接近的州份亦重點選票,但結果毫無改變,各州法院亦判特朗普敗訴,最高法院更不接受聆聽對賓州選舉結果的挑戰。
得州總檢察長告4關鍵州州議會
下周一50個州的選舉人即將在華盛頓正式投票,但周二得州共和黨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帕克斯頓(Ken Paxton)──此人正被檢控證券訛騙及受到貪污調查,竟前所未有地直接入稟聯邦最高法院,控告賓夕法尼亞、喬治亞、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4個關鍵州份。他已不再是企圖挑戰選舉結果,而是控告這些州議會,早前容許郵寄投票是違法行為!如成功,將取消近千萬選票!後來更瘋狂的是另外17個州份的共和黨總檢察長和特朗普以私人身分,也加入訴訟,對最高法院施加壓力,接受此無理取鬧案件。特朗普親自提名3名大法官,包括臨近大選前數周,醜陋地塞進去的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形成6保守派對3自由派的局面。即使如此,按大部分憲法專家的意見,最高法院接受此案的機會非常低。
即使最後特朗普仍然失敗,他仍對美國整個憲法、選舉和所謂民主制度,製造前所未有的傷害。我已多次解釋,《美國憲法》已非常古老和過時,充滿漏洞和不公之處,也不可全怪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等開國元勳(founding fathers),他們實在無法預計近250年後的政治情况和科技水平,當年成立選舉人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保護擁有奴隸制度的南方州份權益,另外亦因交通和通訊不便,所以從普選(最初沒有)至選舉人投票,再到國會確定日,至最後宣誓就職,整個過程複雜且需時近3個月(本來更長)。
過往100年,隨着社會和科技進步,美國選舉制度雖沒改變,但實質執行已變得順暢。理論上有極大自主權的選舉人,亦變得只按傳統,跟着本州普選票結果來投票,只有極少數會故意投相反票(後果最多是罰款)。其餘選舉細節如怎樣處理郵寄票,更毫不重要。過去雖曾出現選舉人票結果與普選票不相符,但非常罕有,所以勉強過骨。過去20年,這反民主現象已變為經常性,且已成為共和黨勝出總統寶座的唯一方法,所以他們就愈來愈喜歡鑽研憲法的各個漏洞,利用這些反民主手段來企圖達到政治目的。
這種鑽憲法漏洞的玩法對美國製造極大傷害。如成功就突顯美國其實並非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國家,共和黨人的回應一般正是:「誰說美國是民主國家,我們只是一個沒有皇帝的共和國。」好,如果是這樣,就請不要整天把民主掛在口邊,不停批評甚至攻打其他美國主觀判斷為非民主國家!今次選舉,即使最後拜登仍能宣誓就職,社會分裂仍非常嚴重,將有近半已感染思想病毒的美國人,不會接受拜登總統的合法性。至今仍有近九成共和黨兩院議員,未有公開接受選舉結果。大部分外國元首已向拜登發出賀電,唯一最重要例外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COVID疫情對美國政治毫無興趣,只等待機會,繼續散播,繼續殺人,周三死亡人數3200多,再創新高(周二美股才剛創新高,真諷刺)!特朗普繼續漠視疫情,帶頭舉行盛大宴會和集會,當然更鄙視已成為政治圖騰的口罩,其實只不過是在草菅人命。即使疫苗已快到手,但相信到拜登1月20日上任時,美國COVID死亡人數仍將再增近10萬,在這段時間死去的人最不值。數周前,COVID已升為美國頭號殺手,超過了心臟病和腫瘤。我真的認為特朗普犯了蓄意謀殺罪!
新冠病毒已成美國頭號殺手
疫苗的發展速度確比預期迅速,實驗結果顯示的有效率亦非常高,令人振奮!西方最先跑出的是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合作,和莫德納(Moderna)的兩種利用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可能高達95%!英國率先批准輝瑞疫苗,周三已開始為年老國民注射,相信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亦將在本周批准緊急應用。除此,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合作,以較傳統技術發展出來的疫苗亦已接近成功。
mRNA疫苗似乎有不少好處,有效率非常高,據說製造過程較快和簡單,較容易擴大產能。最大弊端是需要極低溫冷藏,輝瑞的需要攝氏零下70度,且儲存有效期只有數周,莫德納的亦需要零下20度,儲存期較長有數個月。疫苗本身未必非常昂貴,但冷藏和冷運輸設施形成極昂貴和高難度挑戰,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同時因為是全新技術,所以有效期有多久,注射後能否仍傳播病毒,是否可只注射一次(暫時兩次)等問題,仍未有肯定答案。短期副作用包括發燒、頭痛和疲倦,長期副作用則不可能馬上知道。MIT有AI研究顯示輝瑞疫苗對亞洲人的有效度可能略低於白人,如屬實,真的有點欺人太甚,連疫苗都有種族歧視!另有或只是陰謀論的傳聞說疫苗可能影響女性生育,亦希望是假的。本身有嚴重過敏症的人可能也不適合接受疫苗。
所以有不少專家認為阿斯利康和其他較傳統技術的疫苗,危險性較低,亦只需普通冰箱的攝氏3至4度儲存設施,將成為全球普遍使用的不二之選。但暫時實驗結果顯示阿斯利康的兩針疫苗注射有效率只有約70%(實驗情况可能有點出錯),仍不錯,但低於輝瑞和莫德納的95%。
其實最先宣布成功發展疫苗的是俄羅斯Sputnik V(Sputnik本為蘇聯全球最早人造衛星太空計劃的名稱),已在俄羅斯應用。但因對外公布數據不多,不知其他國家會否採購。中國也在全速發展COVID疫苗,最少有5種已到第三期臨牀測試。據聞在內地已有近百萬人接受了科興(Sinovac)的疫苗注射,近日阿聯酋亦已完成國藥(Sinopharm)的疫苗測試,有效率為非常不錯的86%,準備廣泛應用。康希諾(CanSino)的mRNA技術疫苗,亦已收到墨西哥的3500萬劑訂單。
採購分配疫苗必被美國政治化
疫苗必將被美國和其他國家政治化。首要問題是採購疫苗的優先權和分配情况。美國已在輝瑞落了1億劑的訂單,只夠5000萬人使用,據聞本來輝瑞給予美國加至2億劑,但遭特朗普政府拒絕。但現在後悔了,特朗普當然顯示自私霸氣,近日已簽署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可隨時迫使輝瑞等藥廠優先為美國人製造疫苗,置其他國家訂單不顧。我真佩服極度自私的美國政府,甚至自認中肯的美國傳媒,還好意思批評中國宣布將把疫苗跟發展中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非洲,以至全世界分享,為有企圖的陰謀!
更諷刺的是,即使美國能自私地囤積大量疫苗,被思想病毒感染了的美國人,遠超過一半將拒絕接受免疫注射。調查顯示黑人COVID死亡率是平均的3倍至4倍,但不幸更抗拒疫苗,不少人將繼續無謂犧牲。按過去經驗,任何需要兩次或以上注射的免疫(如HPV),接受第一次注射後回去接受第二針的從來不到50%。尤其COVID疫苗有不輕副作用,很可能完成兩次注射的比例更低。
國際間的疫苗外交政治也必非常激烈,亦將導致無謂犧牲,更將阻慢延遲旅遊重啟和經濟復蘇。例如我非常懷疑美國會否承認中國疫苗的有效性,如不承認,美國如何可能會重新容許中國旅客到訪美國;相反,中國又會否承認美國的疫苗?意思是即使某美國人或其他人,證明接受了美國某疫苗注射,中國會否免除現在要求每個入境旅客的兩周隔離?最科學化的做法是任何旅客入境時(中國或其他國家一樣),應進行雙重PCR病毒測試和抗體測試,以證明有沒有病毒和足夠抗體水平。但今年治疫情况,已看清楚除中國和少數其他國家外,其他大部分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和瑞典等,政策混亂且嚴重反科學,結果導致大量傷亡。至今仍有大量人錯誤以為COVID只影響老人,並未導致太多過早死亡的所謂額外死亡(excess deaths),可能反而有省卻未來養老金的「好處」!此說法或政策除了極度殘忍外,科學上更完全錯誤,今年美國的額外死亡量跟COVID死亡人數幾乎一致,且20至40多歲的較年輕群組額外死亡率最高。我亦解釋過即使能復元,很高比例的所謂康復者有長期後遺症如精神病、心臟發炎、肺功能受損,以及血液循環系統出現血塊等嚴重問題。
香港已出現頗厲害的第四波疫情,不幸需要再收緊限聚令,對餐飲和零售等行業,是個黑色聖誕節。專家更警告今輪疫情的病毒株似乎比早前的殺傷力更大,即使年輕人的病情也較嚴重。本來我也希望能參與新加坡或更重要的中國內地跟香港的旅遊氣泡,但隨着疫情轉嚴峻,已成泡影。我們唯有耐心等待疫苗的來臨,但我有點擔心何時疫苗才會到港。從前香港自誇是個重要國際都市,金融中心地位幾可跟紐約和倫敦比併,所以西方最新的時裝、食材、科技產品,甚至醫藥,我們都可以率先拿到手,中國內地產品反被忽略和看低。香港醫學界雖長期嚴重缺乏人手,但仍要求外地醫生通過異常困難的執業試,合格率不到10%,且主要用英文,對內地醫生尤其不公平。
爭取中外疫苗有隱憂 港重新通關無期
醫藥也一樣,西方的審批過程較快和簡單,對內地醫藥的審判過程複雜和長很多。過去內地醫藥和疫苗確出現過多宗醜聞,但近年已有進步和改善。今次中國控制疫情較佳,其實反而少一點盡快研發疫苗的壓力,可以小心一點和多花點時間進行測試,希望疫苗質素更好一點。中央政府亦已宣布將確保部分產能,供應香港。
問題是如今中國跟美國和英國的關係正處低谷,加上美英口頭上支持香港,但行動上反而是多方面制裁香港,所以不禁懷疑即使香港政府已向輝瑞和阿斯利康等多家西方藥廠落單,但他們什麼時候才會交貨?優先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不給美國和其他國家插隊打佔已不錯,如明年中開始收到已滿意。如中美關係在拜登領導下無改善,甚至轉差,那麼最後會否交貨都不肯定。
同時如香港政府和市民對內地疫苗的歧視態度不改,那些所謂專家又再借故多番留難審批過程,或故意中傷疫苗質素,令香港人產生抗拒,那麼香港就可能什麼疫苗都沒有!香港跟中國內地和世界各地重新通關,將更遙遙無期!
但不用擔心悶死在這孤島,其實境內有250多個島嶼,你遊覽過多少個?
最後,專欄將暫停一周,先預祝各位聖誕節及新年快樂!
(中環資產持有莫德納、國藥及康希諾的財務權益)
精神分裂藥物副作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OW「毒」YOU「毒」?】
現年38歲的佩洛第住在義大利熱那亞,17歲就開始吸食古柯鹼,他當時還是個愛參加派對的紈褲子弟。他對毒品的沉溺逐漸成為日常習慣,接著惡化為一種毀滅性的強迫行為。他戀愛、成家、生了個兒子,並經營一間餐廳。由於毒癮過重,他的家庭和事業最終還是垮了。
他到戒毒中心待了三個月,但離開後才過了36小時就毒癮復發。他又花了八個月時間參加另一個戒毒計畫,但回家當天一見到毒販就又破了戒。「我開始瘋狂使用古柯鹼,」他說:「我變得偏執、鬼迷心竅、瘋瘋癲癲。我找不到任何停下來的辦法。」(資料來源:【註1】)
藥與毒是一體兩面,藥物在正常醫療用途使用下可治病;然而人們為求興奮、迷幻及刺激等短暫感覺下而濫用藥物,致使它成為「毒」,來毒害我們的身體,這不僅改變我們腦的意識,也造成身體不可逆的傷害。
■毒品的可怕
在於人無法抗拒吸食毒品隨之而來的短暫「欣快愉悅」,但其又具有「成癮濫用性」。這些欣快愉悅的感受來自於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依藥物的藥理及機轉可簡單分成三類:
▶「中樞神經抑制劑」
▶「中樞神經興奮劑」
▶「中樞神經迷幻劑」。
■「中樞神經抑制劑」毒品
會先讓吸食者產生欣快愉悅、改變情緒的感受,而後卻轉為困倦、昏睡。
▶例如:「海洛因」,它能促使引發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因而讓大腦產生極度愉悅感。不過它也會抑制大腦的作用,讓人鎮定、催眠,使人陷入昏睡,過量時甚至可能死亡。
▶有些安眠類的藥物會使人昏睡,因此容易被濫用為「約會強暴」藥物。若這類藥物持續作用於中樞神經,會造成神經系統慢性中毒,導致思考、記憶衰退及肢體失調等狀況。
■而讓人特別有精神、興奮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毒品:
則是透過持續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導致神經不斷被刺激、活化,而影響到情緒、睡眠與食慾等功能的變化。
▶例如:「古柯鹼」、「搖頭丸」、「安非他命」等藥物,在興奮之餘會出現幻覺、猜忌、胡言亂語等現象,使用過量在生理上會導致呼吸衰竭、心臟麻痺,甚至死亡。
■「中樞神經迷幻劑」毒品:
能讓吸毒者產生脫離現實之感及幻覺經驗。
▶例如:「大麻」持續使用後會有記憶力受損、精神分裂症等症狀。
這三類毒品都是以刺激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為主要作用途徑。在正常生理情況下,神經傳導物質受到身體自我調節機制作用,不會過度釋放;不過遇上毒品時,會促使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大量釋放,或者抑制其回收機制,導致細胞被過度活化,傷害神經系統而造成調節「失控」。
■毒品改變了大腦運作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吸毒不好,卻無法斷絕對於毒品的渴望。你不能一味的責怪他們意志不堅定,其實他們的毒癮已成為一種慢性疾病,毒品已經改變了他們的大腦運作。
毒品造成大量神經傳導物質釋放,而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為了適應,會藉由減少神經傳導物質或受體的製造,來減輕它的作用效果和程度。此時,會使吸食毒品的人開始覺得吸食同樣劑量卻達不到以往的快感,而又受到毒品副作用所苦,因而開始增加吸食劑量,長期下來造成「成癮」的病變。
此外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啟動人腦中的酬償系統,讓人深化一些行為的欣快愉悅感,這些行為包含攝取食物、性行為等,原本是一種正常的機制反應,但是這個系統卻也是人類會「成癮」的根基。
藥物的成癮就是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不斷刺激酬償系統,造成人在毒品上獲得的愉悅感遠遠超過其他一般活動,且持續時間更長,進而使吸毒者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卻一直渴望獲得毒品。因此當毒品成癮時,即使大腦知道毒品有害,但身體對於毒品的渴求已經很難用意志力來抵制。(資料來源:【註2】)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的危害是一條連續線
無論處方藥或非處方藥,從藥物的誤用、濫用、依賴到成癮,均對身心健康與社會安全造成巨大的衝擊。藥物濫用的毒害問題,應從個人開始使用藥(毒)物的源頭探討其原因,藉由跨專業合作協助個人防毒與拒毒,一旦開始使用,則應早期篩檢或發現其個人與家庭問題、進行適當的介入措施。
因此,防治策略除了持續透過司法警政機關持續加強緝毒(特別是新興毒品的查緝與檢驗),更應著重處方藥或非處方藥濫用之早期辨識,提升家庭/學校教育對個人正確用藥知能與壓力管理技巧、倡議大眾安全用藥及醫師合理處方行為、結合雲端科技與籌組藥物濫用防治聯盟以提升醫療、衛生、司法、教育、心理衛生等專業資訊交流與合作。(資料來源:【註3】)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國家地理)「成癮的大腦」:https://www.natgeomedia.com/e-mag/science/content-411.html
∎【註2】: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HOW「毒」YOU「毒」?】
(原文由「教育部、法務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共同企劃」)
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4/06/howyou.html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臺灣藥物濫用防治策略:行動綱領與方案規劃】:https://forum.nhri.org.tw/outcome/publications/book-108-2/
∎【註4】:
(影片) 國家地理雜誌 -「成癮的科學──受毒品影響的大腦」:https://youtu.be/pqxbQ19Q3o0
➤➤照片
∎圖片來源:【註1】
圖說:珍娜.芮恩20年前因職業傷害開始服用處方止痛藥,之後就染上海洛因毒癮。去年的她棲身在西雅圖高架道路下的遊民聚集區。
∎圖片來源:【註2】
圖說:「酬償系統與毒品上癮」- 酬償系統深化吸毒的愉悅感,進而使人對毒品更加渴望,造成吸毒者對毒品上癮,此時邏輯思考已無法阻止吸毒者追求吸毒的快感。
∎圖片來源:【註2】
(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HOW「毒」YOU「毒」?】:藥理作用分類
∎圖片來源: slidesplayer
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314640/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濫用 #成癮 #毒品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精神分裂藥物副作用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思覺失調 專題 - 董富賢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Rebecca的爸爸已去世多年,媽媽的生活一直比較正常,但最近突然變得沈默寡言。有時會聞到怪味或聽到奇怪聲音。出街時會覺得途人都在看自己,很不自在。這是思覺失調嗎?0:19
問題二:聽說用藥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等的副作用,是否有更好的治療方法?1:08
問題三:坊間有傳長期與精神病患者一起生活,自己患精神病的可能性會增加,這種說法有根據嗎?1:50
問題四:精神病畢竟是一個敏感話題,是否有方法可以更好地讓懷疑患病的家人求診,同時又不會影響家人之間的關係和信任?(FindDoc 健康資訊)2:19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2g-agaBr0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GikSo6xpKOKNTz8iviGqF6tforA)
精神分裂藥物副作用 在 與思覺失調共處 - 晟德大藥廠 的相關結果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 (舊名: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持續性的精神疾病。 ... 藥物仍有其缺點,例如:體重增加、口乾等等,仍是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中常見的副作用。 ... <看更多>
精神分裂藥物副作用 在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出版學會通訊 的相關結果
精神分裂 症的藥物治療,期望達到高療效、少副作用及低成本之目標。然而目前精神分裂症之病理機轉尚不明確,某些病患在嘗試過多種單線抗精神病藥物後,仍未達應有之 ... ... <看更多>
精神分裂藥物副作用 在 如何處理精神分裂症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 常見問題| 便民服務 的相關結果
精神 科藥物常見副作用之處理: 錐體外徑副作用(EPS): 靜坐不能(Akathisia)-來回走動、踏步。 類巴金森氏症(Parkinsonis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