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面對更強者,人會轉而欺負更弱者】
近二十年,香港政治日漸崩壞,除了引發移民潮再起、義士被囚、有人家破人亡,崩壞之處還蔓延到心理精神方面。北京國師強世功之類曾經直白道出,香港要「去殖」,要洗腦贏心,但最終還是要推行改弦易幟,這個過程對香港人來說是必然痛苦,沒得迴避。
雖然個人立場跟他完全不同,但也佩服他如此老實全講出來,好過香港溫和派二十年不斷說有險可守的假話。2014 年人大 831 決議定了「普選」的新定義,這些年來社會主義鐵拳不斷毆打香港,「去殖」開始加速,先定下了普選涉及國家安全,必須篩選的調,再清洗港英以來形成的「公民社會」和專業人士,以武犯禁的就用法庭重刑監禁。這些令人喘不過氣的新發展,令很多人絕望,也產生一種新的群體精神病:在絕對無法動搖的高牆面前,人受了政治現實的創傷,為了移情和自療,會更急切找另一個目擊去攻打。
大部份人都因為惡法而噤若寒蟬,但內心的移情需求還是存在,去到最後就會找「整體的香港人」去打。這件事在 2014 年那一波就已經有「小區爆發」。當年動武派及和理非派壁壘分明,而且道德化,前者長期背負污名,後來聚集在旺角一帶。有些行動的先驅人物,覺得全世界都在攻擊自己,不了解自己,犧牲了但又孤立無援,於是就懷著遺憾和痛苦退隱;到 2019 年理大之役,這些人也會在網上指點裡面的人如何守城,這個做得不好、那個不對;或者站得很高地批判,根本不應進去跟警察打,說到最後好像出問題的主要是抗爭者,而不是暴力鎮壓者。
武肺出現之後,這樣的「批判思維」也照樣延續。有人說香港人自動自覺防疫、戴口罩,是配合政府,自己放棄自由。他們甚至會想像出香港人會四出抓人口罩戴不好,把個別事件視為整個香港人的劣根性,慢慢就進展為認為「香港人不值得擁有 XX」。這種世界觀的市場,完全是出於政治無力感,因為對香港人有過度期待,現實稍為顛簸,就 180 度轉為百份百的厭棄。尊嚴太高,反而脆弱,容易墮入癲狂。
一些香港人因為政治打壓,而視自己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為了逃避失敗者的心理烙印,他們會分割一個新身份出來,與其他人保持幻想中的不同。例如「黃絲」做 A,我就做 B;你吃黃店,我就吃美心。成為教條。極端心態會慢慢進展到香港人反感中國,他們就擁抱中國。
因為潛意識裡,我們都恐懼香港人這個身份。觀看政治現實,香港人是被修理的對象,但事實上你生做了香港人已經是事實。事實改變不了,慾望和求生本能就逃進了思想,變成「論述」,因為自己自認不是「黃絲」,潛意識就覺得安全了一點,鐵拳不會打到自己。這是求生本能運轉,但又無法化成實質時的變異。
當然現實和小腦袋的世界是兩回事,在中國看來香港人就是香港人,只有次要敵人和主要敵人之分,未打到你是因為你不重要,不是因為你認不認自己是黃絲,或你的行為跟黃絲是否一樣。口頭上擁抱中國,也只是自己高興的幻想,未進到黨,都只是自乾五,你也配姓趙?
屌香港人成為政治高壓下的移情顯學,因為人性的弱點和常態,永遠不是遇強愈強,而是多數在高壓下變成互害型社會。以前我們認為香港人特別壞、特別沒用,原因是人們在深層處討厭自己,討厭自己無權力、討厭香港處於權力的下游、討厭現實,諸如此類。
其實香港人當然沒有特別厲害,但也沒特別低等。有大事時,香港人的確會發揮強大光輝的瞬間,但當中自然也有陰暗、縮骨、滑頭的一面。講人民質素,外國也時不時有人集會反對防疫造成個人不方便,日本有邪教宣傳武漢肺炎是假的。以整體論,香港人算是相當挨得,相當理性。而且歐美太平無事,大體沒有政府迫害本國人民,而香港人則長期暴露在公權力隨時插你一刀的巨大壓力之中。
以前天水圍被視為悲情城市,經常有人精神病發斬家人的倫常慘劇。其實不是天水圍被詛咒,吸引了很多精神有問題的人,而是你不斷往天水圍輸入貧窮人口,人口處境不好,長期暴露於壓力,潛在的基因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就像很多人都有癌症基因,但真正造成患癌的還有環境因素,吃甚麼、有沒有長期壓力、附近有沒有污染源之類。
你可以想像在 14 年之後,整個香港是在慢慢變成天水圍,慢慢會有人向瘋狂屈服。你會在貧窮區看見一些中老年人罵天罵地、跟自己對話,你的眼神若跟他們對上,他們可能就變成罵你,彷彿很想你跟他們對話,但他們其實連溝通能力都已經被折磨到失去了。
西西佛斯無法改變自己被懲罰的現實,他能做到的反抗就是不向瘋狂屈服。現在香港人也是被歷史懲罰的。在一個千方百計將你拖入悲情的惡意城市生存,首先和最基本的反抗,是淡定,是刻意不被拖入悲情和瘋狂,面對這個對人充滿惡意的世界,可以經歷痛苦,但不能被痛苦支配。互害社會的惡性循環的確在形成,但你可以選擇不成為它的一部份。
說要光照整個香港,也許宏願太大,但把悲傷留給自己,不把痛苦發泄在同胞身上,任何人有心都可以做到。
精神病污名化香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面對更強者,人會轉而欺負更弱者】
近二十年,香港政治日漸崩壞,除了引發移民潮再起、義士被囚、有人家破人亡,崩壞之處還蔓延到心理精神方面。北京國師強世功之類曾經直白道出,香港要「去殖」,要洗腦贏心,但最終還是要推行改弦易幟,這個過程對香港人來說是必然痛苦,沒得迴避。
雖然個人立場跟他完全不同,但也佩服他如此老實全講出來,好過香港溫和派二十年不斷說有險可守的假話。2014 年人大 831 決議定了「普選」的新定義,這些年來社會主義鐵拳不斷毆打香港,「去殖」開始加速,先定下了普選涉及國家安全,必須篩選的調,再清洗港英以來形成的「公民社會」和專業人士,以武犯禁的就用法庭重刑監禁。這些令人喘不過氣的新發展,令很多人絕望,也產生一種新的群體精神病:在絕對無法動搖的高牆面前,人受了政治現實的創傷,為了移情和自療,會更急切找另一個目擊去攻打。
大部份人都因為惡法而噤若寒蟬,但內心的移情需求還是存在,去到最後就會找「整體的香港人」去打。這件事在 2014 年那一波就已經有「小區爆發」。當年動武派及和理非派壁壘分明,而且道德化,前者長期背負污名,後來聚集在旺角一帶。有些行動的先驅人物,覺得全世界都在攻擊自己,不了解自己,犧牲了但又孤立無援,於是就懷著遺憾和痛苦退隱;到 2019 年理大之役,這些人也會在網上指點裡面的人如何守城,這個做得不好、那個不對;或者站得很高地批判,根本不應進去跟警察打,說到最後好像出問題的主要是抗爭者,而不是暴力鎮壓者。
武肺出現之後,這樣的「批判思維」也照樣延續。有人說香港人自動自覺防疫、戴口罩,是配合政府,自己放棄自由。他們甚至會想像出香港人會四出抓人口罩戴不好,把個別事件視為整個香港人的劣根性,慢慢就進展為認為「香港人不值得擁有 XX」。這種世界觀的市場,完全是出於政治無力感,因為對香港人有過度期待,現實稍為顛簸,就 180 度轉為百份百的厭棄。尊嚴太高,反而脆弱,容易墮入癲狂。
一些香港人因為政治打壓,而視自己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為了逃避失敗者的心理烙印,他們會分割一個新身份出來,與其他人保持幻想中的不同。例如「黃絲」做 A,我就做 B;你吃黃店,我就吃美心。成為教條。極端心態會慢慢進展到香港人反感中國,他們就擁抱中國。
因為潛意識裡,我們都恐懼香港人這個身份。觀看政治現實,香港人是被修理的對象,但事實上你生做了香港人已經是事實。事實改變不了,慾望和求生本能就逃進了思想,變成「論述」,因為自己自認不是「黃絲」,潛意識就覺得安全了一點,鐵拳不會打到自己。這是求生本能運轉,但又無法化成實質時的變異。
當然現實和小腦袋的世界是兩回事,在中國看來香港人就是香港人,只有次要敵人和主要敵人之分,未打到你是因為你不重要,不是因為你認不認自己是黃絲,或你的行為跟黃絲是否一樣。口頭上擁抱中國,也只是自己高興的幻想,未進到黨,都只是自乾五,你也配姓趙?
屌香港人成為政治高壓下的移情顯學,因為人性的弱點和常態,永遠不是遇強愈強,而是多數在高壓下變成互害型社會。以前我們認為香港人特別壞、特別沒用,原因是人們在深層處討厭自己,討厭自己無權力、討厭香港處於權力的下游、討厭現實,諸如此類。
其實香港人當然沒有特別厲害,但也沒特別低等。有大事時,香港人的確會發揮強大光輝的瞬間,但當中自然也有陰暗、縮骨、滑頭的一面。講人民質素,外國也時不時有人集會反對防疫造成個人不方便,日本有邪教宣傳武漢肺炎是假的。以整體論,香港人算是相當挨得,相當理性。而且歐美太平無事,大體沒有政府迫害本國人民,而香港人則長期暴露在公權力隨時插你一刀的巨大壓力之中。
以前天水圍被視為悲情城市,經常有人精神病發斬家人的倫常慘劇。其實不是天水圍被詛咒,吸引了很多精神有問題的人,而是你不斷往天水圍輸入貧窮人口,人口處境不好,長期暴露於壓力,潛在的基因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就像很多人都有癌症基因,但真正造成患癌的還有環境因素,吃甚麼、有沒有長期壓力、附近有沒有污染源之類。
你可以想像在 14 年之後,整個香港是在慢慢變成天水圍,慢慢會有人向瘋狂屈服。你會在貧窮區看見一些中老年人罵天罵地、跟自己對話,你的眼神若跟他們對上,他們可能就變成罵你,彷彿很想你跟他們對話,但他們其實連溝通能力都已經被折磨到失去了。
西西佛斯無法改變自己被懲罰的現實,他能做到的反抗就是不向瘋狂屈服。現在香港人也是被歷史懲罰的。在一個千方百計將你拖入悲情的惡意城市生存,首先和最基本的反抗,是淡定,是刻意不被拖入悲情和瘋狂,面對這個對人充滿惡意的世界,可以經歷痛苦,但不能被痛苦支配。互害社會的惡性循環的確在形成,但你可以選擇不成為它的一部份。
說要光照整個香港,也許宏願太大,但把悲傷留給自己,不把痛苦發泄在同胞身上,任何人有心都可以做到。
精神病污名化香港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幻愛》:我真係好撚鍾意香港?/!
《幻愛》劇情之所以觸動香港觀眾,叫好叫座,原因在於香港民族已經開始質疑個人主義同現代愛情觀,受對香港嘅愛所刺激,深入思考愛嘅本質。即使導演功力距離以游刃有餘去形容都尚有大段距離,亦明顯唔係有意識咁引導觀眾反省上述兩者,但當愛已經因想像而湧現,如何令想像同現實結合,繼而生出擁抱命運嘅勇氣,大多數香港人仍然係迷惘。過去大家都唔會以政治觀同對香港嘅想像為擇偶先決條件,但而家對家國具有使命感嘅同路人之間就份外容易擦出愛火——正因為掌握虛無飄渺嘅愛情同承認民族情感確實存在都極具難度,而香港人終於行到呢個為情所困嘅心理關口,嘗試去諗愛為何物嘅電影因而就某程度上回應咗情香港民族嘅集體困惑:點樣對待香港至係真正嘅愛香港。
只有精神世界開闊嘅人,至會領略到無形嘅愛其實有形,而民族情感永遠都係由每個家庭同每段關係延伸而成。人若然生於缺乏愛嘅家庭,又無法憑自身努力擺脫家庭嘅影響,最後擇偶往往難免陷入又一個輪迴,導致悲劇一直重演,但若然突破得到舊有認知,愛就會如同奇蹟降臨人嘅身上。家庭係人生嘅起源,亦係每個群體嘅起源,但唔同文化係有唔同嘅家庭維繫方式,以華夏食人族為例,擺明就係空談家人關係,實則互相利用,危難之時即出賣殘殺以自保自然合理不過,可見有家庭唔等於明白愛。所以,要了解愛嘅本質,首先就要剖析自己受原生家庭同時代精神影響之下所形成嘅所謂愛係咪真係可以稱之為愛。
戲中葉嵐嘅背景相當典型,人盡可夫,源於自我嫌棄,而自我嫌棄一經探索,其實係壞榜樣壞家教所造成。當一個小朋友無法從照顧者身上獲得愛,佢就會首先失去自愛嘅能力,然後再失去輸出愛嘅能力,最後就會喺擇偶路上不停錯愛,不停撞板,葉嵐向志樂形容自己係自甘墮落而非他人所迫正係常見嘅自我描述。然而,已經愛上葉嵐嘅志樂則認為墮落並非葉嵐故意為之,喺葉嵐情緒失控嗰一幕,由憐生愛嘅人性魔法再次閃現,亦呼應咗志樂當初相遇第一眼就認定葉嵐嘅原因——當路人都對精神病患者阿玲落井下石,葉嵐挺身保護弱者,人性光輝瞬間令本來生活平淡嘅志樂見到前所未有嘅希望,於是成為愛嘅起點。
阿玲一角之安排自然屬於偶然,但偶然亦有另一詞語可以代替,又名緣分。緣分令人相聚於某時某地,但有共同經歷係咪就必然引發出慈悲之心,進而滋養出共生關係,化成生死與共嘅羈絆,則視乎愛之深淺。路過目擊陌生人阿玲失控,葉嵐大可以直接無視(讀心理學唔等於要喺生活中知行結合),但佢就係拒絕咗視而不見,選擇同志樂一齊行善,呢個選擇就成為咗志樂患上所謂情愛妄想嘅起點。相處考驗人性,困難放大人性,志樂經歷喪母之痛之後見到人性光輝即心生愛慕,其實係任何需要心靈慰藉同富有想像力嘅人身上都有可能出現嘅心理現象。
富有想像力係人類最異於其他物種嘅特質,家庭、愛情、契約以至國家其實都係缺乏想像就無法存在之概念,所以志樂幻想出名為欣欣實則係葉嵐嘅女朋友角色以自我滿足,同樣可以係實際存在,只係當自身想像無法獲自己以外嘅人接受,先至形成所謂精神病。一般人熱衷談論擇偶條件,又會以明星偶像為理想對象,其實都係種種超出現實嘅幻想,只係大多數人都唔會因為現實不如意而失控,因為對方發展戀情而做出異常行為。戲中志樂活喺自己世界其實可以相安無事,直至葉嵐本人進入佢嘅世界,佢至迫於無奈要面對所謂現實,而現實最殘酷之處從來在於無數個體其實都未認清自我,所以即使成為咗他人嘅另一半,甚至身分已經透過婚姻正式轉換為法律上嘅伴侶,個人幻想總會同呢段關係同時存在,而失控同平衡嘅界線係在於個體要將個人幻想放到幾大,於是人就難免傷心失落,陷入難以排解嘅痛苦之中。由此可知,幻愛既係快樂嘅源頭,亦係痛苦嘅源頭,而要唔要為避免痛苦而索性徹底放棄與人相交至係建立關係最難嘅地方。
人類絕對有離群索居嘅自由,但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未有只得一個人嘅社會出現過,因為人類脆弱嘅生命只有透過與人結交至有可能獲得保障,而想像力正係形成家庭、村落、族群以至國家嘅關鍵。成人見幼嬰哭鬧而心生憐愛係本能,成長之後繼續以同理心關懷他人則係護養本能,對符合自己內心需求嘅他人心生好感往往都係本能驅使,而呢一切其實都可以用幻愛去形容,只係大家普遍唔會認為同理心係子虛烏有。人類隨西方文明進入現代之後,過去綿延千萬年嘅濃厚宗教信仰氛圍自高處下跌,粉碎一地,人人都唔再相信上天旨意,誤以為一直追求激情就等於愛,更以為絕對自由同個人主義高於一切,結果就令到政治婚姻、媒人牽線、命中註定呢類詞語蒙上污名,人人為尋找真正愛情而對所謂迷信傳統避之則吉。
事實上,因兩個家族擁有共同目標而結合唔一定係迂腐,因為需要改革嘅只係拘泥於門當戶對而罔顧個人心意嘅舊俗,而相信朋友眼光而接受朋友介紹亦唔一定係老套,因為大家都會處於同一社交圈子即係代表有類似價值觀。當教會權力無限腐化,社會只重視關係所附帶嘅實利,天意自然會受到權威所扭曲,但天意本身可以係神聖如初,出錯嘅只係人類嘅一念之差,而非人心本身。志樂同葉嵐嘅偶遇,固然係社會經歷完個人從家族中徹底解放嘅巨變至會發生,但解放過後,人類社會始終需要家庭,人類心靈始終需要穩定,人類愛情亦始終需要神明追認。存在本身固然係孤獨,令人有如長期處於失重狀態,但正因為孤獨如影隨形,人類於善用本能去建立社會關係同想像世上有神去令生命變得有目標有意義,擊退孤獨——直至進入二十世紀,唯物主義大爆發,西方文明將人類引入集體虛無,孤獨至以惡魔之姿雄霸一方,將人類對美好生活嘅想像空間完全抹殺,突然大幅倒退至由叢林法則支配嘅荒涼世界。
華夏接受共產主義,並非因為共產主義強大,而係因為華夏食人族文化所及之處,本來就係一片荒涼世界。面對華夏文化經過一百八十年之後嘅首度大舉大侵,香港人已經演化成香港民族,而首次發現民族情感嘅衝擊,難免令大家擔心同心同德都係幻覺,唔敢隨便投入民族主義浪潮之中,接受想像同現實竟然真係可以二合而一嘅天命所歸。呢種遲疑喺現代人嘅愛情之中其實不停發生,大家尋覓然後結合,結合然後質疑,質疑然後放開,但放開之後又繼續尋覓,其實都係因為唔敢既感性而又理性咁去愛。將呢種患得患失之感置於香港人身上,明顯就係大家已經見到彼此已經因為手足之情而選擇齊上齊落,發現共同體愛得深刻,但喺良性循環將要更進一步之時,又擔心短短一年唔足以驗證情感真偽,緣分會轉瞬即逝,如夢幻泡影。《幻愛》劇情之所以引起香港觀眾共鳴,正係因為香港民族喺大時代之下開始排清華夏餘毒,同時對自身存在提出質問:如果眼前一切都只係幻覺,改變世界都只係幻想,但又真係感受到自己內心嘅渴望,咁到底應該要忠於自我,堅持直到最後,定係當係病態,食藥逃避了事?
睇返人類社會常態,其實自身價值觀越係清晰嘅人,係越容易吸引到傾慕者,亦越容易探測到理想對象。千萬年前,人類居於小型部落,要自立一定要習得前人代代相傳嘅社會共識同求生技能,過到成人禮嘅人都係有資格成家立室嘅人。然而,當人類一步一步前進,行入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喺成長之後反而生活得比游走山林嘅祖先更加痛苦,面對更多難以忍受嘅社會壓力,陷入情路坎坷之境,究其原因,都係因為童年陰影阻礙現代人搵到適合自己嘅愛人方式,而見人拍拖自己都要拍拖嘅同儕影響又驅使大家低估愛情之難度,結果往往就係慘淡收場,甚至兩敗俱傷。現代人缺乏信仰支撐,又難以認知到原生家庭教養方式可能有問題,結果就只可以靠自己去陪伴自己長大成人,捱唔住社會教化嘅人就只可以封閉自己或者直接了結生命。愛己愛人、群體價值同埋自成一體嘅世界觀三者皆非容易掌握之概念,所以香港人從民族主義之中搵返生命嘅活力,生活嘅方向,於是逐漸發覺愛情其實都需要以護養彼此靈魂為追求,思路完全順理成章。
思考人生,從來都係思考社會未來嘅第一步,因為社會係由人結合而成,而民族則係由有愛嘅家庭組織而成。面對精神困境,個體從來只可以逆來順受,但有積極聚合嘅群體支持,就可以借他人之力去治癒自身之痛苦,民族之所以自動自發互助互愛,道理其實如出一轍。火花四濺嘅愛情,可以係因一剎那嘅慈悲而生,未可稱為真愛,而一生一世嘅關係,則係要用無窮無盡嘅勇氣去維繫,而呢種勇氣正係人類可以懷有理想同希望嘅可再生燃料。當想像共同體已經成真,大家更要鼓起勇氣去信任所愛之人永遠值得愛護,只要喺患難中繼續互相扶持,新關係總有一日會撫平舊關係所造成嘅創傷,而幻愛終有一日亦會化為真愛,最後改寫歷史,鑄成天命。
https://gnimmm.com/2020/07/07/beyond_the_dream/
精神病污名化香港 在 [中大研究x 創新] 致力消除精神病污名的人- 麥穎思教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x 創新] 改變未來:去污名x 精神 健康倡議「放下偏見,聆聽每個人的故事。」 - 香港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麥教授在成長過程中亦曾受 污名化 ... ... <看更多>
精神病污名化香港 在 Mind HK - 為什麼精神健康在香港被污名化?Why is mental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 精神 健康會在 香港 被 污名化 ?聆聽來自Mind HK 大使Jeff 分享自己在 香港 經歷 污名化 的感受。#我就是我Why is mental health stigmatised in Ho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