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食]
肥胖症、以及伴隨而來的糖尿病、高血脂等等疾患,除了基因體質以外,”生活習慣”是相當重要的決定因素;尤其是飲食習慣。除了大家熟悉的飲食內容(少油少鹽高纖維)之外,吃東西的速度和時間似乎也會有影響。愛媛大學醫學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的吉田教授,就以愛媛縣六個醫療設施的糖尿病患進行問卷調查和血糖控制程度的統計研究。發現「晚餐吃的慢、吃的早,血糖控制比較好」的結論。
總計有1,151例有效問券,以日本人第二型糖尿病患為對象進行飲食習慣及血糖值的調查研究。吃飯速度分為三組:第一組早餐10分鐘以內、午餐13分鐘以內、晚餐15分鐘以內完食;第二組早餐11~19分鐘、午餐14~29分鐘、晚餐16~29分鐘完食;第三組早餐20分鐘以上、午餐20分鐘以上、晚餐30分鐘以上才完食。而吃晚餐的時間,傍晚六點以前、6~7點、7~8點以及八點以後四組。發現吃飯速度上,進食時間最長的那組糖化血色素(HbA1c)最低,且有統計意義。(HbA1c平均値(±SD)は、第1群が7.2±0.05%、第2群が7.0±0.06%、第3群が7.0±0.05%と、食事にかける時間が短いとHbA1cが高いことが示された(p=0.0171、one-way ANOVA))。進一步分析發現,晚餐時間吃得很匆促的族群,男性與每周喝三次酒以上的比例也顯著最高,可見得生活習慣是整體性的。另外晚餐的開動時間,隨著時間越晚,糖化血色素就越高( 夕食の開始時刻別では、HbA1c平均値(±SD)は、午後6時以前群が7.0±0.07%、午後6~7時群が7.1±0.05%、午後7~8時群が7.1±0.06%、午後8時以降群が7.3±0.1%と、夕食の時刻が遅いほどHbA1cは高かった(p=0.0181、one-way ANOVA))
但是現代上班族能夠六點以前到家並且開飯的機率能有多高呢? 我就是沒有辦法達到早一點吃晚飯啊! 這該怎麼辦呢? 同為血汗之國的日本當然也遇到同樣的困境,所以京都女子大學食物營養教授今井佐惠子與內科醫師梶山靜夫就進行了一項「很晚才能吃晚餐的時候,有效控制血糖的新生活運動」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分食的概念,受試者都是晚上九點以後才吃到晚餐,早餐與午餐的時間正常(8時與13時)。他們提出的辦法是「傍晚五六點,先吃一點碳水化合物及蔬菜,晚餐的時候只吃肉與菜」。比起捱到九點才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者相比,傍晚先吃一點,晚餐時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血糖的震盪以及穩定性都更好。這項結果今年5月16日線上發表於「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ve」
大家都知道飯後血糖的飆升,與胰島素阻抗性的產生有關。而胰島素阻抗又與肥胖脫不了干係。所以這兩份研究報告所建議的飲食習慣,不僅只適用於糖尿病患,對於一般體重的我們健康維持,也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三餐慢慢吃 #晚餐早早吃 #太晚吃晚餐就分開吃 #先菜飯再菜肉
每次看日本的美食漫畫,都覺得吃不只是為了獲得賴以生存的熱量和營養而已。應該要像裡面吃到魔性美食的角色一樣,享受到花瓣飛舞、靈魂升空跟天打雷劈般的喜樂。所以不管是哪種疾患,飲食方面要特別控管的時候,都不能忘記吃飯的快樂這回事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