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teve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晚住宿登山故事館(距離北大武登山口最近的民宿) 4: 10 北大武新登山口(-2.8k)(H1206m) 5: 23 北大武山舊登山口(0k)(上升約400m,H1600m) 7: 40 喜多麗斷崖(3.8k) 8: 10 檜谷山莊岔路(4k) 9: 10 大武神木(5.5k) 10: 00最...
「紀念碑谷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跟Craig 藝起逛英國 Craig's Tour U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魏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新聞] 手遊《紀念碑谷》將改編為電影-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紀念碑谷 的評價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Monument valley 紀念碑谷第六關Original Chapter 6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紀念碑谷故事 在 都激動一下,《紀念碑谷》第三部作品正在開發中 - PTT新聞 的評價
紀念碑谷故事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浪的瞥見】
身為一名白浪(漢人),有一段時間我總是極度羨慕著原住民可以信手捻來就講出自己的故事,部落的故事、家族的故事、遷徙的故事、獵人的故事,那些舊事在口齒唇舌之間被反覆練習,聽起來一切如新。
最近因為布農獵人王光祿釋憲案和特赦案,讓我想念起多年前和一群布農人一起入山的尋根之旅。男人們帶上了女人、小孩以及少數漢人,進入八通關古道一處溪谷。儘管那條路我已經走過幾次,但總是一五一十地走在路徑清晰的步道上,從沒想過要上攀或下切、沒想過要踏入獸徑、更沒想過要走上一條布農的回返之路。
隊伍在早晨入山,部落族人沿途拍照,其中最具備遊客資格的我,反倒成為那個拿著相機為他們留念的人(其實很喜歡他們喊我一聲「欸那個拍照的」)有的男人揹著鐵架,有的男人頂著頭帶(tinaqis)[1];女人和小孩一身輕裝,有時隨地撿起一根樹枝,親與子就牽在一起了。
同行之中,有一位安靜又敏銳的布農族長輩,布農名為Nas Qaisul Istasipal,漢文名字是「林淵源」[2]。路途中,林大哥曾多次回答我對植物名的提問、以及布農人都怎麼叫它,他多次下切到地勢較低的地方撿拾乾柴,不經易地流露出獵人的機敏和警覺眼神,除了這些少數又短暫的時刻,大多時間他都是質樸寡言的模樣——靜靜地卸下鋁製背架、靜靜地劈柴、靜靜地走著。到達營地後,我和朋友Y發現林大哥一直默默坐在一顆大石旁為大家煮水,我們忍不住笑著說:「大哥也太可愛了,到底要煮幾鍋熱水才會停手啊?」
這一支尋根隊伍主要是為了帶部落的孩子回到祖居的山林,傳承布農的生活經驗和傳統歌謠(多出我們這幾個漢人大概僅只是個意外吧?)大夥入山,穿的是平常穿的衣服、平常穿的布鞋和拖鞋,蓋的是平常蓋的棉被,用的平常用的鍋子、平常拿的菜刀。部落族人領路,我們偏離步道,上攀,進入一段植物高度及膝、沒有既成的路徑、最好手腳並用的典型中級山環境。越過了一條窄狹的稜線,便聽見溪水的聲音,很快地,一大片藍白相間的帆布棚就等在前方。
到了溪畔的營地之後,男人開始處理乾柴、起了爐灶、洗菜切菜的,準備餵飽這嗷嗷待哺、小孩與青少年占一半以上的大家。無事的孩子們很快就跳進溪水中納涼嬉戲,幾個大人坐在溪邊的大石上釣魚,孩子在溪裡也抓到了魚,全被煮進隔天早餐的鮮魚蔬菜湯裡。(個性總是小心謹慎的Y卻在此刻連人帶相機地意外落水,成為歷久不衰的笑柄。)
夜裡,在布棚底下,老人家說起瓦拉米的故事,林大哥一反日間的寡言,解釋「瓦拉米」在布農族語是「跟我去」的意思,日本話的意思「蕨類」,然後要哥哥林水源教孩子唱母語歌,先是一首充滿Uninang 的布農之歌,再來是一首和日本兵作戰後回家唱的歌,然後是「黑熊的歌」。一位大姐也說起家族抗日的故事,而這些舊事的紀念碑和駁坎,至今仍駐足在瓦拉米古道上。
更深更深的夜裡,漢人、女人、小人都入睡了。山裡傳來零星槍響,是男人外出打獵的聲音。清晨六點醒來,一隻紅棕毛色的飛鼠和一隻山羌已經被安放在營地一側的石頭上。「喔!原來飛鼠長這樣!」部落的朋友扯了扯牠的背膀。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飛鼠。因為太心驚打獵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當場還極其愚蠢地用上「啊,我吃素啦!」推託,以免被招待野味(完全是多慮了,動物都是帶下山才處理)。
吃過早餐,收拾好營地之後,我們下山。本來以為是一路直下,但其實不然——半夜打到的獵物還暫存在四處,男人們得要沿途找到牠們,然後揹下山。山林經驗貧乏的我,在山裡早就搞不清楚東南西北,對於他們竟然不做任何標記就能找到獵物深深感到不可思議。
動物的血液還是溫的,獵人將牠們收進袋裡,我則交出了登山包的雨套,將動物覆蓋起來。身為一名連肉鋪都不太敢去、連豬頭羊頭都不敢正眼對視、連塊生肉都不敢碰的白浪,布農人能夠親手獵下動物、親手放血、親手將「動物」轉換成「肉品」的過程,都一一鮮明了我對狩獵的想像,一一抹除了我對狩獵的無知。
最近幾年我開始接受登山訓練,總覺得在山裡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或理所當然的。要能夠認得山頭、能夠在山裡存活、辨識植物、解讀動物留下的線索、判斷危險的地形能否安全通過,都需要反覆入山,並且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慢慢懂得。而布農人過去活動在中央山脈的深處,如今,曾經豐厚的山野經驗也在當代靜默地流失、斷裂,必須一再地透過「復興」、「重返」才能勉力傳承。
2016年,林淵源大哥因鼻咽癌過世。我只見過林大哥這麼一次,他的樣子在我心中卻是莫名的雋永。他不但是布農族裡有名的獵人,所乘載的深厚傳統文化和山林經驗,使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巡山員、布農文化的傳承者、生態與文化研究者的領路人,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他在1998年開始便協助屏科大黃美秀老師進行台灣黑熊的野外調查。在爭執不休的狩獵議題上,林大哥早已切切實實地揭示了傳統獵人與生態保育者兩種身分並存的可能。
後來再回到部落,和布農朋友W一起來到部落的高處,途中經過了月桃、颱風草、野生百香果。我們面著玉里鎮坐下,俯瞰著遠遠的市區,聽著剛剛忙完農事的Dama(布農語,對男性長輩的尊稱)說起布農傳統和部落故事。臨行前,Dama送了我一塊石板當禮物,還說收下會心想事成之類的話⋯⋯(當下非常震驚,因為石板真的有夠重,很苦惱要怎麼帶它回台北。)
如今,這座布農部落背倚著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遙望著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身為一名白浪,我仍深深羨慕著。
註解:
[1] 頭帶是布農族人重要的背負工具。與頭帶搭配的負重方式稱為「頭額頂載法」:將一條頭帶頂載於前額,以頭部力量撐住,將背簍等背負工具靠額頭搬運。用額頭頂重物這個動作為patinbunguan。東西較重、背負的行程也比較遠的狀況下,頭帶可以讓族人在背負重物時走得比較久。(資料來源:《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2] 林淵源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長達25年,在占地10萬3千公頃的國家公園內,每月定期用雙腳巡邏著將近百分之40的山林範圍。林淵源具有豐厚的山林經驗,對園區所轄地與日治時代古道極為熟悉,孩童時期就被傳授狩獵技巧,年輕時的山野能力過人,縱橫東部山林,擁有「小泰山」稱號。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74年成立,81年設置南安管理站,林淵源於80年6月由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工友,負責第一線的生態研究、登山救難及古道修復等工作,玉管處於85年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以來,致力於臺灣黑熊保育及生態研究,林淵源成為主力成員之一,受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倚重。此外,玉山國家公園許多人文、生態的研究案中,林淵源都是研究人員重要的搭檔,包括執行新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的周蓮香教授、研究布農族舊社建築及分佈的林一宏教授、古道研究學者楊南郡教授研究八通關古道,林淵源都參與其中。(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1523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紀念碑谷故事 在 跟Craig 藝起逛英國 Craig's Tour U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權小旅行- 』
20世紀中葉,隨著戰亂和穩定政權中,獨裁者出現在世界各地,有些是地緣政治或是種族政治的方法出現,雖然獨裁的手段各有不同,但對人類世界來說都是共同悲傷記憶, 歐洲有各種猶太人集中營紀念區,荷蘭的安尼之家,像倫敦的倫敦塔某個程度也是超級政治受難者的地標,隨著228主題的到來,推薦大家幾個人權主題的地標。
*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這邊是原先的軍事法庭,和看守所的舊區,日後也被海巡署使用果一陣子。軍事法庭中承載了被關注美麗島事件,也關過很多政治犯,像是呂秀蓮,陳菊,當然推薦可以跟上園區的導覽分別是10:30 和下午14:30 由專業的導覽員(這天我碰到活百科的導覽員小花)第一,導覽員非常專業(整個園區也慢兒童友善)非常穩重的陳述白色恐怖時期的司法審判,透過一個個故事,帶旅客進入這個土地共同記憶,還能點出作家李敖之前待的那一排牢房,走進他去過的圖書室,成烈批判共產黨的思想,中國歷史,世界文學,三民主義還有蔣介石的思想,能讓我想像著李敖在著作“紅色11”,寫著關在小小牢房中對於人生,還有形形色色入獄者的種種觀察,白色恐怖從審查言論,全國從上到下,本省到外省都被考驗忠誠度,每個人都可能是被當共產黨或是政治敵人肅清。 跟著導覽員走還能聽到牢房的綠色鐵門從開到關,發出的金屬和軌道磨擦尖叫聲音讓人心頭一涼,正常人早就被這些隔離,肉體折磨到身心疲乏,也難怪李敖在獄中會寫下“忘了我是誰”。
有導覽員,能夠很具體的描述獄中的生活,像是獄卒的福利社,和家屬們如合偷偷塞信件在橘子中傳到裡面,獄中開始賣滷味,賣最好的是滷蛋(因為象徵“滾蛋”)這些細節,早期在獄中的藝術作品,洗衣服的生產線,逃獄的故事,都有導覽員現場帶你從一個個空間中聽到這些故事,引起多元的討論,
園中的紀念碑造型像是 三角形水泥牆立面的隧道空間,上面寫著白色受難者,死刑者的名字一個個刻在像是灰黑墨條大小的紀念盃上,走過這半開放的隧道,死亡的人群名字被巨牆的陰影蓋住,轉角光影慢慢浮現打在險中環生者的名字上面,隧道越來越寬廣,,隨著走入一片安靜的小湖,和無際的天空,從黑暗到寧靜,是很有詩意的建築體驗。
哲學家乔治·桑塔亚那說過”那些不能铭记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認識自己的過程,總是充滿複雜的感覺,有些光鮮亮麗,有些悲傷,有時候甚至不舒服到可能挑戰原來的認知,不論帶著任何既有的想法,請都努力的一一聽完這些故事,再去但從這些過去的故事中,都讓我們的生命故事變的更有厚度和溫度,往更多文明的道路行走,讓人珍惜現有不易,那這一切旅行都會很值得。
推薦景點
國家人權博物館
導覽(強推)週二到週日 10:30 / 14:30各一場 (兒童友善,導覽員都很親切)
https://www.nhrm.gov.tw/content_149.html
#白色恐怖景美園區導覽家族
https://www.facebook.com/JMHRI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https://www.228.org.tw/228museum.php?sn=1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https://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Default.aspx
228主題導覽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https://walkin.tw/tour
#國家人權博物館
#藝起逛 #倫敦旅遊 #倫敦行程 #倫敦一日遊 遊 #倫敦 #倫敦推薦 #倫敦親子 #藍牌導遊 #craigkao #英國歷史 #art2gotour #梵谷 #倫敦國家藝廊 #bluebadgetouristguide #nationalgallerylondon #britishguildoftouristguides
紀念碑谷故事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前晚住宿登山故事館(距離北大武登山口最近的民宿)
4: 10 北大武新登山口(-2.8k)(H1206m)
5: 23 北大武山舊登山口(0k)(上升約400m,H1600m)
7: 40 喜多麗斷崖(3.8k)
8: 10 檜谷山莊岔路(4k)
9: 10 大武神木(5.5k)
10: 00最後的活水源(6.5k)
11: 40 大武神社(高砂義勇軍紀念碑)(8k)
12: 50 北大武山山角點(9k)(H3092m)
總長來回約24k,海拔上升約1900m
這次比較早出發所以走起來相對悠閒
可以沿途休息拍照
還可以在活水源處泡咖啡XD
當然單攻體力負擔上還是相當大
除了步道稍微濕滑外
整體路況還算良好
另外新手運似乎用完了
這次沒有像前幾次單攻出大景
不過令我驚豔的是北大武山鐵杉林在雲霧的壟罩下
真的超仙超美
美到像是中國的潑墨山水畫~
北大武的秋冬雲海季似乎已經過了
沒關係下次北大武雲海季再來補考個XD
山永遠都在~~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百岳 #北大武 #單攻 #爬山 #登山 #五嶽 #taiwan #mountain #climbing #hiking
玉山單攻
https://youtu.be/0RKrTPnZG-0
雪山單攻
https://youtu.be/Xg1ljmKaU4I
雪山單攻2.0
https://youtu.be/-cxcCDTJpxE
合歡西北單攻
https://youtu.be/7HvVqN9-iZs
志佳陽單攻
https://youtu.be/H0sddgEuzYM
桃山喀拉業單攻
https://youtu.be/DR-l06DnTgU
品田池有單攻
https://youtu.be/UEdAtuYVueg
阿溪縱走~眠月線、石猴車站
https://youtu.be/I8sErK2a50k
阿溪縱走~眠月神木、水樣森林
https://youtu.be/7kh8q4_jOWA
三峽五寮尖
https://youtu.be/N0EYBD41v3I
小觀音山
https://youtu.be/5j2nXDMyTLM
劍龍稜越野跑
https://youtu.be/H-9OudApKVk
新手上劍龍稜
https://youtu.be/jNT4xhXbxMg
合歡溪秘境
https://youtu.be/zDuMgaCc314
紀念碑谷故事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由《紀念碑谷》獨立遊戲團隊所開發的《用心修補》,是款休閒解謎遊戲,玩家能體會,一位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古董修復師,「瑪麗亞」的故事,來到陌生之地的瑪麗亞不管結果如何,只管幫助城鎮的百姓修復他們重要的財產,遊戲中將會結合解謎和寓言故事等元素,在修復壞掉物品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居民的故事。
可以看到遊戲呈現的色調相當柔和,遊玩的同時也能享受整體帶來的放鬆與平靜,目前iOS版已在Apple Arcade推出,官方也宣佈將在2020第一季登上Steam平台,喜歡動動手的玩家可不要錯過了,也記得訂閱電玩宅速配鎖定更多最新情報喔!
(C)ustwo games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紀念碑谷故事 在 魏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繼續玩 Apple Arcade 的遊戲代表作:Assemble With Care (用心組裝)。沒想到這麼快就全部玩完了!故事很溫馨,修理工修復了好多物品以及好多人際關係。最後回到整理自己的人生與自己與赴父母的關係。 (這個影片記錄遊戲的12~ 13章)
***歡迎收看第一集的遊戲記錄 https://youtu.be/wzS9iwu7oiA
***也歡迎收看到二集的遊戲記錄 https://youtu.be/aqp4wDoOgV8
$$ 訂閱《魏巍》頻道吧~ https://bit.ly/2EIy6Rz
-----------------------------------------------------------------------------------------------------------
***** 訂閱魏巍頻道 ***** @@ ***** 跟我一起玩遊戲 *****
***** 還會分享各種有趣的短片** @@ ** 趕快去訂閱吧! *****,
-----------------------------------------------------------------------------------------------------------------------
#AssembleWithCare #紀念碑谷 #AppleArcade
紀念碑谷故事 在 紀念碑谷 的推薦與評價
夯翻全球的3D立體益智建築迷宮遊戲《紀念碑谷》現在可以免費下載了哦~! ... 掛在墻上當做壁畫,每個音符都是有靈魂的,每個迷宮都是有故事的,每個世界觀都是顛覆的。 ... <看更多>
紀念碑谷故事 在 [新聞] 手遊《紀念碑谷》將改編為電影-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網址:https://star.ettoday.net/news/1241380
熱門手機遊戲《紀念碑谷》推出後受到玩家普遍好評,現在更確定要登上大銀幕,將由派
拉蒙影業和Weed Road Pictures推出,導演人選都已經找好,讓網友相當好奇風格、故事
會如何呈現,不過本片仍在初期規劃階段,細節皆尚未公布。
據《Deadline》報導,《紀念碑谷》電影版將由Patrick Osborne執導,他曾以迪士尼《
大英雄天團》正片前的動畫《Feast》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目前正在執導《Nimona
》,他感到相當榮幸能執導《紀念碑谷》電影版,「在Ida的神秘王國裡玩耍,在這裡看
到不同的事物就是一切,很高興能將這個獨特的世界帶進戲院」。
Ustwo Games的主席對於已經推出4年的遊戲,能發展出電影也相當興奮,本片預計會用真
人加上CG拍攝。
《紀念碑谷》全球下載量超過1.6億次,曾獲得2014年蘋果設計大獎、年度iPad遊戲,以
及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英國遊戲、最佳移動和掌上遊戲等。玩家必須讓公主Ida在錯視
和幾何物體構成的迷宮中行走,和環境互動,找到隱藏的道路完成任務,以到達終點。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導演 Patrick Osborne 除了《Feast》之外,在 2016 年推出的動畫
短片《Pearl》也同樣入圍奧斯卡,而且這是史上第一部入圍奧斯卡的 VR 動畫短片!
《Pearl》在當年的討論度相當高,在安妮獎上也入圍了好幾個獎項,應該可以說是年度口
碑最好的 VR 短片之一了!
這次導演被找去拍《紀念碑谷》的電影應該可以期待一下,雖然好像會是 live action 形
式的電影,但導演在不管動畫或 VR 上的傑出應該會有不錯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03.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4925364.A.1A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