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
這是我結合軟體治療的初期,剛體驗到心靈對身體有如此重大的影響,如果您以為這是靈異故事,那您應該看下去。
___________
「你是我第十三個足底筋膜炎的醫師了。我不知道該繼續治療,或是放棄跑步算了。」Sandy盤坐在診療床上跟我說。
初次見到Sandy 的印象是結實瘦長的離心型肌肉分布,小麥色的皮膚搭上俏麗的短髮,可以看出是跑者的體型,且胸背的肌肉不算特別強化,應該不是三鐵,而是馬拉松之類的長跑型運動。
「妳說說妳看過那些治療?」我不敢托大,Sandy也是我一位走復健科的同學轉診來,我想絕不會是簡單且常見的問題。
足底筋膜炎常見的治療,從超音波、震波、葡萄糖增生療法、PRP注射、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針灸……Sandy都做過,光是震波就被五位醫師操作過,接受過三次足跟的PRP注射。到目前為止別說跑步,連站立都會足跟隱隱作痛。
Sandy結婚後辭了工作專心帶女兒,雖然一路上絕大多數時間都被家庭佔滿,但總是感到失去了自己的生活重心。自從朋友帶她開始跑步,從在公園跑一直到跑了第一次半馬,Sandy 感到十分快樂,這是她婚後第一次為自己所努力的目標。
但在去年受傷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後,她即使忍痛也無法跑超過10K(公里),尚未跑過全馬是她的遺憾。
我觸診了一下覺得怪異,Sandy的腳掌到小腿很均勻地緊繃,似乎是“被”別處的張力拉緊的,在治療必須處理張力來源的原則下,單純把腳拆鬆是難以斷根的。
於是我一路循線找到Sandy的肚臍被抑制了,影響了腰大肌與大腿內收肌群,在針刺肚臍之後,Sandy試著走到診所樓下再回來,說足跟好很多。
「就這麼簡單?」Sandy開心的說,開始對自己的腳傷產生希望。我得意地跟她解釋深層核心這些原理,內心充滿一種成就感。
但跌破我眼鏡的是,Sandy的改善只有短短兩天,第三天就打回原形了。我解釋可能是神經迴路還沒建立,再治療一次會更好,但第二次治療依然在第五天復發。
「怎麼會這樣子?」治療未果,Sandy開始有些不耐煩,雖然我們才經過兩次治療,但之前的十二次療程,以及上次的希望落空讓她格外絕望。我被這麼質問也感到十分窘迫。
我重新檢查身體,發現問題仍然在肚臍抑制,這時候我經歷了一小段自我懷疑後,依然踩穩了立場,我認為這背後一定有甚麼原因。
「先別急,我認為我們的診斷是正確的,不然也不可能肚臍眼扎幾下還能改善五天,如果診斷錯誤,應該完全沒有效的,是吧?」我解釋後, Sandy 想了想覺得有些道理,想聽聽我接下來怎麼解釋。
「肚臍聯繫了我們的直系血親,是身體第一道疤痕,而疤痕是情緒的黑膠唱片,紀錄了人生重要的情緒。我好奇一件事,妳與父母或子女的關係如何,有沒有甚麼遺憾?」我問完, Sandy 一怔,沒想到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___________
我爸爸是全世界最好的父親,但在他過世時我人在國外沒辦法回來送他最後一程,一直是我的遺憾。你看我每次想到爸爸都會掉淚。
至於我媽啊,其實我到現在都沒辦法真正的喜歡她,每次回娘家時,我在巷口總是駐足許久,不想踏進去。我媽是那種若我考第二名時,她就會嫌我怎麼不是第一名的那種人?
我是個缺乏自信的人也憂鬱(症)過,做過諮商後,心理師指出這與我無法獲得母親的肯定有關,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當被認為要相父教子時,我也放棄了工作,現在想想有些遺憾。我沒做過什麼可以自己完成的事,除了跑步,如果黃醫師能幫助我跑步,我會很感激。
___________
我一言不發看着Sandy 述說時的反應,先請Sandy 想著父親,摸著肚臍走路,明顯腳跟比較輕鬆。
「不對,我認為是母親的影響,因為妳對母親的體驗明顯比較深,請試著想著母親並摸肚臍走路。」我判斷。
奇怪的是,Sandy 想著母親時,尚未邁步足跟就突然抽痛起來,她有點慌張地轉頭望著我。
「沒關係,任何變動都是機會,即使症狀加重也足以代表母親是關鍵。」但這引發我開始想到另一個問題,為何母親這個核心抑制,是在最近一年才加重?
「最近這一年,妳腦中花最多時間的是什麼事?」
「這……或許跟我女兒有關吧。她現在上國中,也已經不跟我說話了。所以我才培養跑步這個興趣。」
「為什麼不跟妳說話,青春期?」我疑惑。
「我也是望女成鳳啊,她沒直升體系內的國中,已經輸人一大截,我也只是叮嚀她要多用功,不然以後像媽一樣會後悔……」Sandy說到這,突然像是被點了啞穴一樣。
「妳現在的體驗是?」我聽了聽,突然明白了些什麼。
「我現在對我女兒說的,跟我媽曾對我說的一樣。」Sandy神情有些落寞,似乎也有些恍然,彷彿經歷了輪迴,檢視既往重複播放的片段,直到領悟為何走這一遭。
「我不確定妳女兒有沒有收到妳,但我想,妳或許有收到妳母親當年的心情了。」我說完後就去忙別的患者,把空間留給Sandy。
Sandy再也沒有回診了,我以為是治療無效,也祝福她能找到下一位好醫師。
但過了三個月,一位新患者說是Sandy介紹來的跑友,說Sandy苦惱已久的足底筋膜炎在這邊看好了。我這才回想起哪天晚上,一樣的診斷,一樣針在肚臍,究竟為何造成不一樣的結果?
我想是少了一份糾結,多了一份同理吧。
*保護當事者隱私,人物與部分細節經變造
--------
【診邊故事】伴大家入眠
分享了很多跟「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有關的故事
有沒有人也發現屬於自己的黑膠唱片呢?
--------
今晚21:30 【診邊小撇步】
●真正練出腹肌自我檢測法!核心速成班開課囉!(下集)
附上快速連結:
https://youtu.be/4UHTByrEk-U
--------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中西醫師黃獻銘 #診邊故事 #疤痕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的推薦目錄: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解】
原本信心滿滿的治療竟然不見效?
我請她跟我唸了幾句咒語……
________
我是Irene, 我的重症肌無力是不是好不了?
兩年前我曾被同事發現大小眼和抬頭紋,而被笑說要不要去醫美做一下。我笑罵幾聲,覺得先去眼科檢查才對,但沒想到眼科醫生檢查後神色有些異樣,問我是不是很容易累、有沒有最近喝水容易嗆到……這些不相干的問題,就將表情凝重地把我轉診到大醫院。
神經內科醫師給我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診斷為重症肌無力合併胸腺瘤,我才意識到以往到下午就容易累,並不只是因為剛升職為PM(專案經理)。
醫師解釋,重症肌無力被研究出與自體免疫有關。正常肌肉收縮時,神經必須放出一個鑰匙叫乙醯膽鹼,插入肌肉的鑰匙孔裡,肌肉才會收縮。而重症肌無力就是這個鑰匙孔被自己的抗體攻擊,且被認為與胸腺瘤有關。
我再被轉診到胸腔外科,經過內視鏡的胸腺切除與藥物治療,我開始好轉,但逐漸地變成走一兩百公尺即左側臀腿無力痠痛,讓我十分恐懼是否一輩子好不了……
______________
我一見到Irene,認為看起來並不像重症肌無力,於是先檢查了遍軟硬體,馬上抓出頸部手術疤痕是主因。
我請Irene手指按著疤痕,立刻可以啟動左側腰大肌與腹橫肌,於是用葡萄糖往疤痕順勢的方向打開沾黏後,我就信心滿滿地讓Irene下次回診看狀況。
出乎我意料的是,irene回診後說頭三四天效果還不錯,但後來就又開始無力痠痛。我再測試核心肌力,發現左側腰大肌與腹橫肌再次無力,也同樣是手術疤痕抑制。
一般而言,若找到病因的上游,不應該這麼容易打回原形,難道真的是重症肌無力復發?
不,若是真的復發,當初摸著疤痕也沒辦法增加肌力,且復發應該先以眼瞼等小肌肉開始,怎麼會是從腰腹的大肌肉呢? 且很明顯癥結仍然在這手術疤痕。
我轉念一想,既然疤痕是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或許當初有發生什麼故事?
「你說當初有甚麼重大情緒嗎?嗯…是有,但我不知道有沒有關聯。」Irene聽完我的解釋後回想了一下,表情有點沉重。
「我當時本來有個論及婚嫁的男友,但在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後,男友的母親覺得可能遺傳給孩子,堅決反對我們的婚事,沒多久我們就分手了。」
「我是“一個人”去動手術的,那時覺得很害怕,覺得自己一個人走了也沒人知道。也很氣我自己為什麼生病。」
記得前陣子流行的「國際孤獨等級表」,最孤獨的第十級就是「一個人去動手術」,我光想像那個畫面就有點難受。我體驗到當時的irene 是無助、孤獨、恐懼、自我懷疑的,或許這道疤痕緊緊刻着這些記憶。
我拿出預計注射在疤痕上的葡萄糖溶液,請Irene握在手上:
「跟著我默念:我是Irene ,我很好,我與過去生病而恐懼孤獨的自己和解。我要嘉許自己的勇敢,勇敢地渡過最艱難的試煉,我很好,我很勇敢。」我重複了三遍陳述句。
「黃醫師你唸到勇敢的時候,我突然很想哭欸。」irene眼眶泛紅,但嘴角開始微笑。
等irene默唸完,我在將承載這些訊息的葡萄糖液注射入疤痕,用同樣的手法,同樣的部位,但有不同的能量。
回診後Irene靦腆地跟我比個讚,說這禮拜慢慢走大安森林公園兩圈會有點累,但是腰腿痠痛少了非常多。
我重複測試腰大肌與腹橫肌,力量是穩定的、被喚醒的,我鼓勵她繼續運動。
我發現許多病痛,都「跟自己過不去」有關,無論是恐懼的、軟弱的、嫉妒的、缺乏的自己,身體或心靈都會紀錄下來。但我總是想,身體的保護機制為什麼不讓這些過去被遺忘、被刪除就好? 從Irene的身上我才領悟,原來不論好與壞的過往,都是中性的,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生命才能圓滿。
*保護當事者隱私,人物與部分細節經變造
--------
【診邊故事】伴大家入眠
疤痕是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不管是身體上、心靈上的疤痕
我們這次換跟疤痕說說話吧!
--------
今晚21:30 【診邊特輯】
●胃酸過多、滿口蛀牙!竟會導致身體這裡疼痛?
附上快速連結:
https://youtu.be/5frtGz_xMO0
並且阿銘師有一份問券想請大家做一些回饋
為感謝各位作答,凡是有做問券者
阿銘師奉上一精美小禮物~~~
https://forms.gle/Mz4Dbjb4SVpQDwk56
--------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中西醫師黃獻銘 #診邊故事 #疤痕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疤痕,儲存情緒的黑膠唱片】... 的推薦與評價
【疤痕,儲存情緒的黑膠唱片】 許多人的疼痛問題無論怎麼整、怎麼喬、怎麼針都難以改善,很可能跟多年前受傷或是手術的疤痕有關。 這位患者的踝部曾粉碎性骨折, ... ... <看更多>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在 怎麼針都難以改善,很可能跟多年前受傷或是手術的疤痕 ... 的推薦與評價
比如這位圓型疤是在傷害造成的當下形成,可以想見當時內心的恐懼與疼痛,所以紀錄了比較多負面情緒,如同被刻下不同聲紋音軌的黑膠唱片。 我也常見 ... ... <看更多>
紀錄情緒的黑膠唱片 在 [喜歡] 安溥數位與類比的迷思@敦南誠品(上) - 看板Deserts 的推薦與評價
【數位與類比的迷思】
90年代黑膠沒落的當時,音樂因為新的方式而有不同創作方向進而改變音樂環
境,數位與類比在人們生活使用上,交雜使用呈現的現象與文化衝擊,曾影響
全球音樂面貌甚鉅,安溥將分享她身為聽眾與創作者同時感覺到的裡外音樂脈
絡。
講者:安溥
時間:3/16 (五) 19:30-21:00
地點:誠品敦南店B2音樂館
參加方式:持號碼牌入場,限150名額。號碼牌每人限領一張。
開場前放的是 Neil Young 的現場專輯,〈After The Goldrush〉接著是
〈Down By The River〉,除了開頭少許歌聲,就是穩定的鼓聲淺擊,更多的是
綿綿不絕的電吉他獨奏,悠悠長長,進入另一個遼闊世界。
今天的場地很酷,誠品音樂館正在舉辦黑膠市集,被觸目可及的黑膠包圍,滿
滿幸福,一個個木箱子裡裝的不是經典就是驚奇。
正跟著「Down by the river I shot my baby」神遊,音樂一轉來到〈寶貝〉
,in a day之後是in the night,連續二首,開始有安溥講座的色彩,周遭的
期待升高,而後播放整張《神的遊戲》,多久沒聽她唱歌了......
主持人簡短介紹後,一襲黑影出現。聽眾的期待帶來熱烈掌聲。
安溥笑著說:「我只不過是個講座而已。大家好,我是安溥。謝謝大家今天撥
空前來。好坐嗎?好坐嗎好坐嗎?」
她環顧身前的聽眾。今天只開放150個名額,前面的人席地而坐,伸縮欄柱外的
人站著聽。
「我不算是一個專業的樂評人、作家或者是收藏性的樂迷。事實上,我家裡擁
有的,從黑膠或者是播性的機器也都沒有到發燒友的等級。
所以今天我思考這個講座,它是一個普及化的講座,意思就是說,我從自己在
錄音製作的音樂,陪大家試著去深入淺出了解一下黑膠的歷史跟我們自己在製
作音樂怎麼看待黑膠的曾經沒落、現在的流行。
它一定跟消費者的觀點不太一樣,但是不管是以樂迷或者是對黑膠有興趣的人
的角度,聽一聽音樂工業裡面的人現在怎麼看待你現在有興趣的,不管是產品
或者是載體,應該會是個滿好的經驗。
嗨~~~沒有,我的老聽眾這樣。」
安溥揮手跟老聽眾打招呼。
「在講座之前,為了我有些東西覺得要講不講的,所以我先簡單做一個調查好
不好。
家裡擁有超過十張黑膠以上的人請舉手。」
看了四周,舉手的人很少。
「OK,所以你們是來踢館的是吧哈哈哈......
我今天有領點現金出來,我可以收買你們......不要來踢館這樣。這些人說不
定自己有做很多黑膠的功課對不對。
那有買過黑膠或者是說自己有在家播放黑膠習慣,哪怕一張也好的人,請舉手。
OK,那我可不可以簡單請問一下,你們擁有的黑膠有來自於90年代以前的請舉
手。
這個人非常的有自信!他很沉穩的舉手『就!是!我!』這樣子。好好好。
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最早喜歡黑膠是來自於最近大家對於黑膠的介紹讓你有
興趣,而不是你自己去聽音樂、做功課,覺得黑膠就是最好的載體,所以才養
成了這個習慣。是在這兩年之內才買黑膠的人可以舉一下手嗎?
OK,好好好,那我大概了解了。
欸,這是你的電腦?我的電腦?大家的電腦?」
安溥自備了電腦,但單槍連接的是另一臺早已準備好的電腦。她操作時小小不
順,小聲的自言自語。
「我這一年在學習講幹話,所以我所有自言自語的時候其實都是一個自作自受
的概念。
我們今天的第一題......」
動手滑著電腦。
「我是一個......要怎麼用......救命啊。」
安溥看著螢幕,試著操作不屬於自己的電腦。
「我們今天就簡單講一下,其實時間很短。為了怕我年代標錯,第一段的部分
我可能會看著電腦簡單說一下我已經有的理解,怕我名字講錯就 GG ,就失去
了公信力這樣。」
一、【黑膠歷史簡介】
「我先簡單講一下黑膠的歷史。
黑膠,對於大家來說,大概就是一個像飛盤一樣,不過是平的,可以像血滴子
一樣砍人脖子,但不會像飛盤一樣,它是比較圓滑的東西......我竟然把它介
紹成這樣。
黑膠有很長的演變歷史,在黑膠的前身經過很多的演變。有沒有人知道第一個
發明留聲機的人是誰?」
這問題太簡單太直接,竟然沒有人應聲。
安溥輕鬆道:「誰不知道啊?你怎麼可以不知道啊~~~」
這時如夢初醒的聽眾才紛紛冒出愛迪生的答案。
「OK,對對對,愛迪生。留聲機對我們來說就是圓盤唱片,就是唱盤跟播放器
的前身。
在1878年,愛迪生發明滾筒式留聲機,那個時候比較像是大型的鋁罐,在一個
滾筒的筒壁上面有可以刻畫出聲音的紋路,藉由指針滑過這些彎曲不平的刻紋
,聲音就出現了。
我自己為了這個講座比較認真的再去找了一下愛迪生發明留聲器這件事,但是
真的回到聲波上面有比較好的音質,開啟了音樂歷史基本上是可以被記錄的,
而不是像以前古典宮廷的音樂只能被現場演奏的部分,是來自於1857年法國人
里昂‧史考特 Leon Scott 發明的聲波振記器,這個算是我們最早認識的錄音
機前身。
這個機器成功記錄下了聲波圖,但是它無法重現聲音,不像現在黑膠可以無限
播放,就是你播,它就會繼續播放出已經記錄過的東西。
最早對於聲波有所研究,產生出振記器,是來自1857年。我們可以說18世紀到
19世紀是各式各樣的發明在工業革命的前身裡產生出最多發明的一個年代,尤
其是對電的利用,對於電子儀器前身的研究。在機械化最後再轉成電子化的過
程裡面,這是一個大爆發的年代。
後來到了愛迪生,在這樣子的一個前身發明之下,因為他自己也在發明燈泡、
電這些部分,所以他去研究了這個東西,然後發明了留聲機。經由聲音的振動
,經過放大處理,將聲波轉換成驅動金屬針振動的能量,然後將針形刻錄在錫
箔紙,包在圓形的蠟筒上,因為蠟筒的消耗比鐵筒要來得緩慢。一開始愛迪生
在做實驗的時候,經過兩、三次就要換鐵筒了,但是包了蠟以後,播放的次數
就開始增加。
所以要在一個唱盤上重播的時候,唱針沿著所刻錄的聲波溝槽行進,加上連結
的大號角再將其放大成聲音。那個時候是用大號角,後來就變成了在儀器上面
的 speaker ,也就是產生了喇叭、播放器這一連串設備的部分。
一開始的黑膠唱片經歷了一些材質研發,就像 CD 現在又變成 MP3 , MP3 現
在又有不同的格式。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在科學跟音樂之間的關聯,會不斷
的研究材質、研究模式,以致不斷繼續改變我們的錄音工業,也改變我們對於
音樂的消費文化跟整個世代對於音樂的感受跟定義。
這個東西我稍後再講,因為數位錄音的時代跟類比錄音的時代看似是人們的演
變,所以才有了千禧年以後大家都喜歡電子樂,80、90以後大家在迷幻搖滾。
看似是社會文化跟人帶來了音樂演變,但是我們也可以假設,比如 Dyson 出了
一個吸塵器,我們在家裡掃地的時代就進入了一個革命的時代,大概類似這樣
的說法。
再加上比如說當雪紡的衣服──女生比較知道,雪紡的衣服這樣子的材質,我
們可以說它裡面還有塑膠,在以前,棉麻、絲綢還是我們最習慣的衣服質料,
但是很快的,因為工業化的關係,女生的流行服飾為了要能夠用最便宜的成本
印製最方便的圖案並且壓低材料,棉麻保存不易,而且耗工比較高,所以這個
年代,很多女孩子買到的東西,如果去看一下標籤,裡面都含有天然材料以外
更化學的東西,包括塑膠。
我們可以假設黑膠在演變的過程裡,面對過很多令人興奮的時代,但是後來也
就面臨了大家希望把音樂帶著走,隨時隨地可以得到,也希望可以融到我們的
生活方式裡面,幾乎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像我們會需要開關,我們會需要煮
咖啡的熱水壺,為什麼我們不再需要用鍋子煮,還會去買一個咖啡壺?一切大
概都是為了反映我們對於生活的定義,希望在質跟使用的過程裡面得到提升。
類比或者是我們現在了解的當代黑膠,曾經受過90年代末的雷射唱盤,就是 CD
或是 LPCD 的衝擊。中間還有很多嘗試想要再將 CD 進化或是挑戰 CD ,但是
失敗了,所以就很快 GG ,沒有人知道其中的一些演變。
我不知道在場的人有沒有看過 LPCD ?很大的那種。應該算是金屬的顏色,它
其實還是 CD ,但是是像唱盤一樣大的 CD 。有人看過嗎?或使用過?
我哥哥也有一個。我的哥哥從國中開始喜歡歌劇、交響樂跟各式各樣的古典音
樂演奏,所以聽歌劇,那個時候他是用 LPCD ,那個時候也宣稱它比 CD 更驚
人,結合了對於黑膠的某個期待跟 CD 的保存性,但很快就被消滅了,哈哈,
這是一個很可貴的戰士。
我可以再簡單的介紹一下唱盤式留聲機跟蟲膠唱片的出現。有人知道『蟲膠』
是什麼嗎?想不想講講看?」
有個聽眾回答了。
「樹脂,在樹脂之前發明的唱盤對不對?」
有聽眾在說什麼,聽不清楚。
「我能夠臨時多一支麥克風嗎?哈囉?」
一旁的工作人員一時沒意會過來。
「我看看能不能要到一個麥克風,這樣我們也許有一些人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
補充,我就不用念給你們聽了。
一開始,發明了鐵筒這個東西,而且是用手搖的方式在播放,所以會看到買得
起留聲機的家庭都是貴族式的家庭,他們會有個僕人在你要聽音樂的時候播給
你聽......(笑不止)
現在聽來有點殘忍可笑,可是當時是非常隆重的。對,就是有個僕人,他要學
會用留聲機。
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留美的德國工程師艾米爾.貝林納 Emile Berliner
同樣在聲音記錄的實驗上努力。在1887年,他成功改良了滾筒式留聲機,發明
了唱盤式留聲機, Gramophone ,並使用與目前唱片類似的圓盤唱盤取代蠟筒
作為聲音儲存的媒介。
在1891年又研發出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製作方式。蟲膠唱片就是『78轉唱片』
,78轉指的是唱片的轉速,就是一分鐘可以轉78圈,可以使它正確播放。這種
唱片直徑長十吋,單面只有三分多鐘的長度。
有沒有人知道我們現在大部分使用的黑膠,因為它不是蟲膠唱片嘛,所以在經
歷了演變以後,現在最常買到的黑膠轉速是多少?有人知道嗎?」
前面第一排有個聽眾把手放在耳朵旁邊,聽風的歌的姿態。
「有小精靈偷偷在跟你講對不對?沒有呵,哈哈。
如果有人想補充或是想隨時提問的時候,跟我們說一聲,這裡有麥克風,好嗎?
現在大部分的格式是33⅓轉,於是就可以想見它的轉速是更快的,可以記錄的
是更長的時間,刻痕因為蟲膠的改良所以就變得更堅固。堅固並不代表音質的
好壞,是來自於保存狀態的容易與否,因為蟲膠畢竟是一個天然物,它是某個
熱帶國家的一種蟲分泌出來的一個特殊的黏濁狀物質,乾掉以後可以在最快的
速度上壓出刻痕。
後來就有人發明了拿樹脂來改良蟲膠,因為蟲膠也跟工業化革命原料取得容易
與否有關,所以當他們發現樹脂能夠提供的量比蟲子的還多的時候,很快樹脂
的穩定性就取代了蟲膠。
到了工業革命最高潮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什麼?出現了 PVC 。 PVC 有
人知道叫什麼嗎?
聚...... GG ,哈哈。 PVC 有人可以說是什麼嗎?
聚氯乙烯,很像日本最甜美的當代女明星的名字,聚.氯.乙.烯這樣, PVC
這樣子。 PVC ,像塑膠的話,它的穩定性就更高了,除了被太陽照射會變形以
外,這個是不可逆的。像我們的話,我們在太陽下照射一陣子,我們的臉也會
扭曲,這是一樣的道理,但比起樹脂還是蟲膠,黑膠算是正式穩定下來,成為
我們現在看到的唱片型態。我大概講一下黑膠歷史的演變。
對黑膠有興趣的人或者是想要挑選黑膠的人可以透過查一下黑膠跟留聲機一路
變成唱盤式的播放器深入去了解更多的關鍵字。這些東西現在在講座上講起來
可能很瑣碎,但如果你會想知道為什麼黑膠值得你購買,而為了要購買一張好
的黑膠,希望得到好的聆聽經驗,你會需要什麼?歡迎你去搜尋幾個關鍵字。
第一個,真空管。第二個,我會異常推薦大家去找一些網站或雜誌來看,因為
在演變的過程裡面,我覺得很多人,尤其是發燒友,對於播放器或是唱片,在
不同年代,有些人還是會覺得30年代的錄音就是這麼的可貴,所以那個東西是
無法被後面的黑膠所取代的,大家都會爭執這些。
有一個前提一定要了解,對應當前可以播放或是當時可以生產的各種媒介,我
們都要做個假設,就像2017年跟1937年不會差太多的地方是全世界對聲音有興
趣的人、對機械有興趣的人都在他們的當代,就跟我們的當代是一樣的,他們
不斷的發明對應的材質,所以我們當然可以說每一個年代的錄音模式、生產過
程,還有播放媒介,這三者加在一起都會影響你買到的唱片對你來說的聆聽體
驗最後能有多少細節,而不是一個30年代的唱片就必然是一個完美的唱片,如
果你感覺不到,或是你少了一個中間的媒介,比如說一個好的播放器,包括那
天如果你生理期來的話,其實你是聽不到任何東西的對不對......不好笑,好
。這是我對於宣傳女性主義小小的實驗,就是當我很自在講起胸部啊、性生活
啊或者是生理期的時候,有多少人希望我講完就好這樣子。我會繼續努力。
二、【黑膠與其他載體的差別,音質,過程,混音模式(及保存方式)】
我們下一個要講的是這個,不是這個,是這個......(忙碌操作中)
黑膠與其他載體的差別。我不曉得有沒有人會很好奇雷射唱片,所謂的 CD 跟
唱片之間到底差別在哪裡?
有人有想過這個問題嗎?因為我看到今天很多年輕人,所以我會假設你們可能是
1985年以後出生的。我這樣講算客氣,我1981的,我盡量承認我跟你們之間的
距離這樣哈哈。
有人思考過嗎?有人想講一講,對你來說,黑膠跟 CD 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去除掉情緒化的字眼,比如說『我就是看 CD 不爽』,或是『我就是覺得黑
膠很潮』,除了這種情緒化的定義以外,有沒有人能說一說在你的聽覺體驗上
面,黑膠跟 CD 到底差別在哪裡啊?
我們有時候會講『黑膠就是好聽』,到底好聽在哪兒?難道聽完就沒有生理期
了嗎?」
有個聽眾發問了:安溥你好。
「你好我就好。這是一句幹話對不起。」安溥笑答。
問:因為我沒有聽過黑膠,在我們家還沒有那種唱片機或者是有這種經驗體驗
過,但是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做家務的時候會放 CD ,就覺得不錯,在看到電
影、電視的時候,會覺得黑膠格外的會有B格,就是會有很......
「什麼叫B格?」安溥發問。
有格調。其他聽眾說。
「有格調。」她重複聽眾的回覆。「有格調就有格調,為什麼叫有B格?」
裝B的意思。有人答。
「哪個B?」安溥認真問。
「啊,好多B哦!如果跟著你講,講久了我就會從 GG Queen 變成 BB Queen 。」
她笑。
聽眾繼續問:那些電影、電視裡面,剛剛有說到僕人放留聲機,覺得格外的厲
害,但是會很想要知道,黑膠和 CD 聽到的到底有什麼區別?會有那種嗡嗡聲
,更有質感嗎?
「對你來說,『質感』是什麼?什麼東西會讓你覺得聽到黑膠的什麼,或者是
聽到 CD 的什麼會讓你覺得那個有質感?有想過這個事情嗎?
因為我剛剛有收到一個簡訊,是錄音帶打來的,錄音帶說『你忘了聊起我』這
樣,它覺得很受傷,所以我們現在既然要講黑膠與其他載體的分別──我等會
兒也會簡單講一下錄音帶這件事情。
錄音帶就是磁帶,磁帶影響錄音工業非常非常的大。你們現在聽到的所有音樂
,在早期都是用盤帶錄的,也就是用類比技術錄的。它的好處是可以1:1在磁帶
上面記錄下所有發出的振動。
理解音樂有一些關鍵字,這幾年我可以宣傳的關鍵字是當你聽音樂的時候永遠
要再去思考、體會或是再去搜尋一下什麼是『振動』。
『振動』幾乎決定了除了人以外的事情,當有時候我們在講說哪個牌子的東西
就是比哪個牌子好,哪一個樂團出來的作品就是比哪個樂團聽起來怎麼樣的時
候,不要忘記了,它也許很中性的只回到我們保留了多少振動的過程跟我們處
理振動的過程,跟我們讓振動在一首歌產生的頻率,以致產生編曲,產生歌曲
,然後產生唱歌的時候,『振動』影響我們對於音樂的理解非常非常的大。
如果只是講這些關於產品、樂團風格、混音技術都是非常下游,到最後一個階
段才會去討論的問題,就像一開始研究聲波振記器的人,他不是為了要記錄世
界上最好的音樂,而是他回到振動的原型,去留下痕跡。
請你先坐下。我們要講一下載體。
我可以問一下在場有人聽我講完以後不以為然的說,OK,就聽我一個人在講 CD
跟黑膠、 CD 跟黑膠,但是我這一輩子堅持,而且我以後心不變,就是覺得世
界上最好聽的就是錄音帶的人請舉手。不管別人怎麼說,錄音帶就是神這樣!
有嗎?
沒有嗎!那我傳簡訊跟錄音帶說一下。哈哈。
錄音帶在4、50年代,在黑膠唱片從蟲膠轉成樹脂,再演變到黑膠,突然可以被
大量複製,大量生產,以致它也影響全球可以產生的錄音工業,可以大量記錄
,可以增加傳播速度,因為電臺也可以播放了,不再需要用流浪藝人或巡迴藝
人的方式,真的是每一個小鎮都跑,有點像是歌仔戲的概念。
以前聽到 Motown 唱片系列的,即使在80年代,許多靈魂樂的歌手要大小鄉鎮
、所有的夜總全部跑一遍,才有可能達到全國巡迴的知名度或者是藉由電臺的
播放再得到排行榜的提名,因為以前在資訊傳播上有其限制。
在更早的時候,尤其是我們整個二十世紀,經歷最多的是什麼?不是黑膠,是
戰爭。
所以在一戰跟二戰......
笑屁啊,對不對。有時候還是要提醒你這些偉大的發明或者說這些我們現在聽
音樂回顧的歷史、音樂裡,我們經歷的是非常多戰亂的年代。哪天跟你講 Gibson
吉他,你就知道它其實也跟戰爭有關。
4、50年代就是在磁帶這件事情以致它一部分演變成錄音帶,變成外部可以購買
的產品,另外一部分也就是它大量的讓錄音室技術開始崛起。
有人知道錄音帶最基本的一個缺點是什麼嗎?在保存性上。
就是因為它是磁帶。磁帶上面沾滿了磁粉,所以它可以錄下東西,就像複寫紙
的概念或是手寫字的概念,但是有一個缺陷也就像複寫紙一樣。經過不斷的播
放,磁粉不管是磨損的過程裡或者是在地球的磁場,因為磁粉是會受磁場影響
的,尤其包括溼度,也就是水氣、保存或是地域條件的關係,都有可能會影響
磁帶的品質、磁帶播放的次數、磁帶耗損的速度,但是錄音帶極為便宜,因為
它是一卷,磁帶又特別的小,不像黑膠唱片或當年的樹脂唱片一樣,出門就是
要帶飛盤這樣子,卡帶這個東西是最快能夠普及到白領與藍領階級,因為消費
得起,而且方便攜帶,播放媒介非常的簡單。
所以錄音帶在二十世紀裡面占有長達半個世紀的一席之地,一直到千禧年那個
時候,大家除了相信世界末日來以外,也就瞬間忘了磁帶。
但是磁帶在我們的錄音室工作時光裡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了解盤帶,那時
候就幾乎無法了解錄音師、混音師,甚或是後期工程師在做的事情。
像以前有一個歌手,她叫張懸,她在出......嗨~嗨~哈。以前真的有一個歌
手叫張懸!就是我跟她比較熟嘛,她十九歲的時候錄過第一張唱片,那個時候
她就有跟我說那張唱片是盤帶錄的,所以很有趣,你可能了解這個歌手,你也
買過她的 CD ,但是你可能從來都不知道她的前兩張專輯都是在盤帶上面作業
的,盤帶就是磁帶。
所以在播放或者是在錄音工業裡面,這些播放的媒介及記錄的方式都至關重要
。盤帶也在數位錄音,也就是 digital recording 的年代,90年代,開始大量
的受到挑戰。這個挑戰為什麼會跟黑膠唱片有關?是因為它們面臨同一個現象。
盤帶保存不易,另外一部分是在90末的時候,因為電腦崛起,很多人相信0與1
,電腦的速度或者是電腦保存資料的方式有可能可以達到不朽。每一個人到最
後對音樂最大的投射是相信『情感』這個東西跟能量不滅定率有關,情感將會
不滅,所以為了能夠保留,比如一場現場演奏不可回復也無法再重來,比如說
手感、歌手的情感或樂手的情感,音樂文化長期追求的就是有沒有一個不朽的
保存媒介,有沒有一個就像量子力學一樣把可以留下來的、可以被記錄的東西
做最小單位收集的媒介。
對於錄音技術或者是為什麼會有 CD 崛起這件事情是因為在90末的時候,大家
都相信科技將可以帶領我們遇見物質與精神之間最模糊的那個神,就是
immortality ,『不朽』,對於不朽的執迷有可能也就是像現在大家對於黑膠
的執迷是一樣的,因為黑膠唱片基本上是用類比的方式製作,所以只要保存得
宜,而且熟悉於比如說播放的媒介,從唱片的挑選,到對於音樂的了解,到播
放器的選擇,如果你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很有可能就可以聽得出更多細節,因
為它的確保留了最多的細節。
但是,我常常聽到人家說因為這樣,所以不喜歡 CD ,就像現在不喜歡 MP3 ,
還是比較喜歡 CD ,因為發現在每個年代裡面,一有新的東西產生,大家就先
去追捧,然後回過頭來又說,『哼!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男朋友!我覺得以前
的比較好,雖然他後來背叛我,可是他當年曾經怎麼樣怎麼樣......』。不好
笑。
有些我們要常常不斷的重新回去檢視,這些東西在年代裡面成為媒介,讓我們
能夠不斷的、更熟悉能夠接觸自己喜歡的音樂,過程也許無所謂優劣,而是來
自於聽音樂這件事情,除了情感以外,大部分時間還是受到物理的限制,它沒
有必然的好壞,所以也沒有相對於黑膠, CD 就很糟;相對於 CD , MP3 就很
糟。
它完全是來自於使用過程、心得跟使用需求,你沒發現嗎?不論說你現在再喜
歡黑膠,比如說陳淑樺姐姐,我剛剛看到這張,然後跟吳大哥借的原因是因為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我真心覺得如果你有聽過臺灣流行音樂的話,陳淑
樺就是一個非常明顯能夠讓你去買一張 CD ,再用 YouTube 聽,來比較一下在
這三者陳淑樺的歌聲之中,你聽到了什麼。
用盤帶唱歌不像現代的錄音技術,可以不斷調走音的部分,所以當年的歌手是
要一句一句真唱的,不能唱完以後再幫你 photoshop ,它不行,就像以前的攝
影師是用底片,所以都是要用手修,盤帶也是這樣,雖然可以對接點,就是可
以從這邊再開始重錄,但一方面要考驗錄音師的技術,一方面也對於歌手有非
常非常嚴苛的標準。
我現在也不能算是一個唱得最好的歌手,但是盤帶的訓練就曾經真的讓我唱到
死,就是要把一整段唱完啊,表情不夠好,再來啊!聽起來沒誠意,再來啊!
這句話你音都準,但是沒什麼感情,再來啊!再來!再來......無止境的再來。
有時候面對一些樂團的要求或看到國外的一些另類樂團在實驗性的錄音裡面,
像 Pink Floyd 也是這樣,真的有需求的時候就不須用剪盤帶的方式來完成母
帶,這時候就完全考驗錄音師或混音師的技巧了,所以現在去問一些非常資深
的工程師,他們可能都有剪過盤帶的經驗,剪不好就被罵成臭頭,因為他毀了
人家史詩般的作品。
以前這個在錄音技術來說,甚至也是一個基本的或是有境界的一項技能,現在
的話,只要食指沒有抽筋,有心學,很多軟體可以幫助你做得到數位錄音能做
的事情。我們在講音質、過程、混音模式還有保存方式,黑膠跟其他載體的方
式都是可以中性去看待的。
然後我啦,我是最不建議大家一開始接觸黑膠的時候就有一種『我買到了世界
上保存音樂最好的產品呀!』的想法,要知道這種結果關鍵都在人身上,保存
得不好,黑膠一樣是爛東西,以為買一張黑膠到處播,聽起來就是很有品味,
說不定你的播放器很快就被發燒友 po 在 PTT 上面酸你『你聽陳淑樺,居然用
這個來聽』!然後你馬上就被 diss 到爆。你以為你很潮,後來發現是發霉潮
溼的潮。
黑膠與其他載體的差別就是在這裡,我特別提到了錄音跟混音工業的原因是來
自於即使是磁帶,我們現在看到的錄音帶,到了你手上以後可能是變成你一段
時期的記憶或者是最常消費的產品,但它都在材質不斷的改良、材質與材質的
競爭以致產生的生產模式跟消費模式競爭裡面,有時輸,有時贏。
很大一部分不是來自於材質有必然的優劣,而是相對於人們的需求或者是當時
的歷史背景,不管是從戰爭、文化到人類的使用方式,它回應了當時的許多需
求。
我們要接下來講第三個,希望我的時間夠,我的廢話很多這樣子,所以我就要
講到這個東西。
三、【是不是黑膠就比較/一定好
→
it always depends】
是不是黑膠就一定比較好?是不是黑膠就比較好或是一定好?這是很多人在聽
黑膠時的一個疑問。
我今天看到很多一看就是很老實的人,他可能想要來理解黑膠,但並不是現在
就已經開始蒐集黑膠的人。這是一種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在你沒有真的了解之
前,其實你不明白......比如說杜德偉在我國中的時候是我的偶像,我那時候
就是聽錄音帶跟 CD ,所以我現在回來買他的黑膠幹什麼?對我來說,現在他
就算在 YouTube 上面放,一放我就心花怒放,那我為什麼要去買黑膠呢?我們
剛剛介紹了黑膠的材質是 PVC ,如果你內心有現在還過不去的環保意識,就會
覺得即使是音樂,它會讓這世界產生大量的塑膠呀!
於是就要問,很多人會想知道為什麼黑膠就好或者就比較好?這個東西是這幾
年我們這些做音樂的私下會討論的,我們的工作常常要討論到音樂,有時候拿
來開玩笑,有時候其實也很認真,有時候甚至還會爭執起來的事情。
我們剛剛很簡單的提到了類比的錄音方式是盤帶,它的混音基本上也是在盤帶
機上面,如果有人去搜尋一下圖片就會發現它就像個大型的電腦室一樣,有48
軌,就是一個一個軌道列在那邊。去搜尋早期的樂團在錄音室裡面的影片,後
面就是一排像航空母艦的儀表板一樣,可以一直推一直推這樣子,那就是早期
錄音工程師在做的事情。
現在數位錄音的錄音師前面就是一個很漂亮的電腦,螢幕有被擦過這樣子,它
的軟體很快,伺服器也快,他食指很強......不好笑。
食指很強真的......你不覺得男生的手指很強這件事情是很性感的事情嗎?
聽不懂的趕快回去多補充一些兩性教育。好......不好笑。
所以我們就會一直在爭執一個東西,有些人就覺得無論如何,樂團產生出來的
作品,我們都會相信那就是他認為他程度上能做到最好的東西。身為消費者,
我當然覺得黑膠就是現在無敵的一個東西,因為它可以完整的保留樂團想要發
出來的聲音,可是對於像我們的話,你問我出不出黑膠?或是當我們同樣是音
樂圈的人,我們有沒有要考慮出這個所謂完美的載體?
我們還是會去爭執兩個東西。
第一個,現在有沒有盤帶錄音的技術以致於你可以在這個環境條件下錄音。可
能消費者比較難理解,我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今天在數位錄音上面,對於
聲音的記錄,對於振動的記錄有其限制,比如說在100以內,它可以記錄0到93
,而黑膠可以記錄0到98,或者有時候到99,看錄音師的技術跟當時唱盤工廠的
技術,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我們今天在數位錄音上產生了一個產品,就直接
把它拿去壓黑膠,會得到0到100之間多少的作品?其實還是93哦!最大值也是
93,而數位錄音,回到 MP3 上,或者是早期的 iPod ,或者是回到 CD player
身上,數位對數位,它們之間還是1:1的,而黑膠對應的還是它的唱盤、它的播
放媒介,它們之間是1:1的,是吧?
所以我們就可以做個假設,它們都有對應的播放媒介,包括對應的生產方式,
從它們的上游到下游,跟愛情一樣,對不對?對?不對?好哈哈哈。
我們常常在爭執的是像我就會覺得如果你是出生在數位錄音的年代,熟悉軟體
操作,選用了數位軟體用的,比如效果器、合成器或者是 compressor ,錄音
室裡面會用到的一些器材去擴大、扭曲或去修飾聲音,那麼沒事要把一個製作
的過程全部都用數位錄音的方式壓成黑膠做什麼?
因為它一開始在錄音的過程、在被記錄的過程用數位的方式被記錄,本來就已
經產生了耗損,但是那個耗損是公平的耗損,因為如果它是樂團想要表達的聲
音,那個耗損依然是它想要的聲音,它就會在那個部分去處理整個編曲或是樂
手音色彼此之間的相對關係。
所以我以前常常在跟別人分享我的音樂觀念其實是:一首好的音樂,或是一個
好的樂團編曲作品,我的評判標準只有樂手跟樂手之間發出來的聲音,或者是
編曲上面對於每個樂器的音色到旋律,他們處理的相對關係是不是具有藝術性
的或是是不是處理得很好的,如果處理得不好的話,你聽不見他們想要表達的
或說他們彼此在產生關係的時候就比較難進入。
就像數位錄音的年代,大家混音後期為了要比 CD player 一播下去,你的喇叭
就轟死你,就覺得好爽!它懂我十九歲的心這樣!再加上數位錄音的年代剛好
也是千禧末,整個西方搖滾工業可能最喜歡後 Grunge 。
在1994年 Nirvana 的主唱 Kurt Cobain 死掉以後, Grunge 經歷了一個很大
的轉變,那時候馬上就有所謂的 Post-punk ,後搖也開始大量的誕生, Nu Metal
剛開始有一點點痕跡,所以所有在嘶吼的表達對於人性在電視工業文化、社會
文化跟世界末日三大主題下面的夾殺裡面,音樂很大一部分不是我們現在覺得
要療癒我的東西,它是給你一個出口的。
90末的音樂現象在東西方都有帶來出口、作為宣洩或者是表達生而為人嘶吼極
限的現象,包括哪怕要很 kiang ,迷幻的極限或者是娛樂的極限都在同時發展
,但它都是帶來某一種社會文化想要的宣洩。
我講多了。所以再講回來的話,我當然就會覺得,如果你能夠在整個錄音的過
程裡面選用的是數位錄音,因為它可以表達你想要的東西。有人聽過 Emo 嗎?
Emo 類型的音樂。我就會覺得像 Emo ,因為他喜歡的音色、樂手在這個年代長
大,所以他選了在電子或數位的效果器或是錄音軟體裡面發出這樣的聲音,我
就會認為它們是同一套工業。我自己覺得,同一套工業並沒有什麼不好,你如
果追求的所有東西都是用數位錄音的方式去決定音色、去思考音色,包括去體
驗音色,那為什麼沒事要回到黑膠上面呢?
這個是給消費者的思考,它可能是你最好的載體沒有錯,但不見得你的樂團每
個人都去錄黑膠才是好的,它不一定是完全等於的哦!還是同樣一個例子,有
些人穿棉麻看起來越自在,真的就是越好看,但你不會要求 Vivienne Westwood
一定要做一個像長袍馬褂的東西告訴你龐克是什麼,龐克就是有金屬的元素,
就是有塑膠,就是有亮片或是有金屬的 logo 。
音樂跟許多我們喜歡的東西一樣,因為賦予了情感跟個人定義在,所以本來就
沒有必然的好壞,而所有的好壞,它的第一個跟最後一個原因決定最大的因素
是來自於什麼?
來自於你自己。
再好的一張錄音的黑膠,如果你以為黑膠就是好的,我們就很容易落入自己的
思考,就是我播一張黑膠,我就聽到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但是重要的是聽了
什麼。
對我來說,有時候在 YouTube 上面找到一首我連黑膠或 CD 都找不到的樂團的
作品,它可能真的只有現場錄音放到 YouTube 上面或是放到媒介上,光能聽到
我可能就已經感動得不得了了,我不會在意它其實是用我認同所謂可以包含最
多細節的載體去播放的,就好像80年代,我喜歡的 Neil Young 的現場錄音,
Patti Smith 在紐約的 bootleg ,旁邊還有人在罵髒話因為他被踩過。這些東
西當時是用錄音帶錄下來的,或者是用盤帶的方式錄的,可是當你在聽的時候
,穿越時空震撼到你的東西是來自於因為你有在聽,你找到了你想聽到或你會
有共感的頻率,或者是細節,裡面發生的細節,而不是來自於因為它是用黑膠
播的,所以我才興奮起來。
這個是要給消費者的一個思考。我們在肯定黑膠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我們依然能
夠最信賴,保存細節最多的載體,但是這個時候跟你們介紹比如盤帶錄音這件
事情或什麼,你就知道二十年後其實都是數位錄音了,所以陳淑樺在盤帶裡被
記錄的詮釋方式就跟二十年後出現了我這幾年非常喜歡的一個歌手是徐佳瑩,
唱得極好!寫得也好,但是她不在盤帶錄音的年代裡,她是用數位錄音的方式
留下她的聲音,對我來說,除非找得到一個熟練於盤帶或黑膠的錄音工業的工
程師,能夠去幫她把數位的母帶再過一次盤帶,也就是說在上面重新調整頻率
以致於它能夠不要聽起來只是變成用數位錄音的方式用盤帶再播一次,不然的
話,我會信任的是徐佳瑩她出的CD,而不是她出的黑膠。
因為黑膠在數位錄音的年代裡面最後會跟混音工程師跟後期工程師關係最大,
而不是大家以為的歌手,這是你們一定要知道的地方。這是給大家在選黑膠的
時候一定要做的參考:數位錄音有數位錄音的年代背景,所以它有相對應的工
業產生的方式,也有相對應的藝術境界。
我覺得國外的樂團後來預見黑膠的重新崛起,它可能是一個風潮,也有可能它
重新擄獲了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心是因為黑膠比起 CD ,雖然曾經大家超嫌棄它
不好攜帶,不好保存,而且它播放門檻比較高,因為你需要一個播放器,有了
iPod 以後誰會拿著這個東西到處放?尤其一次只能帶兩、三張,但是 iPod
可以幫你存五千首歌。
有沒有發現,在這個年代裡面,我們同時不自覺都選擇了要它的便利性大過於
聆聽性,所以回過頭來,為什麼黑膠現在又紅了呢?有一部分是因為大家依然
信任它可能是優秀的載體跟保存的媒介,另外一部分是因為兩者已經可以兼得
了。
現在 MP3 播放器、在網路上面聽音樂的媒介跟 iPod ,連奢侈品都不算了,它
已經是生活幾乎必備的一個小小的器材了,於是你多的閒錢要拿去幹什麼?除
了團購、買衣服、看直播以外,還有閒錢,會重新去追求音樂跟你之間的關係
是什麼。也許你現在要的是一個更好的聆聽體驗,而不是聆聽的數量或是聆聽
的便利性,所以不同年代,我們都選擇了跟音樂產生不同的關係,而不是這些
音樂必然好與壞,所以才曾經沒落或者是才曾經崛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84.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eserts/M.1523162104.A.E6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