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松山區
「大黑 深夜板前-鮨」
✔️無菜單料理 $990 👍推
▪️水雲紫蘇醋飲
梅子的味道有出來,酸酸的很解膩。
▪️日本京都相模屋豆腐
冰涼口感綿密,搭配豆腐乳。
▪️姬鯛
吃法第一片建議搭配上層沾醬;第二片搭配芥末與醬油吃。
魚肉軟嫩魚皮Q脆,吃起來還會卡滋卡滋的,特別喜歡魚肉與魚皮連結部位還有Q彈的部份🐟
▪️海鱱魚 👍推
中間夾紫蘇葉和蝦卵,魚肉Q脆紫蘇的香氣不斷留在口中,加上也帶有脆脆口感蝦卵整體層次非常豐富。
▪️青甘
炙燒過的青甘帶有一些油脂的香氣,佐以鮮甜的松葉蟹膏,完全沒有筋軟中帶Q。
▪️正鰹
炙燒的方式烹調,佐上蔥花與蘿蔔泥,魚肉細嫩少油脂,還有柚子胡椒的調味。
▪️炸干貝
外型好可愛像小壽司一樣,干貝很大顆口感絲絲分明而且很鮮嫩,外層的裹粉薄而帶有香氣,還有搭配明太子拼醬和海苔增添風味。
▪️軟絲 👍推
切花在炙燒的過程中還有捲起來😍很喜歡軟絲獨特的綿密帶硬稠的口感,淋上的金桔恰到好處提出鮮味。
▪️炙燒鮭魚 👍推
炙燒鮭魚將鮭魚的油脂都帶出來了!而且超長一條的啦😝香氣十足又鮮嫩,搭配的巴薩米特醋吃起來較不油膩。
▪️葡萄蝦 👍推
本身的蝦膏就是葡萄色的因此命名為葡萄蝦且非常鮮甜🍇🦐
▪️紫海膽 👍推
海膽超大塊而且色澤好美呀!第一次吃到以炙燒方式的海膽,搭配魚子醬,海膽的甜與厚度豐富了我超喜歡💕
▪️比目魚緣側&星鰻 👍推
居然將兩個很適合炙燒的魚結合在一起了香氣逼人呀🥳星鰻的甜與緣側的香氣入口即化。
▪️A5和牛 👍推
搭配九州的柚子糊椒,顏色粉嫩分佈均勻的油花,吃起來超級嫩且潤口。
▪️紅燒青甘下巴 👍推
紅白蘿蔔、香菇、薑絲調味,配菜豆腐和龍鬚菜,日式醬油帶有甜味。下巴豐富的油脂,細嫩的魚肉很好入口。
▪️蛤蜊湯
蛤蜊很肥也給很多顆,薑的味道有進去湯內,湯入味又鮮甜。
▪️黑胡麻奶酪 👍推
吃完一系列的餐點還有附上甜點,甜點是店家自己做的奶酪搭配黑胡麻醬,奶酪的奶味濃郁。
✔️無菜單料理 $1380
▪️水針魚
於宜蘭東海岸有名的魚種,魚肉口感Q彈緊實,搭配蝦卵與紫蘇葉。
▪️馬糞海膽 👍推
做成軍艦壽司的造型,海膽超級鮮甜還帶點冰涼口感,而且一樣是給了滿滿的海膽。
▪️大腹鮪魚
滿滿的油脂還帶有Q的口感,用筷子就可以將魚肉分開,吃起來好鮮美。
🔸菜名是按照當天師傅出的順序,越後面越厲害💕,兩個價位差別在於$1380的多了水針魚、大腹鮪魚、馬糞海膽各一道,這樣的價格可以吃到這麼多道厲害的板前料理好幸福🥰,完全物超所值大推呀!服務很好師傅製作用心,介紹也很詳細與細心。
🔸位子不多建議先訂位唷。
—————————————
🗺台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四段177號
🚇捷運忠孝敦化站1號出口 ⏰週二至週六:18:00-01:00
週日:18:00-午夜
(週一公休)
☎️02-25777871
—————————————
🔍#CMT吃台北
🔍#CMT吃忠孝敦化站
—————————————
#美食 #popdaily #popyummy台北 #東區 #東區美食 #無菜單 #日本 #日式 #日式料理 #生魚片 #浪漫 #約會 #吃貨 #吃貨人生 #dcard美食 #美食推薦 #板前料理 #餐廳 #海膽 #鮭魚 #鮪魚 #台北 #台北美食 #food #eeeeats #foodporn #foodgasm #foodie @ 大黑 深夜板前-鮨
紅燒下巴菜系 在 胖狗過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端午節,在乃菁的節目聊粽子,她提起小時候常吃的白粽子,雖然身為上海人,可我竟然沒吃過白粽子,各位吃過白粽子嗎?不是鹼粽喔!是沒有任何東西的白粶子。
時隔一年,乃菁去了香港工作,在明報看到她寫的這篇「爸爸的白粽子」,看完後,心𥚃暖暖的⋯⋯
爸爸的白粽子
文/尹乃菁
*分享自香港《明報》
世紀副刋〈兩地書〉專欄
中國的傳統節日伴隨著味道,不需要看黃曆,走在巷弄,蒸騰的粽葉香撲鼻,就知道端午節來了。
媽媽是台灣彰化縣人,為了爸爸,學了一手江浙菜。媽媽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燒菜輪不到她,幫嫂嫂們帶孩子,年紀輕輕學裁縫掙錢,才是她的工作。嫁了懂得吃、愛吃的江蘇爸爸,家裡又總是同事、親朋好友、部隊袍澤來打牌蹭飯,總得學幾招。爸爸是教媽媽做菜的第一個師傅,再來就是〞外省媽媽〞環伺的鄰居們,教了媽媽好幾道大江南北的外省菜。
我家的飲食習慣是「父親至上」,爸不愛吃的,媽媽鮮少端上餐桌。口味走的是「外省風」,粽子就是一個例子。上小學前,我以為鹹粽子就該是長型的、裡面一塊五花肉,有的有鹹蛋黃,有的沒有,當作打開粽葉咬兩口才能揭曉有無中獎似的驚喜。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同學家裡吃的粽子是三角型,餡料"澎湃〞(台語,豐富、料多的意思)。媽媽為了解我們的饞,也包起台灣粽。
除了大陸粽(我家的用語,正確的名稱是湖州粽)、台灣粽,媽媽還為爸爸包紅豆粽和白粽子。白棕子的長相是湖州粽,純粹用糯米,豬油都不必放。蒸白粽子時,氣味出塵的清香,打開粽葉,透透亮得像白玉,等不及放涼,拿著半裸包著粽葉的白粽子沾白糖粉,真好吃啊!
我嗜甜食,但偏愛白粽勝於紅豆粽。紅豆粽不好做,攪拌在糯米裡的紅豆,蒸熟時的外皮不能破,內裡又得是綿的,不能有生豆感。紅豆粽沾白糖粉也好吃,可能是小時候莫名的喜歡純淨的白粽,花臉的紅豆粽「長相」略遜一籌吧。
媽媽該學哪道菜,哪些菜可以「放過」,指導綱領是「爸爸想不想吃」,只要爸喜歡,再費神的料理,媽媽都能上手,代表作之一是黃魚麵。買回來野生黃魚,先端上桌的是蒜燒黃魚,吃剩的,拿下桌,媽媽會仔細挑去刺,下麵條做黃魚麵。都清楚爸愛吃,所以一盤魚「吃剩的」卻是精華。我家做的是黃魚肉拌麵、不是湯麵。細白麵條拌進蒜燒黃魚的湯汁,再撒上蔥花。爸爸吃主食的速度特別快,一碗麵,幾口就能吃完,但他不會獨享,我們四兄妹總有人會說,「爸,我也要」。拿雙筷子,直接從麵碗挑麵吃。
爸爸晚年生病住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時,有次我帶了台北來來大飯店(來來飯店後來易主更名為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出名的"雪菜黃魚湯麵"。這道麵裡放的是黃魚肉打漿做成的魚塊,湯頭濃郁,師傅的功夫還是很到位的,可是爸吃了一口,卻說:「不是真黃魚、這個麵不行,不如媽媽做的。」
爸沒有說要吃豆沙粽,媽媽省了一道功課。吃不到媽媽的豆沙粽,又沒有零用錢,只能巴巴的等著哪家會送上鬥。賺錢了,試了幾家,先是選中台北仁愛路圓環附近「九如商號」的豆沙粽,可是有段時間,不知店家是換了師傅還是出了什麼狀況,味道差了,不如鼎泰豐的豆沙粽品質穩定。而我吃過最「極品」的豆沙粽,是好友、台灣作家王宣一親手調製的。
宣一「文如其人」,文字不炫技、不張揚,樸實有餘韻。宣一文章寫得好,做菜也是一絕。2013年的端午節,她帶著自己包的豆沙粽走進廣播電台送我們,一張口說話,聲音有點沙啞。問她是不是感冒了,她說是炒豆沙的油煙氣太大,燻傷了。宣一的朋友們都是識貨又敢和她開口指定「好貨」的,為了滿足朋友們,一個端午節,她不知得炒幾斤紅豆。
宣一的豆沙粽,糯米軟糯卻仍有勁,豆沙綿細,和白糯米的比例恰到好處。媽媽吃了,也佩服宣一的手藝。我當時想,如果爸還在,一定也會說好。
我把媽媽的稱讚告訴宣一,她先是笑的有點靦腆,然後爽氣的說,「尹媽媽說好,就一定是好的了!」隔年想再拗她的豆沙粽,一想到她炒豆沙的苦工,不好意思開口,沒想到再也吃不到了。2015年2月,宣一前往倫敦看兒子詹朴服裝秀的途中,在義大利山城佩魯賈猝逝。現在吃豆沙粽,總想到宣一,畫面停格在她靦腆的笑容。
其實不管是鹹粽或甜粽,爸都吃得不多,過節時,每款嚐一兩個。我想是粽子太頂飽,不能當下酒菜,少了趣味。爸的口味當然是偏向「外省菜」,但對於台菜,也能欣賞,像是四舅的炒米粉,爸爸的評語是「比媽媽炒得好!」可是他覺得台灣粽就像包了粽葉的油飯,沒有特別之處,不像籍貫廣東省的表嬸,端午節到我家,都要我們幫她蒸台灣粽。表嬸操著廣東腔對媽媽說:「表嫂,粽子『好食』!」
家裡只有爸和我欣賞白粽子。同學和朋友聽我愛吃白粽多半覺得奇怪,沒有餡料的粽子,有什麼吃頭?同學們都愛吃"尹媽媽包的粽子",每到端午節,"訂單"就來了。唸大學時,有一次拎著一大袋大陸粽、台灣粽上學,走進大傳系的文友樓,迎面走來教電影的一位教授聞到香氣,停步探詢後立刻說:「我也要!」雖然他的課,我一門都沒選修,隔日還是「有食,先生饌」,帶了十顆粽子給他。
沒有人「點」白粽,媽媽也是象徵性包個幾顆給爸和我。包粽子費工費時,孩子們都大學畢業後,沒有"嗷嗷待哺〞的同學們,媽媽就不再包粽子了。台灣是各式料理的大競技場,市面上各款粽子、餡料從最頂級到最傳統的一應俱全。媽媽不包粽子,我們改吃朋友們送的粽子。若有新鮮樣式,或是頂級餡料,像是鮑魚干貝粽,就帶給爸、媽嚐鮮。
爸爸二度中風後,對吃不太起勁,媽媽長年照顧爸爸,犯了幾次憂鬱症,沒犯病時,也不太做功夫菜了。所以我們總想方試法張羅爸愛吃的,希望爸吃的開心,心情會好些。
爸雖然吃得少,舌頭還是很靈。榮總附近有家名氣很大的江浙館,我下班前先打了電話訂紅燒肚當,爸舉筷入口後說,「沒有媽媽燒得好」。媽媽雖然精神不振坐在旁邊看電視,聽爸這樣說,也難得聊起做紅燒肚當、乾燒下巴的訣竅。至於粽子,因為不好消化,只能嚐幾口,算是應景過了節。
前兩年在台灣我主持的廣播播節目裡,端午節前夕,邀請美食旅遊作家吳燕玲,聊聊各地的粽子。燕玲的手藝,不少得自上海祖母,可是上海人竟然沒聽過白粽子。她問,是不是鹼粽?差多了,做法完全不同。開放Call-in,沒想到好幾位聽眾都打電話進來訴說他們和白粽子的童年記憶。好友江才健稍晚傳簡訊給我,提起他和幾位朋友晚餐,恰巧都是我的聽眾,聊起白粽和家裡包的粽子,談的起勁。才健戲謔的下了結論:「一群外省餘孽!」
台北南門市場一個店家,聽了廣播,好心的打電話進電台留言,歡迎我去她家品嚐白粽子。我悄悄去買了,也好吃,但覺得不如媽媽包的軟糯。或許,我真正想念的不是白粽子,而是專屬爸和我的白粽子,那個再也喚不回的時刻:「爸,要不要吃白粽子,我來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