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明明是日本來…但怎樣看都像在歐洲,是我的錯覺?
想像不到了吧?在鶴岡市有一座紅磚頂,白色牆身的天主教堂。那是1903年由一位法國神父捐出全財產建成的。作為一座明治時期的羅馬式建築傑作,被列入了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之一。
由於這教堂興建當時,是在當時的庄內藩主末松家的官邸用地之內,所以教堂的入口使用了混合日式和西式的設計,有種多元化的感覺。雖說現在已經被列入了文化財產之中,但這裡也稀有地仍然維持著教堂的功能。所以日常教堂內會有祈禱等活動,大家去參觀時遇上的話,記得要盡量保持安靜喔!安啦,拍攝照片當然是可以的囉。
【鶴岡天主教教堂 天主堂】(鶴岡カトリック教会 天主堂)
地址:山形県鶴岡市馬場町7-19
交通:從JR鶴岡站乘循環巴士2路線,在「マリア幼稚園前」站下車
開放時間:4月至8月︰上午8明至下午6時 /10月至3月︰上午8時至下午5時
休息日:無休
收費:免費
網址:http://www.turuoka-catholic.or.jp/frem/index2.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廣州,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東山區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這些高高低低的複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 廣州市東山區,直到清朝都是廣州城郊。民國30...
紅磚園邸交通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廣州,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東山區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這些高高低低的複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 廣州市東山區,直到清朝都是廣州城郊。民國30年(1941年)《廣州概覽》中記載:“東山本為郊外一村落,以廣九鐵路經此入世,歐美僑民,有的在鐵路附近卜居者。民國以來,建築西式房舍者日眾,遂成富麗之區。”據載,自宣統3年(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後,外國人和本地富商在東山擇地大建住宅,才使“地價日境,屋宇日盛”。民國時期的軍政、官僚也因為此地交通便利、環境清幽,也紛紛在此興建別墅、官邸,由此形成了以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集中地的花園式住宅。現在,人們對於新河浦和華橋新村的建築已不再陌生,但說起東山口的近代民居建築群卻甚少有人知道。早幾年經過有關部門的摸查,這片面積比新河浦更大,時間比華僑新村早30多年的大面積近代民居建築群終於浮出水面。這片建築群位於東山口均益路、廟前西街和啟明橫馬路之間,面積達3萬平方米,建築風格均為中西合璧。此建築群始建于民國初年,在上世紀20年代末形成大規模,在此後的七十多年裡雖然歷經了戰爭等各種變遷,卻依然保存得完好無損。有關專家表示,這在廣州的建築中實屬罕見。有關部門透露,此民居建築群極有可能是廣州發現的最大的近代民居建築群,專家稱建築價值高。因此,東山龜崗民國建築群已於2005年9月被列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東山洋樓的獨特之處便是以厚重紅磚為基調,與西關青磚迥異。東山區小別墅的建築風格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花園別墅,別墅前後有庭院;另一種為線條簡潔的洋樓,紅磚外牆,裝飾線條簡潔,主樓前一般沒有庭院,人居密度大。在設計形式上,多吸取西洋風格,形態各異,多有柱式門廊;規模也各不相同,有單家獨戶的大宅院,也有公寓型洋樓。這片建築群東起龜崗,西至均益路,南到東華東路,北臨廟前西街,整齊地排成六列,其中五列平行排列,被啟明一路、啟明二路、啟明三路和啟明四路分隔開來,另外一列則沿著與四條小道平行的啟明橫馬路而建。由於五條小道都筆直延伸,所有建築面積和風格也相差不大。據瞭解,這裡的建築是經過規劃才興建的,甚至是每家每戶先建好下水道,再劃分地皮讓歸僑購買與興建。從外型上看,這些建築均為二至三層平頂小樓,而所有小樓均由紅磚蓋成,紅磚蓋成的房子與周圍的當代建築相比已顯得古老,但卻保存得相當完好,並沒有破損的跡象。房子的窗戶都做成半圓形的頂,陽臺也多為半圓形,門框窄而高,房子內部樓梯都很窄,欄杆多為棗紅色木制。這裡的房子占地面積大約在100到130平方米之間,而房外的院子則有30平方米左右。這些小樓雖然不是用鋼筋水泥建成,只是用了紅磚,卻建得非常堅固,每堵牆的牆面都由三層磚砌成,這些牆面的堅固程度遠遠超過了現在的建築。每家門口都有一個由紅磚牆圍起來的小小的院子,從牆外看去,幾乎每家院子裡都有一到兩株比房子頂層還高的大樹,在每條小道的兩邊也都種著長得高大茂盛的樹木,這些形成綠蔭的樹木使得這裡在安靜中還透出一股清涼。據知,這些植物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廣州大學建築學專家湯國華教授認為,這裡的建築是典型的民國近代風格建築,這裡的房子從色彩的搭配到磚瓦、木料的使用,都體現了中西合璧的風格。他說,紅色和磚是西方建築的代表,而綠色和瓦則代表了中國的傳統風格。彩窗本是西方教堂建築的風格,在清末時傳入中國,民國時興盛,而彩窗與木格相結合則體現了中西結合的風格。另外,長的門窗也是西方風格的代表。湯教授表示,與現代建築相比,這種近代建築牆面較厚,最薄的也有240釐米,所以隔熱性能非常好,夏天住在其中會非常涼爽。其弱點就是採光不夠,但與中國古代建築相比已向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