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昨天有猜對嗎🥰~
我手上拿的小果實是 #李子,是薔薇科植物李樹的果實~
✨原來台灣的李子目前栽培品種約14種,像是沙連李、桃接李、泰安李、杏菜李、黃肉李等(真的是大開眼界🤩
✨採收期會依照各品種、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約為每年的3-7月
👩🏻⚕️而我家出現的李子應該是~#西瓜李(#櫻桃李 #紅肉李,因為盒子上沒有貼品種,也是查了各個品種,如果不對請告訴我😅)果皮紅色、果肉為血紅色,果粉很明顯,剛拿到的時候果皮顏色還不深,放冰箱1-2天後,果實和果肉的顏色越來越深,脆度消失,酸味低、甜度高(但我吃還是覺得果皮蠻酸的🤪
✨李子的營養強項🤙:
✅ #花青素:李子的果皮與果肉皆含有花青素,顏色越深、花青素含量會越高;而花青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
✅ #果酸:能提升食慾、消除油膩感,也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但也因易刺激胃酸分泌,胃功能不佳的人,空腹食用容易造成胃不舒服。
✅ 含有維生素A、B群、E、各種礦物質(鉀、鈣、鎂、鋅、鐵)及β-胡蘿蔔素等營養素。
✅每100公克含有1.6公克的 #膳食纖維。
✅1份水果=155公克(含籽),約等於4顆小李子。
✨李子如何買:
選擇果粒飽滿完整、果肉有彈性、帶有果粉為佳。
✨李子如何保存:
還沒熟成的李子買回家後,建議先放在室溫下讓李子熟成,待果實的甜味釋放後,再放進冰箱保存,冰冰的更好吃😋。
紅肉李 泰安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度,我們和位在苗栗縣泰安鄉的「司馬限部落【Maibagah】」有個奇妙的緣份。從七月開始,我們組成了訪調團隊,歷經內部培訓、蒐集與消化既有口述史資料,產生初步刊物企劃,和司馬限部落的夥伴們共創出四本介紹司馬限部落文化的小雜誌《Smaaaaa,han(原來是司馬限啊)~部落誌》——,分為〈你好,司馬限部落!〉、〈我們這樣吃〉、〈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文化〉與〈司馬限gaga誌〉!
許多人可能都去過司馬限附近的露營區,卻不知道這個部落的故事。司馬限是個在雲端上像仙境一樣的泰雅部落,因為921大地震造成地滑而被迫遷移,形成44戶的組合屋部落。因為並非全數住戶皆可負擔重建經費、苗栗縣政府財政困窘等因素,族人們至今依然住在破舊的組合屋裡。不過,多年來部落的夥伴做了許多努力,文化面包含推動族語教學、文化記錄傳承;經濟面有教會牧師帶領居民做農產品加工義賣活動——部落接送長者看病、到山下採買生活用品的福音車,就是賣出一瓶瓶紅肉李果醬存下來的喔!近期他們更準備啟動自立造屋計畫,親手打造新家!
從幾次電訪慢慢釐清刊物任務與溝通對象開始,到實際上山採集故事、和部落居民們共餐聊天,其中為了貼近部落 Yaki 與 Mama 說的原意,也抱著泰雅族語課本猛 K 一段時間。後期編稿時感謝許多文史工作者熱情分享,不僅幸運地在雜誌裡收錄了許多珍貴照片,也協助我們用更正確的文字來傳達泰雅文化,這段時間裡除了美麗的回憶之外也收穫了許多!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用我們擅長的形式來記錄與介紹司馬限部落!小雜誌在成果展購買司馬限教堂重建義賣香菇就送,#只送不賣,歡迎大家走入司馬限!
🌊海嘯。回家|109年度文化部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成果展
#展覽資訊
🌊時間:11月28日(六) 10:00-20:00、11月29日(日) 10:00-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4B1樓
經費補助單位|文化部
計畫名稱|109年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執行單位| 社團法人苗栗縣原住民婦幼關懷文化協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司馬限教會
企劃團隊|見域工作室
總編輯|吳君薇
編輯|鄭婷尹
採訪撰文|余冠毅、王聖華、潘秉均、楊雅淳、嚴駿暘
族語翻譯|Simuy.Tungak ( 楊惠羽 )
校對|Masaw.Kagi ( 謝金雄 ) 、Simuy.Tungak ( 楊惠羽 ) 、黃堤 ( Bawhin ) 、陳弘毅、Haking.Pihaw ( 哈歌音.比浩 ) 、鄭婷尹
攝影|程天佑
口述及圖資|Maybagah 司馬限部落居民
美術設計|羅湛、陳瑋姿
插畫|陳羽渘
特別感謝| 莎力畝SaliMu我的家 、傳源文化藝術團AmuBwiy Puing Culture Arts Group
紅肉李 泰安 在 徐耀昌加油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苗栗縣種植的紅肉李因1、2月高溫及久旱不雨,開花不良,受損率達80%,將嚴重影響產量,縣長徐耀昌今天至主要產地泰安鄉勘查災損情形,並指示農業處儘速彙整災情通報農委會,爭取早日核定辦理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以減輕農民損失。
👉 完整內容 https://goo.gl/Tni6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