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平坦的波蘭在歷史上時常遭受鄰國入侵,在德國於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德軍旋即入侵波蘭,正式吹響二戰歐洲戰場的號角。納粹在這裡建立許多著名的集中營,包含奧斯威辛集中營、馬伊達內克集中營、特雷布林卡集中營、海烏姆諾集中營及索比堡集中營,都坐落於波蘭境內,囚犯們以猶太人為最大宗,其次為羅姆人(吉普賽人)、波蘭人、蘇聯軍、同性戀者以及共濟會成員,納粹黨認為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種族,因而向其他種族進行種族清洗,滅絕營的人體實驗與大批集體槍殺皆以此為由。
📜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vBUbboKXz4c
📜 包場團購|https://forms.gle/u2nsDqp9zdv3z38W7
📜 投下期待度|https://reurl.cc/RbdeKD
🏃♂《#逃出奧斯威辛》𝑇ℎ𝑒 𝐴𝑢𝑠𝑐ℎ𝑤𝑖𝑡𝑧 𝑅𝑒𝑝𝑜𝑟𝑡
🔍 10/1 公開真相 🔎
#TheAuschwitzReport #NeverAgain #PeterBebjak #Slovak #NoelCzuczor #JohnHanna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
「納粹集中營實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捷傑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捷傑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新聞] 「我一定要活下來」1個納粹活體實驗倖存 的評價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比死亡更可怕!揭秘納粹的“雙胞胎實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這些猶太人為的是什麼?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評價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納粹集中營實驗、集中營電影、集中營的快門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納粹集中營實驗、集中營電影、集中營的快門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捷傑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逃出奧斯威辛》真實故事|弗爾巴韋茨勒報告
本片的故事原型是弗爾巴韋茨勒報告(Vrba–Wetzler report),奧斯威辛協議中大部分的內容採用此份32頁的報告,由集中營內的兩位戰俘阿弗雷德韋茨勒及魯道夫弗爾巴,他們在1942年來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經歷了兩年痛苦的日子,在1944年4月決定逃出這裡,將在集中營裡頭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並公諸於世。做這項決定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他們要面對糧食短缺、尚未消融的春雪、營內的人們可能背叛他們,或在半途就被巡察的納粹軍人抓回去,九死一生的逃出計畫在碰上救援隊後成功了一半,兩人用斯洛伐克語所寫的報告詳細指出囚犯們被作為人體實驗等各種不人道,遺體一車車被載往熔爐,清楚描繪如同人間煉獄的營內各場地配置。
此報告在同年6月抵達瑞士後在媒體上曝光,先後被翻譯成德語、匈牙利語、英語等多語種語言,並在《紐約時報》刊登,雖經刪減,終於促成國際人權團體施壓,成功挽救在布達佩斯即將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的12萬人性命。
📜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vBUbboKXz4c
📜 團購包場|https://forms.gle/u2nsDqp9zdv3z38W7
🏃♂《逃出奧斯威辛》𝑇ℎ𝑒 𝐴𝑢𝑠𝑐ℎ𝑤𝑖𝑡𝑧 𝑅𝑒𝑝𝑜𝑟𝑡
🔍 10/1 公開真相 🔎
#TheAuschwitzReport #NeverAgain #PeterBebjak #Slovak #NoelCzuczor #JohnHannah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在全球蔓延,在這集新影片裡,我們的老外主持人郝毅博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與這次疫情相關的精彩影視作品和真實新聞事件,一起來看看!
相關影片:
永恆的電波:https://bit.ly/2JrumIT
活摘 Human Harvest:https://bit.ly/2X4dmAF
洗鈔事務所 The Laundromat:https://bit.ly/2V3CkNZ
全境擴散 Contagion:https://imdb.to/2Jptkgu
索命條碼 Repo Men:https://imdb.to/2JyHpYV
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https://imdb.to/2xynruN
納粹獵人 Hunters:https://bit.ly/2w6Fece
絆腳石行動 Treadstone:https://bit.ly/2xzgb1V
全球退黨服務中心:https://www.tuidang.org/
白宮連署:正名「中共病毒」- https://bit.ly/2R0QU7C
#CCPvirus #珍惜生命遠離中共
-
? 訂閱「老外看中國」+ 按小鈴鐺?:http://bit.ly/2ZFnlue
? 請捐助我們: http://bit.ly/ToLaoWai
-
Credits:
shutterstock Images: https://shutr.bz/2u8Zdp8
Music: Audioblocks.com, epidemicsound.com
Stock Video: Videoblocks.com
-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laowaintd
©️ 版權所有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想和我一樣30天升10000訂閱:http://goo.gl/zNT6Ck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影評: 空魔的象徵?「怪胎」被排斥的黑歷史 (台譯:怪奇孤兒院)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影評
添布頓的電影一向古靈精怪,入場前我覺得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 會跟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科幻,看完之後我覺得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 比我想像中少了點「科幻」,但多了點「寫實」,劇情方面沒什麼驚喜給我,不過故事令我對「怪胎」一詞有新的看法。講影評前讓我先講一下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 的背景。
劇透影評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 改編自2011年的英文同名小說 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故事時間穿越現代和1943年-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其實故事的靈感來自一堆舊的獵奇照片,在以前只有黑白照的年代,潮流興起獵奇相片,因為可以高價賣出,所以有些人喜歡裝扮一下拍這些照或者在底片做一點功夫弄這些照,作者就是透過這些照片建立一個奇幻故事出來。
彩蛋/影評
故事圍繞一群超能力兒童,因為這個世界容不下這些「異類」,所以他們要在時鳥的”Time Loop”中隱世過活。同為異類的反派首領Mr. Barron為了得到永生,捉了些時鳥去做實驗,因為一己私欲,殺了很多超能兒童,更以兒童的眼珠為他們的食物。我認為電影可以反映某個地方或某個時期的歷史或文化,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 這部電影影射的相信就是二次大戰到六、七年代歧視「異類」甚至殲滅「異類」的黑歷史。先說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 二次大戰時期的各種象徵。
彩蛋1 防毒面罩
這一款面罩是二次大戰德軍用的防毒面罩,跟電影出現的面罩非常相似。同樣戴上防毒面罩,小朋友他們用來保護自己進行”time loop”,而Mr. Barron帶領的反派卻戴上面罩做壞事,這個是第一個我覺得反派們就是反映當時的德軍-即是納粹黨。
彩蛋2 人體實驗
納粹黨在二次大戰期間試過用小朋友做人體實驗,在他們的眼睛裡注射化學品,而電影中的反派們食小朋友的眼睛,又用時鳥做實驗,相信並非巧合(有影射成份)。
彩蛋3 納粹黨大屠殺
納粹黨是二次大戰期間被譴責得最厲害的政黨,他們以獨裁和極權的形式統治德國。當時納粹黨的種族清洗行動將至少一千萬被標籤為「低等種族」或「異類」的人以各種殘暴手段殺死,受害的包括600萬猶太人、黑人、同性戀、精神病患、殘疾人士等等,其中一個常用手段就是將他們送去集中營再用毒氣殺死,這個手段讓我再次覺得防毒面罩有影射當時納粹黨。另外這次大屠殺的英文是Holocaust,追殺這群小孩的空魔英文名是 Hollowgast,兩個字的讀音和串法非常相似,而且空魔也是用殘暴的方式屠殺小孩,相信是作者以空魔來隱喻納粹黨的大屠殺。加上除左主角之外其他人都看不到他們,可以意味著當時納粹黨用大量間諜去找「異類」,受害的群眾好像戲中的小孩一樣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人揭發或殺死。
60 70 年代歧視問題
一開始講過故事的靈感來自一堆舊的獵奇照,超能兒童的角色設計就是根據這些照而創造。說到獵奇照,在60年代一名攝影師Diane Arbus專門拍一些被社會歧視的人,包括:同性戀、侏儒、精神病人甚至雙胞胎等等,把這些被打壓的人變成她的作品,公諸於世讓世人欣賞。為什麼我會說這戲多了一點「寫實」呢?戲中的超能兒童可以代表當時被社會排斥的人,他們要隱世生活,不能跟外界接觸,有些殘暴的人會殺死他們,有些可能死了都沒人知。Diane Arbus的作品在那時候飽受批評,在極大壓力下最後於1971年自殺離世。其實歧視問題在這個社會經常出現,除了以前被歧視甚至被屠殺的人之外,其實現在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等排除異己的問題依然存在,近一些到同事間的杯葛、同學之間的欺凌也可以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其實所謂「異類」只是被大眾標籤的小眾,男主角Jake只因為看到空魔而成為「超能兒童」的同類,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些壞人而幫助這些「被標籤」的人,兩者就能夠共融,因為大家都已經成為所謂的「超能兒童」,再沒有大眾小眾之分了!
The peregrine - 飛行速度很快,俯衝時速可達每小時389公里,是世界上飛得第一快的鳥類。速度第一快的鳥有掌控時間的能力這個設計也很恰當。
希望大家喜歡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怪奇孤兒院影評!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Ernest DoCRAZY
Ernest DoCRAZY社交平台:
Ernest DoCRAZY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ErnestDoCRAZYTV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DoCRAZ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影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_ckVGWbOGY
怪奇孤兒院 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 影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PlvLH51oI
怪奇孤兒院 影評 ---帶領你去奇幻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jDG4JWKnI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比死亡更可怕!揭秘納粹的“雙胞胎實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在納粹集中營,只有能幹活的年輕人才有活命機會,老年人和孩童的命運往往都很淒慘。但有一種比死亡更可怕的事,那就是納粹臭名昭著的“雙胞胎人體 ... ... <看更多>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這些猶太人為的是什麼?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不是一般的集中營,而是納粹德國用盡心機的「實驗營」】 在集中營,納粹德國借機會做「社會實驗」,通過不同的囚禁安排,「了解人性」。......烽煙四起,屠殺在即 ... ... <看更多>
納粹集中營實驗 在 [新聞] 「我一定要活下來」1個納粹活體實驗倖存 的推薦與評價
1.媒體來源:
風傳媒
2.完整新聞標題:
「我一定要活下來」 1個納粹活體實驗倖存者的自述
3.完整新聞內文:
(內有三支影片)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437
如果我可以活著走出奧斯威辛,挺過那段在地上掙扎爬行、徘迴於生死之間的日子,我大概可以克服任何困境。
納粹活體實驗倖存者艾娃(Eva Kor)
今年81歲的艾娃(Eva Kor)和她的雙胞胎妹妹米莉安(Miriam)在10歲時被送進奧斯威辛(O?wi?cim,Auschwitz)集中營,接受「死亡天使」(Angel of Death)門格勒(Josef Mengele)軍醫的人體實驗,她與妹妹成為少數從門格勒手中倖存的幸運兒,艾娃接受《Quora》專訪時,娓娓道出她在集中營的歲月,除了不堪回首的實驗過程,艾娃對於人生也有了新的領悟。
10歲進集中營 開始任人宰割的煉獄
我家住在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波茨(Portz)的一個小村莊,是往來羅馬尼亞與匈牙利的必經之地,我們家是村裡唯一的猶太人家庭。我6歲的時候,村子被匈牙利憲兵隊占領了,之後,我們受到的迫害與日俱增。1944年春天,我們被迫離開家園,前往某個貧民區,那真是個悲慘的經歷。
某天,我們被推進一台車裡,和許多家畜擠在一塊兒,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
到了奧斯威辛,我和妹妹米莉安完全任人宰割。這個集中營就是納粹科學家們的實驗室,他們可以在此做任何他們想做的實驗,這簡直就是針對雙胞胎和其他「改良人種」(human guinea pigs)的打獵季節。
不被當人看 令人難堪的人體實驗
每周一、三、五,我們和其他雙胞胎被帶到觀察室,裸著身子坐在那裡好幾個小時。納粹軍醫會測量我們身上的各個部位,並跟另一位雙胞胎做比較,甚至把各個數據畫成圖表。他們想試著打造一個新的亞利安人種。這種實驗並不危險,但身為一個人,這是種難以想像的羞辱。我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們根本不把我當人看,我什麼也不是,只是一坨有待研究的細胞。
其他4天,我們被帶到另一個實驗室,我的兩隻手臂都被插上針筒,鮮血從左臂汩汩流出,不知名的藥物從右臂注入我的體內,足以置人於死地。
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共有1500對雙胞胎被門格勒用來做人體實驗,最後只有不到200人倖存。歷史學家多半認為,大部分的雙胞胎死於門格勒的實驗,我認同這種說法,門格勒的實驗能輕易奪走一條小命,這也是為何他被稱作「死亡天使」。
逃出集中營後,多年過去,我和米莉安找到了122位來自4大洲、10個不同國家的「門格勒雙胞胎」。1985年2月,我們在耶路撒冷碰面。然後我才發現,奧斯威辛集中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實驗,像是細菌戰、製造金髮藍眼的人種等等。許多不是藍眼睛的雙胞胎,因為眼睛被注射不明液體而喪生。(幸運地,我和米莉安是藍眼睛。)
艾娃(右)與妹妹米莉安(左)。(取自臉書)
艾娃(右)與妹妹米莉安(左)。(取自臉書)
門格勒年輕時,深為腎臟的毛病所苦,曾經好幾個月都無法上學。因此,他對腎臟是如何運作的非常感興趣,曾有3對雙胞胎的腎臟在實驗過程中嚴重感染,連抗生素都治不好。
若雙胞胎的其中一人不幸死亡,門格勒會殺害另一人,這樣一來,就連驗屍也可以同步比較。
為了和妹妹團聚 與死神奮力一搏
某次注射後,我生了重病,高燒不退、四肢腫脹,全身起紅點。也許是斑疹熱(spotted fever)吧,我也不清楚,當時沒有人為我診斷。
門格勒看著我的體溫圖,戲謔地笑道:「太慘了,她還這麼年輕,卻只剩兩週可活。」當時,我覺得他所言甚是,我真的病得不輕。但我不想死,我無聲地發誓:「我要證明門格勒說錯了,我會活下來,跟米莉安團聚。」
接下來的兩個禮拜,我在生與死之間徘徊,我只記得,因為走不動,我在集中營的地板上掙扎,朝著位在另一頭的水龍頭往前爬。我意識恍惚地爬著,腦中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活下來、我一定要活下來。」
兩個星期後,我終於不再發燒,覺得身體好多了,又過了3個星期,我的體溫才終於穩定下來,可以走出隔離間,和米莉安團聚。這個經歷日後成了我遭遇困難時的強大心理後盾。
重回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艾娃。(取自臉書)
重回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艾娃。(取自臉書)
幾乎放棄逃跑 只想多活一天
人們總是問我:「為什麼你不逃跑?」會這樣問的人,代表他們對奧斯威辛集中營所知甚少。整個營區被鐵絲電網包圍,只要輕碰一下,就會遭到高壓電擊。鐵絲網前是一座大壕溝。因此,當你走近鐵絲電網時,你的手一定是濕的,馬上就會觸電。
當時我才10歲,就算成功逃出集中營,我能逃到哪去?再加上,為了某些實驗,我們曾往來比克瑙(Birkenau)營區與奧斯威辛營區,路途中,舉目所及都是軍營。
若有人企圖從奧斯威辛集中營逃走,警報器大作之時,我們得排排站上2至4小時,直到確定「逃犯」是何許人也、是生是死。如果他還活著,會在我們面前被吊死;如果他已死亡,屍體也會被帶到大家眼前。這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沒有人可以逃出奧斯威辛集中營。
所以,我幾乎不考慮逃跑,我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再多活一天?如何在下一個實驗中活下來?
《在死亡天使手中活下來》一書。(取自amazon.com)
《在死亡天使手中活下來》一書。(取自amazon.com)
從集中營倖存 成為自己與他人的最強後盾
當我的兒子亞歷克斯(Alex)被診斷得了癌症,他必須自己接受「接下來得為生命奮鬥」的這個事實,沒有人可以幫他。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我在集中營倖存下來的故事,「亞歷克斯,當我在奧斯威辛時,我身旁的醫生都想置我於死地,我決定『我一定要活下來』,你也可以這樣下定決心嗎?」結果,他大發雷霆地將電話掛了,他還沒準備好面對這一切。
兩天後,亞歷克斯打來,他說:「媽,我想我懂了。這就是我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為了活下去,我必須奮鬥。」如果一個得了癌症的人不願下定決心活下去,誰也幫不了他。我兒子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我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克服了許多逆境,這也幫助我度過日後許多難關。如果我可以活著走出奧斯威辛,挺過那段在地上掙扎爬行、徘迴於生死之間的日子,我大概可以克服任何困境。
若人們聽完我的經歷後受到鼓舞,我很高興。他們看到我成功了,便能了解,他們可以克服任何想克服的事情。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人們可以幫助彼此克服困難,領悟這件事令人獲益良多。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437
5.備註:
光看文字就頭皮發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120.1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0884482.A.CE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