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電子孫逢佑學長—Taiwan can help,開必拓 is ready!
訊息來源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technology/418759.html
智慧製造數位化戰略關鍵:AI應用
2020年受疫情封鎖影響,WFH在家工作、零接觸、遠距會議等需求浮上檯面,帶動3C相關產業如伺服器、筆電、手機等商機,而製造業生產模式則大幅轉向智慧製造佈局,兩大引擎都讓AI新創-開必拓(Kapito Inc.)受惠,加上結合矽谷 AI 技術與豐富的竹科產業經驗,使得僅二十餘人的小公司拿下多起國際市場的訂單,提前達到損益兩平。
創辦人暨執行長孫逢佑表示,開必拓的機器檢測可以減少群聚機會,意外地成爲直接受益的防疫概念股,目前以產品檢測的項目為營業大宗,多應用於3C上下游產業,包括伺服器、筆電、手機等。2021年初始,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人心惶惶,但開必拓數據看好製造業的前景,相信整個亞洲地區的製造業發展都會比去年更好。就 AI瑕疵檢測應用,孫逢佑強調,「Taiwan can help,開必拓 is ready」!
陳良基認為智慧製造的導入,對台灣最為關鍵,希望新創能掌握AI契機。
以多重 AI 演算法做影像辨識的fastable.ai,是開必拓為「品檢」打造的軟硬整合設備,現已行銷世界多國。2020年因應疫情封鎖,開必拓提出設備家電化概念衝破封鎖線;2021年在缺櫃、缺倉、高貨運成本的情況下,此策略更助客戶一臂之力。據稱,「設備家電化讓家電體積可以更緊凑、組裝更簡單、拆裝手續步驟更簡化」,有助緩解高貨運成本壓力的衝擊,今年開必拓預備在此方面繼續深化。
孫逢佑表示,開必拓以 AI瑕疵檢測建立灘頭堡,這兩年都會聚焦在瑕疵檢測的產品,目前已有客戶運用瑕疵的分類,進一步做良率改善,因此開必拓會根據客戶的使用心得,來探索下一步「良率改善」的新應用與可行性。
由於瑕疵檢測技術的應用範圍很廣,開必拓也在延伸不同產品的瑕疵檢測,如紡織業的布匹。台灣紡織業在全球產業鏈居重要地位,開必拓今年新推出智慧驗布機,預期在業界引領風潮。孫逢佑指出,公司一直以市場需求導向引領技術研發,智慧驗布機於去(2020)年投入研發,預估今年可望看到量的展開。
AI應用是未來智慧製造數位化戰略的重要一環,除了瑕疵檢測,開必拓希望未來在每個行業都建立灘頭堡,以證明 AI的優越性,目前已布局車用電子、紡織業、智慧電動車、車用儲能等。
展望2021年,孫逢佑持審慎樂觀態度,指今年第一目標要把規模做大,不論人員或營業額,都打算倍數成長,目前有許多投資人來接洽,也會考慮於今年進行新的一輪募資,「今年有挑戰性,要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我們兩者都有準備。打世界盃、協助台灣形塑 AI 聚落是我們的目標」。
智慧製造 AI 新創開必拓(Kapito Inc.)小檔案
創辦團隊主要來自CMU(卡內基-美隆大學)計算機博士、史丹福大學計算機博士以及國內創業風鼎盛的交大電機高手等卓越國際人才,目的是用頂尖技術力解決台灣傳統製造業最常見的少子化、缺工等產業痛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早於1899年已有棉紗廠,當時渣甸洋行(怡和洋行)在銅鑼灣掃桿埔設立香港棉紡織染公司,將入口棉花織成棉線,成為本港首間棉紡織廠,而該路段亦命名為棉花路,作為本港棉紗歷史的印記,惟渣甸洋行於1914年將廠房北遷至上海,棉花路舊址則發展成今天的聖保祿修院建築群。本港紡織業發展至1930年代開始變得具...
紡織業前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G將加速市場大爆發 韋僑科技搶攻RFID商機
廖家宜 2021-01-26
物聯網(IoT)時代,感測器成為不可或缺的前端數據採集源頭之一,讓各式各樣的裝置具有感知能力,推動人類正式進入智慧生活時代。而看好在5G技術加值下,感測應用商機將再度迎來大爆發,作為感測技術之一的無線射頻辨識(RFID),也可望因此帶來無限商機。
5G、智慧型手機加速RFID普及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所謂射頻識別技術,又稱電子標籤,由讀取器(Reader)和RFID標籤(Tag)組成。作為物聯網感知層的最核心技術,RFID已為物聯網時代帶來革命性改變。RFID具非接觸、遠距離、掃描速度快等特性,可同時對多標籤或高速運動下的物體進行辨識,除了現代人日常慣用的悠遊卡或eTag,近年像是零售、交通管理及物流倉儲等則是近年RFID最主要應用,而在COVID-19(新冠肺炎)驅使下,也刺激RFID在醫療領域的蓬勃發展,例如,透過RFID來追蹤疫苗流向。
而受惠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與5G高速發展,更加催化未來RFID商機的大爆發。由恩智浦半導體(NXP,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諾基亞(Nokia)和Sony共同研發的NFC,是以RFID為基礎的一種近場通訊技術,雖然NFC 2004年就出道,但作為行動裝置作業系統(OS)兩大陣營之一的iOS此前僅用以支持自家Apple Pay用,一直到2019年才正式開放權限供第三方使用,未來將開放不同類型NFC標籤可透過原生指令加以讀寫的功能,此舉將讓NFC應用更為廣泛且有彈性。
RFID大廠韋僑科技總經理江鴻佑觀察,未來智慧型手機將成為RFID應用相當重要的讀取器,當人手一機,「可以做的事就更多了!」。例如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可以用手機為介面追蹤溯源,韋僑也正跟鹿谷農會進一步合作,要運用RFID技術驗證市場上販售的冠軍烏龍茶真偽。
江鴻佑相當看好NFC將帶來更彈性的三大應用,除了早已成熟普及的電子支付外,第二種則是以手機作為感應介面,進行不限任何裝置的配對,像日本就開發出能夠透過手機與多功能事務機直接配對連線,更方便的資料點對點傳輸,而第三種則是降低使用門檻的防偽溯源應用。
5G正式進入商用化,也成為加速RFID爆發的一股推動力。江鴻佑指出,5G的頻寬更大、速度更快,這對物聯網時代扮演關鍵角色的感測器來說無疑是開啟了更寬廣的大門,讓資料傳輸速度大幅提升,也因此能讓更多各式各樣的感測裝置在高速、低延遲且大連結的傳輸環境發揮更大作用,藉此拓展更多創新應用,如此一來,感測器的價值將會大大提升,而作為感測裝置之一的RFID,也因此受惠。
RFID市場百家爭鳴 一貫化生產能力佔先機
RFID研調機構IDTechEx預估,RFID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116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的130億美元。IDTechEx指出,RFID在許多領域加速發展,特別是零售業、服飾業更在過去3年受到許多關注。而RFID市場蓬勃,也帶動相關RFID製造商前景看好。
成立於1999年的韋僑科技,是台灣RFID研發製造專業大廠,是少數具有RFID從開發設計、製造及銷售等一條龍生產能力的供應商。9成產品外銷歐美及日本,包括知名醫藥大廠羅氏(Roche)、默克(Merck)、科技大廠Sony、零售業者安佳、樂高等都是其客戶。早期RFID被大量應用在交通電子票證,韋僑就曾在2004年拿到台北悠遊卡訂單,發行的600萬張悠遊卡就出自韋僑之手。
面對百家爭鳴的電子標籤市場,韋僑掌握包括天線設計、IC封裝、天線蝕刻及電子貼標貼合等自製能力,透過精密設計與製程的競爭優勢,聚焦量身定作的客製化產品。像是因應零售業者在服飾應用上對於軟性標籤的需求,韋僑投入鋁材質的電子貼標(Label)產品開發,除了在使用上更加符合需求,還因此成功將成本降為銅材質的10分之1,另外像是容易受金屬環境干擾的工業應用,韋僑也透過天線與材料的特殊處理,設計出能抗干擾的特殊性的RFID標籤。
RFID的產品應用領域可分為卡片、感應扣、Tag和電子貼標,特別是Tag和貼標這兩大應用能夠更加凸顯製造商少量多樣的設計製造能力,包括在天線設計、材料與製程上,都相當依賴製造商對於RFID技術應用之深度與廣度的掌握,才能夠配合客戶需求,提供品質及價格兼具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何目前韋僑以RFID Label與RFID Tag為主力產品的原因之一。
其中智慧醫療就是韋僑在RFID Label深耕市場之一。像是RFID運用在醫療耗材產品,包括注射針筒及手術止血帶,醫師開刀後,可藉由讀取RFID適時盤點開刀房止血帶數量,避免發生人為疏忽。江鴻佑指出,雖然醫療領域開發週期長,但具有訂單穩定的優勢,且因產品皆經過美國FDA認證,客戶不易更 換供應商,是一高門檻,但高單價、高毛利的利基型市場。
客製化經驗 助台灣製造業加速邁向工業4.0
RFID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則具有相當大的挑戰,但這也成為接下來韋僑在台布局目標之一。江鴻佑指出,大部分工業場景的干擾多,包括高溫、高濕,或佈滿金屬與酸鹼環境,RFID要能在工廠順利運行,光是在技術上就是一項挑戰,一旦前端感測層佈建受阻,將不利接下來各種智慧製造應用的推動。
江鴻佑也觀察到,由於RFID在工業應用上需要視每一種特殊情況因應,無論對SI業者或RFID製造商來說,需要能夠針對業者需求,設計並整合出符合場域的完整產品方案,「RFID技術很成熟,但是要找到合適的RFID方案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江鴻佑認為,這是推動智慧製造最複雜且最難的部分,但往往也是目前台灣市場上最欠缺的。
因此這也成為韋僑接下來在台灣市場布局的主要目標之一。韋僑希望藉由過去為歐美日市場客戶客製化經驗,透過深耕不同垂直產業的系統整合商合作,成為台灣製造業者在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最佳夥伴。像是目前韋僑已初步跟中冠資訊合作,發展紡織業或無塵衣的RFID應用。
而像是近年在智慧機械常見的智慧刀具管理應用,也利用導入RFID作為刀具的產品履歷,即時掌握刀具的流向與維修狀態等。江鴻佑透露,過去國外大廠曾導入韋僑的RFID技術發展出智慧刀具應用,但包裝完賣給台灣製造業者卻有10倍價差。江鴻佑認為相當可惜,他認為,台灣製造業者具有發展智慧製造相當好的利基,只是缺少機會,沒找到對的Partner,而韋僑接下來布局台灣市場,就是希望能夠提供在地化且適合台灣製造業的最佳解決方案。
附圖:韋僑科技總經理江鴻佑。廖家宜攝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0&id=0000603270_9rt328cv6mn5ht1xtb5ur
紡織業前景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景堪慮
蔡總統就任之初,侈言要加入RCEP及CPTPP ,如今四年半過去,蔡政府在區域經濟整合上毫無進展!RCEP 簽署,東亞諸國形成自由貿易區,臺灣空有東亞樞紐的地理位置,卻成了東亞經貿棄兒!
愛台灣口號喊來容易,成天搞政治,不顧國際經貿,讓台灣傳產面對高關稅困局,最後產業出走、人民財富縮水,是哪門子愛台灣?
相對於蔡總統,馬總統任內,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和對岸簽署ECFA(自由貿易框架協議),和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署ECA (自由貿易協議)。這樣的努力,一直到了服貿協議(ECFA的子協議),才在民進黨推波助瀾的太陽花運動下,遭到重挫。
一個空喊口號,一個實在做事,你要的是什麼樣的愛台灣?
---
以台灣表現算不差的工具機來說,各國多採高關稅策,而台灣工具機產業的平均毛利大概是15%(2015年的資料,現在可能略有修正),台灣工具機業除了極少數有競爭力者能有35%~40%的毛利外,許多業者是毛利都被關稅吃光光了,而毛利更低的紡織業(能有15%的都算績優者)面臨關稅壁壘,更是前途堪憂。……
https://www.facebook.com/sting.leon/posts/3821522917858200
紡織業前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早於1899年已有棉紗廠,當時渣甸洋行(怡和洋行)在銅鑼灣掃桿埔設立香港棉紡織染公司,將入口棉花織成棉線,成為本港首間棉紡織廠,而該路段亦命名為棉花路,作為本港棉紗歷史的印記,惟渣甸洋行於1914年將廠房北遷至上海,棉花路舊址則發展成今天的聖保祿修院建築群。本港紡織業發展至1930年代開始變得具規模,設立了多間針織廠和梭織廠,惟在香港棉紡織染公司北移後,香港沒有一間紗廠生產紗線,要依賴外國入口棉紗。直至1947年,人稱「紡織巨匠」的上海商人李震之在港創立大南紗廠,擁有5000個紡綞及200部織機,打破了「香港氣候潮濕、缺乏技術不能造棉紗」的神話,更吸引到不同廠商到港設廠。南豐集團的創辦人陳廷驊,祖籍浙江寧波,1923年出生於一布商家庭。1950年陳廷驊移民香港,初期從事棉紗、布疋等貿易生意,1954年創辦南豐紡熾有限公司,在荃灣設有佔地面積廣闊的南豐紡紗廠。1969年陳廷驊將南豐紡紗改組,於1970年4月在香港上市。當時,南豐紡織法定股本4,500萬元,已發展成一縱合式企業集團。南豐紡織上市後,業務發展很快,到1979年已擁有環錠和空紡紗錠10.4萬枚,月產棉紗640萬磅,穩執香港紡織業牛耳。陳廷驊亦因而被譽為香港的「棉紗大王」。70年代中期以後,陳廷驛鑑於紡職業已漸走下波,而地產業發展前景看好,開始將投資重點轉移到地產業和證券市場。
紡織業前景 在 CMoney 理財寶- 你還在認為紡織業是沒有前景的夕陽產業嗎 ... 的推薦與評價
你還在認為紡織業是沒有前景的夕陽產業嗎. ... 儒鴻是專精於機能性布料的垂直整合紡織廠儒鴻(1476)為針織廠、染整廠到成衣廠的垂直整合紡織廠,尤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