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剛過晚上十二點,我都會點開臉書的“我的這一天”功能
可以看看過去幾年,我到底做了什麼事
每年6月底到8月初,就會出現六年前八仙塵爆的每一篇日記
然後就會看我寫了些什麼
然後把所有留言都看一篇
記得大家給我的鼓勵
今晚看到的這篇
是描述護理師們的辛苦
雖然離開醫院已經幾年了
至今非常感謝行醫路上,所有護理師們給我的幫忙和協助,看著我長大成人
最近疫情爆發以來,各醫院的護理師,仍然非常辛苦
沒有他們,醫療根本沒辦法運轉
藉由此文
再次感謝所有辛苦的護理師們
謝謝你們大家
=================
八仙事件, Day 38 2015.08.04
今天想來淺談護理師的工作內容
或許我是以一個同事的角度來看她們的工作
記錄有錯或是不夠詳實, 也請護理師們看到了不要生氣
大家多少都知道八仙事件之前或是之後, 護理師們的工作都很忙碌
也知道她們忙到沒空喝水吃飯上廁所
事實上也真的是如此
在事件發生後最忙碌的那陣子
人仰馬翻
甚至到最近病患們比較穩定, 到了普通病房
最忙碌的人也都是她們
加護病房內
白班同事七點就上班了, 點完班, 開早會
個別交班
查詢凌晨抽血的結果, 查詢幾天前做的細菌培養結果
匯整病人前一天的各項記錄
早上要應付一堆人查房
院長來一次, 副院長來一次, 外科主任一次, 整外醫師一次
(到底有多少人要來????到底要查幾次房????)
再來開始處理每天第一輪的醫囑
根據前一天的抽血結果
輸血, 補充各式的電解質
給藥沒有那麼簡單
光是抗生素可能就會用好多種
每種要泡的點滴不同, 給的速度也不同
有些需要慢慢打超過一個小時, 有些藥不能混打
隨時又有可能會因為細菌培養結果更換抗生素
為了要及時給藥, 還要不斷跟藥局溝通
還有其他的胃藥止痛藥點滴輸液....
想著想著我都發昏了
接著病人開始換藥了
換藥的部份是由換傷口的團隊來做
不過主護還是要在旁邊協助並且記錄傷口情形
每個病人換藥都要準備一堆東西
紗布藥膏水各式器械包布
有人抬腳抬手, 有人準備藥膏敷料
有人清洗傷口
抬腳超級累的....沒多久就會腰酸背痛
還要安撫病人的情緒
而且不止有一床要換....... 一天還需要換兩次傷口
每個病人的傷口情況又都不一樣??!!
有清完創的, 有植完皮的, 有腐肉的, 有乾淨的傷口
每一種傷口換藥的方式都不同
換藥團隊的同事也都有自己的小抄, 記錄每一個傷口的情形
(我自己都偶爾會搞混病人的傷口情形)
每小時記錄血壓心跳血氧, 每小時記錄尿量多少
病人餓了要找東西餵他們, 病人渴了要倒水餵他們
病人鼻孔癢頭皮癢屁股癢也要幫他們抓一抓
不定時換尿布擦屁股
每一兩天幫病人擦澡清潔
會客時間,在家屬跟病人用視訊講完話之後
就開始轟炸主護了
有沒有發燒, 有沒有不舒服, 怎麼都還沒處理....
今天病人的情況如何
(不是醫師都有解釋嗎?? 有些東西說了你們也不會明白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辦法上班的時候做這麼多又複雜的事情
但是我好像真的沒辦法......開刀看起來變得好簡單
相比起來, 我過的好輕鬆
有醫囑要處理就告訴專科護理師(專師)
她們會匯整完再幫忙開立醫囑, 然後就會有人執行
病人有任何狀況, 照顧的主護會告訴專師
專師做了初步的檢查和判斷之後, 再跟我們回報
一樣....我們想一想之後, 出一張嘴就可以了.....
初期病人狀況不穩定的時候, 白班同事甚至可以搞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
因為白天太忙, 護理記錄都寫不完
有些人變瘦了, 因為都沒空吃東西, 而且上班好忙
有些人變胖了....因為沒空運動, 下了班壓力大吃一堆宵夜, 飲食不正常
因壓力大而崩潰流淚的同事不止一兩位
開刀房內, 病人剛推進去, 麻醉科護理師開始負責接上所有機器的導線
巡迴以及刷手護理師開始準備手術台上需要用的所有東西
一瓶又一瓶的温水, 一包一包的紗布和包布
清創及植皮手術需要的醫材實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病人初期比較不穩定, 往往都是兩三個醫師同時在手術台上
像討債的人一樣向巡迴及刷手護理師要東西
手術刀, 紗布, 鑷子, 剪刀, 止血紗布, 包布.... 光一個人要就已經有點忙碌了
兩三個醫師同時要, 而且要的東西又不太一樣的時候
她們就像在拍電影一樣, 只是除了演員之外, 所有的事情都要做
而且她們也是參與在其中的重要演員
病人情況開始好轉之後
加護病房的護理師開始輕鬆一點
接下來輪到普通病房接棒
除了燒傷病人之外, 她們還有原本的神經外科以及整形外科病人要顧
開完會之後, 又開始跟查房, 給藥, 處理各病人的不舒服
換藥團隊到了時間一樣開始準備東西
一床一床的換藥
病人到病房之後, 家屬又都在身邊
只應付病人就很沒空了, 有些家屬更難對付!!!!
還有許多我沒能觀察到的上班內容
未能補齊, 希望各位護理師們見諒
無論是我們新店慈濟醫院, 或是全台灣的護理師們
還好有強大的各位, 病人才能有這麼妥善的照顧
如果只有我們醫師而已, 病人們的下場可能就沒這麼好了
藉由這短短的文, 向各位辛苦的護理師們致敬
妳們辛苦了, 謝謝妳們大家
王樹偉 敬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假如黴菌會對話,在日常生活中,你常用到的保鮮盒,他們可能是這樣對話的 「嘿~你看看,我們能住在這,都虧了主人沒注意到我們呢」 「只要主人沒發現我們住在這蓋子的膠條上,就不用怕啦」 是的,許多人往往不知道,保鮮盒用久了,蓋子上的膠條,就容易因為許久被忽略清潔,導致膠條滿是污垢,背後暗藏的危機是可能...
細菌培養 棒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住英國必備技能:疼痛管理
罕見乳腺炎火燒奶➕針刺奶簡史
6/26 左奶出現腫塊,越來越痛疼痛感類似火燒奶
6/28打給NHS家醫師請家醫師轉診
6/29 私人家醫師轉診(但到現在還沒看到醫生我打算去投訴)
7/3私人家醫師開抗生素,一週抗生素療程開始
7/9 終於看到乳房專科醫生,做了乳房切片手術
7/11 抗生素療程沒效,右奶開始出現更大片腫塊,乳暈腫脹為另一邊兩倍,痛感同針刺痛
7/23今天產婆會面,順便Walk-in 看到婦產科醫生
8/2 乳房專科預約看報告(等了將近一個月才看報告,痛都活活痛死)
不知道該哭該笑,今天我去做32週的產婆會面(Midwife Appointment) ,然後產婆拿尺肚子量一量就說沒問題,抽血驗尿後不到十分鐘內要放我走。
她問我有什麼問題,我說我的奶已經痛了超過一個月了,我覺得我忍不住了。她要我去旁邊的Walk-in Unit( 可以直接等待看到醫生的單位)因為在英國是無法直接看到專科醫生,最快都要家醫師轉診(兩週起跳)。我打算去耗一整天來排隊,一出產婆的辦公室,我才想起並提醒她上次說要我打百日咳疫苗,再度提醒她才順利打上。
我走到隔壁單位跟行政櫃檯小姐說我要排隊看醫生因為我奶痛了一個多月,腫脹疼痛發熱。她還說「這跟孕期沒關係,妳要不要去找家醫師?」
我整個差點沒暈倒,我求他拜託找任何一個人來看看我的奶,看完之後再判斷這問題會不會影響我的懷孕健康。後來資深產婆來看了以後覺得非常罕見,終於請醫生來看,但醫生非乳房專科醫生也無法判斷狀況。
我跟他說「我7/9號在你們醫院乳房專科做完切片檢查,但我8/2才能看報告,求求你可不可登入醫院系統幫我看看到底我細菌培養出來是什麼東西,這個月我已經不曉得吃了多少止痛藥,對寶寶健康和我的身心折磨都很大。」
她於是讓我提前看到報告,發現是一種非哺乳期的特殊乳腺炎細菌-棒狀桿菌感染,她沒有多解釋,就是開了兩種抗生素➕強效可待因止痛劑給我,我只能靠估狗去試圖理解為什麼我會反覆發作這個慢性的乳腺炎。
網路上查到的資料都顯示這個很棘手,一方面慶幸不是什麼惡性癌症,但慢性肉芽性乳腺炎也不是什麼短期好治療的疾病。加上我現在還有孕在身,一切更加棘手,除了開刀引流、抗生素長期治療還有可能要激素治療。
我都不曉得會不會是因為英國醫療行政的拖延導致我變成慢性,六月底出現病灶,一直到七月底才確診,如果不是我今天堅持去排隊walk-in,我原本還要等到8/2才能看到報告結果。
今天醫生看到我乳暈一邊腫脹到另一邊兩倍大,又硬又腫,碰到我立馬飆淚,她問我「你怎麼不早來?」我說我來了啊!我還去急診!但是那時候我也咳血痰他們覺得奶痛問題不大,於是就拖到現在。」
她說「你這一個月都這樣忍著痛嗎?」我強忍眼淚心想,不然還能怎麼辦?白天靠著蒲公英茶或卵磷脂等等降低疼痛,或是內衣固定胸部疼痛,夜晚睡前吞普拿疼。
在英國,練就了一身「與痛共存」的過生活技能,一樣上班、一樣社交、一樣做該做的事、一樣更新粉專文章、一樣過生活,反而能轉移注意力。
還記得幾年前在另一家醫院看到有一個部門叫做 「疼痛管理」(Pain Management) 覺得英國人好好笑這樣也可以開一個部門,事隔多年,我終於發現疼痛管理的重要。
一個32週的孕婦忍受了一個多月乳房發炎細菌感染才看到醫生確定治療。我想在台灣生活的大家根本無法體會吧!
不是我勇敢,是我還能怎麼辦?
#祈禱這次的抗生素療程有效
#在英國小病都拖到變成大病
#要開刀要引流我都準備好了
#期待弟弟健健康康就好
細菌培養 棒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臥床人生】01:第一個48hr/雙寶24w+4 (芳瑜)
前言:
懷孕中期,因為緊急安胎,在醫院一躺就是整整76天。
人生中完全未曾預料的意外突然降臨,讓我在這段經歷中重新估量生命的重量、省思生命的意義。
許多人好奇為什麼我對孩子能有如此耐心,許多朋友也驚嘆我在成為媽媽之後收斂了好多脾氣。
其實,每當我想到從前那個時常氣急敗壞的自己,我也對這樣的轉變感到很神奇。
當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長期追求的自我成長,而另一個更明顯的分水嶺,就是雙寶的來臨與絕對不會想再重來的安胎歷程。
它教會我的事,對我產生的影響,無足用一兩字表達清楚。
於是,我決定將安胎歷程中所寫的文字,重新整理一遍。提醒自己,永遠記得生命的可貴,同時也分享給喜愛我們文字的,珍貴的各位。
─────
2018.5.29
這兩三天中,我經歷了目前人生中最大的巨變與惶恐,為之紀錄如下。
前天一早,我突然感覺子宮收縮,頻率與強度都不低,但因為先前毫無經驗,便先休息並觀察。近午發現未改善,暘斌便立刻載我直奔OO。
當天剛好是我的產檢醫師值班,讓我頗為安心。但測宮縮後,醫師發現極不正常,直接將我強制住院,施打安胎點滴,也正式宣告我的「完全臥床人生」正式啟動(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昨天早上,進行超音波檢查,這也是令我最擔心的一環,因為十天前照高層次時,發現子宮頸只剩2.4cm。沒想到,當下技術員竟然說已經測不到長度了!我簡直要掉下淚來,但又告訴自己不能哭,以免宮縮加重。
回到病房後,醫生隨即來告知,這確實是很不利的狀況,寶寶們一定會早產。雖然我故作鎮定,但情緒開始不穩,宮縮又慢慢發作。暘斌在聽從親友建議也與我稍做討論後,我們決定轉到台大醫院,希望尋求更專業的安胎醫療,甚至是早產照護。
救護車轉院的路上,我為了緩解緊張一邊聽著耳機,一邊在心中跟寶寶們喊話,要他們跟媽媽一起堅強起來,撐到最後。
到台大後,又做了一次超音波,竟然發現子宮頸還有1.5cm,雖然仍是極短,但對我來說已經算得上振奮的消息了。
接著便是一連串的血液及尿液篩檢,醫師說我的白血球指數有點高,可能有感染,於是先施打一般抗生素,再做子宮頸細菌培養,以利對症下藥。到了晚上,由於宮縮未明顯緩解,醫師建議自費加打第二線安胎藥物,目前劑量一整天要價三萬多,暘斌二話不說直喊要打。
這藥效確實好,唯一副作用就是貴,但我們只想要寶寶們平安。
雖然我半夜失眠、腰痠背痛、進食困難、心悸易喘、不能洗澡、大小便毫無尊嚴,但我只想要寶寶們平安。
謝謝暘斌擔任我的全日看護,謝謝家人們適時的照料,讓我能全心關注寶寶們的平安。
大多數人聽到我懷雙胞胎時,第一反應都是:「好棒喔,一次解決!」但我一直清楚其中風險比一般人多出兩倍以上,所以生活也算謹慎。沒想到,臥床的劇情仍在我的人生中真實上演。
既來之則安之,為母則強!祈禱一切順利,也希望藉眾親友之力為我和寶寶們集氣,感激不盡🙏
P.S.因為目前極需靜養,所以先婉拒所有探訪,請見諒😉
─────
後記:
對有些安胎的媽媽而言,可能會想要和不同的朋友們聊天,緩解緊張或無聊。但大部分的親友來訪,都會讓當時身心緊繃的我難以招架。
曾經有一次,朋友熱心探望,聊沒多久,突然問我床邊機器上的數值是什麼意思。我問這一刻顯示多少?他說75。我一聽,心一涼,知道宮縮數值又開始飆高了(20以內才是穩定),只好苦笑送客😂
又有一次,朋友知道我不再見客,專程送來繪本與暘斌的飲料,但寄放在護理站,直到離開才通知我。不打擾,是她最低調的溫柔☺️
感謝當時在臉書上一路關心我的朋友們,即使不見,因為有你們來自四面八方的集氣,才有此刻充滿勇氣與力量的我,以及我們一家❤️
─────
🔸延伸閱讀🔸
📌 最積極的耍廢──爸爸的「陪安胎」心得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37039907838292/?d=n
細菌培養 棒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假如黴菌會對話,在日常生活中,你常用到的保鮮盒,他們可能是這樣對話的
「嘿~你看看,我們能住在這,都虧了主人沒注意到我們呢」
「只要主人沒發現我們住在這蓋子的膠條上,就不用怕啦」
是的,許多人往往不知道,保鮮盒用久了,蓋子上的膠條,就容易因為許久被忽略清潔,導致膠條滿是污垢,背後暗藏的危機是可能致病的「 #黴菌 #孢子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邱家琪指出,保鮮盒蓋子的膠條容易藏污納垢,民眾必須將膠條拆卸、仔細清潔,以防黴菌孳生、釋出具致病性的黴菌孢子。
方便儲存又環保可重複使用的保鮮盒是民眾日常生活的必備用具,但並非所有人都懂得妥善使用,尤其是蓋子裡面的膠條,可能從不會取出來清洗。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進行保鮮盒蓋子菌種實驗,觀察蓋子下的膠條會出現什麼樣的微生物,發現致病性的黴菌孢子已隱身其中。
邱家琪表示,本次實驗中同時觀察3個同款的保鮮盒樣本,其中1個膠條樣本外觀上較為乾淨,另外2個膠條樣本則有明顯的黑色污跡;研究人員先拆除3個保鮮盒的蓋子膠條,再用無菌棉花棒擦拭膠條的表面取得微生物樣本,接著將同一根棉花棒分別畫在4種不同的培養基上,這4種培養基各自適合細菌、黴菌、酵母菌以及抗藥性細菌的生長。假設適合酵母菌生長的培養基長出酵母菌,代表這個膠條樣品中存在酵母菌。
實驗結果顯示,3個樣本中都沒有出現抗藥性細菌,相對潔淨的樣本上多半存在酵母菌,以及少部份的黴菌,但菌種的種類不至於產生食安風險;其餘2個有污垢的樣本則呈現相對多樣化的微生物面貌,不但發現酵母菌、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和黴菌,甚至其中有些黴菌更會釋放孢子!
「當蓋子與膠條之間的夾層中存在水份,容易使各種菌類孳生」,邱家琪更進一步解釋,「在自然環境中本就存有黴菌,正常人接觸到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對免疫系統較弱的老人和小孩來說,這些產生孢子的黴菌可能會造成上呼吸道系統的疾病,令人感到很癢不適,或引起過敏反應。孢子進入幼兒體內,亦有可能導致腹瀉。」
這麼可怕,那我們該捨棄它,換別的容器盛裝食物嗎?
黴菌孢子會威脅到家中老幼的健康,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把保鮮盒統統丟掉?當然不是!邱家琪指出,民眾在清洗保鮮盒時,盡量不要使用菜瓜布或是鋼刷的材質,因為這樣的刷具容易把盒身刮花,讓細菌容易躲藏在刮痕裡繁殖;更重要的是,務必利用迴紋針等小工具拆卸蓋子膠條,以稀釋過的小蘇打水、漂白水或清潔劑,配合牙刷清潔膠條本身,以及蓋子與膠條之間的夾層,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經風乾後方可重新裝嵌,便能杜絕黴菌孢子。
邱家琪還分享了1個使用保鮮盒的小撇步:「把食物放進保鮮盒後,先用保鮮膜密封盒身,然後蓋好蓋子,這樣就能避免食物的汁水沾污膠條。、
保鮮盒額外注意事項
此外,許多人都會將裝滿飯菜的保鮮盒放入微波爐加熱,邱家琪提醒民眾,必須留意保鮮盒的材質是否耐熱,耐熱玻璃、陶瓷應無問題,塑膠、金屬本來就不能微波加熱。她補充,就算是聚丙烯(PP)材質的保鮮盒,一般最高耐熱溫度大概為120°C,微波加熱的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家用微波爐的功率計算,一般建議微波不要超過3分鐘。
【精彩文章】
小心黴菌侵襲致病,保鮮盒清洗這樣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6
【更多保鮮小知識影片】
風靡美日的真空保鮮法,可延長5倍保鮮期!留住食材最完整的營養
https://youtu.be/N7jBZFye2bo
實用密技 豆腐延長5天保鮮、風味更佳!
https://youtu.be/2xHOEZXN9yI
一個小動作!輕鬆延長2倍香蕉保存期限
https://youtu.be/rhe7i8XEU1I
【保鮮相關文章】
保鮮盒膠條發霉好難清?日家事達人除臭清潔5密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873
你的保鮮盒洗對了嗎?當心黴菌孢子造成呼吸道疾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849
蛋別洗、米和麵粉都冷藏!譚敦慈跌破眼鏡保鮮術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56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