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26實施一年辦得到日記回顧
自從銀快介紹我寫辦得到日記後,
持續現在已經過了一年
以前會覺得紀錄這種事就要每天做,
只要中途有斷掉,
就覺得紀錄不完美。
但是現在覺得
「不完美沒關係,持續更重要」
有這樣的認知才能讓我一直持續下去。
我的辦得到日記包括
🔸辦到了日記:(今天做了什麼完成什麼)
🔸領悟日記:(領悟了什麼道理,理解了什麼)
🔸讚美日記:(試著以第三視角讚美自己今天做了什麼、完成什麼)
🔸感恩日記:(三件我覺得感恩的事)
為了方便紀錄,我使用Evernote建立模板,
便於複製使用。
#剛開始寫日記的精神狀態
我記得剛開始寫日記的時候,
每天要讚美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我的冒牌者症候群比想像中的嚴重,
我絲毫不覺得自己有什麼
值得稱讚和肯定的地方,
我對自己充滿負面的偏見和批評。
只要是學會的東西
就會覺得這是普通的事情,
沒什麼特別的,
選擇性遺忘自己之前是多麼努力。
雖然這樣說很奇怪
我覺得那些肯定我的人,
只是看到閱讀了書籍,
照著書上的教法,
所堆砌成的良好形象的虛假我。
真實的我,
不僅玻璃心、負能量還很很重,
我想沒有人會喜歡真實的我。
我無法把另外一個被稱讚的我,
和負能量重的我整合和成同一個人,
總是有很重的分離感。
如果有人說,
不管如何就是喜歡我的樣子,
我會覺得很困惑,而且充滿問號:
「那是什麼意思呢?」
就算讀再多的書
也辨識不出來純粹的情感
我明白自己的大腦空白一大塊,
缺乏了什麼東西。
我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所以找銀快求助。
#寫了一年的日記之後
當我每天硬挑三個重點稱讚自己時,
總覺得很心虛,而且感覺有點不舒服:
「真是瞎透了,我哪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
這時我還沒意識到,
我的自我攻擊是多麼強烈,
像自備刀和鞭子老是要懲罰自己。
但稱讚自己久了
不知不覺間我竟然習慣了
自我肯定。
我知道必須達到成功的方法
就是你必須把很多強習慣
變成你的習慣,
並且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而讚美日記和感恩日記
絕對是必備的強習慣。
沒有自信的人好比有破洞的氣球,
別人在給你灌更多的稱讚和鼓勵
也只會漏風。
但如果你選擇把那個洞補上
給自己打氣,
那才是永久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為什麼要感恩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要學習感恩的心呢?
我從心理學的書籍,
了解感恩是一件必備的強習慣。
從科學上來說,當人想對什麼事道謝時,
腦內會分泌讓人心情好轉,並提升身體免疫力的神經傳導物質「B腦內啡」
即使擁有感恩的情緒,也會讓自己覺得幸福。
想要獲得幸福感的人,
務必要學會感恩這個技能。
學習感恩自己還活著、感恩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事物、感恩自己擁有這麼多,
有了感恩心才會得到滿足感,
因此把感恩變成習慣是很重要的事。
#日記變成實際成長的證據
在寫了辦得到的日記一年多,
我確實地感到了自我肯定上的成長。
以前如果做不好一件事情,
總是有聲音在我耳邊悄聲的說:
「...你怎麼那麼沒用。」
在低潮的時候
耳邊細語的聲音還會變得極端:
「..你這個廢物」、「...你怎麼不去死」
這些聲音總是在我耳邊不斷地迴盪,
企圖把我弄到精神崩潰。
藉由實際記錄辦到的小事,
在自我否定的時候重新檢視,
變成欺騙不了自己的事實。
現在我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
耳邊會傳來淡淡的聲音:
「你這樣做已經不錯了,雖然還有需要更進步的地方,但下次再更進一步學習吧。」
雖然聲音很小,很淡
但那些負面的聲音
在我腦中已經消失了。
很神奇的是,當你現在已經能
比較正向的看待自己,
你絲毫不會想要回到過去
跟那個不斷批判、用惡毒語言
貶低自己的內在聲音相處。
儘管在那時是多麼的習以為常,
把自己浸在負面能量的染缸裡
習慣那個髒兮兮的自己,
一旦你把自己拎出來洗刷乾淨
就會納悶為什麼不早點爬出來。
我想自己應該是一個很好
的負面教材自救成功,
轉為正向的案例吧?
雖然還離自我整合的道路很遙遠,
不過我起碼做到了不攻擊自己,
嘗試用正向思考
平衡內在極端的負能量。
希望有一天,
我能真正的接納別人的讚美,
把那些聲音放進心裡。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辦得到日記
#感恩日記
#讚美日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的網紅蔡文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走入保安市場內,在不起眼的陰暗角落出現一面綠牆,陽光照射下顯得青翠亮麗,地上擺放著一面小招牌寫著「奇喚咖啡」。店主是28歲的阿奇,曾擔任飛機機械工程師,喜歡咖啡,來保安市場開店已經1年。透過比賽、網路來行銷自己的店,目前收入還過得去,以後還會繼續經營。在他沖泡咖啡的專注眼神中,感受到他洋溢著滿足和喜...
「細語之書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Re: [問題] 穿越時空的貓一些問題- 看板Mobile-game 的評價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問題] 穿越時空的貓- 手機遊戲 的評價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細語之書最多的彩蛋和評價,PTT、FACEBOOK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細語之書最多的彩蛋和評價,PTT、FACEBOOK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連五色雞都覺棘手的江湖變種妖道角紛紛出籠。 換上黑袍的 ... 的評價
- 關於細語之書刷 在 [心得] 我的山河令心得(0)喜歡的原因,原作,溫周- China-Drama 的評價
細語之書刷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久沒有為了寫專訪而讀論文了。呃好吧,是根本好久沒有讀論文了。
⠀
⠀
去年夏天,我作為編輯,遭遇兩次打擊。一次是我在部內差一點點爭取到專訪珂拉琪的機會,當時他們尚未被任何媒體訪問過。沒想到才剛提完,兩週後我(作為讀者)超愛又(作為同業)超恨的吹音樂就刊出了珂拉琪專訪(OK 冠哼,愛冠哼)。速度輸人,也沒什麼好說,但彆扭如我爾後將近一年時間再也沒在編務會議上提起珂拉琪(到底),心底一種「現在做不就只是跟屁蟲嗎」的乖戾(到底??)
⠀
⠀
另一次,是另一場會議。我向同事們訴說我自己對阿爆《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還沒有想通的地方。也許因為那陣子在聽的另一張作品,正好是黃宇寒的《有時有日》,也是一張非華語的作品(客語),我心中一道存在很久的過不去的坎再次裂開:宇寒的作品聽起來對我來說,就像非常悅耳的 R&B,甚至讓我聯想到 K-Pop ——
⠀
⠀
問題來了:如果它們本身就是悅耳的音樂,或者至少是多數人聽了會覺得「這曲風我聽得慣」的聲響,那麼為什麼許多人先將它們放進「族語」或是「客語」的框架中討論,然後說「終於聽到好聽的XX語作品了」?
⠀
⠀
這種論調,總讓我不自覺想到它的反面:所以,同樣的音樂,如果配的是華語歌詞,大家就會覺得「沒有那麼好」了嗎?
⠀
⠀
(所以大家原本就非常熟悉所有XX語作品,並且覺得所有在此之前的XX語作品全都不好聽嗎?否則,這個判斷是怎麼來的?)
⠀
⠀
作為一位浸淫在華語這個強勢語言的人,我非常擔憂自己落入終將把這些作品放入語言中討論的框架。這些作品為「XX語歌曲環境」所帶來的能量是確實的,但同時也總讓我想到人類學課堂上張君玫老師說:「殖民者看待他者的一個習慣是,和自己越像的地位越高」。
⠀
⠀
如果要好好談阿爆或宇寒的作品,我期待自己有能力把它們放在該語言相關文化的音樂脈絡下去談。然後,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我的這個理想。
⠀
⠀
幾個月後,阿爆拿了金曲獎,全島讚揚。然而,我始終沒有找到解決我疑惑的答案。
⠀
⠀
(畢竟平常都在上班)
⠀
⠀
我沒有跟到 A Bao & Brandy 的時代,但在 2017 年,我就因為 LEO37 + SOSS 的《Be Well World》專輯對阿爆印象深刻。她在其中參與的〈357〉這首歌,一直是我心中的祕寶,恰好她在其中也用族語演唱。或許更因為如此,我心中的另一道坎是,我心中的阿爆完全有能力演繹更為前衛、非量產曲風的音樂,無須放在所謂「文化復興」的前提下品味,而我們這些漢人卻只嚷嚷著她的藝術動人之處在「傳承母語」「把母語歌曲變『好聽』」。
⠀
⠀
作為創作者,我篤信王爾德的箴言:「所謂道德抑或不道德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品就只有分成寫得好、寫得差,兩種而已。」雖然語境並不相同,但面對音樂,去年的我不斷在想這些問題:我並不想把這些音樂放在文化復興的脈絡上討論,那對我而言是傲慢。可是,我這樣,是不是又是真正的傲慢?我正在用一種華語脈絡為主的固化、一致性標準在審視出發條件並不相同的作品嗎?(然後就會再想,預設它們條件並不相同,難道不是又一層傲慢嗎?)(無限 LOOP)
⠀
⠀
一年後,我終於放下自己無謂的幼稚,和不可能有盡頭的內心辯論,支持同事訪問珂拉琪的提議(真的很感謝同事ㄉ容忍)。訪問時,我和夏子與家權說起這件事,他們卻對看了一眼。
⠀
⠀
「怎麼了?」我問。
⠀
⠀
「沒事。只是如果你是去年那時候來的話,我們應該不會答應受訪。」
⠀
⠀
「為什麼?」
⠀
⠀
「我們本來就覺得作為創作者不需要接受太多訪問。」家權說,「而且,我非常喜歡你寫的庫洛魔法使那篇,那是我們答應受訪的其中一個理由。」
⠀
⠀
好ㄉ,去年夏天,庫洛魔法使確實還沒寫出來。也許,我在這時訪到他們更好吧?我問夏子,能不能拜讀那篇在吹音樂專訪裡她提到的論文,她說好。如果吹音樂沒有先訪,我也許不會知道這篇論文的存在吧(OK 冠哼,愛冠哼)
⠀
⠀
更想不到的是,讀完短短三十頁夏子的論文,竟然解決了我的疑惑。
⠀
⠀
撰稿時,我盡己所有,試著將與珂拉琪的對話和論文中對我的啟發傳達出來。同時,也為了一年前的自己。
⠀
⠀
希望你們收到。同時也希望,有一天我選題能快過吹音樂(好了)
⠀
⠀
⠀
⠀
//////////////////////
⠀
⠀
「殖民者忽略的是:⼯藝品是族⼈⽣活的⼀部份,殖民者在破壞族⼈傳統⽣活習慣時,卻將傳統⼯藝從中抽離作為『藝術品』,變成可買賣收藏的物件,殖民者欲保護『原始藝術』的⾏為同時改寫了傳統⼯藝之於族⼈的意義,預⽰了接下來台灣原住民⾯對全球化來臨的景象。」
⠀
──夏子.拉里又斯《當代服裝設計中的原住民文化再製與文化論述的建立》
⠀
⠀
夏子的學士畢業論文中,一個重複回溯的時間點,是 1935 年日治時期台灣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
⠀
⠀
在這場為期五十天、台灣史上首度以全島規模對世界展示帝國治下之風土的博覽會上,被日本政府描述為「教化有成」的部份原住民部落,第一次公開演出本該不能有外族參與的儀式和舞蹈。
⠀
⠀
在殖民者以觀光為最終目的的安排下,原住民生活樣貌作為一種奇觀,被擺放在原始主義所想像之帶有自然、人性原初本質的「高貴野蠻人」位置。從那之後,在台灣這座島,原住民將自身日常作為一種展演的命運似乎從不間斷。有時,那所謂的日常甚至是他者的發明。
⠀
⠀
訪問前我找到夏子 Facebook 相簿裡一張照片,她穿著亮洋紅色的部落服飾參與豐年祭。漢人們不會知道那顏色的來歷是五〇年代國民政府為了花東觀光政策,「輔導」阿美族將服裝改為適合歌舞的紅色、粉紅色系;也不會知道她上半身的霞帔,是六〇年代瑞士籍修女魏克蘭引進中國侗族服飾融合阿美族十字繡而成,配上日本製的銀珠、塑膠亮片,為的是替部落找到不需昂貴材料也能製作族服的方法。
⠀
⠀
原先與部落生活經驗與階級體制緊扣的工藝,服膺殖民者的教化與觀看目光後產生質變,爾後殖民者卻反而意欲「保留」原住民的「藝術」,甚而質疑原住民不夠像原住民 ── 這只是夏子三十頁論文裡種種批判其中之一。
⠀
⠀
然而平日裡,夏子戴著口罩,只露眼角眼影,輕聲細語,自稱社障(社交障礙之簡語)。原以為這打扮和日本覆面系歌手脈絡相承,她卻告訴我遮臉示人僅僅因為她這樣比較自在。論文早就寫好,如今延畢只因體育課沒修完,「就混而已啦,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混。」
⠀
⠀
高中考上桃園第一志願武陵,母親眼裡的夏子卻「突然不讀書了」,老泡在社團,開始聽金屬、學吼腔。
⠀
⠀
「我媽本來不太喜歡我這樣,就覺得一個乖小孩,成績怎麼變吊車尾。」夏子沒想到爆紅之後,家人倒成了鐵粉,父親每天必刷一次珂拉琪 YouTube,隨時回報最新留言,身兼科普(珂普?)大使。「他會跑過來說:妹妹,有人留言說你們那句歌詞是在講什麼什麼,真的嗎?」
⠀
⠀
夏子為珂拉琪歌曲繪製插畫封面的技能,是因工程師母親認識一位電繪版代理商客戶、隨時能取得免費高級繪圖設備而練就;長夏子兩歲的哥哥讀心輔專業,兄妹倆平常會聊心理學中注重個體差異的論述,與後殖民理論下個人面對族群群體的矛盾 ── 全家人寶愛的妹妹,今年哥哥入伍當兵,一回家就問:我可以跟其他役男說我妹是珂拉琪主唱嗎?
⠀
⠀
相形之下,最初邀請夏子一起做歌、催生珂拉琪的王家權,反而沒有這麼幸運。⠀⋯⋯
⠀
⠀
⋯⋯
⋯⋯
⋯⋯
⠀
⠀
⠀
⠀
⠀
⠀
只是用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 —— 專訪珂拉琪
https://bit.ly/3b3HDWv
⠀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蔡詩凡/IG @tsai.shifan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細語之書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沒有遇見魔鬼,你不會知道誰是天使》
2020年倒數12天。
如果你沒有遇見魔鬼,你不會知道誰是天使:這句話是我2020年最大的感受。
我們對生命總是苛求,以為有點殘缺,已是地獄。以為自己經歷了殘缺,沒有更糟的人或事了。
我們稱自己是完美主義者,其實是我們對和自己相關的事與人,太不能接受「不完美」,於是一點點小事叫殘缺,大一點叫欺騙,更大一點就叫背叛。
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是自己命運潛意識的獨裁者。
2020年,62歳了,我已經歷那麼多疾病,生死交關、癌症及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大小騙子也碰到不少。
本來以為沒有什麼事,會嚇到我。
但在2020之前,我真還沒有遇過一個人幾乎身上找不到良善,沒有一句話是真的,還勇敢稱自己為音樂天使,「此生他的音樂為他死後而留」,簡直聖人一只。
號稱國際得獎無數音樂家,編劇他二月底剛從歐洲回來探望父親,窮困且苦情的他在疫情之下只好借住友人住處,有時候不免打地鋪。一場COVID 19毀了他,包括所有的國際演出,今年他身無分文,多麼無助:他被迫留在台灣向縣市政府申請表演機會。
起初因老朋友尤其認識他十二年的星座專家(所以什麼人都會被騙)之拜託,加上他不斷的發7至8個Messenger 對我既禮貌、討好又客氣請求,我有點不好意思,當然還是對古典音樂家的敬意,只好見了他。略看他的履歷,蕭邦鋼琴大賽得獎,我有些懷疑,但覺得可能是入圍決賽名單,為了包裝才加上虛名,沒有太追究,因為我知道至少有三個國際獎項第四、五名是真的。
我對他的名字也曾有印象:1990年代,恰好因為策展藝術節回台灣,應文建會之邀,去了他的音樂會。當時他正得了人生最大的奬,雖是第四名,但在重視古典音樂的李登輝總統文建會郭為藩主委時代,當時的他非常風光。聆聽演奏會時記得我告訴同行的盧修一,他技巧非常出色,但音樂欠缺情感及音色的細膩。我們初始都以為是他的年紀太小,尚無人生歷練。不必論斷。
三十年後接觸他,大約一個半月左右慢慢地察覺此人有異,尤其喜歡攀緣。當時又給了他一個理由,可能小時候家境貧困,可能太早出國,可能國外生活太苦,也可能因此品格教育不完整。
然而就在我一系列各古典音樂家的節目訪問播出後,與他同期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的台灣選手丟了資料給我們,才知道他和台灣其他共六個選手一起在他已到蕭邦大賽最高年齡限制28歲的那一年,第一輪初賽他即被刷掉了:遑論複賽,遑論入圍,決賽,得獎。
之後我請焦元溥核察,自1980-2000年,得獎名單皆無此人:決賽、入圍也沒有。加上查詢歐洲、洛杉磯友人資訊,發現他早已回台超過二十年。偶爾在洛杉磯多數是商演,但過去每年都在台灣記者會上號稱旅歐音樂家,全球五大洲巡演,其實頂多臺灣、或是加上洛杉磯。一年約九個月皆神祕的住在台灣自宅。
號稱某位俄羅斯大師後來住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惟一亞裔弟子,結果這位大師的比利時友人告訴我這位俄羅斯大師在佛羅倫斯至少收了前後20個來自中國大陸、韓國的學生。他只是每年八月去一次維也納開大師班。
知道愈多細節,元溥只好戲稱他可能住在永和有一個叫維也納的社區。另一個朋友戲説這叫「騙到地老天荒」:一位因我幫助他高雄音樂會的同學輕鬆笑我:你是不是老把人當流浪狗認養?好心放錯地方?元浦對他沒有第一時間詳細掌握訊息,沒有警告我,覺得抱歉。過去此人剛剛一直發Messenger 給我時,我曾特別問了焦元溥,他只表示對此人的琴藝音色皆不欣賞,不特別恭維:所以他的書沒有訪問這位音樂家。
後來了解此人的謊言人生,發現他因懂得攀緣及包裝假的得獎,包裝誇大不實的洛杉磯表演,他在台灣的商演收入是洛杉磯十倍,在台灣古典音樂家中居然因為多數企業贊助廠商對音樂外行不知音樂會成本竟然收入最高,甚至比琴藝他高出甚多演奏家例如陳毓襄、曾宇謙十倍:自我膨脹的演奏價格接近Kissin :這剛好和其偽貧窮敍事,也和他的琴藝地位天南地北。
我的反應不是憤怒,而是為他感到悲哀。因為成為一個古典音樂家,所以受人尊敬,那必然是自小至大,二十年以上非常寂寞艱難的人生。其他不實行業也就算了,用鑽營「搶錢」的方式搞古典音樂,何苦?又何必?
當然,如果這才是他追求的惟一價值,除非相信了他,因此給予他不該得到的名利之人,這些人可以抱怨:平常人也沒有太多説三道四的權利。
而我曾因尚不清楚狀況前,善心推薦一場音樂會,在此音樂會上,見識他彈奏錯了好幾個音,曲目和其他一個月前彈奏場一半重複,而且皆為太簡易的小品:比起三十年前的他,退步太多:更令人失望的是他看到市長,百般奉承輕聲細語,偽裝老實敦厚:同一個晚上遇見協助他的基層科長馬上勢利變臉大叫辱罵:當時曾覺得此人實在可惡。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
後來想算了,對於此人沒必要再浪費時間,一切隨風而去吧。
某日一群前後不同原因認識他的朋友,剛巧都參加陳毓襄音樂會,晚宴碰上一塊聊天,有的自嘲被騙不只二十年(企業家),有的被騙12年(新聞台副總),他們紛紛嘲笑我資歷最淺,只被騙了兩個月。
但人沒有遇到鬼,就不會遇見天使。
在疫情期間,我們一連串訪問或是報導好幾位音樂家,包括曾宇謙(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銀獎,第一名從缺),林品任(美國印地安那小提琴大賽冠軍),胡瀞云(以色列魯賓斯坦鋼琴大賽第二名,第一名從缺)⋯⋯尤其陳毓襄(波哥雷里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冠軍)。
這一伙因熱愛古典音樂、尊敬古典音樂家的朋友,都因此更珍惜陳毓襄,後來還加入了蔡琴,梁靜茹,小S、辛曉琪、盧廣仲⋯⋯皆對她的琴藝贊嘆不已。年歳,誠摯、努力,使她的音樂包括本人,都愈來愈美。自八月以來,月月一場大協奏曲演奏,絕不重複,全場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感動。
我也老來變身追星族,南北奔跑,參與她如馬拉松般的演奏會。明年一月還有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今天立馬買票,並么喝一群醫生朋友,聆聽天籟。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TI46WT
其實人被騙,沒有什麼可恥。騙人的都不覺得他丟臉,我們又何必懊惱?
不遇見魔鬼👹,不會知道誰才是天使!
而且一個人被騙,往往因為你心中仍有溫度,仍持熱情,仍存善良:别人可以利用你的善良,但他偷不走你的善心。
年底回顧往事,早也沒有什麼不悅:感覺好像一陣冷風吹過,如是而已。只是近日南下又聽聞南部一位著名音樂班學校的負責人,因為聽到我的訪問,相信了,邀請此人擔任音樂大師班教學,結果教學不佳之外,一些高層見不到,不順心,即對他又是咆哮數回:使我心生歉疚。
有些事,可以給人留餘地,畢竟人各有志:但有時候,我過度鄕愿,也不全然是好事。
2020年下半年,我惟一的感受是轉折之美:因為陳毓襄,我又回到了自小熱愛的古典音樂,台北辦公室放了鋼琴,有空即彈奏靜心。
年底了,決定送這位美麗的天使,只為藝術全力以赴的陳毓襄一個薑餅屋。我拜託北投大地温泉飯店(奇岩路一號)特別製作,餅屋內一台鋼琴,屋外,還有紅地毯!
瞧!這才是一連串波折起伏故事中,最完美的句點!
細語之書刷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走入保安市場內,在不起眼的陰暗角落出現一面綠牆,陽光照射下顯得青翠亮麗,地上擺放著一面小招牌寫著「奇喚咖啡」。店主是28歲的阿奇,曾擔任飛機機械工程師,喜歡咖啡,來保安市場開店已經1年。透過比賽、網路來行銷自己的店,目前收入還過得去,以後還會繼續經營。在他沖泡咖啡的專注眼神中,感受到他洋溢著滿足和喜悅。他說因爲受基隆仁愛市場內咖啡店的啟發,讓他覺得傳統與現代之間也可以融合,因此來保安市場開店。
詹玉涵原本在竹科擔任蝕刻製程工程師,因喜歡麵包烘培,返鄉來北興市場開設「好好做烘培坊」,至今7個月,透過好友介紹、臉書推廣來拓展生意。店裡黃色燈光在狹長走廊中亮著,如黑暗海上的燈塔一般。在她輕聲細語的談話中對創業充滿憧憬。
阿奇、玉涵都期待市府能夠協助市場改善環境衛生、照明設備、粉刷牆面及積極招商補滿空位,讓傳統市場得以再生。
文旭希望市長能播空去關心一下,也建議市府對新進者租金可以「一免三減半五優惠」、建立「沒營業攤位退場機制」,時常關心業者,相信有心就有力。所謂「一支草一點露」,給它們陽光和水,他們就會像小花小草一樣成長茁壯。
* 位於北社尾的保安市場目前共有47攤業者、38攤有營業、9攤沒營業(佔20%)。
北興市場有70攤業者、40攤有營業、30攤沒營業(佔4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cNW0nF8Lnc/hqdefault.jpg)
細語之書刷 在 [問題] 穿越時空的貓- 手機遊戲 的推薦與評價
40 F 推hornkid: 借標題問一下,刷細語之書怎麼樣比較快 03/29 12:44. 41 F 推dormeur: 細語之書打久一點就一堆了 03/29 12:51. ... <看更多>
細語之書刷 在 連五色雞都覺棘手的江湖變種妖道角紛紛出籠。 換上黑袍的 ... 的推薦與評價
首刷限量隨書贈送——烏鷲人設卡*本書特色《特殊傳說》是人氣作家護玄的成名大作。 爆笑又緊湊的情節、青春嗨翻天的 ... 浪潮聲、女孩的細語聲,就像某種信號一樣⋯⋯ ... <看更多>
細語之書刷 在 Re: [問題] 穿越時空的貓一些問題- 看板Mobile-gam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個人是不太鼓勵看未來視存石抽角啦
除非你是常常去巴哈曬角的歐皇就沒差
不然爆死大概就直接退了...(我之前蝶火170抽沒中
當然你是無課玩家存石也是可以
如果是必五自選會買的玩家看到破格角當下就抽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像比起之後的zone角,近期應該會推出超破格的桔梗
這隻絕對是跟水槍同等級值得抽的角色
但我是因為國王由奈都有了也想慢慢存異節就好
先看看自己手上的輸出夠不夠吧
沒輸出角的話開了煞氣的zone也.....
至於4.5的升星問題
覺得很需要的話或很有愛可以升
不然慢慢玩常常有意外會歪到
我是建議留大約十本的量給有可能轉as的角色
剩下的隨意用吧
畢竟沒聽說過老玩家有在缺夢書的就是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08.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game/M.1583485419.A.5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