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兩性關係/心理學《雙薪家庭進化論》】
「美好而成熟的伴侶關係,不是你輸我贏,而是成就彼此」
老實講,首次看到《雙薪家庭進化論: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這書名,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是「關我屁事!?」,什麼神隊友?我連豬隊友都沒有好嗎!?(望向鏡子,立馬浮現一隻貌美如花的豬)
長久以來,大家應該漸漸發現,有幾種書我不談:
👉做不到的不談,如:健身、運動、增肌減脂類。自己都無法達成了,有臉跟網友紙上談兵、分享心得嗎?
👉不瞭解的不談,如:數學、育兒。一個大學推薦甄試數學考一級分的人,有資格和別人談數學嗎?恐怕一翻開書,整本書對我而言如有字天書吧吧吧?
👉有疑義的不談,這類別較複雜,可能是個人不喜歡、不信任作者或書籍內容,不想賭上清譽背書(有清譽可言嗎?)。
而《雙薪家庭進化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第二種「我不瞭解、沒資格談」。
不過在聽聞各種婚姻鬼故事後,我對於本書探討主旨「雙薪家庭的夫妻要如何維持成功事業和圓滿愛情,提高生活品質」頗感興趣,因為太多人勸我「寧可單身,不要結婚」,或「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更可悲的是小三還要來盜墓」。
看似一帆風順的朋友對婚姻總有吐不完的苦水,抱怨同樣為工作打拼多年,為何結婚生子後,在工作和家務間搖擺,選擇退讓的一方大多是女性?先生卻能繼續發展個人事業?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本書為所有辛苦的上班族夫妻提供了解答,亦提點未婚族群在擇偶與成家立業前應該注意的諸多事項,讓讀者少走幾趟冤枉路,人生不一定得經歷重重挫折才能成長。
作者珍妮佛.彼崔格里利是位傑出成功人士,擁有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MBA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遺傳學學位,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學位,亦曾於哈佛商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她完全可以在書籍封面擺出典型的雙手抱胸權威姿勢,然而她沒有,光憑此點就值得尊敬!!!←這完全是你個人喜好吧!?
好的,珍妮佛學識廣博、擁有過人成就,但她在婚姻生活面臨了同樣問題,並為此苦苦掙扎、困惑不解,由是展開長達五年的質性研究,訪談一百多對不同種族、國籍、宗教、性取向的夫妻,發現雙薪家庭中的「互利模式」,提供解法,讓伴侶和子女,從阻力化為助力,在不犧牲工作的情況下,同時兼顧孩子與家庭責任,與伴侶建立更深層的親密關係。
珍妮佛認為,每對雙薪夫妻從交往到退休,都會經歷三次轉變,就像漫畫《七龍珠》中的賽亞人型態變化,從巨猿型態賽亞人,變成金黃色頭髮的超級賽亞人,再變成紅色頭髮的擬態超級賽亞人,還有二階段超級賽亞人、三階段超級賽亞人、超級賽亞人傳說型……(被巴頭)(你是有完沒完!?)
咳咳咳,總之每次轉變皆有其起因、契機與關鍵問題,陳述豐富的實際案例及轉變流程後,每章末會提供實用概念和練習工具,幫助夫妻順度過困境。
舉個簡單的例子,第一次轉變可能源於搬家、其中一方獲得重要工作機會、新生兒誕生等,這些突如其來的重要事件可能會打亂原本規劃,使夫妻無法再保持各自獨立的職涯生活。
由於多數人不會通靈,即便朝夕相處,也難以知道對方心中有何不滿,故需通過深入「價值觀、底限與恐懼」三個心理層面共同協商,建構出一套雙方皆認可之標準,攜手朝同一方向邁進。
比如,若你和另一半都很重視家庭,希望陪伴孩子成長,就不該接受工時長的工作;或是,若你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控制狂,請小心維護、保持小家庭和父母間的界線,勿讓其越界。
而共同協商時,應避免被稱為「末日四騎士」的有害行為模式:「輕蔑、批評、防衛、漠視」,習慣是可以養成的,以體諒、關懷的良性循環取代自我防衛之惡性循環,練習有效溝通方式,一起做出雙方都認同的決定。
本書融合了成人心理發展、親密關係、依附關係、組織行為等理論,結合大量案例以完善研究,一路從你儂我儂的蜜月期談到白頭偕老之空巢期,且三次轉變並非各自獨立,而是一段綿延不斷,相互影響之歷程,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一本書足可受用一生。(兩性關係實在太累惹,貧尼還是出家吧~)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雙薪家庭進化論: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目前最困擾你的家庭問題是什麼?例如:(單身的人就回答今天晚餐吃什麼好了)(喂喂)
「《雙薪家庭進化論》:目前最困擾我的伴侶關係就是沒有伴侶(眼神死…」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3/17(二)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3/18(三)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雙薪家庭進化論 #打造神隊友 #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 #CouplesThatWork #HowToThriveinLoveandWork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JenniferPetriglieri #遠流 #哈佛商學院博士後研究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MBA #英國諾丁漢大學遺傳學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曾入圍天才獎TalentAward #Thinker50 #雙薪家庭 #人生藍圖 #職涯挑戰 #兩性關係 #心理學
★博客來:http://bit.ly/3cqfF64
★遠流博識網:http://bit.ly/2IczZtP
★誠品:http://bit.ly/38aMrow
★金石堂:http://bit.ly/38hUhN2
★讀冊:http://bit.ly/2PFusQS
組織行為 溝通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末抽獎贈書活動】【雙薪家庭進化論】
💌說在前頭,我愛死《雙薪家庭進化論》這本書了。作者訪談上百對伴侶充滿人性溫暖與掙扎的故事,挑戰並顛覆一般人對雙薪家庭「#愛情工作難兩全」的舊觀念,透過廣泛多元的分析與歸納,說明雙薪伴侶該如何面對這些轉變、解決共同的課題、成就彼此的人生。
💑歡迎分享給身邊需要這封情書的伴侶朋友們
📝閱讀筆記:https://readingoutpost.com/couples-that-work/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傳統的社會觀念中,總認為夫妻之間的工作成就與家庭生活,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是你贏、就是我輸」。然而,這本書否定了這種過時的看法,而且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建構我們的人生,讓兩個人都事業成功、愛情圓滿?」
《雙薪家庭進化論》的作者是組織行為學教授珍妮佛.彼崔格里利(Jennifer Petriglieri),她主要研究自我認同、領導力、職涯發展,也很享受自己與丈夫吉安皮耶羅共同經營的雙薪家庭生活。他們也曾面臨艱難的挑戰,共同面對並蛻變成現在的模樣。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ouples That Work」,指的是一種「行得通的雙薪伴侶」模式。珍妮佛在書中反覆提及「work」這個字,指的不只是「工作」本身,而是夫妻為了順利度過轉變(包含掙扎期)所做的一切「努力」(無法度過的則分道揚鑣或彼此怨懟)。
珍妮佛訪談身處人生不同階段的伴侶,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來說明,如何讓彼此的工作更具意義、感情更加圓滿。至於該做出哪些努力?她說:「關鍵不在於你們做了些什麼,而在於你們如何做這件事。」讀完這本書,你會懂得「如何」。
【這本書的研究、訪談與分析手法】
本書的訪談內容十分豐富且紮實。總共有113對雙薪夫妻受訪,76對處於第一段感情、37對處於第二、三段。受訪年齡介於26~63歲,來自32個國家(35%北美洲、40%歐洲、25%其他地區)。其中102對是異性戀,11對是同性戀。60%私人企業、40%則任學術、公職或其他機構。
珍妮佛引用俄國哲學作家列夫.托爾泰斯(Lev Tolstoy)的名言:「一個人若懂得如何工作、如何去愛,他就可以活得很精彩。所以,不但要為自己所愛的人工作,也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說明人生真正精彩的樣貌,是工作與愛情兩者並重。
對於婚姻的解讀,列夫.托爾泰斯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寫道:「幸福的家庭無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幸。」珍妮佛則透過無數的訪談與分析,歸納出雙薪伴侶在一生中會歷經的「三次轉變」,讓我們得以窺見幸福伴侶的相似之處,也會讀到不幸伴侶的各種境遇。
【雙薪夫妻必經的三次轉變】
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在《挺身而進》這本書說道:「你做出最重大的職涯選擇,就是決定自己的結婚對象。」這個說法或許已經贏得許多掌聲與認同,但珍妮佛將進一步探討,做出這個抉擇之後將面臨的各種狀況。
珍妮佛的研究發現,雙薪夫妻從開始交往到退休,總共會歷經三次轉變,每次轉變都會歷經新的問題與挑戰,帶來不同的憂慮,以及嶄新的相處模式。以下是三種轉變的起因:
第一次轉變通常發生在蜜月期過後:來自於工作或個人生活中的大事,例如搬到其他地方居住、被升職或解僱、孩子剛出生、必須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或是家人的健康問題等。讓原本獨立的兩個人,必須彼此互相依賴。
第二次轉變通常發生在中年的危機: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世界,它們以「存在問題」的形式呈現,使我們懷疑,自己過的究竟是誰的人生。夫妻不再迎合他人的要求與期待,必須思考他們想從工作、親密關係中獲得什麼。
第三次轉變通常發生在老年空巢期:來自於孩子終於離巢去求學、工作後,夫妻在家庭的角色發生轉換,這樣的角色轉換導致自我認同喪失,進而產生空虛感;這時候我們會思考,該如何運用剩下的時間和精力。
這些可預期的轉變,夫妻必須共同面對,透過坦率的溝通、相互的支持,去回答這些轉變產生的三個人生課題:「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課題1.蜜月期過後: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
首先,珍妮佛提出最重要的溝通方法「共同協商」,她發現:「能成就彼此的夫妻會慎重地做出決定——他們彼此坦誠、相互溝通,而不是其中一方含蓄地給予暗示。」真正的夫妻生活都是從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底限與恐懼時才開始。
其次,是夫妻雙方怎麼分擔傳統「妻子」的角色。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都高估自己負擔家務的比例。女性認為她們包辦了大部分的家務,男性則認為,家務是由兩人平均分攤。實際上,一般男性每週做16小時的家事,女性則是26小時。
兩人的關係之所以變得緊張,幾乎都是因為分工不明確,而不是不均。對於如何分擔家務的討論,有五個具體步驟:(1) 列出所有的家務工作、(2) 我們可以不用做哪些事?(3) 我想負責什麼工作?(4) 我們可以外包哪些事?(5) 我們要如何分攤其餘的工作?
最後,討論並選定一種工作順位模式:(1) 主要、次要模式,(2) 輪流模式,(3) 雙重主要模式。三種模式都能造就圓滿的伴侶關係,前提是彼此坦率、明確地溝通,並根據真正的感受、需求、渴望與恐懼,一起做出決定。
【課題2.中年的危機: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為了解決中年危機碰到的「存在問題」,夫妻必須建立兩個重要的心態。第一個是「成長心態」,意即:(1) 捨棄「對的人」這樣的觀念、(2) 對另一伴的努力表示感謝、(3) 不要把挑戰都當成壞事、(4) 重視過程勝過結果、(5) 一起慶祝你們的成長。
第二個是「安全堡壘心態」,鼓勵對方勇於探索與冒險,同時在挑戰的過程中,提供對方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彼此才能發展成完整的個體。具體做法是:(1) 鼓勵對方進行探索、(2) 避免過度干涉、(3) 給予情感支持。
珍妮佛發現,那些順利度過第二次轉變的夫妻,從一開始就讓彼此參與思考的過程。這不代表他們都一起思考,也不代表沒有其他人參與,或者他們沒有留時間給自己。
這意味著他們會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而不是直接展開新的生涯。他們也許會捨棄舊有的生活方式,但他們會一起找出新的模式。
【課題3.老年空巢期: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此時的夫妻,進入職涯高原期、身體狀況不若以往、孩子(如果有的話)也離開了這個家。早上醒來,發現最初愛上的那個人已經變得截然不同。這種境況,會刺激彼此開始思考:「現在我是誰?」、「我想在有生之年變成什麼樣的人?」
珍妮佛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夫妻倆再次成為「探索者」。就像孩子一樣,他們對自己、對周遭的人,以及對這個世界都充滿好奇。他們很少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總是會問「為什麼?」無論身處任何年紀都能成為探索者,但隨著年紀漸長、責任日漸加重,多數人反而會壓抑自己的好奇心。
當夫妻倆一起成為探索者時,效果更好。當彼此不僅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感到好奇,對另一伴的工作與生活感到好奇時,將開啟強大的能力,一起重獲新生。珍妮佛遇過許多,在此時規劃出新道路的夫妻,這通常都和一起工作或追尋共同興趣有關。
【我最喜歡的婚姻故事:希爾克和謝爾蓋】
希爾克(女)是一位戰地記者,自年輕走遍各地戰區,只有過短暫的戀情,卻一直無法與任何人長久。謝爾蓋(男)是個汙水工程師,有家庭但喜歡前往世界各地解決問題,最後與求安穩固定的前妻分道揚鑣,對工作的熱情也開始消退。
兩人偶然在盧安達相遇後決定廝守終身,定居在雅典郊區的海邊。希爾克說這段感情讓她「開啟心靈的覺知」,開始以更人性的角度撰寫戰區報導。謝爾蓋則重拾工作的活力,說另一半讓他「工作表現變得更好」,他更投入、也更抽離,興趣變得更加廣泛。
珍妮佛分析道:「正因為有了這段感情,他們才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他們並非獨自打拼,而是和另一半一起努力,才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他們之所以變得更成功,不是因為犧牲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而正是因為這段感情使然。」
一般人都認為,雙薪夫妻能期待的頂多是經由協商與妥協,把對彼此工作的傷害降到最低,並維繫兩人之間的關係。今日雙薪夫妻之所以面臨困境,就是因為我們既想擁有成功的事業,也想擁有圓滿的愛情。然而,我們往往太重視工作,卻忽略對愛情付出的重要性。
【後記】
讀《雙薪家庭進化論》的過程中,這句話尤其觸動我心頭:「多數夫妻之所以在第一次轉變期間辛苦掙扎、極度焦慮,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即便成為伴侶,他們還是獨立看待自己的工作、人生,以及應負的責任。然而,真正的人生伴侶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依賴。」
回想自己前年擅自決定轉職,在去年分享子彈筆記一文的時候提到:「我跟另一半累積已久的職涯和感情的抉擇問題、疏於溝通與迴避的態度,迎來了感情的最低谷,兩人吵到幾乎要分手。」所幸後來以「我們」的方式重新思考與溝通,才得以順利度過那次的轉變。
珍妮佛在書尾的致謝辭寫下這一段:「我的老公吉安皮耶羅使我深受啟發,開始著手撰寫這本書。他一直支持我、給我建議,也是我的靈感來源。他在我沮喪的時候鼓勵我,在我開心時和我一起慶祝;他晚上經常讀書中的內容讀到很晚,並提供我寶貴的意見。」
最後,她用羨煞眾人的語氣感性地說道:「這本書可能是我寫過最長的一封情書,但它將不會是最後一封。」我認為這本書中的智慧與洞見,值得所有在工作、感情投注大量心力的伴侶好好讀一讀,這是一封寫給所有夫妻文情並茂的真摯情書。
【抽獎辦法】感謝 遠流粉絲團
1、抽出「3本」《雙薪家庭進化論》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雙薪家庭的看法,例如:「我喜歡一主外、一主內的模式」或「兩人同時打拼事業也能有精彩人生」…等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3/1(日)晚上十二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三名,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3/3(二)晚上十二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雙薪家庭進化論
組織行為 溝通 在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績效評估工具,你可能聽過KPI,但你可能沒聽過OKR。OKR是什麼呢?就是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跟重視目標的KPI不同的是,OKR更在意過程。
當然這並不是說OKR不在意目標。管理的本質,就是讓一群人能朝向同一個方向努力。這件事情說來簡單做來難,要不有人會偷懶、要不有人會往錯誤的方向全力衝刺。換言之,任何管理績效評估工具,都一定重視目標。
那麼OKR為什麼更重視過程?那是因為,過程會影響結果。
傳統KPI評估,最大的問題就是,組織集體的目標切碎成部門目標、再切碎成個人目標的時候,在組織基層的員工,早就失去跟終極目標的連結。此外,KPI給予回饋的頻率偏低,很多公司甚至是一年一次,並直接與獎金做連結。從基層的角度來看,工作就是不知道意義、但做得好可以拿到錢的事情。因此,組織很容易陷入零碎而不重要的日常運作中。
OKR強調溝通、回饋、激勵以及成長。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看,我認為OKR其實就是教練型領導(coaching leadership)的實際運用。講到這裡你可能已經被這麼多名詞搞得頭暈腦脹了,但且讓我們先回到一個簡單的問題:你認為主管是為了部屬而存在、或者部屬為了主管而存在?
最老的企業管理人會告訴你,部屬是為了主管而存在,但近代的管理思想卻會說:主管是為了部屬而存在。球員是真正第一線作戰的人,教練只能在背後輔助,因此球員才是重心,教練是為了球員而存在,這就是教練式領導的核心。
不過,也正因為OKR把重點放在提高員工的自主性、激勵員工挑戰困難目標,員工本身是怎樣的人就更加重要。如果員工就是想當個小螺絲釘、不求表現只求薪水的人,OKR恐怕還不如KPI來得有用。OKR適用於自律性高、成就導向強、沒有溝通障礙、能坦承面對自身缺點的自尊與自信的人。因此,如果想要貫徹整個組織都採取OKR,那就必須在招募的時候拉高門檻;同時,主管們也必須要有相對應的溝通能力,否則也不會起任何作用。
最後一點,OKR的溝通成本很高。雖然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溝通成本是值得的,但現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花這麼多時間溝通、也並不是花更多時間溝通就一定會換來更好的成果。
不論如何,OKR確實解決了KPI模式的不足之處,但是不是真的能生效?還是見仁見智。
https://www.pubu.com.tw/ebook/15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