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有劇透
#你自己看著辦
#第五篇
題:一切從失去開始。
1。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這兩句話怎解呢?
來,我告訴你。
前一句就是,一切從失去開始。
後一句就是,開始就註定失去。
聽不明白?
再來,我告訴你。
很多時候,失去一段情、或一件事、或一份工作,就會展開一場新的生命了。
也很多時候,擁有一段情、一件事、一份工作,就會失去一個舊有的生活了。
所以失去未必可悲,擁有未必歡喜。
聽懂了嗎?
我又開始說故事了。
2。
對於 Dark,我還有幾篇文章想寫的。如果我還有時間的話,我會繼續完成我頭腦裡頭還擁有的思維及想法所帶來的消化。
不過這一篇,我只想多描述前一句,也就是:The end is the beginning。(直接翻譯:開始即是結束。)
我不要這樣的翻譯,請允許我不負責任的翻譯:「一切從失去開始。」
3。
是的。一切從失去開始。
這一句話是 Dark 的中心思想、甚至誇張一點,是 Dark 的靈魂思想。至少我是這樣看。不然,沒有故事可以開始、可以繼續。是失落推動了整個劇情的展現。其實人類的真實世界也是如此。
故事中每一個重要人物都因失去,而展開了新生命。
4。
young Jonas失去父親,改變了生命,一直在憂鬱狀況。
young Jonas 「協助」父親自殺,再一次又改變生命,跟隨adult Claudia 學習時間及God particle的奧秘。
young Jonas 失去 Martha,生命又繼續改變。
失去,尤其是失去生命裡很重要的摯愛,生命就會從此不再一樣了。一直因失去不斷更新生命的風景。
所以這也為何我們這些做輔導工作的,很看重個案生命裡頭所經歷的失落議題。
唯獨你在痛苦裡,你會想要改變。你會思考人類(或自己)存在的意義及目的。快樂的時候,你不會這樣做的,也不會這麼想的,畢竟快樂不知時日過。
然而,每一件失落議題,都會慢慢地把內心真實的你shape(塑造)出來。
Adam,對我而言,是由生命一連串的失落而shape 出來的。(說實話,我們有誰不是這樣?)
「快樂」不會shape你的,然而痛苦會。痛苦與失落永遠都在shape著每個人。
Adam 除了以上所述的這些失落,還有失去媽媽這事,媽媽的失蹤,媽媽的一句話也不說,就走了,即便他也已成年了,可是這種被冷漠拋棄,沒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摯愛(Martha),逐漸成為了我們看見的Adam。
一切從失去開始,這一連串的失落,讓Adam成為冷漠。
(我們姑且不要先做判斷、二分法,我們就把這冷漠現象先說出來。不要被 dualities shape 我們。我們彼此勉勵。)
5。
adult Claudia 失去爸爸(old Egon)還有失去女兒(adult Regina)。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
失去爸爸和失去女兒,是兩件事來的。而哀傷如何分輕重,全憑當事人自己詮釋。
所以兩宗哀傷事件是無法做比較。哀傷的程度是由死者的年齡、死亡原因、依附關係、還有虧欠程度、還有當事人當時候的資源(內在及外在)而決定的。
依Claudia的狀況來看,兩個失落都很厚重。然而,女兒的失去,可以帶來生命的動力。
一切從失去女兒開始,讓Claudia 開始有了動力:「她要 regina 活過來。」
如果沒有這一份失去,她不會用33年遊走在時間線,找出真相:她發現這平行時間裡的Regina怎樣都會因癌症而死。
然而,她發現還有一個世界,Regina是不會死去的。(我也不知道 Claudia怎麼知道,是我錯過哪個細節呢,還是導演沒有交代?請網路大神開示。)
因失去而開始了一段探索生命真相的旅程。也俗稱化悲傷為力量。這樣的人生,於我,無憾了。(我發現到現在我寫了第五篇了,不管我從什麼角度切入,我都看見 claudia 的堅韌、智慧及力量。我真的太偏愛這個角色了。)
adult and old Claudia就是帶著這一份悲傷而繼續前進。因為她想要Regina快樂的活著。她要把過去的時光還給Regina。
而對於爸爸,她沒有想要轉化結局。她只是內心有很多懺悔。
在救爸爸及救女兒之間,她選擇了後者。這很吻合人性,愛是從上一代流到下一代。
Claudia對爸爸是累積了虧欠。虧欠是需要救贖的。有些人用自殘、自虐、或自憐來懲罰自己。還好,Claudia 並沒有如此做。她就是不斷在內心背負著這份虧欠,一直到見到adult Egon,她和爸爸說:「你是一個好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那些眼淚,演技一流。我深深被打動。
在那一刻,是很像我們做家庭雕塑工作,讓成年的孩子們回顧生命,遇見當初的爸爸,和爸爸說出未完成的話語。
失去雖然很痛苦,然而也有不少人像 Claudia 一樣,用一生的力氣去療癒自身的遺憾。
6。
adult Ulrich,adult Katharina、and adult Noah、adult Elisabeth、adult Tronte、adult Jana在「失去」這個議題裡,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的孩子都是失蹤的。失蹤又找不到屍體,這種哀傷是最煎熬的。你做喪禮,又不是、你不做喪禮也不是。就是失蹤了,你不知道ta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
兒童失蹤案,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字。我記得當初我在泰北服務孤兒院時,社工告訴我:「我們不允許馬來西亞公民來領取我們的孩子,因為有太多前科,他們會把孩子賣給其他人。」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人的陰險、人的貪婪、人的無知、人的殘忍,硬硬把孩子來當售賣品。
這種不知是生或是死的哀傷,我們叫做ambiguous loss(不確定性的失落)。這失落裡找不到答案、很多疑問的。
這種哀傷是最折騰的。
你看到這三對夫妻雖然應對這不確定性的失落所帶來的方式都不一樣,然而大家都一樣的是:「他們生命舊有的型態回不去了。他們被迫要面對沒有孩子的的新生活型態。」
失去小兒子 Mads 的Jana 嚴重憂鬱、Tronte成為一個逃離家庭的男人。太太越憂鬱、丈夫就越逃離。丈夫越逃離、太太就憂鬱。這是「完美」夫妻,大家跳著一支很走調的曲子,很難過的。(Jana的grief and losses,是很ruminated的,就是不斷訴說、訴說。)
失去唯一女兒(Charlotte)的Noah離開太太(Elisabeth)去找女兒。在2053年,Elisabeth 被失落與哀傷shape成一位很強悍的女人。因為自己獨自面對生命的苦難、身旁沒有丈夫的呵護,自己不強大,能如何生存。
最弔詭的是,Noah 這個角色。他知道失去女兒是有多痛的事。然而,他也像加害者一樣,重複了另外三個家庭失去小孩的痛。他從受害者成為加害者。Noah 這個角色,可圈可點,很爭論性。就像尼采所說的:「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Noah給我感覺就是那種宗教狂熱份子,只要他找到一個支撐他活下去找到女兒的點,不管付出任何代價(包括把別家的孩子給殺掉,他都在所不惜。)以正義之名來展現的這種行為,對我而言,是種很殘忍暴力。你看,他變成這樣,是不是一切因失去而開始?Noah內心充滿恨與怒。是個悲劇人物。
adult Ulrich and adult Katharine,一旦失去 Mikkel,他們的家就散了。爸爸也隨之失蹤、媽媽後來也失蹤,甚至被「自己的媽媽」殺掉。這一對夫妻的命是最苦的。古代希臘悲劇人物就是這樣,一樣痛苦還未擺平,接下來又有另一件痛苦的事情接踵而來。這種失落,我們稱為 multiple losses。
生命因失去而開始累積無助的眼神。你看 old Ulrich的演技,你就知道了,那絕望的眼神多揪心啊。
7。
啊,我終於說到最重要的人物了:clock maker,TG hannaus。
前面四篇文章,我都很少提起他,就是要等這一刻。
這整個 DARK ,都是因TG的失去而開始。
他的失去,導致他一無所有的。而且是 total loss。太太去世,然後因一場車禍,他的兒子、媳婦and 孫女,全部都去世。絕子絕孫。
這種霎時間一無所有的失落,最叫人痛苦啊。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痛苦啊。
這已經不是遺憾如此簡單了,這也為何有些喪親者會想要自盡。我都一無所有了,我沒有什麼可以再輸了。
與其自盡,TG他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科學家就是有意思,他想要製造一個有他家人活著的世界。他知道不能帶他們回來,可是他想要製造一個平行的世界讓他們存活著。
萬萬沒想到,他不僅創造了亞當的世界、也創造了夏娃的世界。
然而,這兩個世界,你發現他依然還是痛苦的,沒有家人,連 Charlotte也都是抱回來養的。這套劇真的恨不得全村人都痛苦到死這樣。
你可以說這位科學家很癡迷、很執著、很放不下,然而就是不被看好的特質,造就了兩個新的世界。你說他是壞事嗎?不見得吧。😄
8。
最後的最後,我想用佛法來總結一下這些所有的失落。
緣滅,就是結束。緣起,就是開始。
緣起緣滅,無窮無盡。
畢竟,在每一個時間點裡,以上所有描述的人物所作出的應對,是未來因也是過去果。所以怎能分得這麼清楚呢?
套用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法:「一念無明,讓因果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而輪迴。」
真的,是一念無明,產生了這麼多無窮無盡的痛苦。
9。
說到這裡,這也為何學佛之人常說:在失落與哀傷的跟前,我們要放下。
因為生生世世,都是因失去而開始。
要是願意當下即放下,就是沒有「一念無明」。如果連任何一個念頭都沒有的時候,痛苦也不會再升起了。
「那你就解脫了。痛苦也被釋放了。」
這個終極目標是亞當與夏娃窮其一生夢寐以求的。是劇裡頭,所有角色夢寐以求的目標。
是的,後面劇終就是這種佛教的味道,濃厚的不得了。
Claudia 就像禪師,指引Adam要放下。Adam謙卑地向Eva承認兩人的關係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祈求原諒。當他們年長的一對,關係得以修復,同一個時候,他們年少的一對,尋找「涅槃」的出路,逃離輪迴。
當每個人物在劇終都消失的那一個剎那,所有經歷痛苦的角色都被「涅槃」了,不管你要不要。
那一剎那,我哭到像只蝦這樣。
我一旦想到Elisabeth and Noah 兩人再也不用受苦了,我就特別動容。是我自己的投射,我覺得他們倆最苦的。因為他們很小就只知道這世間的秘密,是讓這秘密折磨最久的兩個小孩。大了,依然還需要經歷這麼多痛苦。是的,這是我的投射。
當然還有最年輕的Mikkel and Michael,那份默默承受孤單的痛苦可以不用在「天堂」裡被記錄了。
真好,劇裡的每個人物的痛苦都可以解脫了。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and the begining is the end.
我說完了。
還有嗎?
其實還有。
只要我消化得來,
我就繼續寫。
以量
04/07/2020
#我也服了我自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
「絕子絕孫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魔法覺醒】中文討論交流區| 絕子絕孫咒怎麼比大瓜還要兇殘(怕 的評價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問卦] 絕子絕孫的報應?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絕子絕孫意思 在 2023年中國徹底哭麻了!光棍率飆升至世界第一 ... - YouTube 的評價
絕子絕孫意思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苗栗青年議員站隊 山城平權世代來臨*
原定在5月9日舉行的第二屆苗栗愛轉來平權遊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蔓延,決定延後至下半年的10月2日舉行。今年活動將在苗栗市中心舉辦,由苗栗青年組成的-苗栗愛轉來協會主辦,全國性平團體-婚姻平權大平台和時代力量苗栗總部協辦。結合在地青年、全國倡議團體、和進步議員,串連支持平權的民眾一同共襄盛舉,希望參與人數突破去年首屆創下的2千人紀錄。
開跑記者會上,苗栗山海線跨黨派青年議員出席表示支持。協辦的時代力量由曾玟學議員代表出席,他強調,苗栗市有縣府、議會,在行政中心舉辦有更深的意義。也讓縣府官員看到同志真實存在。他也希望其他苗栗政治人物可以不要再鼓吹仇恨和對立。民進黨議員陳光軒初任議員時就支持性別平權,他觀察到這個議題已從過去被視為洪水猛獸,到今天能夠和其他進步議員一同打拼,感受非常欣慰。他支持平權的態度堅定,也願意持續跟選民溝通。
此外,剛剛出任的民進黨議員徐筱菁抱病參與,她很期待可以參與這屆遊行,要跟大家可以一起努力,讓愛不設限。無黨籍議員黎煥強則強調,同志應獲平等待遇,通過同婚法案跟生育率沒有關係,希望大家互相尊重。無黨籍陳品安議員因為身體微恙臨時缺席,但也對活動表示支持與祝福。不分黨派的青年議員共同發聲,希望大家一同改變苗栗,讓山城發光。
苗栗愛轉來協會理事長沙彥羲説,比利時在2003年同婚合法時,民眾支持率大約是35%,比台灣支持率還低。17年過去,現在比利時同婚支持率穩定在85%左右。何況台灣人權立國,性別平權概念只會往前不會退步。他奉勸曾經發出反同言論的苗栗政治人物應該深切自省,不要成為史書上的反教材。
同婚合法後,苗栗結婚同志約有50對,其中也有伴侶即將透過收養和國外代孕的方式生養下一代,不但不會像徐耀昌在為韓國瑜造勢時曾說的「絕子絕孫」,反而還替人口老化嚴重的苗栗增加生力軍。不分性別氣質和性傾向的苗栗人和多元家庭一同為了這個美麗的家鄉努力奉獻著。
今年遊行主題是「多元性別・共樣共好」。在持續爭取同性婚姻與異性婚姻平等權利的路上,我們希望苗栗可以看見LGBT+的多元樣貌。我們身邊就有L女同志、G男同志、B雙性戀、T跨性別,+其他等等各種的認同。「共樣」是客語同樣的意思。一如客語有5種腔調,不管講哪一種客語都是客家人。不管是什麼認同都「共樣」可以在自由民主的台灣獲得尊重。
【志工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nj8Qnu2o8b2dkxG6A
絕子絕孫意思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治歸政治、法律歸法律專題:人死後,錢錢怎麼分?】
💰悲傷之餘你該知道的事
A 與 B 結婚多年,有三個孩子。A 是一位電腦工程師、B 平常在家處理家務。但有一天,A 就突然死掉了。
A 的父母長年就不喜歡 B ,覺得 B 沒有把 A 照顧好。而 A 的姐姐也因經商失利,正覬覦著 A 龐大的遺產。
B 究竟該怎麼辦?
-
💰你知道誰可以繼承財產嗎?
法律的規定,其實非常簡單,Repeat after me:父母繼承,絕子絕孫。
父母繼承,絕子絕孫。
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如果你有兒女,父母就一定不會繼承到你的遺產,因為原則上遺產是向下繼承的。
除非你沒有兒女,父母才會繼承;如果父母也不在了,才能輪到兄弟姐妺繼承。
很複雜嗎?我們來排一下順序:
兒女或孫兒女➡️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
而「配偶」最特別,不排在這個順位中。因為不論怎麼樣,配偶都有繼承資格。
所以在這個故事裡,B 是配偶,他只要活者,不管怎麼樣都能繼承遺產,而 A 有三個孩子,所以三位孩子也會繼承遺產。
因此 A 的遺產,輪不到父母以及姊姊就繼承。
-
💰遺產應該怎麼分?
為了避免紛爭,法律對於每一個人可以拿多少遺產,有強制規定一定的比例,這個比例就叫做「應繼分」。
每個人的比例都不太一樣,簡單介紹是這樣。
如果配偶和兒女一起繼承,那就一起「平均繼承」。
如果配偶和「父母或兄弟姊妹」一起繼承,那配偶會先拿走 1/2 ,父母或是兄弟姊妹再分剩下的 1/2。
如果配偶和「祖父母」一起繼承,那配偶會先拿走 2/3,祖父母才分剩下的 1/3 。
如果沒有配偶,那就簡單啦,按照上面所說的順序,全部拿走後,平均分配。
-
💰所以A的遺產怎麼辦?
所以今天A的遺產,因為繼承人有配偶,以及三位小孩,所以就是「平均分配」,大家都拿 1/4。
這樣大家以後會分配遺產了嗎?
但萬一後來發現A其實有把遺產在事前準備好的遺屬,指定把遺產全部給某個大家都不認識的 F,怎麼辦?
前面提到的「應繼分」只有規定分配時的比例,沒有說「最少」可以拿多少。
那怎麼辦呢🤔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政治歸政治 #法律歸法律 #純法律 #發財 #錢 #遺產 #發大財 #Money #錢錢 #遺產
絕子絕孫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問
說我既然已經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一個頻道
為何不乾脆自己拍影片
(說我長得又不醜,演講時口才也不差)
要不然至少自己出聲音講旁白
要不然至少吃播(?
要不然拍奇怪的文具或電腦開箱文
ㄚㄚ我也很想啊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不醜啊(很重要!)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口才不差啊XD(?
(但其實真實生活中我話很少,和朋友聚會時也話少;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直覺性地非常害怕自己給人mansplaining的感覺
所以除非是演講場合
否則大概都一定要特別去「詢問」我事情的時候
我才會開始認真發表看法)
好啦,其實總而言之
除了我個人不太想露臉之外
主要還是希望自己專心寫稿、研發內容啦
但是
我有認真考慮拍影片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種答疑影片我大概就會自己出人來拍了吧
我是說目前這樣想啦
所以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問我呦
─────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演員」;愛情如喜劇般到來,同樣可能如悲劇般離去。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無可迴避的悲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繼續分享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前二講我們討論了〈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藉由胸腔中不可見的心跳,藉由那些神秘的聲響和自然律動,馬奎斯試圖暗示的,或許就是性、愛情或命運本身的不可捉摸。新婚夫婦比利與妮娜前往歐洲度蜜月,妮娜的手指意外被玫瑰花刺傷。在冬雨連綿的巴黎,妮娜被送入急診室,留下比利獨自住進旅社。
離開妻子的比利像是掉進了一個生命的空洞。伊格言提到,在認識妮娜之前,比利就像莊子寓言中的「渾沌」,原本懵懂無知,但因為出身太好,所以過得倒也歡樂。直到被愛情鑿開了一竅(所謂「開竅」)──原本萬事順遂,以為能順利與妮娜走完全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妮娜突然被玫瑰花刺傷,送入醫院急救,幾乎毀了他們的蜜月。
在此刻天色灰暗的巴黎,傻瓜比利身陷未知命運的巨大羅網之中,又發現他的賓利跑車擋風玻璃上被夾上了罰單。不會法語的他,怎麼可能搞得懂「單日要停在單號邊,雙日要停在雙號邊」是什麼意思呢?伊格言說,這就是巴黎版本的「卡夫卡迷宮」。人生地不熟的傻瓜比利這也不會,那也不順,四處碰壁之餘,終於想到該去一趟大使館尋求母國官方協助。但諷刺的是,大使館官員沒能認出他來,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比利傻到連自己的家世特權都不會用啊;聰明的太太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也不會了)。然而此刻,他卻看到抵達巴黎後第一次出現的,像加勒比海那般亮麗的陽光......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絕子絕孫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講到馬奎斯,第一反應一定是《百年孤寂》。但你知道這位大師還有非常好,甚至以我觀點,好到比《百年孤寂》還厲害的短篇小說嗎?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我們能掌控自己的愛情嗎?愛情裡,有多大一部分不是凡人所能控制的呢?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馬奎斯〈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暴露狂比利硬闖海水浴場,在更衣間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天使妮娜。毫無邏輯與道德觀念的愛神,就在此刻襲擊了這對小情侶。馬奎斯形容,此時妮娜看見比利脖子上掛一面沒有聖徒像的獎牌,「靜靜隨他的心跳一起一伏」。伊格言說:在一般情況下,心跳的起伏是不可能被肉眼看見的;這個特寫幽微暗示的,正是掌控愛情的頂頭上司:「命運」,以及命運的毫無邏輯,不可理喻。
是的,沒有什麼能大過命運,即使「一見鍾情」也無法。馬奎斯怎麼描述妮娜和比利的熱戀過程呢?馬奎斯說,妮娜‧達康特帶著比利‧桑其士上了自己的床,獻出童貞,穢亂大宅:
將近兩星期的時間,他們每天在同一個時刻赤裸裸熱情地狂歡痛飲,無視於以前睡過那張古老大床的內戰英雄和多情祖母們的遺像正訝然瞪著他們。即使在做愛的歇息時間,他們仍赤身露體,窗戶也不關,吸著船上垃圾由海灘漂進來的氣味、糞便的氣味,不吹薩克斯風的時候就聆聽院子傳來的家常聲響、香蕉樹下單調的蛙鳴、水滴落在無名墓上的聲音、他們以前沒有機會學的自然律動。
這回可不只是更衣間內的心跳起伏了;尚且兼之以香蕉樹、蛙鳴、滴水聲、各式各樣的氣味,萬事萬物,無一不充滿「生之欲力」;甚至連連祖母的鬼魂們都是「多情」的。伊格言說:從兩人隱密卻暴烈的心跳,到各式各樣大自然的神秘律動,小說中細節與意象的擴大發展,正暗喻了命運君臨一切的威力。性的神秘正是生殖的神秘,也是自然的神秘,更代表了命運的神秘;它無處不是,無所不在,當然,也將繼續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兩人身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事已盡,一切聽天由命。
〈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收錄於馬奎斯的短篇集《異鄉客》中。名為「異鄉客」,因為說的都是身處歐洲的拉丁美洲人的故事。對這些拉丁美洲人而言,隔著遙遠的大西洋,歐洲就像是一座幻美的海市蜃樓。他們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到這幻影之地,不知眼前迎來的將會是何種命運。而比利和妮娜也不例外──二人狂戀數月,不顧家人反對,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絕子絕孫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你相信「命中注定我愛你」嗎?有一種愛情故事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鍾情,瞬間被愛神的箭羽擊中,心跳加速,血脈賁張;像電影中慢動作的凝視,四下無聲,瞬間即成永恆。然而小編想的是,愛情真是被命運掌控的嗎?「一見鍾情」有何道理可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讀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小說〈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選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出版於1992年的短篇集《異鄉客》。伊格言的這篇文章中,開頭就帶領我們直擊故事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男女主角初遇的海水浴場。小說男主角是現年二十歲的帥哥比利‧桑其士。他出身富裕望族,頭腦不怎麼靈光,從來沒能好好讀完一本書,也沒能好好讀完一間學校。作為一個街頭小混混(「鐵鍊幫」首領),他的「職業生涯」堪稱順利;因為身為世家名門之後,城裡最中二的貴族後代,怎麼為非作歹、魚肉鄉民都沒人敢抓他。即便開著跑車衝撞露天戲院,勇敢的警察們紛紛假裝沒看見,戲院的監視器也直接「沒有畫面」。
某日,無法無天的鐵鍊幫選定海水浴場女更衣室作為惡作劇目標──比利沒想到這竟是他混混生涯僅見的重大挫敗。他闖進更衣室,站在赤裸的妮娜‧達康特面前,脫下褲子露出陽具,滿心以為可以享受少女迷人的尖叫。然而事情不如預期──十七歲少女妮娜,和比利同樣權貴出身,規規矩矩還是個處女,從小就是好學生,連個裸體男人也沒見過──但她機警又沉著,此刻看著這俊美暴露狂巨大的生殖器,她冷冷丟下一句:「沒用,我見過更大更硬的。」
這話激得小混混兼小傻瓜比利羞愧不已,竟然用捲著鐵鍊的拳頭爆打牆壁,導致手骨粉碎,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救人第一,少女妮娜臨危不亂,穿上衣服,親自駕車將這出師不利的色魔送到醫院。
說時遲那時快,愛神在此時襲擊了這對小情侶。兩人在狂戀數月之後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絕子絕孫意思 在 [問卦] 絕子絕孫的報應?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晚安,我潮男啦~剛剛吃晚飯的時候突然想到,如果52歲還沒有子嗣,算不算廣義上的絕子絕孫啊?各位鄉民覺得這樣的報應算嚴重嗎?這人是做了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才會 ... ... <看更多>
絕子絕孫意思 在 2023年中國徹底哭麻了!光棍率飆升至世界第一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活在中國註定 絕子絕孫 ? Fundraiser. ... <看更多>
絕子絕孫意思 在 魔法覺醒】中文討論交流區| 絕子絕孫咒怎麼比大瓜還要兇殘(怕 的推薦與評價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中文討論交流區| 絕子絕孫咒怎... · 1.先去點選致命狩獵領取帳篷(要通過40層哦) · 2.在黃色區域才能放置帳篷 · 3.下掃把後點開右下角的背包找到帳篷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