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銷!內容、定位、行銷、平台 從個人創作到企業經營都要懂的打造經典之道
以前讀了一大堆行銷學的書,
總是要我收集粉絲的電子郵件。
我一直很反感這件事情,
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特地收集
電子郵件這個東西?
像我的email其實很少打開來,
每次打開來裡面都是一堆廣告信,
就算是填寫了一些有興趣的訂閱者,他們的信
不是要你去收聽他們的影音,不然就是課程資訊,這些我都毫無興趣,也不會讓我想要點開
來看他們的影音或課程。
直到我看完了長銷這本書,
裡面提到的現在熱門的平台,如果有一天消失了,你在新的平台東山再起的時候,你要如何把之前的粉絲找回來?
讓他們知道你在哪裡,讓他們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你這個人,讓你不用再從零開始,
不管是要販賣作品或從零打造個人IP
我想到我的朋友 群 Gun
她擁有藝術家和刺青師兩個職業
我常常讀了行銷的書後,
總是興致勃勃想把書中的方法套
在她身上實驗一番,但對於如何使用到自己
身上總是興致缺缺。
如果你有自己的商品想要販售,這兩個行銷點子你可以參考看看,能不能如法炮製在自己身上。
#自銷畫冊
假設販賣一本畫冊,如果都是在特定平台
發佈或者是擺攤讓路過的人購買,
基本上都是在開發新的客群、依賴與平台
的合作關係才可以連結與顧客的關係。
但是如果在畫冊或商品後面,附上填寫email的問卷就送一些優惠和折扣,在每次新畫冊開始販售的時候,就寄了一封信件到曾經購買作品顧客手上,觸及率是不是會更高?
#刺青服務
如果是提供刺青服務,能不能把自己的圖
和週邊商品編輯成一本商品型錄,寄送給
刺青過的客人,讓他們想要從裡面挑選喜歡的圖再來刺青呢?如果再弄個a加B區折扣多少的行銷,或是刺青和週邊商品的套裝商品販售,好像也挺有趣的。
電子郵件的歷史大約有50年(書上說的,現在不知道再多個十幾年吧)
曾經我們以為可以維持到現在的平台,
其實很多都消失了,越是依賴單一平台
就越是危險,想到這裡我覺得能說服我,
要去收集粉絲的電子郵件。
不過單純收集電子郵件
總是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要給予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讓電子郵件訂閱變得有意義的點子
像是每個月一次的書籍推薦,
簡單分享我在看什麼書,
或是把自己整理的一些乾貨檔案
夾帶在信裡變成附件寄給他們。
又或是把對自己的實驗內容擴大-
我致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而我身邊
最親近的親友也被我的言行影響有了改變,
走出原本受到束縛的思考框架,去閱讀、寫作、運動、聽講座、學習理財投資~~
人類圖裡說我擁有的天賦,是藉由自我覺察、
愛自己的課題,讓自己和別人找到真實的自己,達到改變人生的能力。
現在我在想這種能不能擴大到網路上,像是
遊戲裡的封測玩家,請他們做測試
例如看到有趣的表格mail給粉絲,
請他們填寫內容,並且詢問他們有什麼感想,
在討論中統整書上得出的感想,給出私人建議,
這會不會是後期可以統整
我要出什麼樣的課程的方向測試呢?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直到我跟粉絲培養進一步緊密的關係,
我並不希望所謂的粉絲是一串數字,這些數字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生活和煩惱。
在最後最後當我有商品之後,
這些人就會變成我行銷的管道和後援,
支持者自動找上你、幫你宣傳等等。
書上說這些事情,是要擁有商品之前,
就要跟粉絲培養的信任感和關係,
要思考能給予別人什麼,要事先幫助別人,
和不是有了商品之後,
才希望別人可以無償的幫助你。
我想這一點跟交朋友也是一樣的,
之前看到銀快的文章覺得說得很好,
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彩券行,
每個人來你這邊都能帶走一個希望。
#思考自己能給予朋友什麼價值
盡可能豐盛身邊的人,
讓他們因為跟你有了交集和接觸後有所收穫。
但我想這不是所謂無止境的犧牲和付出,
我比較喜歡的是「給予」這本書的概念,
就是要建立一個我願意給,
而且我能給的範圍去給,
而且不是以他一定要感謝或回報我的心態,
就像送禮物一樣。
我今天有時間有心力,
我願意送比較多的禮物,給我身邊的粉絲和朋友,例如花比較長的時間對話,運用自己的知識給出建議、推薦書單等等。
倘若我今天沒有什麼心力,我可能只會聊個幾句、簡單鼓勵這種小小的禮物。
這樣的心態,我比較會給得心甘情願,而且當結果不好的時候(也許有人拆了你的禮物,但他不是那麼喜歡)我也不會覺得受了委屈(怎麼都沒有感謝我)
#給予應該是一種習慣
不過矛盾的是,我知道這個行為,
會在以後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
回饋到我的生命當中,
所以其實我的出發點還是自私的。
不過達賴喇嘛也曾經說過,
把私心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去幫助別人,
因為幫助別人會讓自己得到,
自己也不能給自己的最大的快樂。
嗯,所以我的自私還算心安理得
你說對吧?
#最後一個提問
🧙♂️不知道你對於電子信箱有什麼看法呢?
你願意每個月收到我的書籍推薦和分享、突發奇想的實驗點子、乾貨附件嗎?
如果願意,請在下面寫下:
#我願意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有想法就快速輸出
#有點子就趕快實驗
#在試錯中成長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
給予應該是一種習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給予應該是一種習慣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黑名單及其後代的接觸與處理
因為過去的歷史事件因素,台僑對僑委會的印象很多時候並非正面。僑委會早期被說是海外的警總,可能接觸政府人士後,有些人就變成黑名單沒辦法回家。
去年我曾質詢過,關於台僑轉型正義的議題。今年因為美國政黨輪替,有一位吳修銘先生,現在是美國總統科技和競爭策略的特別助理,聽聞吳修銘的父親吳明達過去也在黑名單上,以他的高度,應該很適合僑務委員會接觸。
委員長回覆我,有請同仁透過一些管道,跟吳教授來聯繫,過去曾有互動,但近期比較少一點。
我想說的是,提起這個案例,並不是要針對個案處理,是想建立通例的精神。過去世代曾經被國民黨政府壓逼,很多菁英人才在外國無法回台,而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很多都很優秀,有在白宮工作的、有在NASA工作的,在全世界各地都是很優秀的社會賢達,擁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那僑委會是否有可能努力來翻轉這個印象,實踐轉型正義?不能讓人家覺得我過去做台灣人,結果被黑名單趕出來,現在又叫我挺台灣,這感覺實在不會太好,不論是黑名單本人、或是他們的後代,應當要慎重以對。
委員長說,目前僑委會有在海外僑界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的實施計畫,比如鼓勵或協助,或是提供租借場地等等,也邀請海外受難者的家屬,或其相關的朋友,可以回台灣來參與,我們有在和台僑積極溝通交流。
我想提醒委員長,威權政府的壓逼,不只是二二八相關事件而已,像是林獻堂二二八也沒有受到牽扯,但他嗆了嚴家淦,最後林獻堂遠走日本,至死都未回到故鄉台灣。過去黨與國家沒有分別,混雜不清,包括「海工會、文工會、陸工會」這些國民黨的系統,常常就是製作黑名單的單位。
我們需要讓台僑徹底了解,現在已經是民主的時代,我們已經轉型完成,不再是過去那一套威權時期的作法。我在預算案時曾具體提出:過去面臨威權政府逼害僑民和後代,應當要聯絡、建立制度化方式,了解到底有多少人並認識,他們的後代目前的狀況,並讓他們理解現在是民主政府,不是過去的威權政府,我想請問關於這個部分進度如何?
委員長表示僑委會有鼓勵駐外單位的同仁,可積極接觸這些朋友,讓他們了解台灣現在沒有這類事情,也希望他們有機會可以和僑委會多聯繫、多接觸。
但我希望,相關單位還是要給予具體的數字以供統計追蹤,委員長回應我,暫無這方面的統計,因為有時很難確認互動的對象是否曾遭受政治迫害,但二二八這部分,相關單位有直接的溝通與協助舉辦相關的活動。今年在十三個駐外館處,約有一千多人來參加相關的活動。
我覺得相當可惜,沒辦法了解實際有多少人,我也知道促轉會去要求過去的系統公布檔案,那些人都說檔案都不見了,但我覺得至少僑委會這邊,要更積極地去接觸處理,而不侷限於二二八的部分,特別是當初黑名單以及其後代狀況的了解。
僑務委員應多引進年輕新血
我也請教委員長,目前一百八十個僑務委員平均年齡幾歲?
委員長回應我,差不多六十四歲出頭。
依據委員長的答覆,僑務委員是在海外來協助推動僑務工作,服務僑社、僑商、僑教,另外也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並反映僑界的訊息,讓政府了解海外僑界的動態。
而我上任之後,許多少年朋友,包括在矽谷、歐洲,不少人在重要的機構或商業界任職,他們都表示,對僑委會沒什麼印象,後來深入詢問後,說從父母那個年代,海外僑委會就會自己篩選服務對象,這個可接觸、這個不可以服務,所以對下一代來說,已經忘記自己是台灣人,以至於沒辦法投入僑務工作。坦白說看僑務委員的名單,只有兩個四十五歲以下的。現在年輕朋友、青壯年這世代,幾乎都習慣使用社群媒體、網路工具,也對新創科技很友善,我認為僑務委員可以試著朝向年輕化稍微努力看看。當然資深人員代表有豐足的經驗,有其重要性,但我們也應當要引進年輕世代。
委員長表示現在已要求未來每一屆的海外僑務榮譽職推薦名單,至少要有一個是四十歲以下,特別需要調整科技、創新、文創,這類年輕的議題要多交流。
我們台灣的路不容易,官方因為一些限制,沒辦法與國外直接交流,大家也都知道國際的壓力,特別是有一個國家對我們特別差。但不要忘記我們民間的潛力,雖然過去民間交流比較著重在傳統商業的產業,但我們也可以多致力於創新產業,比如社群媒體也好、矽谷新創產業等等,這些新的領域,很可能目前沒有僑務委員,這樣就等於斷絕年輕世代與新經濟這一塊的可能性,我會覺得很可惜。委員長回應我,之後會盡量來做。
希望我們民間、官方,一起攜手努力,讓台灣走出世界!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2021-03-15,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僑委會 童振源委員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給予應該是一種習慣 在 陳允萍 Peter Ch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道教信仰當中,有許多擬人化的神祇, 從天干地支一直到易經八卦等等衍生出來的神話故事傳說, 還有一些忠烈之士受到後人的信仰膜拜等等, 都演變成當今 元宵節遊行或是偶爾會看到神明在街上遊行的陣頭由來
思想產生的信仰信仰產生了力量及 演變到後來變成1種眾人知悉的文化
這種文化古今中外 比比皆是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還是道教都有類似的遊行, 只不過那個遊行到後來是否會變成後來眾人所接受的一種習俗或文化!
台東縣的 元宵遶境遊行 以自我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持續的不斷,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 官方並沒有主辦, 但是還有一些零星的陣頭在街上受到信徒的 請拖到各商家去擺陣,幫忙百姓消災祈福解厄~
這是一種人民的宗教信仰行為, 在不影響大環境如噪音及污染的情況之下我覺得這是應該被鼓勵的, 陣頭的文化有時被污名化 由來已久, 站在政府的角度或認為應該給與行政指導輔導讓這種遊行或是習俗 更優化, 不論是吸引觀光客的成命也好或是安撫人心也好,我相信 給予適當的行政指導導正 一部分較不良的習慣或是風氣,會得到雙贏的結果!
給予應該是一種習慣 在 EFS 方程式運動工作室- 【 一起培養運動好習慣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起培養運動好習慣】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一開始需要理性控制自己去做這件事,慢慢的開始認為那是一種「本來就應該做的」,不做反而覺得很奇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