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是想當好人
三十八歲的羅善海小姐已經踏入職場十五年,她和母親兩人一起生活。姊姊、哥哥都已經結婚、買房子,還生了孩子,生活過得很好。但因為兄姊都要還貸款,老是以「總有一天」會給孝親費為由,於是母親的住院費、零用錢、生活費,都是以善海小姐的信用卡支付。她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一家之主,這些事情如今看來也都理所當然。對母親來說,「還管得動的孩子」就只剩下這個一起生活的女兒。
這位善良的母親面對偶爾露面的長男和長女,都不敢多說什麼。兩人就算只拿一些錢回家,這位母親也會把整個冰箱裡的食材,全部做成小菜送出去,同時還會說:「謝謝,下次人回來就好,我不需要這些錢,孩子們應該更需要用錢……」兄姊雖然對母親感到抱歉,但仍若無其事地使用善海小姐的信用卡支付所有費用。只因為老么單身、因為住在一起、因為很乖、因為聽話……。
善海小姐一直以來都對此沒有什麼不滿,畢竟個性善良就是好人,懂得犧牲就是善良的孩子,不用明說也能理解家人。善海小姐之所以會爆發,是因為母親傷到腰,她必須要獨自負責照顧,兄姊說相信「善良的善海」會好好照顧母親,所以只透過電話詢問狀況。
「我真的累了,哥和姊也應該也要出住院費,並幫忙照顧媽媽,我受不了了!我要搬出去!」善海大吼著。
■ 一直當好人,反而容易得憂鬱症
每個人都會得憂鬱症嗎?如果實際跟憂鬱症患者見面,就會發現他們大多都不是很暴躁的人,而是無法把心裡的話告訴親友,讓自己感到十分煎熬的人。不安、憂鬱、委屈、憤怒等負面情緒無法釋放,全部累積在心裡,最後成了膿包,讓身體也跟著生病。
我們偶爾能看見獨自做出太多犧牲的乖孩子,某天突然情緒爆發並跟家人切斷關係。這是因為善良的人當太久了,心裡就會生病,進而想切斷關係。即使是家人,也應該要保持適當距離。長期讓一個人獨自犧牲,久了也會演變成憤怒。
無論是心靈還是物質,持續奉獻只會使人開始埋怨家庭,事實上,應該要先照顧自己,才能產生照顧家庭的力量,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智慧。
職場也是一樣。別再想成為好人了,請先檢視自己是否只有親切,但卻沒有自我吧!若不懂得拒絕、什麼都幫忙,很容易被當成好欺負的人,無論在什麼環
境下,都會有把事情推給別人、不好好做事,只會造成他人困擾的人存在。
有些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前輩的請求,便幫忙加班完成工作,沒想到對方竟然厚著臉皮,不斷把工作推出去。一旦有人用「很願意幫忙別人」形容你時,那麼其他人也會開始把工作推給你。忍兩次、三次,其他人也會理所當然地叫你幫忙。你贏得了好人、善良、親切的名聲,但心裡卻很煎熬,感覺自己就像消耗品一樣非常不愉快,但卻無法拒絕對方,於是今天也堆滿了同事要你幫忙的工作。
在職場上沒有可抱怨的對象,害怕一不小心吐露自己的不滿,會被別人形容成表裡不一。內心憤怒不已,甚至不想上班,也因為不懂得拒絕,導致遍體鱗傷,只好來到諮商中心吐露心聲。
「我好像得了憂鬱症。」如果一直忍耐,對方就會認為「那個人原本就很聽話」,等到哪天下定決心要果斷拒絕時,有些人反而會不滿地認為「為什麼拒絕我的請求?」因此,若想保護自己,那就必須練習拒絕的技巧,偶爾也要坦率地表達個人情緒。
既然事情的起因是,對方把自己該做的工作推給別人,那麼就算拒絕幫忙也不會被罵。只要不是自己該負責的事,那就應該鼓起勇氣,有智慧地拒絕。
請拋開「我想在公司當好人」的想法吧!
.
本文摘自《#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作者:朴相美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因為聽話、善良,所以原生家庭會優先選擇犧牲那個乖順的孩子—這種情節我真是看了想哭,因為我也聽了幾次這種叫不出聲的吶喊。然後,等到有遺產、有好處的時候,平常不見的人,又都出現了……
標題是「別老是想當好人」,但像摘文中的主角,倒不完全是自己情願,而且好像陷在一種共犯結構裡的感覺。當然,因為自己的不忍、不捨,也把自己綁在這種艱難的處境裡。
以長照來說,目前台灣平均照顧一位老人家的時間是十年,這足以大大影響照顧者的人生。很有可能,要放棄很多重大的決定,包括結婚、生子、就業……,等到老人家走了,照顧者反而被其他手足視為一種負擔,這依然是正在進行式。
唉……,有時反思傳統道德,裡面藏著許多沒有訴盡的眼淚。獨立思考很重要,也藉著閱讀,理一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去愛?又如何設立界線?
祝願您,能先當好自己,再談要不要當好人!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處
給孩子零用錢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養育男孩的溫暖」
一場疫情讓大家的生活步調都慢了下來,最近,我常常在社群上被別人家的兒子給暖到,雖然在家的生活常常是莫名忙碌又看似鬆散,但看到不少孩子在家幫忙做家事、跟父母的互動增加、一同玩樂學習,孩子的暖心,治癒了我們某部分防疫居家生活的苦悶。
這兩週我家孩子在家吵架次數也不少,讓媽媽怒吼的頻率逐漸上升、實在越來越難以保持平靜...
前幾天下午陪著孩子上課寫作業,大概是那天忘了泡咖啡,沒想到在一旁坐著盯看的我竟然難得昏沉睡著了…醒來時發現身上多了一條"浴巾",原來是老二看我睡著怕我著涼,跑來幫我蓋被子,老大則自己默默用作業,兩人都很有默契難得保持安靜沒有吵醒我。
大家常說,生女兒才貼心,生兒子就是來操勞媽媽的。
生活中我们總是習慣在男孩身上貼上各种標籤,例如”好動”、”不聽話”、“調皮搗蛋”、常作出令人崩潰的事等等。
當他大哭大鬧的時候,我們覺得好煩,他為何不能安安靜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他和其他小朋友起爭執或打架,我們唸他怎麼這麼不乖,不能讓父母省心、不懂得禮讓;當他不好好寫作業,我們覺得他專注力怎麼那麼差,都不能好好認真學習……
一直以為是我們在費心費力養育孩子,但是日常生活之中,孩子也常常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動。
很喜歡不知在哪看到的這句話
「每個男孩都是因愛而來,每一對母子都是為愛而生。」
不禁想到,一個多月前,那次老大老二爭相掏出零用錢,湊齊150元,說要請我喝一杯星巴克,因為他們注意到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喝最愛的摩卡,老是買超商或在家喝濾掛式咖啡,他們說要代替爸爸請我喝咖啡。還記得那天到了星巴克,一進門老大就要我去找座位坐,他獨自去點餐然後堅決自己付錢(也不準我去櫃檯),天知道有多久沒有男生請我喝咖啡了吶😂
原來,生兒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享受兒子的寵愛❤️
一個體貼暖心的兒子,簡直就是媽媽生命裡的一道陽光,不論現在正經歷的是陰天下雨天還是颱風天,請耐心等待、溫暖的陽光總會有到來的一天。
所以,親愛媽媽們,也許養育男孩的過程中有時候覺得很煩很累很無力很阿雜,但請記得好好愛他、好好陪他長大,未來總有一天,他給妳的溫暖,絕對會帶給你不同的驚喜收穫....
照片是我家老大偷拍的...還好媽媽沒有張嘴流口水XD
給孩子零用錢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連結:愛,才是唯一解方】
「連結」的系列文章,我想傳遞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愛」。
這份愛,該如何表達,其實有許多方法,這考驗著父母的判斷與抉擇。
父母可以用過去老一輩人的方法,但可能會造成自己經常處於撞牆期狀態。
如果厭倦了過去撞牆期的狀態,不妨試試用最簡單澄澈的直白方式,表達愛:專心於當下,專注的愛我們眼前的孩子。
我們視線的容納之窗,不但不寬廣,還很狹窄,這造就了無數個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進入眼簾的人,非常少,幾乎是很單一且非常純淨。
因此,只要照顧好眼前的孩子,在界規的範疇下,貼近孩子的內在,也就抵達了「愛」的表達。
然而在實際運作時,會發現孩子的反應千奇百怪,例如:私下送禮物給老大,老大卻跑去跟弟妹炫耀。直接表達愛,其他孩子會說不公平。
不說遠的,就拿昨天家裡發生的一件極小的小事。
昨天一早,一一端著自己的戰鬥陀螺盤(超大),從房間裡睡眼惺忪的走出來,不停的喃喃:破了,我的盤子破了,爸爸我的盤子破了,這個不能用了啦,這樣我就沒有盤子可以玩了捏,我想要新的盤子,可以嗎?
先生正在收拾家裡的環境,聽到一一抱怨,彷彿嘴巴上安裝了語音導航系統,下意識的開啟自動回應功能,他告訴一一:是喔、好阿,下一次有機會去玩具店的時候,爸爸再幫你買一個。
先生沒有停下手邊的工作,他只是本能的反應孩子的提問。
一一聽到瞬間開心了,眼睛閃亮亮,看著他爸爸偉岸的身影,我猜,一一肯定覺得爸爸很帥吧。
一一:真的嗎!真的可以嗎?!
先生:可以可以,下次你記得提醒我。
一一:謝謝爸爸!
就在先生揚起得意的嘴角時,旁邊連帶的揚起了一陣狂風暴雨喧嘩,讓先生的嘴角瞬間顫抖。
三三:為什麼一一可以買新的玩具!
川川:爸爸不公平,為什麼只有一一可以!
三三:對呀,不公平,我們也要!
原本一早上演的溫馨家庭劇,瞬間成了黑暗的鬥爭劇,場面波濤洶湧,吶喊聲此起彼落,和諧的早晨瞬間掉入地獄的油鍋,炸的油鍋裡頭的人物姿滋作響。
也許你要問:我專心一意的對待眼前的孩子(一一)了呀,為什麼又不行了?
是的,我剛剛確實在前頭文章寫著「只要專心的面對進入眼簾的孩子表達愛」,但為什麼此刻先生這麼專心的對待一一,為什麼不行?
請容我將這個例子,轉個向,和大家說明。
在先生對待一一「買戰鬥盤」的事件裡,是無意識行為,也就是幾乎沒有經過思索(專注對待),比較像是脫口而出的回應,而當時先生的眼睛正盯著自己要處理的家務,此為其一。
其二是,先生的反應,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生出的反應,一一抱怨陀螺盤破掉,先生就解決他的問題「買個新的陀螺盤」,希望藉此消彌孩子的抱怨。
綜觀上述兩點,這都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什麼呢?
真正的「愛」是需要貼近孩子後,才能有所感,然後才做出「反應」。
簡而言之,就是需做到「聽核心」三個動作後所展現出來的姿態漢語意,才是真正的「愛」。
在這裡的讀者,應該都熟知「聽核心」三個對話要素,(這裡就不再解釋細部動作,若不知內容,可以上網搜尋「聽核心」或翻看《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書內都有詳解),只要依照「聽核心」的三個對話要素,基本上就能真正的貼近孩子,傳遞愛。
就以上的一一的例子,如果先生在聽見「一一抱怨」時,如果真的想要回應孩子,這時應該需要先做到「聽」,所謂聽,不只是耳朵的傾聽,還得做到姿態上的傾聽,也就是先生如果真的想聆聽孩子的苦惱,首先得停下手邊的事物是必然的反應,畢竟一個人無法一心多用。其次,目光也會順應「想傾聽孩子」的想望,而專注的凝視孩子,這些動作,都是姿態上的「聆聽」。
當父母全神都關注眼前的孩子,就會想進一步理解孩子口中所謂「陀螺盤」壞掉了的語意,是純粹的「抱怨」想抒發心情,還是真的想「換新」的陀螺盤。
若是如此,我們肯定會因為「好奇」而有了「核對」孩子的想望,於是啟動「核對」。
核對的方式有很多,諸如:你的陀螺盤壞掉了,你很難過嗎?壞掉的陀螺盤你想怎麼處理呢?你會想買新的陀螺盤嗎?你有足夠的零用錢買陀螺盤嗎?還是你想要修理你的陀螺盤?
零零總總的提問,都是為了讓自己更貼近孩子真正想表達的語意,而此番父母的靠近,也會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好在乎我,好愛我」。
無論孩子回應什麼樣的答案,父母都可以繼續好奇孩子的想法,而提出更多的核對,藉此靠近孩子,這樣的對話往返,便是「愛」的表達。
因此我在昨天與前天未解鎖的問題:「三三因為發現妹妹有新禮物而希望我額外找新的禮物給她」,以及昨天「川川因為不滿姊姊得到魔術方塊球而哀嚎」,這兩者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行徑反應,面對層出不窮孩子提出的考驗,父母秉持著「聽核心」的溝通要素,認真的傾聽孩子,將映入眼簾的孩子,好好的給予關注,便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這才是「連結」這一系列文,最想讓父母學習的核心價值。
所以,邀請所有正在看這一系列文章的爸爸媽媽,請你們別被「私下送禮物」的行為而錯誤引導,忽略了真正的核心「表達愛」,因為孩子等待的是父母的「愛」,我們只是透過禮物去強化內在的愛,而不單單只是形而上的「禮物」呀。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