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60的網紅羅廷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轉大台中新聞 2017年6月30日 南區德富路,早期是運送甘蔗到鄰近糖廠的五分路,後來經過都市變更,這裡一度變成髒亂.雜草叢生的閒置用地,為了重現當時樣貌,社區向市府爭取經費,利用鐵材.泥塑.植物盆景等各種材料,重新改造當地景觀,設計出一台黑台仔車跟獨特的鐵道牆,希望讓當地的居民看到後,能夠回憶起過...
經費利用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0 市政總質詢《原住民體育人才培養》】
第五次定期會的總質詢時間,Ingay分別就防疫、原住民生活狀況與需求調查、原住民運動與臺南運動資源支援、原住民教育等議題向市府請益。在此也向族人與市民報告。完整的總質詢影片記錄可在貼文最下方的連結察看,這次也按主題分段說明並分切影片。
關於原住民運動人才培訓、專任教練增額與經費支持的部分,在7/20的總質詢中,Ingay針對幾個重點跟市府作了幾個交流:
#日後全原運經費預算的跨局處支援
過去臺南市族人選手參與兩年一度全國原住民運動會,都只能由原民會(民委會)獨立支撐。相較於其他同樣以臺南市名義、代表臺南參與全國運動賽事,都有來自教育局(體育處)的經費,原民會有限的經費對選手的培養、出賽實在有所不足。
所以2019年開始,Ingay就一直向教育局爭取,至少從代表隊的服裝開始。很感謝教育局去年編列今年度預算時納入,所以今年臺南市參加原運會,在經費壓力部分就可以稍獲舒緩。
這個部分,也在質詢、詢答中確認下來,日後每屆次的全原運,市府的原民會、教育局都會來一起在經費上協力。希望能讓族人選手們有更穩定的後盾來支持。
#原住民棒球每年組訓經費承諾支持
臺南的三級棒球一直有很傑出的成績,其中也不乏族人球員。但碰到全原運時,卻只能兩年一次的、進行倉促的短暫組訓,對球隊的戰力養成其實是很可惜的事。今年的比賽也是,在選拔組訓階段,Ingay與教練團、學校、棒協多位先進前輩的交流,大家一致認為球員素質很高,但平常分別在不同學校球隊,賽前集合成隊的組訓時間太短,很希望可以改善。
所以Ingay這次向教育局爭取,希望在「臺南棒球力」的整體考量下,不要等兩年一次的參賽(原運),希望每年都可以固定來做組訓,只需要不高的經費,利用既有的場地與大賽事間的時間,就可以把孩子們集合起來,跟各校的既有隊做訓練賽,以戰養訓,培養原住民少棒、青少棒的團隊戰力默契。
感謝教育局鄭新輝局長的支持,會來規劃每年原住民球隊的組訓。黃偉哲市長更主動表示,日後參賽組隊後,也不用急著打散,還可以再規劃後續的接續訓練。得到市府的承諾支持,Ingay真的很替球員們開心,畢竟,這些優秀的孩子們都不只是族人的孩子,而是臺南的孩子。我們在培養的,都是一個一個臺南棒球的新血呀!
#原住民族棒球輔導計畫資源善加利用
Ingay在質詢中再次說明中央《原住民族棒球輔導計畫》的新政策,以去年以協進國小球隊為例,說明並感謝陳瑩、鄭天財、伍麗華委員的協助,特別是 陳瑩委員與團隊的大力促成(參 https://tinyurl.com/298caaw7 )。強調目前除了臺南三級棒球《紮根計畫》的資源外,可以善用《原住民族棒球輔導計畫》,讓更多球隊可以多聘到專業的原住民籍教練。
#原住民學生運動員學區問題
而針對不同學區的球員(跨區)招募問題,也請教育局介入協調,避免可能的摩擦,能以臺南市棒球能量的最大化為目標,讓更多球隊可以得到資源,也讓球員們有更好的訓練環境。教育局鄭局長欣然同意。
#各運動項目專任教練資源的問題
Ingay在總質詢時,除了以三級棒球人才培育,也提到包含軟式網球與各類運動項目。建議教育局也可以如前述處理棒球運動時,耙梳各種補助計畫、找到可以切入的點,透過制度的改善或適用範圍擴大,可以讓更多的選手在培訓上、在職涯上都可以有比較穩定的資源與支援(如專任教練員額)。
其實Ingay想表達的,是在運動項目的「養成」甚至是退役後的職涯規劃,而不是只在選手成功得名後的錦上添花、合照貼榜。過去在業務詢答中也提過,獎勵固然是一種方式,但是別忘了在得獎前所有付出努力的選手、教練、甚至家庭的支持付出。在競技運動的考量下,我們應該著重的是「環境」營造,所以公部門在特定的硬體投入、政策制度與軟體的支持上必須投入資源。可如果回到運動的角度、特別是各類的「興趣」,那麼參與者自己應該負擔付出的也必須斟酌分擔,也許對「運動」這個議題才是比較長久的考量。
奧運前的總質詢內容,也許在「奧運熱」裡突然的全民瘋運動裡,我們可以再多思考些,關於運動的種種。
只要越多人願意一起一起,不要停、慢慢走,我們終究會抵達理想的彼端。
「原住民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詢答影片:https://youtu.be/5BFeeGAzAt0
「防疫工作檢討」詢答影片:https://youtu.be/tCWyBOSezEQ
「全原運/原住民棒球/軟式網球專任教練」詢答影片:https://youtu.be/9gN7-2m3poA
「完整」詢答影片:https://youtu.be/mktdTbdhDgI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經費利用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鐵員工心聲】面對風險的經驗,第一線現場人員最多!
「台鐵應該 #翻轉 安全管理制度,讓 #基層 普遍且確實參與(而不是由小主管或工會代言)、建立平等文化,甚至應由基層直接決策,並使安全改善列為 #經費利用 的第一要務。我認為這才是 #安全管理 的真正落實。」台鐵營運人員 #劉仲書 直言。
2018年 #普悠瑪事件 後,#劉仲書 在台鐵宜蘭區負責災防業務。
災防主要針對天災,但一些重大鐵路事故或危安事件演練、防疫工作與國防動員,也在劉仲書這裡經手:
「在這個位置兩年多,坦白說,我仍認為自己的業務知能嚴重不足,而且幾乎只能應付行事。不過,我在這裡必須指出的事實是:行政業務從上到下,就是 #忙到只能應付行事。」
行政業務太冗雜,行政沒有心思商討,現場只能「來文照辦」──你要什麼,我就拿什麼給你。
事實上,要求現場執行的冗雜工作,大多只是 #舊版照抄或造假,大家心照不宣,根本很少有人認真當一回事。
當你把我這種經驗,放進台鐵安全管理去看,你就知道情況有多恐怖。即使是現在三階段中推到第二階段的安全管理系統SMS,也大量摻雜這些內容⋯⋯ 」
搭台鐵如玩命?安全改革怎麼做?👉 https://bit.ly/3ur0DFm
經費利用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轉大台中新聞 2017年6月30日
南區德富路,早期是運送甘蔗到鄰近糖廠的五分路,後來經過都市變更,這裡一度變成髒亂.雜草叢生的閒置用地,為了重現當時樣貌,社區向市府爭取經費,利用鐵材.泥塑.植物盆景等各種材料,重新改造當地景觀,設計出一台黑台仔車跟獨特的鐵道牆,希望讓當地的居民看到後,能夠回憶起過去的兒時點滴。

經費利用 在 總經費| Meta 企業商家使用說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總經費讓您設定整個廣告組合刊登期間的花費。我們的系統會自動將這筆金額平均分散於您所選擇的整段時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