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節能、拚經濟!#歐盟 投入910億振興基金、要在2030年前翻新3500萬棟 #建築,進行建築綠色轉型。
🏘歐洲老房子多,#台灣 其實也一樣,平均屋齡29.8年,建物老舊過時,但現行法規與獎勵措施還沒辦法控制建築能耗、提升能源效率,台灣可以怎麼做?
https://e-info.org.tw/node/232304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綠建材法規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5月7日,經濟部預告了《工廠管理輔導法》(以下簡稱工輔法)子法《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以下簡稱《用地變更辦法》)。該法規範了農地違章工廠在取得「特定工廠登記」(以下簡稱「特登」)後,可以將土地從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違章工廠即可永久就地合法,還可以進行土地交易,將造成農業區永久性地破碎化。
-
🏭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於今年6月3日召開「反對農地違章永久就地合法!拒絕工廠特目土地交易」記者會,嚴正要求暫緩《用地變更辦法》草案公告。然而,經濟部無視民間團體要求「遏止農地違章工廠問題,守護糧食安全,捍衛國土與土地正義」的強烈訴求,竟於6月21日《用地變更辦法》正式公告生效。
-
在此,民間團體嚴正指出生效後《用地變更辦法》的五大弊病:
1⃣️《用地變更辦法》未依據《工輔法》第28-10條但書,建立合理的審查標準作為把關,將導致「全面納管」等同「永久就地合法」,違背國土安全及永續發展。
2⃣️「特登工廠」縱使取得合法身分,但廠房消防安全仍有「農地水源取得不易」、「違法建造、建材易燃軟化」、「道路狹小救災車輛進出不易」等根本性缺陷;就地合法化恐將農地違章工廠打造成消防員的大墳場。
3⃣️《用地變更辦法》允許違反環境法規情節重大的工廠,仍可在改善完成三年後申請地目變更、就地合法,根本無法嚇阻工廠偷排污染農地,危害台灣糧食安全。
4⃣️永久就地合法無法解決農地違章工廠問題,反而造成土地合法化用地炒作,也讓工業區形同虛設,扭曲台灣產業公平競爭發展。
5⃣️經濟部規劃要求違章工廠變更地目時須安裝光電,卻未考量特登工廠的建築特性。在發生火災時,結構遭破化的鐵皮工廠易造成光電板墜落,增加消防員救災觸電風險。
-
因此,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嚴正呼籲:
♦修正《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加嚴用地變更審查及資2⃣️農地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後,不能交易買賣,否則將造成農地破碎、投機客炒作。
♦《工輔法》及其子法應以嚇阻農地污染為指導原則,明訂造成污染的農地工廠不能就地合法。
♦違章工廠安裝光電應考量建築特殊性及救災安全,重新訂定消防與結構安全法規。
-
🏭就此結果,民間團體非常遺憾曾經承諾保護農地、保護消防員的蔡總統與及執政黨,非但沒有履行承諾,反而步步放寬就地合法條件,蘇貞昌院長在2019年《工輔法》的修法承諾「不准新設、不得污染、不得危及公安」全部跳票,還讓蔡英文政府的田園工廠成為消防員的墳場,是經濟部沒有按照蘇院長的承諾、私自將《用地變更辦法》修成五大弊病嗎?行政院必須出面說明清楚。
---
全文請上👉 https://bit.ly/3qAp9mG
綠建材法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助2050年淨零排放達標 我們需要做足哪些準備?(05/26/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IEA上週便發布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此外,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乾淨能源技術在2030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四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18倍,而且GDP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4%!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年幾乎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70%。“
文:詹詒絜(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4月,已有44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70%的總碳排和GDP。
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或摸索該如何達成。國際能源總署(IEA)上週便發布「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走在2050路徑上 經濟會成長但碳排會下降
報告一翻開,最吸睛的預測莫過於這套路徑不僅能讓2030年的世界經濟規模比現在多40%,能源消耗也同步減少7%,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完美脫鉤!而且到2030年還可以創造1400萬個就業機會,發展更高效能的電器、燃料電池運具,以及建築節能改造上,更額外需要1600萬個工人。
不過報告也坦承,轉型中會有工作機會流失。2050年化石燃料在目前能源總供給量的占比中會從4/5下降到只剩1/5,隨著大規模的淘汰,估計會減少500萬個工作,此時正義轉型(just transition)就必須進場,輔助工人轉換職場。
此外,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乾淨能源技術在2030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四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18倍,而且GDP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4%!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年幾乎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70%。
三大部門減碳關鍵:氫能、電動化、零碳建築
接下來看能源終端用戶,2030年工業和交通部門碳排會各降20%,建築部門則會少40%;到2050年,三巨頭的減排幅度可以各自來到90%,完整脫碳。
但是要這麼巨幅削減碳排,工業部門得仰賴氫能和碳封存及捕捉技術。其中2050年氫能的量會是現今的6倍,一半會用於重工業(主要是鋼鐵和化學品生產)和交通上。
讀者可能會疑惑,氫能又分綠氫、灰氫、藍氫,如果都是用灰氫來生產,怎麼達到減碳效果?對此,報告裡特別強調2050年有2/3的氫能必須是低碳的,也就是用電解方式製造,而且成本會比現在少3倍,以利量產。
交通部門的去碳則要靠電力化,2030年的車輛銷售有60%會是電動車(2020年電動車銷售僅占5%),公共充電站也要到位,設置將多達4000萬支;其他像是航班數量要減少12%、20-50%的車旅(car trip)轉換成透過公共運輸、自行車進行,都是減碳助力。
必須要提的還有這次報告在建築部門裡提出一個新概念:準零碳建築(zero-carbon-ready building),也就是計算一棟建築碳排時,需涵蓋建物營運、搭建、和材料生產製造幾大階段;如此要低碳,建築就得具備良好的被動式設計、整合當地的再生能源、使用低碳建材、甚至可以成為分散式能源的一環,為韌性電網貢獻己力。
扣合著淨零目標,2030年全球應有20%的既有建築需要翻新,2050年超過85%的建築需遵守準零碳建築能源法規,住宅建物翻新速度每年要達到2.5%才行(目前比率小於1)。這樣即使未來全球樓地板面積會增加75%,排放量仍可被完美削減90%。
最後,就經濟工具來看,少不了用碳定價去刺激各部門的脫碳,不過平均碳價於2030年要達到130美元/噸、2050年250美元/噸,藥效才能發揮到最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269
IEA : Net Zero by 2050 -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https://www.iea.org/reports/net-zero-by-2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