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網路資料引用格式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4
我 …… 當然已經距離學生時代很久遠了;然而,這一週在『高流』營運中心籌備『樂團興奮波』這個音樂競賽,從洽談評審、排定賽程日期,制定遊戲規則、設定宣傳期程等等,所有召開的會議、確認同仁的工作細節種種,我突然有重新回到學校社團的那種感覺 – 那時候,覺得自己在搞的活動,真是要『像個大人』那般有模有樣的;而現在,真的已經是大人了,辦起活動來,卻又渴望還能保有學生時代的那些單純、衝勁!
如果可以不要有外界那些奇怪的干擾,而讓我們本於職責、專心地把事情做好,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是很好的!
但如果不是!我還是要很驕傲地告訴你:我們已經開始行動了!這個震央起自高雄、專屬於臺灣大南方領域的『樂團興奮波』 ---
開幹了!
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musiccenter/posts/3225030977565385
http://bit.ly/活動報名簡章
[二. 高雄行動紀實_02] - {01_高流系} 之『樂團興奮波』_02
看起來是個音樂競賽,實則是一種『音樂人才培育』的這個活動,當你決定要參加時,你一定要很冷靜地分析以下幾件事:
1. 首先,這個賽程會先要寄交三首帶有編曲意涵的原創詞曲,你特別要注意在這個階段,『詞曲』的評分佔比其實是比較高的,這意味著:評審在這階段對於『創作核心』是比較在意的;我並不是說因此音樂呈現的外包裝 - 『編曲』就不重要,但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要選擇強化『作品』的哪個區塊來得分,我會強烈地建議你,一定是要讓評審覺得你『言之有物』。
2. 由於這三首曲目是『錄音』成果,我覺得你千萬不要拿個手機就直接錄掉交件 --- 章程裡特別說了『2Tracks』,那就絕對不是手機錄下來的那種『Mono』形式。我想建議你趁這個機會,開始認識一些簡單的錄音概念,又或者選擇一個可以協助錄音的排練室,把作品錄得乾淨清楚些再交件,這樣,不論後來的結果如何,你都至少留下了一個樂團的音樂紀錄 --- 相信我!二、三十年後,你會感謝我現在的這個嘮叨。
3. 你應該也注意到在『演唱及演奏技巧』的佔比其實也不小,這時候你就要想想:這整個比賽的真正意涵究竟是什麼 --- 評審在這個階段不會是要看『個人英雄主義』式的技巧展現,反而是整個『樂團』的平衡感才是關鍵,也因此,請不要掉進『技巧』這兩個字的表面陷阱,對這些樂團出身的評審來說,能讓所有器樂參與者呈現出『一起呼吸』的抑揚頓挫,才會是真正的『技巧』。另外,也要注意一下樂器與人聲的音量平衡喔~
4. 關於另外要繳交的『樂團影像資料』,很明顯,評審就是要看到樂手、人聲實際的『一次性、連續性』操作,才能判斷你的樂團真正的實力如何;我的看法是:這時候不必刻意去練習什麼驚人的招數,或什麼奇巧的拍攝手法,相反的,選擇一種可以讓評審清楚看到所有人在『音樂時間軸』上操作的拍攝角度才是重點。當然,如果你的錄影器材還可以把很好的樂器/人聲音量平衡『直接輸入』,我認為,那真的會幫你的樂團加分許多!
5. 你應該已經發現,在這個『網路初選』階段,我其實都是建議你把『音樂內容』表現得乾淨、清楚,那是因為:大多數的參賽者都不會注意到這些小細節;但你可以想像:評審聽了一堆不是很清楚的錄音作品,突然聽到你乾淨、清楚的音樂,我可以告訴你:那真是一種天堂的感覺。如果你很希望晉級得獎,你就一定要在網路初選讓評審『耳目一新』啊!
6. 如果後來你很厲害地進入了複賽,別擔心!你還會有兩個星期來好好準備那兩首歌,你還會有下一次、再下一次好好修正的機會;你還會有我在這裏偷偷先告訴你下一個階段你又該注意什麼。
然後,你就變強了!
只是~ 你得先來報名啊!
-----------------------------------
後記 1.
我在這個專頁寫過十幾篇關於『現場演出』時可以注意的一些具體事項,如果你想超前部署你的下一階段複賽,不妨回頭去翻找一下,也許可以有『溫故知新』的功效。
後記 2.
因為太重要了,所以我把報名與資料上傳的網域空間再貼一次:
http://bit.ly/樂團興奮波
後記 3.
既然如此,就直接把整個報名簡章也張貼出來吧!
-----------------------------------
「高流系」樂團大賽 : 『樂團興奮波』
培訓計畫徵選辦法
一. 辦理目的
鼓勵來自「大南方地區」(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澎湖)音樂創作樂團,透過不同於一般形式的音樂競賽培訓教育計畫,培育在地音樂人才與提升其實質能力。
二. 報名資格
1. 限以三人以上 (含) 組成,由樂團成員自行演奏樂器,呈現整體效果之創作樂團報名, 曲風及年齡不限。
2. 「大南方地區」(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澎湖)音樂創作樂團優先錄取網路 初賽(請於報名表詳述與大南方地區之關聯)。
3. 樂團成員須至少半數以上為中華⺠國國籍。
三. 徵選辦法
1. 徵選作品需為樂團成員原創之詞曲及編曲,單以詞或曲參選者,不予受理。
2. 於網路報名截止期限前,提交上傳三首原創曲目的錄音檔、以及不少於一首的樂團實況錄影影像。
i. 三首原創曲目需提供 24/48 WAVE(取樣率 48 kHz,位元深度 24 bit,檔案格式
WAVE) 之格式檔案,最低要求應為 Two-Tracks(兩軌)收音。
ii. 實況錄影影像需提供 MPEG4 之格式檔案,不限定收音方式。
iii. 三首原創曲目之 24/48 WAVE 格式檔案及實況錄影影像之 MPEG 4 格式檔案,可由樂團決定是否進行後製處理,評審團將以實況錄影影像作為樂團實際技術水平之評審依據。 實況錄影影像包括但不限於樂團團練之紀錄或樂團實際演出之影像紀錄。
iv. 上傳曲目音檔時,檔案名稱請標示「樂團名稱」及「曲名」。
v. 上傳實況錄影影像時,檔案名稱請標示「樂團名稱」。
四. 獎項、名額、獎金及獎勵
1. 首獎一組:獎金新台幣十萬元整、得獎證書一紙。 佳作四組:佳作證書一紙。
2. 獎金應由得獎者自行分配。
3. 首獎樂團將可擔任「麋先生」樂團台灣巡演之暖場嘉賓(至少三場)。
4. 首獎樂團將獲得於「大港開唱」或同等級音樂活動演出之機會。
五. 徵選活動期程
1. 報名期間:2020.09.28(一)晚上 8 時至 2020.10.27(二) 晚上 8 時止
最終五強公布日期:2020.11.2(一)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 頁同時公布。
2. 各賽程辦理日期及地點:
時間/日期/地點
複賽 (1)
晚上6時
2020.11.16(一)
高流 LIVE WAREHOUSE
複賽 (2)
晚上6時
2020.11.23(一)
高流 LIVE WAREHOUSE
決賽
下午6時
2020.11.26(四)
高流 LIVE WAREHOUSE
六. 評選方式
1. 網路初賽 : 由兩組金曲獎得獎樂團及來自流行音樂業界的企劃、宣傳與行銷專業人士所 組成的專業評審團,針對參加樂團提供的三首原創曲目及實況錄影影像,以線上評分的 方式,選出綜合評分最高的前五團晉級下一階段,成為「最終五強」。
※ 為確保複賽順利辦理,網路初賽評選五組正取樂團、三組備取樂團。
「網路初賽」評分項目:詞曲創作(40%)、演唱及演奏技巧(40%)、編曲創意 (20%)
2.複賽及決賽 : 最終五強自網路初賽徵選作品中挑選兩首,進行三回合的「重複式競 賽」。
i. 第一回合 - 複賽(1):抽籤決定出場順序,各以兩首曲目進行競賽式呈現,評審 團針對整體表現及呈現的各種面向,對最終五強進行講評並評分。 「複賽(1)」評分項目:演出節目設計整體性(40%)、演唱及演奏技巧 (60%)
ii. 第二回合 - 複賽(2):最終五強在「複賽(1)」接受評審團的相關建議後,於 「複賽(2)」以同樣的曲目,進行第二輪競賽式呈現,並依「複賽(1)」方式 完成第二輪講評並評分。
iii. 第三回合 ‒ 決賽 : 最終五強以相同曲目進行最後一輪競賽式呈現,評審團以三次 評分加總、並考量樂團對於「評審建議」的實際表現修正,評選出首獎一組。 「複賽(2)」及「決賽」評分項目:演出節目設計整體性(30%)、演唱及演 奏技巧(50%)、修正表現(20%)
※ 演出節目設計整體性:最終五強可依演出節目做視訊設計、燈光設計及其他可 讓演出節目更完整之規劃。
七. 徵選須知
1. 報名徵選應於報名期間內至報名網站 (http://bit.ly/樂團興奮波),輸入相關資料,且於確認報名資料無誤後,連同三首原創曲目音檔及樂團實況錄影影像提交上傳。
2. 報名徵選應於報名頁面檢附下列資料:
i. 團員身分證正反面可清晰辨識之掃描檔或圖檔(非中華⺠國國籍須附有效居留證
之正反面掃描或圖檔)。
ii. 樂團簡歷(300 字內)及樂團照片一張(圖檔)。
3. 徵選作品限 24/48 WAVE 之格式檔案,需附歌詞、作曲人及作詞人姓名。
4. 原創曲目限以三首為限,超過三首取消網路初賽資格。
5. 報名徵選請確實填寫報名資料,如有資料不實、資料不完整、資料不正確及所留資料無法聯絡徵選樂團之情事,將被取消網路初選資格。
6. 報名徵選送出報名申請相關資料前應詳加檢查,主辦單位收件後,發現資料不齊或其他情事者,得通知報名徵選樂團限期補正,並以一次為限;屆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者,取消網路初賽資格。
7. 樂團成員如有樂手跨團參加徵選計畫,請於報名表上註明。
8. 報名徵選之作品需於報名期間內上傳,惟因不可抗拒因素而未於期限內完成上傳,主辦單位恕不負責。
9. 報名徵選之作品及報名相關資料恕不退件。
10. 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團員應親自參加三回合的「重複式競賽」,違反者取消「重複式競賽」資格。
11. 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團員於培訓過程中不得任意更換,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須經由主辦單位同意。
12. 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禁止採用 KALA 或 Program 預錄播放模式參加三回合的「重複式競賽」。
八. 注意事項
1. 同一件報名徵選作品不得由不同樂團重複報名。
2. 報名徵選之作品應為參賽者原創作品,報名徵選作品之音樂著作權歸屬原創人所有。如報名徵選作品涉及著作權糾紛,由報名徵選樂團自負法律責任。
3. 報名徵選之作品不得為改作之作品(例如翻譯、改編作品),如有引用他人著作,應自行取得權利人之授權同意,且引用之橋段、伴奏或取樣,不得多於四小節。
4. 報名徵選之作品有違反前述規定之一者,不予受理;最終五強名單公布後、決賽頒獎前 發現者,撤銷晉級者資格;頒獎後發現者,主辦單位撤銷得獎者資格,並得對得獎者求償後續演出安排之相關費用;得獎者應無條件繳回已受領之獎金及證書。
5. 本培訓計畫頒發之獎金依所得稅法規定事項辦理。
九. 權利與義務
1. 一旦報名徵選,則視同同意本報名簡章之相關規定及主辦單位另行公布之附屬 規定。若報名徵選樂團及其作品不符合本報名簡章之規定,主辦單位有權取消 其徵選資格。
2. 報名徵選之作品及演出內容,若已簽署著作權代理及音樂經紀、唱片發行合約,其相關 著作權利應由報名徵選之樂團自行取得。
3. 最終五強名單公布後,最終五強樂團應配合主辦單位規劃,協助有關本活動重要 相關訊息之揭露與宣傳(包括但不限於運用新媒體作訊息發布、訊息轉貼 / 轉知、接受 媒體訪問等)。
4. 為達到活動宣傳效果之完整性,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需同意主辦單位授權於本活動之相 關合作媒體或平台,使用包括但不限於表演者之姓名、肖像、錄音著作及音樂著作,於 各相關活動宣傳、報導刊登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之重製、散布、公開播送、公開 演出及公開傳輸,同時提供後續年度本計畫及相關同性質活動宣傳使用。
5. 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需同意無條件授權主辦單位重製、散布、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或轉 授權其徵選作品及「重複式競賽」之現場錄音錄影之相關著作權利於主辦單位相關活動 及宣傳,包括但不限於:廣播、電視、電信平台、網路平台等。
6. 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同意主辦單位得就本活動進行錄音、錄影及攝影等行為,本活動所產生之錄音著作、視聽著作、攝影著作等著作之著作權(含著作人格權與著作 財產權)皆歸屬主辦單位。前開於活動中所產生之相關著作,將使用於比賽紀錄影片及 本中心形象廣告影片剪輯等非營利目的,且非經最終五強之樂團事前書面同意,不得利 用於任何以營利為目的之行為。
7. 晉級最終五強之樂團需同意主辦單位於上述使用方式中使用徵選者之姓名及肖像且不對 主辦單位行使著作人格權。
8. 首獎樂團有義務配合參加「麋先生」樂團台灣巡演之暖場嘉賓(至少三場)及「大港開 唱」或同等級音樂活動之演出,演出時間及相關細節於本活動結束後另議簽約。
9. 首獎樂團違反本報名簡章各項規定,獎金將扣除二分之一後發給。
十. 本報名簡章如有疑義或其他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隨時修改本報名簡章及解釋之權利。
網路資料引用格式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外求職完勝履歷攻略:怎麼3秒讓人資驚艷?過去職稱跟要找工作的不一樣怎麼辦?哪些資料千萬別放?
「阿雅,你看一下,覺得我的履歷好不好?」我一天通常會接到十封以上這樣的讀者來信,但很抱歉,我通常沒辦法立刻回答你。為什麼!假設我拿了兩件衣服給你看,一件是露肩小禮服、一件是阿嬤運動褲,我問「你覺得哪件好?」那你不先問我:「阿你是要穿去哪?」總不好穿個禮服去跑步!😅
什麼是好履歷?除了一些基本的格式問題,履歷本身沒有好壞,跟職缺需要的越相關越好!要是我洋洋灑灑寫了一堆過去當後台工程師的經驗,結果我要投的是業務,而履歷上完全沒有寫到相關的經驗,那當然不好!所以,不要再悶著頭寫履歷了,寫履歷 之前,先看清楚職缺說明,想想自己的背景跟職缺需要的有什麼相 關,履歷上就只寫那些相關的就對了!
如果你到家一小餐廳,餐廳菜單上有比薩、越南河粉、炸雞、炒飯、上海菜、墨西哥薄餅、小籠包,你覺得怎麼樣?大概覺得很不妙。一樣的道理,要是你好多類型的工作都會一點,但你投的是美國中大型企業的工作,記得大部分這些公司都分工細,如果你工作年份不多,選定一種類型的職務投,確保履歷從頭到尾都盡量有相關,而不是大雜燴、什麼經驗都寫,才能有效出擊!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還有,寫履歷不是流水帳,是寫出自己的亮點,履歷要讓人家一看就知道你特別在哪(當然,最好是你的特長「剛好」是職缺需要的)。寫之前,先想想招募經理要收你的三個理由,為什麼招募經理應該收你,而不是其他一樣有符合條件的候選人?你跟其他做一樣工作的人比較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然後在履歷上貫穿全篇地 寫出來。比如說,你申請的職位是產品經理,但特別的是需要會看 數據作分析,你就可以把過去在工作上有用到數據分析的經驗特別寫出來。
👉 履歷開頭:自我介紹。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我要找什麼工作,而我有哪些經驗相關」
履歷的第一段開門見山地告訴別人你找什麼工作、有什麼相關經驗,特別是跟你想找的工作和產業高度相關的關鍵字。記得, 自我介紹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我要找什麼工作,而我有哪些經驗相關」。
一個好的自我介紹要有四個部分,每個只要一到兩句話:你的職業、你的專長、你服務過的產業和公司類型、你跟別人不同的超能力。秘訣是,不是寫你想講的,而是寫面試官想看的(跟你找的 職位有相關而且你確實有的),包括你想找的工作的職缺關鍵字。
你要記得,這段內容的目的是讓看到履歷的人或是履歷系統能在幾秒鐘之內,覺得你的履歷跟職缺有高度相 關。也因此,上頭的職稱、關鍵字,要跟你想找的職稱越接近越 好,不相關的資訊每多一樣都可能會扣分。另外,這裡的重點是關 鍵資訊;不需要口語的說明,像是那種「我對什麼很有興趣,我很期待跟您面談⋯⋯」的訊息不要放在履歷上,可以放求職信(cover letter)裡。
例如,想找行銷經理的工作,你可以這樣寫:身為科技公司 的行銷經理,我擅長谷歌關鍵字廣告、搜尋引擎優化、社群媒體行 銷。我在科技業、電子商務、零售業有經驗,也在優步實習。我也 有網路廣告、電子報、公關行銷的經驗。擅長研擬行銷策略、分析 出消費者洞察、運用數據做顧客分眾、評估行銷成效。因為曾經當過業務,我特別擅長跟產品經理和業務溝通,確保行銷活動能為產 品帶來知名度和業績。
👉 關鍵技能
寫完標題,來談談「技能關鍵字」,在自我介紹下面,你可以 列出六到九個跟職缺說明相關,而且你有的技能關鍵字,這些字可以幫助人資和獵頭在履歷系統裡可以搜尋得到你,還有看到履歷的 時候,一眼發現你有相關經驗。你可以隨著職缺不同而做改變。
🎯 履歷內文:公司名字、職稱、執掌、成就
👉 公司名稱:解釋跟我說多相關、厲害
假設你過去的公司不是招聘經理聽過的,記得寫上註解,像是 「亞洲營養品相關最大生技公司」、「近年大學生最愛的服飾新創之一」、「電子業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之一」、「運動 app 新創」。 比如說,你在統一企業台灣總部上班,雖然在亞洲是大公司,美國 人可能沒聽過,那你記得寫「台灣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如果你 服務的是小公司,你可以縮小到公司專長的領域,寫「在 XX 領域 XX 地區,知名的 XX 類型公司之一」。至於公司的年份,除非你公司都少於一年,不然我不認為需要放上月份。記得,履歷上寸土 寸金,只呈現相關、關鍵性的資訊。如果公司真的想要知道,之後 他會叫你填公司的資料系統。
👉 職稱:沒相關就括弧寫有相關
如果你的工作職稱不合業界常規,比如說,你明明做的是軟體 專案經理的工作,而且,想投的工作也是「專案經理」,但你的正 式職稱是「總經理助理」,那我建議你在後面括號「專案經理」, 如果你覺得你並沒有「專案經理」的職稱,你也可以括號寫「專案管理」。這樣面試經理才知道你的經驗有相關。
👉 執掌:你老闆同事是什麼職位、你負責什麼
每個工作下面可以用一句話介紹你的職掌。記得,「執掌」和 「成就」是不一樣的,「我是行銷經理,我帶三個社群媒體小編實 習生,年預算是 100 萬台幣,我的老闆是行銷副總監。」跟「我是 很強的行銷經理,因為我團隊和預算只有同事的一半,但我的年度 業績是其他人的兩倍。」前者是執掌,後者是成就。你的每個公司 只需要一兩句執掌,因為重點是成就。還有,寫專有名詞不如寫上 俗名,像是台北捷運 MRT 你就可以說是 subway(地鐵)。
👉 成就:你為什麼比同事好?
如上圖,執掌的下面是幾個條列式的成就,什麼是成就?就 是當有人問你:「我怎麼知道你做得很好?」時你的回答。或許是 公司業績比去年好 30%,或許是產品上市比預期快一個月,或許 是預算花得比其他專案少一半,或許是你的新流程讓品管師每週少 花 2 小時。記得引用數據。比如說,你的職責是「負責舉辦行銷活 動」,但成就則是「以少 10% 的預算辦活動,比前一年增加 50% 的業績。」投海外公司記得把業績轉成當地幣別。
👉 其他:Microsoft Office不要寫!
履歷上通常寫過去兩三個工作、過去五年的經驗就很夠了,如 果你有其他相關、但比較舊的經驗,或是實習、打工、創業經驗等非正式的工作經驗,可以寫在「更多專業經驗裡」(除非你沒有正 職,只有實習經驗,那就可以把實習寫在主內容裡。)另外,如果 你有一些特別希望招募經理知道的事情,比如說,我的經驗多半是 大公司,但希望招募公司知道我在新創領域也很有經驗,還有我在 寫部落格、出書、教書領域都很活躍,所以我特別把我那些的經驗 拉出來。如果沒有跟職缺相關的經驗,不需要寫。
如果你找的是理工、數據、財務、網站設計等重視硬技能的職 位,也可以把「技能」拉出來寫,標註你會的程式語言、專利、統 計軟體、財務證照、網站設計工具。至於現代上班族都會的東西, 像是 Microsoft Office,就不要浪費寸土寸金的履歷空間寫它了!
👉 學歷:放最後
除非你是應屆畢業生,否則學歷都是放在最後。如果你已經 有碩博士,而你的學士學校相對不有名、科系跟你想找的工作沒相關,可以把學士拿掉。如果你投的是海外工作,而你的學校召募經 理可能沒聽過,那記得括號解釋,比如說「大中華地區最好的文組大學之一」、「亞洲最好的理工類私立大學之一」。
如果你上過線上非學位的課程,但那些課程跟想申請的工作有相關,也可以把它寫上去。記得,有相關就好,沒相關就不需要!如果你畢業超過十 年以上,不想要人家知道你幾歲,免得有人覺得你太老或太年輕, 可以考慮把畢業年分拿掉。但如果你才畢業幾年,就別給人資添麻煩,學歷留著畢業年分就好了。
⛔ 履歷上不用放的資料
照片、生日、性別、詳細地址、出生地不必寫。美國公司最怕 人家告他歧視,所以跟工作無關的私人資訊不但不需要,還可能會 造成招聘經理的困擾,怕收你或拒你都被誤會是因為偏見!一收到 這樣的履歷,就知道缺乏對工作文化的認知,可是個地雷。
需要工作簽證:如果你投的是海外工作,需要工作簽證。不用 特別附註在履歷上;同樣的,如果你投海外工作,但不用簽證,也 不用放上去。人資有問再講就可以,減少歧視與偏見。至於推薦人,面試後有跟你要再給,根據你覺得哪些技能對方 特別在意,選可以佐證你在那些領域勝任的推薦人。
內容選自書摘: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 博客來今天79折,滿千再9折!實體送全球,電子書台灣上市囉、海外5/28上市。https://reurl.cc/Wd86qy
範例借你抄 https://bit.ly/36wLtnr
https://bit.ly/2ZF9Ldj
網路資料引用格式 在 國立臺南大學APA教學- APA格式介紹-文獻資料引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南大學APA教學- APA 格式 介紹-文獻 資料引用 授課教師: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尹玫君教授. ... <看更多>